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金
(中鐵上海工程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引言: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之基,是維護政治穩定的核心力量。國有建筑企業,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力量,無論對于國家經濟發展還是促進國民生活品質提升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內國際經濟形勢并不樂觀,在這樣的情勢下,推進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更好地發揮黨建工作在國有企業中的引領作用,帶領企業向好發展就顯得更為重要。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盡管國有企業內部人員都深知黨領導一切,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起著把方向、管大局的作用,也引領著企業生產經營健康發展,但是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很多企業管理人員都存在著重經營、看指標,把生產經營作為最主要工作,進而忽視黨建工作在推動生產經營中的重要作用。很多企業管理者都片面地將黨建工作視為服務工作,甚至讓黨建工作從事者純粹進行黨建規定動作,無創新動作,幾乎不參與到企業生產經營的管理,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參與少、發揮作用小、引領作用不明顯。
發揮黨的領導作用,就要突出黨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決策作用,發揮好民主集中制。但是在部分國有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黨政領導各負其責、步調不一,管理思路和舉措未能統一到一起,尤其涉及到大額資金、重大風險管理以及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存在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發展不協調、不一致的問題。更有甚者,在面對突發情況時,很多管理者常常現場進行處理,受時間、空間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時常不能嚴格履行集體討論研究決定流程,導致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個人決策較多,而決策是否科學、是否有利于企業健康發展都值得商榷,給企業帶來風險和隱患。加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從業人員與生產經營管理人員個人理論素質、專業不同以及思維方式的差異,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黨建工作與生產難以時刻保持一致。
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可以說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之所以這個話題一直作為國有企業發展的重要議題,歸根結底就是很多企業在探索的過程中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或是效果欠佳,缺乏總結提升。大多數企業口號喊得震天響,可是實際操作過程中又存在這樣或那樣問題,尤其是形式主義的問題尤為突出,真正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的少之又少,能發揮作用的更是微乎其微,收效也大不如預期。這樣的結果便是企業以往存在的問題依然存在,黨建與生產經營的矛盾也會在發展過程中越積越多,而解決的辦法未能與時俱進,對推動企業健康長遠發展、規模發展可能造成不利影響。在這樣的情勢下,國有企業始終都把融合工作作為解決企業發展問題的重要突破口,也力求在探尋的過程中找到更好的融合辦法。
作為真正的企業,它必須是一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經濟活動者[1]。作為國有企業,但是同樣要在商品經濟活動中存續與發展,而且絕大部分企業都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企業管理者面臨著各種制表考核、排名考核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管理人員的重心不可避免地會放在思考企業如何維繼與發展壯大企業的問題上,重點精力也放在了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對黨建工作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低甚至只是走走過場。在這樣的氛圍影響下,企業自上而下的管理者都主要以生產經營發展為目標,以盈利為榮,重心也隨之偏向生產經營,于是黨建工作的好與壞、作用能否發揮好也便沒有多少人真正關注。
在推進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過程中,很多企業只是明確提出要推動深度融合,存在為了融合而融合的問題,但是在具體操作上做法不一,或是舉措難執行、落實效果不明顯。對于如何推動好深度融合,都沒有制定一個真真正正符合企業發展實際且確確實實能夠推動深度融合的舉措辦法,就更難與企業管理實際相符合,更別說推動企業健康發展了。而就算有的企業制定了相應的融合舉措,但由于長時間追求企業生產經營效益的思想在絕大多數管理者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一時間想要分心研究黨建工作融入生產經營則造成很多人被動接受、心理抵觸、執行不力,或者把融合工作當作“水過地皮干”的宣講,視作一陣風一吹即過,便導致措施操作難、見效更難。
在國有建筑施工企業中,普遍存在黨建工作者綜合能力素質較低的問題。在很多施工企業中都存在著一個共性問題,即黨建工作主要負責人由生產經營負責人轉崗接任。在角色轉換過程中,黨建工作負責人原本就接觸黨建工作少,加之長時間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思維和角色轉換過程較為漫長,對黨建工作的認識和處理都存在差距。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很多黨建從業人員并非專業出身,很多人政治理論素養較低,對黨的理論知識、時事政策以及上級黨委的決策認識不夠、理解不足,加之對黨建工作業務本身知之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
想要從根本上扭轉多數管理者固有的重經營輕黨建思維,國有企業需要把深度融合工作作為一個長期性、連續性、重點性工作,要在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加以宣傳貫徹,循序漸進地引導好、指導好職工將融合工作融入日常,從行動上、思想上認同融合工作,逐步形成機制、形成共識。然而大多數企業對深度融合的重視程度只是斷斷續續的,存在不接續性的問題,在一段時間內重視、某個領導重視、一部分人重視,歸根結底就是思想上的不統一、宣傳力度小、認可度低造成的。
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目的就是要更好地發揮黨建工作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引領作用,歸根結底就是發揮黨的領導作用,更好地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大力宣揚企業文化故事,樹立主人翁意識,強化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并且在認知上與企業發展目標進行融合,實現個人價值體現與企業發展同建設[2]。因此,企業要結合形勢任務教育工作,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持續加強員工教育,要讓全體職工深刻認識到深度融合的政治意義和重要性,從思想和行動上將深度融合工作作為一項長期性的重要政治任務來抓。企業也要充分認識到輿論宣傳工作的重要性,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在企業內部營造不斷推動深度融合的工作氛圍,不斷從思想上引導、在行動上指引,把深度融合說在日常,做在實處,進而將形成已久的只重視生產經營理念轉變為努力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的企業共識。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尤其黨政領導相互配合,領導相互“融合”,互為補充。作為國有企業,黨政領導就是引導企業發展的領航者,方向不一則可能導致方向偏離,給企業帶來風險。因此,黨政領導的共融其實就是深度融合的最佳途徑,黨政領導融合好,企業發展的方向就會更加清晰,目標也就更加一致,也就是為全體干部職工樹立典范。
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不是口號,而是要切切實實落到實地,這就需要一個具體、可操作性強的舉措。這個舉措不僅要符合企業發展實際,又要與常規工作有所不同,既要有工作成效,又要提升工作效率,不能給基層項目帶來負擔。這對施工企業來說可能頗具挑戰,眾所周知,建筑施工企業項目分布各地,各個地方的政策也不盡相同,所面臨的發展情況也不統一,要形成一個特色的融合舉措,就得需要基層項目聯系實際做好問題的反饋,講清融合重點、難點及思路。同時,上級部門也要潛心下基層調查研究,做好問卷調查和走訪調查,在此基礎上綜合各個項目的共性問題與個性問題,進而更好地制定出融合舉措,既保證不循規蹈矩,也在創新的基礎上實現切合實際。對于一些偏遠山區項目,生活工作環境惡劣,對項目管理者來說,融合的重點就是穩定職工隊伍的“軍心”,在此基礎上保障施工得以順利進行。對于市政工程項目來說,融合工作的重點則更為廣闊,要加大同地方政府、業主以及地方居民的溝通,既要為施工掃清障礙,還要在此基礎上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進而更好地、間接地為企業滾動發展鋪好“紅地毯”。
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是一個系統性、長期性的工作,需要持續不斷地走向深入、形成常態。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基層項目人員流動性強,這就導致在一個地方的融合可能存在短期性。因此要在推進深度融合的過程中不斷總結提煉好的經驗做法和舉措,不斷豐富融合的形式和內容,形成一個全面性、系統性的可操作性的指導手冊進行發布推廣,由基層項目具體執行。基層項目在執行的過程中,要根據發展和管理實際不斷豐富完善和改進,最終逐步形成統一的、成熟的綱領。無論在什么地方,各單位都以此為依據開展相關融合工作,實現各單位在相對自主自由的前提下相統一,常態化開展各項工作,從而不斷提升融合效果。
深度融合工作作為一項舉措,有具體的推廣舉措只是融合工作的第一步,要把融合舉措真正地落實到具體項目管理中,則需要有相對應的監督、激勵和獎罰措施來督促落實。企業在管理過程中,應成立深度融合工作推進小組,并根據融合工作舉措制定時間節點,在各單位推進過程中結合時間節點進行考核。同時,要根據考核的實際制定相應的獎罰措施,在過程中強化執行力建設,對推進有力者加大獎勵力度,對落實不力的單位和個人要落實處罰措施,并將融合推進的好壞作為干部提拔的一項指標,從而“倒逼”管理者自覺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在推進的過程中,要定期組織召開融合推進工作會,對深度融合工作的推進情況、優秀單位等進行總結報道,在企業內部形成“你追我趕”“比學趕超”的良性競爭氛圍。
由于國有施工企業很多黨建工作從業者多為技術管理人員轉崗而來,普遍存在綜合能力素質較低的問題,而且自身對黨建工作認識不足,對融合工作的政治意義理解不足,這對提升融合工作的質量來說極其不利。國有施工企業首先要從專業人才的培養上入手,引入專業的、政治理論素養高、黨建知識豐富的從業人員,這對于提升融合工作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要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力度,利用專題學習、網絡培訓、集中學習以及個人自學等形式多樣的方式,加強黨群工作從事人員的培養力度,尤其將融合工作作為培訓的重點。同時,也要對其他專業職工的培訓,從理論上引導各專業職工更加深入地認識深度融合,從而更好地配合好融合工作的持續推進,進而更好地發揮黨建工作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引領促進作用。取得發展成效是檢驗深度融合的標準。《中國共產黨國有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試行)》規定,國有企業黨組織應堅持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以企業改革發展成果檢驗黨組織工作成效[3]。企業黨建工作者要理解好、貫徹好上級各項政策部署,在日常工作中敢于突破困難阻礙,積極主動融入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尤其在企業生產經營的重大環節中切實發揮好把方向、管大局的作用,降低企業發展風險,引導好企業在紛繁復雜的市場環境中穩步健康有序發展,以工作成績檢驗融合成效。
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是國有企業發展勢在必行的一項重要政治工作,推進深度融合取得實效,對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在復雜環境、競爭壓力巨大的市場中行穩致遠意義重大。在企業日常的管理過程中,領導干部要主動抓融合、促融入,從思想、制度、行動上全面推進深度融合,把融合工作貫穿到日常管理全過程當中,做到施工生產到哪里,黨的旗幟就到哪里,深度融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切切實實發揮好深度融合的作用,保障企業在復雜經濟形勢下依然健康有序發展壯大。
【相關鏈接】
國有企業,是指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和其他部門所監管的企業本級及其逐級投資形成的企業。
國企的性質,就是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性質。所謂全民所有制企業,實質就是企業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企業。而所謂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性質,就是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企業所具有的性質。
全民所有制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一種主要具體體現形式。在我國實行計劃經濟時,全民所有制企業是以國家所有制具體實現形式體現的。國家所有制具體實現形式,是通過全社會范圍的經濟聯合使勞動者取得生產資料共有者的地位。因而,這時我國國企作為由國家投資組建的從事產品(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組織。實質是以勞動為謀生手段的勞動者與全民所有制生產資料實際結合的經濟聯合體。在全民所有制條件下,我國全體人民中的勞動者一面是具有平等地位的生產資料的共有者;另一面是由社會分工所決定的不同生產職能的專門化承擔者。全民所有制企業就是這種全民所有制經濟中媒介勞動者與全民所有制生產資料實際結合的經濟關系環節。廣大勞動者的雙重身份就是通過這個經濟組織結合起來而具體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