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黃河流域8 省區82 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評估工作中獲得第一的佳績,被評為“優秀”等級,受到省林草局的通報表揚。
近年來,蓮花山管護中心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目標,持續強化資源保護,認真抓好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規范項目建設管理,確保推動自然保護區兩級林長責任體系落實落細,確保“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落到實處,全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保護區各項工作規范有序開展,資源管護成效顯著,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蓮花山管護中心)
為豐富蘭州市常綠植物品種的多樣性,近日,由蘭州市園林科學研究所主導,從山東青州引進具有應用潛力的常綠植物12 個品種,共計6000 株,其中常綠草本6 種(山麥冬、金邊山麥冬、日本矮麥冬、藍羊茅、嶗峪苔草、青綠苔草),常綠灌木2 種(北海道黃楊、鋪地柏),常綠藤本2 種(洋常春藤、大葉扶芳藤)。據了解,這些常綠植物具有四季常青、生長較慢、滯塵力強的特點。此次引進,是蘭州市園林科學研究所“蘭州地區常綠園林植物資源調查與應用”課題組,在對蘭州市常綠植物現狀進行全面調查基礎上,根據氣候相似論等引種原理進行的試驗引種。課題組介紹,這些引進的植物,通過試驗栽培成功越冬后,即可推廣應用于蘭州市園林綠化中。
(蘭州市林業局)
酒泉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貫徹落實“生態立市”戰略,以重點生態工程為依托,以增綠增質增效為目標,科學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4 月12 日,全市在肅州區新城區三期義務植樹基地舉行了以“林草興則生態興生態興則文明興”為主題的全市造林綠化現場動員暨義務植樹活動啟動儀式,對全市春季造林工作進行了再動員再部署。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人工造林9 萬畝,退化林修復1.5 萬畝,義務植樹270 萬株,完成公路、鐵路、景區景點沿線綠化提升150.9 公里,城鄉結合部綠化提升4975 畝,完成鄉村綠化1672 畝,新建或更新修復農田林網356 公里,預計可超額完成年度造林綠化任務。
在開展造林綠化活動中,酒泉市按照“樹種優、結構新、效能高、抗性強”的要求,喬灌草合理搭配的原則,林業工程技術人員全天候跟蹤服務,對重點片區造林綠化進行現場指導,嚴格標準,嚴把質量,確保“造一片、管一片、成一片、綠一片”,不斷提高造林綠化成效。
(酒泉市林草局)
4 月28 日,甘南州全面推進黃河上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主題實踐活動在瑪曲縣黃河特大橋南岸啟動,甘南州林草局聞令而動,組織動員全體干部職工奔赴瑪曲參加此次活動。
啟動儀式上,州林草局做了表態發言,提出了堅持生態優先,著力提升資源總量,增加綠色家底;堅持依法管理,堅決扛牢保護責任,守住綠色家底;堅持問題導向,持續修復草原生態,改善綠色家底;堅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富民產業,激活綠色家底等四個方面努力方向,表達了林草人作為生態保護與建設的主力軍,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的決心。
活動中,局領導帶領干部職工對區域范圍內散落的砂石、石塊及亂堆亂放的建材、雜物進行集中清理,在平整草地后撒播了草籽進行生態修復。經過一整天的集中整治,責任區域內環境煥然一新。
(甘南州林草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2022 年全省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工作視頻會議精神,按照省市縣部署要求,全面推進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工作,近日,白水江保護局在全區范圍內集中開展了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工作,確保轄區森林資源安全。
一是制定《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細化工作安排,明確時間節點,狠抓關鍵舉措,全力加快推進;二是成立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加強了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的組織領導和統籌調度,各基層聯系領導帶領聯系科室人員組成工作組,到聯系單位集中開展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三是重點圍繞轄區內河湖整治、生態保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污染防治、高質量發展和問題整改6 個方面開展,進一步掌握本轄區生態環境底數;四是按照“清單式”管理,“銷號式”整改,對相關責任人提出整改要求明確整改期限,督促抓好整改工作并進行回頭看,確保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白水江保護局)
4 月12 日上午,慶陽市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啟動儀式在環縣環城鎮舉行。
慶陽市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建設期限為2022—2023 年,主要建設內容為人工造林27.78 萬畝、修復退化林3 萬畝、治理沙化地0.15 萬畝,總投資3.23 億元。該項目規劃在慶陽市北部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區、西部生態脆弱修復區和中部綠化美化先行示范區三大區域實施,涉及環縣、華池縣、慶城縣、鎮原縣4縣18 個鄉鎮,均位于隴中隴東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區。
據慶陽市林草局負責人介紹,項目實施過程中,將全面推廣慶陽市多年造林實踐探索出的技術和經驗,以及適合黃土高原慶陽地域特征的一整套國土綠化典型模式,為隴中隴東黃土高原林草生態修復治理、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推動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樹立示范樣板。
(慶陽市林草局)
4 月20 日,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聯合鹽池灣森林公安分局、阿克塞縣自然資源局及阿勒騰鄉等單位,在阿克塞縣自然資源局召開了2022 年度祁連山國家公園酒泉片區資源管護聯合執法研討交流會議。
會議指出,祁連山國家公園酒泉片區橫跨肅北、阿克塞兩縣,區域遼闊,建立共管機制和開展聯合執法行動能夠進一步加強信息共享,互動聯通,充分發揮管護隊伍優勢互補的機制作用,以高壓態勢切實維護好國家公園生態資源安全。嚴厲打擊林草違法犯罪活動勢在必行,多方分工協作能夠形成合力,統籌規劃,形成共享共管機制,全面提高管護水平,確保祁連山國家公園各類資源安全。
各方代表依次發言,共同研究制定了《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酒泉分局社區共管協議書》及《祁連山國家公園跨區域聯防聯保執法和宣傳合作協議書》。
(鹽池灣管護中心)
天水市堅持預防為主、群防群治、科學治理的原則,積極探索無公害防治新模式,著力促進森林資源持續健康發展。
今年圍繞打贏側柏葉枯病、華山松大小蠹殲滅戰,松材線蟲病外防輸入保衛戰,天水市嚴格落實組織領導、經費籌措、宣傳引導、監測調查和早防早治五個關口,織密筑牢聯防網絡。按照提級防治的要求,跟蹤緊盯清水縣松材線蟲病疑似病株,分類對山門鎮、秦亭鎮權屬內的195 株松樹病枯木進行了定位登記,實施了伐除焚燒、伐樁掩埋等措施。督導張家川縣對關山林場、馬鹿林場華山松大小蠹649 株染病枯木進行了無害化處理,徹底消除染病風險隱患。
今年以來,全市已完成苗木產地檢疫0.89 億株,調運檢疫苗木192 萬株,花卉檢疫326 萬株,木材檢疫1170 立方米;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3 萬畝,有效防治1.1 萬畝,防治率為36.6%,確保了苗木質量和森林資源安全。
(天水市林草局)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林長制“有名”“有實”,構建林草資源保護發展齊抓共管工作格局,平涼市林長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平涼市檢察院、平涼市公安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林長+警長+檢察長”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為林草資源管理增添司法“利劍”,形成“三長”聯手、部門聯動、打防結合、處置高效、共同推動林草資源保護發展的新格局。
《意見》指出,要“堅持高位推進、促進依法履職、強化部門聯動、實現同向共贏”的工作原則。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調解決生態資源保護、嚴格行政執法、涉林案件辦理等重點疑難問題。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相互通報工作開展及重大涉林問題、案件等情況,實現信息共享。建立線索移送機制,對重大涉林涉草案件,“三長”聯合指揮,共同督導辦理。建立聯動協作機制,依法履職,協作配合,實現共贏。意見還明確了林長、警長、檢察長三長治林管林護林的具體職責。
(平涼市林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