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貴波 馬喬 蘇續軍 袁占杰 車金立
(陸軍工程大學石家莊校區)
課程思政是一種將科學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相融合的教學實施方式,這樣的專業課程主體仍是科學文化知識,“科學”屬性未變,思政教育主要通過蘊含其中的思政因子發揮作用,兩者內容上是“面”與“點”的關系,教育形式上是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關系,但在“立德樹人”這個育人目標上來看是同向同行、目標統一的。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的載體,教師是專業思政的實施者,專業課程思政實現了文化知識傳授、能力素質培塑和人生價值引領三位一體的人才培育方式,使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教師是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建設者、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的組織者,課程思政建設實施的執行者,專業課程思政改革的方方面面都要靠教師去組織實施。因此,如何提升教師的思想認識水平,積極轉變觀念,充分認清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要義,變被動思政攜行者為主動承擔思政的踐行者;提高專業德育素養,強化思政教學能力,深度挖掘課程內涵,由單純的科學文化知識講授到學識教育和思政教育復合教學轉變;靈活教學活動組織,增強價值引領意識,充分利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做到專業知識和思政元素無瑕疵融合,切實完成合力育人要求,激發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長期以來,很多教師認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師、大學輔導員等政工隊伍的工作,而專業教學內容的屬性是自然科學和工程應用學科,是基于客觀理論的實際應用,其本身沒有明確的價值導向,因此這兩個領域的內容沒有交叉重疊,是基本互不關聯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思政教師和專業教師在大學生培育過程中成了“鐵路警察”,各管一段,造成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之間長期存在“兩張皮”的現象。
高校在實際的專業課教學過程中,一些專業課教師認為專業課的目的就是是“傳授知識、培訓技能”,自己只要完成好學生專業領域的知識學習和專業技能培訓就可以了,只注重了成才,忽視了育人,將思想政治教育歸屬于思政教師和政工干部的工作范疇,沒有高等教育全程育人的觀念和意識,缺乏開展結合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對此,首先應加強高校專業課教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厘清高校教育思政課程教育和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在本質和內涵上的相趨相同的關系,認清社會主義高校“立德樹人”的首要政治定位,樹立“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的教學理念,強化專業課教師全程、全面育人責任意識,堅定課程思政改革的信心和決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實現“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過程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政治覺悟”的課程思政建設目標。
其次,高校專業課教師要修身立德,努力提升自身思政素養。專業課教師要有效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必須要提高思想素養,堅定政治站位。專業課程一般在大學的三、四年級開設,專業課教師承擔著特定的、重要的專業知識教學任務,而且專業課程一般都是小班教學。因此,他們和學生接觸的機會最多、時間最長,所以,專業課程教師良好的師德師風、嚴謹的工作作風,比其他課程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和感召更直接、更深刻。同時,學生很快面臨畢業走向社會,專業課程學習階段成了大學到社會的“最后一公里”,因此,專業課教師的業務素質、職業操守和精神境界,對學生的影響是最直接、最實際和最具有震撼力的。
第三,做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建設者和實施者。作為建設者,充分認清課程思政是完成育人必要一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專業課教師要結合專業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背景、課程計劃貼合思政改革,進行課程思政改造,結合人才培養總目標細化分解課程思政分目標,明確實現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利用提取的課程思政元素,結合教學內容,對課程計劃進行完善和豐富,明確課程思政元素教學實施的時機和路徑,完善教學內容,實現思政內容與專業學科知識的鹽水相融,提高適合專業課程的思政意識、素養和能力。作為實施者和課堂教學的第一責任人,要在保持課程模塊體系完整、知識內容系統全面的基礎上,將隱含在專業知識中的德育思想、價值理念通過言傳身教傳遞給學生,率先垂范地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措施和形式,引領學生思考問題、探索未知和提高認識,最終實現傳道授業和價值引領雙重目標。
課程思政是將思政教育要求與專業課程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相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因子融入專業課程學習之中,形成一種承載有思政育人因素的專業課程。在建設中既要保持專業課程自身的知識結構和特點,又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始終保持同向同行。
首先要因課制宜,突出特色,深度發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哲學社會科學課程要注重政治價值,挖掘紅色基因和時代精神的育人價值;自然科學課程要挖掘其工匠精神和科學精神,重點強化創新精神、嚴謹作風、科學素養和求實精神教育;技能應用型工科課程工程應用實踐環節較多,注重實踐動手能力,可以培養敬業精神、工匠精神和奉獻精神等。比如在我校的裝備課程中,老一輩維修專家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裝備維修保障事例、現在演訓活動中的應急裝備搶修案例以及裝備拆裝結合授課中的安全注意事項和事故案例等等,都是專業課程授課的內容,但又可以從中提取蘊含其中的聽從指揮、不怕犧牲、嚴謹認真等思政元素再“反哺”教學??傊?,各專業課程選擇與本類、本行業密切相關的人文精神、行業情懷和職業操守作為思政資源,只有經過深度挖掘和系統梳理的思政元素,才能引起學生共鳴,引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成長。
其次,要找準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的契合點。在課程思政建設中,一定要注重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的融合,用好思政元素這個“發光點”,找準專業課程內容中的“契合點”,實現二者的有序銜接、無縫鏈接和有機互融,做到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的水乳交融,達到“技以傳道、道技結合”的課程內容和諧狀態。比如在裝備部組件的分解結合過程中,不可避免接觸到油、泥等,而且大機構的拆裝可能持續時間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臟、不怕累的敬業精神外,更應針對分解結合過程中諸如摩擦力調整、螺帽預壓力的設置和關鍵部位涂油、涂膠等特殊處理等細節內容,進一步著重突出動手實踐,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和技術素養。在這個過程中注意不是所有的專業課程知識都必須與思政教育結合起來,要把握合適和適度的原則,切實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受教育,避免為“思政”而“思政”“勉強”思政和提醒式“思政”等錯誤做法,摒棄灌輸式、標簽式的道德輸出綁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第三,立足課程,做好教學設計再優化。專業課教師在全面熟悉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背景、課程計劃、學生職業需求、發展意愿和社會實際等情況下,將思政元素融進專業課程中,優化教學設計、拓展教學內容,靈活教學實施。在課程再優化、再設計的過程中,要豐富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專業培養規律和崗位能力素質需求,提出課程思政要求和目標;拓展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專業課程知識內在邏輯關系、優秀的專業行業傳承、現實任職崗位能力素質構成入手,適宜融入思政元素,強化課程思政教育;多元教學模式,比如結合已有的電路設計,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分析,提出各自的改進和性能提升方案,教師最后點評講評,活躍課堂思政氣氛;靈活教學方法,運用構造原理+結構分析+實裝拆裝探究,優化語言藝術,使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和教學方式,引領學生思政思考;多樣教學資源,構建理論學習-教學實踐認知-崗位實際應用的教學鏈,充分利用每個教學環節的思政元素,探索課程思政多路徑;轉變教學理念,通過維修保障案例、機械結構設計探究、課堂“小教員”體驗式教學讓課堂“活”起來,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專業課教師的學識水平和德育素養是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基礎和先決條件,要想把專業課程思政順利、成功地應用到教學中,使學生在情感、認知與素養方面獲得認同和升華,實現立德樹人的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老師在課堂上的組織、管理和協調尤為重要。
首先,引發學生思想共鳴要順勢而為。與顯性教育的思政課程相比,專業課程思政,強調的是學生在接受專業學習中受到隱性的政治教育,在知識傳授和技能培訓中將蘊含的思政教育內容傳遞給學生,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起到春風化雨、循循善誘的效果,實現立德樹人的目的,是隱性教育,也是一種“隱性思政”。比如在講解裝備檢查座維護保養時,首先強調檢查座是裝備縱橫水平檢查的基準,檢查座的銹蝕或磕碰,將直接導致裝備整體縱橫水平的校準和使用,突出理解“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深刻意義。教師應親身示范保養維護過程,進一步強調日常保養和檢查的重要性。在裝備技術勤務時要嚴格遵守規程、按照程序,仔細、認真地進行擦拭、涂油、保護,培養學生嚴肅認真、扎實肯干、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并進行愛裝用裝管裝教育。所以在授課過程中,專業課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手段來展示教學內容,善于運用當代青年的交流話語體系來傳遞教學內容,善于捕捉專業知識內容中的思政元素所引發的思想共鳴和碰撞,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其次,引導學生思考要畫龍點睛。在專業課程組織實施課程思政時,要根據課程內容特點和要求,采取探究式、互動式、案例式等方式方法,靈活多樣地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將現實社會、當代熱點問題、行業優秀傳承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開展深入探究和思考。比如在學習某裝備“插拔機構”裝置時,通過該裝置的作用引出必需具備的零部件組成,再進行該裝置的結構分析,最后綜合這些結構的聯合動作來分析是否完成了該裝置的作用,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教學鏈。在進行結構分析時,可引導學生就如何完成裝填后的“插接”和發射后的“拔脫”設疑來進行學習,結合結構爆炸圖、動畫演示和實裝操作,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和總結。最后教師進行匯總分析,說明插拔機構實質上是一個帶有多種附屬機構的四連桿機構,通過四連桿機構的運動巧妙的完成插接和拔脫,也正是通過這個“小小”的四連桿機構使裝備發射實現了由無控到簡控的里程碑式發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研究要有發散思維、獨具匠心、奇思妙想的積極態度和樂觀精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自己豐富的專業學識和深厚的職業技能正確引導學生解除疑惑和理清思路,起到醍醐灌頂的效果,實現正確的價值引領。
第三,引領學生思政升華要自然天成。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就是要在專業課程中通過學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三位一體進行德育人才培養。以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為基礎和載體,蘊含其中的價值觀念引領思政教育,并在學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中實現價值認同和思想升華。比如在學習位置定位技術發展中,由最初的國家標志點定位法到引進美國GPS衛星定位系統,再發展到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建設的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改變了我國衛星定位系統由原來的依賴國外不自主、不可控、“卡脖子”到現在的高精度、多兼容、完全獨立自主的世界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之一,這一切都來源于我國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以及更多科研人員的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不懈努力,激發學生愛國強國、愛崗敬業的學習熱情。因為具有價值引領作用的思政元素本身就源自專業知識和其內在價值,所以在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社會觀和價值追求,提高學生思想素養和能力素質過程中具有天然的親和力和內在聯系,起到培養學生德育素養水到渠成、潤物無聲的功效。
新時代、新形勢、新征程,要求高校做好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做大、建設思政課程的同時,也要加快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而專業課教師是最具有能動性的重要一環。在專業教師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思想上必須要因時而進,行動上必須要因勢而新,落實上必須要因事而化。高校專業課教師是接續高校思政教育的力行者,也是專業課程思政建設這場戰役的指揮者和戰斗者,是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最后一公里”。專業課教師要探索思政塑人規律,遵循高校教書育人規律,緊貼人才成長規律,不斷推進專業課程思政工作創新發展,不斷提高高校的育人、樹人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