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星星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鄭州作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中心城市,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豐富的文化資源亟待開發、可以開發。而且鄭州人口眾多,高校云集,便于傳承,便于開發。地域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必將發揮著其獨特的育人價值,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鮮活素材,我們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啟發、價值引導、文化熏陶等作用,努力探索其路徑。
鄭州作為一座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城市,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存,地域文化資源豐厚,高校云集。通過對鄭州高校大學生展開調查問卷,發現:由于對地域文化的價值認識不夠,大學生對地域文化的了解程度有待增強,普遍存在地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脫節的現象,具體表現為:
課堂教學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課堂,在文化傳承和價值引領方面有著重要作用,但是經調查發現,在學生獲取地域文化資源的途徑中,課堂教學僅有20.21%,遠低于校外社會實踐,說明地域文化在課堂教學的融入上比較欠缺。
雖然說現在各大高校越來越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也逐漸認識到校園文化價值,但是在建設時,還是千篇一律,缺少特色,不注重宣傳地域文化。同樣對于校園文化也是一樣,雖然種類繁多、形式多樣,但是在地域文化宣傳方面仍然欠缺,缺少精神內涵。
對于校外實踐,學生出去玩的心態大于學習和調研,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從調查問卷上看,校外實踐是僅次于新媒體了解地域文化的手段,目前很多高校也在不斷嘗試和增加學生社會體驗的機會,但是在活動中,大多數學生還是抱著“游玩、娛樂”的心態,缺少對地域文化的真正了解,學校和教師要真正把社會實踐利用起來,讓社會實踐成為了解地域文化的助推器。
現在社會上也越來越重視地域文化,把文化看作是一個城市的名片,但是,根據調查問卷顯示,地域文化在宣傳方面仍然處于薄弱環節,大約有57.08%的同學認為偶爾會接觸到地域文化,5%的同學選擇基本沒有,說明地域文化在宣傳力度上是不夠的。
目前,大學生接觸地域文化的渠道單一,僅依靠所謂的“逛街”來了解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互聯網,以及學校的校內文化活動、校外實踐調研、政府和社會推出的項目等一起解決,同時建議多增設體驗環節,譬如:傳統手工藝、紅色革命手拿紅纓槍等,來感受地域文化帶給我們的思政價值,同時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地域文化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重視程度不夠,需要學校層面、學生層面、教師層面、社會層面形成合力,把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好,充分發揮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要原因在以下幾個方面:
當前,社會各界還沒有完全認識到地域文化的價值,對地域文化的宣傳和執行力度都有待加強。地域文化在民族精神弘揚、愛國主義培養、理想信念啟迪教育、審美情操陶冶、理想人格塑造以及改善知識結構、提升綜合素質等方面有著重要價值,同時有助于推進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充分發揮文化傳承和創新的職能,有助于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當然地域文化的價值還遠遠不止這些。高校要在地域文化進校園上下功夫。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倡和發展,大多數家長和社會各界開始慢慢注重文化素養和民族情懷的傳統文化教育,但是由于升學的原因,大多數學生把精力花在提高文化課成績上,而對于像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等這樣的地域文化,不愿意花太多時間去了解,甚至課堂上老師也很少會講。久而久之,大學生就會出現文化認知動力不足的現象,對于所謂對成績“沒有用的”知識,很少主動去學習。
一種文化的發展和傳承需要環境,想要充分發揮地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需要學校、學生、教師、社會形成合力,學校教育要重視,在課程設置和校園文化上下功夫;學生自身要充分認識到地域文化與現代教育、專業學習以及成長成才之間的關系,重視傳統文化的學習;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能力,才能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出力,更好地培養新時代大學生;社會層面要努力營造文化學習和宣傳的良好環境,建設鄭州獨具特色的文化,吸引更多的人。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鄭州優越的地理條件使得在這里孕育了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歷久彌新的“鄭文化”,有著豐富的自然與歷史文化資源和黃河文化、商都文化、紅色文化、武術文化等地域文化。我們需要打通鄭州地域文化和思政教育之間的應然聯系,更好地利用鄭州優秀地域文化,利用鄭州名人資源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突出奉獻精神;利用紅色資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利用黃河文化資源進行民族認同感教育;利用民俗文化傳統手工藝進行道德觀教育;利用現代成就進行政治觀教育;利用生態文化進行生態教育,并充分發揮政府和媒體作用,為地域文化的傳播和學習提供環境支持。
鄭州位于黃河中下游之交,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農耕條件,使得這里誕生了華夏文明,中華民族勤勞、團結、勇敢、善良的品質在這里凝聚,開放包容的民族精神在這里傳承。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黃河文化依然有著它的時代價值,大學生作為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我們要利用黃河文化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團結意識,培養優良品質。
鄭州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示范區。商都歷史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商城遺址公園、商都文化藝術中心和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一批地域文化資源,積淀了豐富的精神文明,是鄭州的城市之魂,也是鄭州人的精神家園。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這一文化資源對傳承歷史文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大學生文化自信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
鄭州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紅色文化資源內涵豐富、數量眾多,留下了二七紀念塔、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司令部舊址、新鄭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孝義兵工廠舊址等一系列紅色文化遺產,這些紅色資源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教材。
鄭州市登封的嵩山少林寺作為武術的發源地,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精神財富,武術文化是中華寶貴的文化資源,是鄭州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除了有著健身、防御、護體的作用還有著修身養性、善化人性,改變一個人品性素質的作用。將武術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培養堅忍不拔的精神、磨煉意志、塑造人格和提升道德品質有著重要作用。我們要堅持把地域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努力營造地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圍。弘揚愛國主義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弘揚以黃河文化為中心的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弘揚紅色精神,以及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和志愿服務社會活動,拓展大學生的道德實踐和精神文明創建;通過弘揚科學精神,著力塑造大學生高尚的人格,培育他們和諧的人際關系,最終形成良好的高校新風尚。
我們需要把地域文化和思政教育之間聯系起來,把地域文化融進思政課堂,開拓校外實踐調研,充分利用互聯網搭建地域文化傳播教育平臺,努力營造地域文化傳承和應用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積極探索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推動鄭州市本土特色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促進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想品德和道德風尚的養成,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動力支持。具體方案如下:
課堂教學作為大學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從調查問卷上顯示卻是薄弱環節,高校應該把地域文化教育納入教育教學活動考核范圍,從人力、物力、財力幾個方面大力支持師生開展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工作。將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教學中去,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教育價值,同時依托相關師資開發必修和選修課程,結合專業需要在鄭州開展實地調研,通過調研,進一步推動了課程思政從課上到課下的實踐,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達到專業學習和思政教育的雙贏。譬如可以開設《鄭州民俗文化藝術》《鄭州地域文化研究》等一系列的課程,加強學生對中原文化、黃河文化、鄭文化的了解,同時不斷完善和創新教學手段,運用鄭州地域文化開設實踐、情景體驗等課程,實現師生課上課下雙向互動,提高學生參與度,激發興趣、啟迪思考。
推進地域文化進校園,營造地域文化良好氛圍。多渠道、多方式開展校園文化建設,通過開展地域文化相關講座,引導大學生閱讀地域文化經典書籍和了解鄭州地域文化,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活動,讓同學們充分感受鄭州地域文化的豐富內涵,體會鄭州文化的魅力和感染力,提升學生們的內在氣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同時要加強校園第二課堂建設,多形式開設地域文化社團,舉辦鄭州地域文化相關的活動和講座等,實現從理論課堂到實踐的延伸。應該充分結合專業特色開展地域文化創作大賽,弘揚鄭州地域文化的同時促進大學生專業發展,不僅發揮了學生的藝術特長,還豐富課余生活,在引導學生展示藝術才能的同時弘揚時代主旋律,反映生動活潑的高校校園文化生活,展示當代大學生朝氣蓬勃、奮發進取、奉獻青春、建功中原的良好精神風貌和濃厚校園文化氛圍。例如:舉辦以黃河文化為主的誦讀、征文比賽活動;或者紅色文化文創作品展等,加深學生對地域文化的認知和感受,同時可以邀請校外優秀學者、專家來學校給同學們做專題講座,傳授傳統文化。譬如:紅色文化講座、剪紙、體驗澄泥硯文化、泥狗狗的制作、講述黃河故事等,使同學們深切感受優秀地域文化的精神力量,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鼓勵高校學生多參與傳統武術節、世界客屬懇親大會、黃帝故里祭祖大典,體驗商都文化、中原客屬文化、鄭州紡織文化、鄭州鐵路交通文化、中原冶鐵文化、中原祭祖尋根文化、中華傳統武術、中原傳統民歌舞蹈、中華雜技、中原地方戲曲等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社會實踐。同時,組織學生參觀鄭州文化古跡和文化基地,讓學生設身處地地了解地域文化,通過視覺、聽覺的刺激,使同學們親身感受地域文化帶給他們的思想洗禮和啟發。譬如:紅色文化基地、歷史文化名城、現代文化館、英雄人物事跡等。其次,帶領學生廣泛參與地域文化傳播、學習和討論等活動,增強學生對地域文化的了解和認同感,引導大家學習和參與地域文化研究,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中的育人價值,引導廣大學生潛移默化的接受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社會實踐是最好的教材,在弘揚鄭州優秀地域文化的同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體的產生已經改變了傳統的傳播和學習方式,同時也為地域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平臺。我們要抓住這樣的機遇,積極拓展和搭建地域文化學習和傳播平臺,一系列的公眾號、微博、抖音短視頻、直播、微信、qq等,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利器,可以開發一些鄭文化、黃河文化、商都文化等學習平臺或者微信公眾號、地域文化app等,并根據學生的需要,推送一些優秀的、有趣的圖片、文字和視頻。還可以利用網站開展地域文化相關競賽,通過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鼓勵大家學習和宣傳鄭州地域文化,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政府部門也可推出自己的特色文化,通過網站或者短信的形式達到傳播地域文化的目的。
要想充分發揮地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僅依靠高校是遠遠不夠的,地方政府和社會也應當提供保障。首先,要有人員保障,對鄭州地域文化宣傳和研究的人員給予培訓和支持;其次,根據鄭州地域文化,有針對性的建設地域文化實踐基地、研究場所,同時增加地域文化宣傳資金的投入;最后,要打造鄭州地域文化特色產業,發展地域文化旅游、文創產品等,創收的同時還能為發展地域文化提供資金支持;同時這些產、學、研、創基地可以成為高校學生實踐、學習的場所,在開發和利用地域文化的同時,實現文化傳承發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雙贏。
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需要被更多人探索,需要更長久、更持續的嘗試,需要更多高校、教師、學生、社會參與到其中,提供更多思路和反饋。未來,我們要與時俱進,利用多媒體手段將地域文化傳播下去,深入探索地域文化的價值,同時將地域文化的價值應用推廣到更多的學校,通過地域文化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價值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共同推動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豐富性和生動性,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和文化環境。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文化自信意識,將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