史佳彬 張珂欣 河北金融學院
21世紀是數字化的信息時代,是由5G技術、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突破應用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環境下,傳統的稅收征收管理模式逐漸變得很難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但也為稅收征收管理模式的變革提供了數字化支持。中共中央辦公廳于2021年3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要全面落實將數字技術融入稅收征管中去,“十四五”時期稅務部門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目標之一,是加快建設智慧稅務。在數字化技術的浪潮下,張國鈞提出稅務部門應當抓住“互聯網+”的機遇,在搭建基礎環境的基礎上,打造“互聯網+普惠稅務”“互聯網+電子稅務局”“互聯網+移動辦稅”等智能化稅務平臺,不僅僅是通過互聯網使得手工操作轉變為自動化,更重要的是改變規則及業務流程,實現“互聯網+高效稅務”[1]。之后,隨著大數據與區塊鏈的發展,謝波峰指出“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煥發出新的生機[2]。區塊鏈在理念與管理方法上和“互聯網+稅務”具有天然的匹配性,符合稅收治理現代化的內在邏輯,能夠推動稅收治理體系的更新與發展,助力河北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年8月河北省委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如何進行稅收征管的相關文件,為“十四五”時期河北省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提出了要求和重點任務:河北省在2022年初納稅服務的便捷性、稅收監管的全面性和稅務執法的嚴格性上,有了明顯的提高和進步;在2023年后基本建成稅費服務、稅務監管、稅務執法三大新體系;到2025年,深化稅收征管制度改革頗有成效,在稅收現代化發展上穩中求進。近年來,河北省持續推進稅務監管體系建設,促進市場主體在規范中穩定發展。通過運用大數據加強分析,受理舉報等方式,對采取虛增進項、隱匿收入、虛假申報等手段,騙取留抵退稅違法行為嚴厲打擊。程俊峰介紹,未來河北省稅務局將以納稅人或繳費人為中心建設、以發票電子化改革為首、以稅收大數據為輔助的具有高安全性能、高集成功能、高應用效能的智能化智慧稅務,打造新時代下的智慧型稅務局,全方位、綜合式提高稅收治理效能。
智慧稅務監管體系的創建,首先得益于數字化時代近年來的飛速發展。物聯網、大數據、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并投入到商業化應用上,數字化技術作用進一步增強,使得國民經濟加快發展,推動經濟向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升級。數字技術越來越融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涵蓋了以數字技術為著力點、數據為重要生產要素的豐富的服務、產品、產業和商業模式。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標志的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數字經濟發展迅猛,作為核心資產的數據不斷在被應用。想要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稅收監管機制,則需要在稅收監管的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后監督三個環節中建立信用管理機制,這樣稅收監管的強度大大增加,一些“小聰明”也難以逃脫監控的范圍。同時,程建東強調完善新型稅收監管的組織安排與新型稅收監管協作機制,提高新型稅收監管信息化支撐水平,保障新型稅收監管網絡信息安全,強化納稅主體權益保護,爭取充分發揮稅收信用管理在推進稅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性作用[3]。并且建立一套融法治性、系統性、綜合性于一體的新型稅收監管體系,有利于樹立以納稅人為中心的現代化稅收管理理念,在實現納稅人稅法遵從度整體提升的基礎上,最終實現提高稅收監管水平的目的。我們可以看出智慧稅務是實現稅收現代化和依法治稅,依法征管的全面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數字化技術,以納稅人需求為導向,以規范市場,促進我國經濟良性循環為目標,提供多元的服務和智能化的管理,達到實現稅收征管制度與數字技術的融合的目的,給納稅人提供便捷簡單的納稅體驗,給稅務執法部門提供智慧的決策和管理的高效系統。所以智慧稅務監管體系是由以上科技與理論的支撐所創建起來的。
通過智慧稅務征管數據監控,實現對涉稅行為的流程監控、過程分析,提高數據質量的完整性、準確性、及時性,降低行政管理的風險。將監管體系創建后,投入到實際的應用中。鄭玲從建立勞務用工涉稅檔案備案、建立備查制度加強宣傳輔導、建立備查制度加強宣傳輔導、建立部門協作與保障信息交換平臺等方面,對加強常見勞務服務稅收精準監管提出建議[4]。濱州市稅務局局長徐冬青在前期稅收監管體系成功試點的基礎上,聚焦稅收監管體系核心內容,創新打造動態稅收信用積分評價體系,全面實施“信用+風險”差異管理,并開展稅收信用聯合激勵和聯合懲戒管理機制建設[5]。國家稅務總局蘇州市稅務局局長程永海以“管住人、看住票”為關鍵,通過構建快速防控體系,加強事前事中監管,注重重點領域防控,推進協同共治等舉措,創新稅收監管方式[6],實現重要風險指標、稽查發票案件數、出口騙稅高風險企業數等指標“三走低”,同時實現稅務基礎信息準確率、涉稅事項辦理質效、稅收信用應用程度等指標“三提升”。湖南省首家5G離廳式全自助辦稅服務點,利用智慧稅務實現了“非接觸式”辦稅,使其辦稅時間提速30%以上。可見,智慧稅務監管體系已經逐步深入到勞務服務稅收、稅收信用聯合激勵與獎懲管理機制建設、重點領域防控、調查偷稅漏稅出口騙稅、稅務辦理等各方面。
1.精確細致服務更為便利
搭建運用互聯網連線幫助辦理平臺,當納稅人或繳費人遇到問題聯系客服仍舊無法解決“疑難雜癥”時,可借助于手機或電腦發起互聯網線上連線幫辦申請,辦稅人員立刻在平臺上同步登錄河北省電子稅務局系統,引導納稅人辦理繳費,同線下辦理結果相同,這樣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辦稅人員的工作效率,也解決了納稅人相關疑惑,讓納稅人或繳費人足不出戶也能繳費。除此之外,河北省電子稅務局的不動產登記,使得不動產交易辦理更加簡便、民政部門也能共享信息,還實現了個人不動產交易“一個窗口即可受理、集成辦理”,并且納稅人如果身處異地也能跨區域進行業務辦理。河北省電子稅務局在2021年7月開始可以讓外省的印花稅、企業所得稅進行網上預繳。
2.精確細致服務更為智能
河北省稅務局通過窄帶物聯網、云計算、智能知識庫等,運用計算機大數據互聯網技術,達到了多渠道互動、多方面運算、多角度推送、多任務總合,以納稅人自助辦理與人工服務相結合的方式,為納稅人或繳費人提供更加智慧化、精確細致化、創意性服務。比如河北省稅務局經過之前納稅人填報的自身相關信息,關聯到企業業務信息和基本信息,為企業進行全面“體檢”,電子稅務局系統自動推送企業的信用變化、風險級別、應辦事項等相關信息達到提醒納稅人的目的;通過安裝智能化的導稅設備,納稅人的行為被數據監控并且系統還會推薦快捷簡便的辦理方式和常辦業務事項等。石家莊市稅務局設立了辦稅服務廳“指揮調度中心”,實現了辦稅大廳可容納量、人工窗口的調整、服務安排管理、對稅務服務滿意度評價和預警等功能,讓智能化技術代替了人工服務,插上了智慧的翅膀。邢臺市于2021年完成了智慧辦稅廳的全區域都涉及的宏偉工程,保定市在不遺余力推廣電子稅務局的同時,智能辦稅廳建設、分局微廳、駐企微廳方方面面均涉及,并建立互聯網線上協助智慧中心,創建了“一局一中心三廳”的有效的智能化的管理系統。邯鄲市稅務局則是建成“監控指揮中心”,用于監控全市納稅服務數據是否存在違法違規,可以對納稅人、繳費人、納稅服務人員的行為規范實現“智慧化內部控制”,對納稅人或繳費人的習慣和行為達到了有效引導,促進納稅服務人員工作效率提升的目的。
3.精確細致服務更為安全
由于河北稅務局的相關部門必須不斷地與互聯網上的納稅人實現數據的交換,也需要與政府的其他有關部門經過互聯網交換數據信息,所以切實保障全省稅務系統的網絡安全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不然稅務信息泄露對河北省政府稅收收入,以及河北省經濟發展,納稅人的人身信息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為此,河北省稅務局對切實維護好網絡安全信息,提出了高標準和高要求,與信息安全部門協力合作搭建起保護網絡隱私信息的一道技術屏障,為稅收管理和服務提供安全支持,促進稅收改革和發展行穩致遠。
1.監管效果相對較弱
一方面是由于稅收風險機構管理有限,截止到現在主要采取的是人工識別分析與指標對比分析法,相輔相成來進行稅收風險評估分析。但是我們可以發現這種稅收風險評估分析有著濃厚的主觀性,這樣就會存在很大的偏差,使得評估結果的準確度大大降低,同時稅收數據的整合能力和在對數據進行深度分析時缺乏執行力。數據管理、風險分析識別、目標規劃,風險任務統籌等職責是稅收風險部門的基本職能,這些職能可以更好地提高風險評定的準確度,同時負責上級主管部門傳送過來數據信息后本級進行評定檢測的稅收風險如何應對的執法工作,其中基層稅源管理部門充當著什么樣的“角色”,都急需相關法律法規予以明確。另一方面,監管難度日益加大,這就極其需要我們當前的智慧稅務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讓偷稅漏稅行為無處遁形。
2.監管能力有待提升
雖然已經在某些方面已經應用“云監管”,但稅務監管數據應用水平較低。全面、精確細致的稅收數據信息,是準確評估分析判斷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稅法遵從度高低的重要依據,這樣才能對納稅人精準地實施區別化、差異化管理。
3.多部門協同征管機制不完善
首先,稅務有關部門之間的數據信息共享不流通。如今稅務信息實施分散型、分級分層的收集機制,這樣就造成了稅務部門之間的信息是塊狀的,不是統籌的,信息與信息之間是獨立的,信息的不對稱性這一弊端也隨之暴露。其次,多部門合作監管機制不健全。聯合監管的意識不強,只負責自己所管轄的范圍,未能及時有效地推送到相關監管部門實行協同監管,各部門都“各自為戰”的現象存在。
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建立,首先,對納稅人進行信用評價,針對其稅務登記情況納稅申報情況等進行A、B、C、D等的劃分,來制定納稅信用等級評定管理試行辦法。對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中,適當降低抽中的比例,減少稅務檢查的次數;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過程中為對方提供提前辦理等便利;在政府性項目和基金支持中,列為率先選擇的對象等。其次,對一些企業財務數據異常行為進行監控預警。最后,稅收風險防范和應對。比如,納稅人在稅務系統需要購票、核定發票、增票等業務時,大數據會運用風險模型進行分析在發票風險提醒系統下,對納稅人潛存的風險進行多角度評估,使得稅務相關部門辦理相關業務有了憑據和技術支持。經評估檢測沒有發現風險的,主管稅務機關對不同的情況進一步縮減納稅人增值稅發票申領的時間,并按照企業或個體工商戶或個人經營規模核定充足的發票。經評估檢測發現存在問題的,暫時為納稅人按較低的數量更改、核定或核查增值稅普通或專用發票。讓當地稅務局對納稅人進行指導約談或實地調查核實,并憑借調查核實后納稅人的實際經營狀況,確認納稅人可以申領的增值稅普通或專用發票進行限制額度和數量。
河北省稅務局貫徹落實在監管過程中檢查的納稅人隨機、執法人員的派遣也隨機、抽查的情況與結果向社會公開并接受社會大眾的監督,真真切切地做到了“雙隨機,一公開”。
建立稅務數據信息統籌管理體系,讓稅務部門信息共享流通,多部門合作監管機制也在有序推進。近日,河北省稅務總局,在官網上公布了一則關于2022年部門聯合抽查的工作計劃。這次稽查總局將會聯合,市場監管、公安、海關部門,對出現異常的稽查對象,用定向與非定向兩種方式進行抽查,按照3%的抽查比例來進行。同時,還將聯合征管、納服、大企業管理、稅收大數據以及風險管理等等相關部門,對于異常的稽查對象,進行抽查與不定向抽查,按照10%的抽查比例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