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劍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下高校教育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是確保高校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因為當代大學生面臨著來自學校、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尤其是嚴峻的就業形勢與繁重的學業壓力增加了大學生心理問題出現的概率,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學業,也直接影響了他們身心健康。學習心理問題是大學生群體中比較常見的一類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生伴有厭學、自卑等多種負面情緒,學習積極性不高,加強學習心理問題干預,疏導他們負面的學習心理與心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自卑心理是當下大學生學習中比較常見的一類學習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大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學習意識,缺乏進取心和學習動力,碰到挫折或者難題想要放棄,甚至對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學習任務缺乏積極地參與欲望,不想努力的一種學習狀態與心理。比如,部分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夠聰明,認為自己即便再努力也是在班級中處于倒數地位,努力表現自己反而可能會被人笑話,以至于他們在學習中表現出一定的不自信。與此同時,自卑心理在大學生群體中還表現為學生不愿意學習,甚至部分大學生表現出畏懼學習的情況,不想花費時間在學習上,平時更不會主動參與各種與學習有關的活動,這些都是學生自卑心理的具體表現。如果不及時加以干預,不僅會對學生的學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同樣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自負心理是自卑心理的反面,主要表現為大學生在日常與學習相關的活動中表現出極強的自信心,覺得自己的智力與學習力都遠超其他人,并且內心渴望被各個授課教師以及周邊的同學認可。但是他們卻無法看到自己的缺點,只關注自己的長處和優點,甚至覺得其他人都不如自己,自己是“獨一份”的,沒有任何人能夠超越自己。此外,伴有自負心理的大學生會表現出傲慢的心理,學習態度不夠誠懇、不夠認真,無法沉下心來認真學習,表現得非常急躁,不能夠深入研究問題,這種學習心理問題的存在必然會使大學生走向失敗,因為伴有自負心理的學生如不及時加以糾正,會在慢慢的犯錯過程中逐漸向自卑心理轉變,最終會對學業成績的提升帶來不利影響。
“佛系”是近年來網絡上非常火的一個熱詞,主要表達“隨波逐流,隨遇而安”的意思。而伴有“佛系”心理的大學生主要表現為缺乏主動學習的動力,學習動機不明確,直接影響了學生學業成績的提升。首先,伴有“佛系”心理的學生平時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不懂得結合自身的學習情況來制定短期、中期以及長期等不同類型的學習目標,學習的計劃性不足,沒有做好日常學習的安排及規劃,直接表現為“躺平”,只盼著趕緊放假,趕緊畢業拿到畢業證,不懂得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來制定科學的學習方案。其次,“佛系”心理表現為大學生缺乏強烈的學習動機,平時學習中無法感受到成就感,更沒有遠大的理想,甚至可以說他們本身缺乏學習的緊迫感與壓力,既不會羨慕身邊其他同學的優秀成績,也不會為自己虛度年華和光陰的學習行為感到慚愧。最后,“佛系”心理還表現為平時厭惡以及逃避學習,上課不認真聽講,學習中表現得無精打采,課下就想著玩耍,沒有學習的心思與打算等,這些都屬于“佛系”學習心理的具體表現,如果不及時進行干預,容易使這些大學生失去學習的欲望與自信心,最終同樣會對他們的學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傳統心理學主要側重于補救已經出現的心理問題,以至于心理問題的相應研究表現出比較突出的滯后性,積極心理學提出之后,心理問題不僅僅表現在補救上,更加側重有效抑制,即要盡早發現大學生伴有的心理問題。針對當下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學習心理問題,為了給予他們有效的干預與指導,必須有計劃地結合切實可行的心理干預理論,幫助大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積極心理學是一種有效的心理問題干預指導理論,對幫助學生糾正他們伴有的學習心理問題有很好的理論指導作用。大學生的年紀處于18歲至24歲之間,思想的獨立性、情感的細膩性以及個性的張揚性等方面的特征非常顯著。特別是許多大學生還會受到來自家庭、社會等的影響,非常容易在學習方面出現比較突出的心理問題。盲目地指導不僅無法高效解決大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反而可能會加重他們的自卑心理,不利于學習心理問題干預效果的提升。如果可以融合積極心理學方面的思想、理念及理論,那么可以更好地指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因為通過積極心理學的有效融合,可以構建一套健全的學習心理問題防治管控體系,保證可以從滿足高校大學生的差異化學習心理出發,巧妙地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優化大學生的學習認知結構,力求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習心理問題干預的實效性。
包括學習心理問題在內的一切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本身的干預不能夠由學校、家庭等任何單一的一方來完成,因為造成大學生學習心理問題的誘因復雜,是由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的,單純依靠某一方去進行干預,效果必然不是非常理想,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伴有的這些學習心理問題。可以說,為了有效地干預及解決大學生伴有的這些學習心理問題,就必須協同家庭、社會、學校,多方共同構建一個多元化的學習心理問題干預體系,解決大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依據積極心理學可知,其所涉及的領域涵蓋了積極的主觀體驗、個人物質與機構三個方面,其中,機構主要涵蓋社會、社區、機構、學校以及家庭等,是構成積極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可以有效地在學習心理問題干預中融合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及內容,那么就可以構建一個集社會、學校及家庭等多方在內的健全心理干預體系,這樣就可以借助積極心理學方面的相關理論來最大程度地對大學生有關周圍環境的感受產生影響,同時也可以借助積極心理學來強化各個相關方的影響,保證可以借助多元化的干預主體來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心理問題干預效果,避免因為各方“單打獨斗”而影響了大學生學習心理問題干預的有效性。
在利用積極心理學應對大學生伴有的自卑、自負以及“佛系”等學習心理問題時,首先需要立足于宏觀層面明確學習心理問題的基本應對原則,保證可以有計劃地指導及干預有學習心理問題的學生,避免因為盲目進行學習心理問題干預而影響了整個心理問題應對的實效性。與此同時,明確的學習心理問題應對原則也可以高效地指導學習心理問題干預活動的開展,避免其中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從而影響最終的心理問題應對實效性。基于積極心理學可知,在對大學生伴有的學習心理問題進行干預時要注意遵循以下幾個關鍵原則:其一,要對大學生伴有的學習心理問題進行快速確定,指導學生的朋友、家長等共同參與到學生心理問題干預活動中,不能夠只由學校給予干預措施。因為大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本身誘因比較復雜,并非完全是由學校方面造成的,必須要進行多方干預。其二,鼓勵學生保持學習的自信心,避免他們出現學習的依賴感,尤其要注意靈活地為他們設計一些啟思性和引導性的干預手段,使他們有機會體會及感受學習的樂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避免因為學習自信心不足而影響最終的學習效果。其三,要正確看待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不能夠將它們作為一種心理疾病來進行應對,否則無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心理問題干預的實效性。其四,在學生出現學習心理問題之后,輔導員要注意及時同學生進行溝通及交流,獲取學生更多的信息,期間要注意以朋友的身份,采用委婉、誠懇的態度來同學生進行溝通及交流,避免使他們產生厭煩感,否則無法獲取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
基于積極心理學可知,為了可以有效地給予伴有學習心理問題的學生干預及指導,必須立足于給他們帶來成就感、愉悅感等積極的主觀體驗感,采取有效的干預與指導手段,更好地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與觀念,增強他們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只有這樣才能夠使他們在大學學習過程中保持積極的學習心理,全身心投入到大學的各種學習活動中,逐步克服自身伴有的自卑、自負等學習心理問題。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下,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與觀念,因為學習觀念是學習意識與行為的先導,如果大學生本身的學習觀念不正確,那么必然無法形成正確的學習心理。所謂的學習觀,主要是指大學生關于學習的看法以及對學習形成的認知,這不僅關系學生學習心理問題的干預及糾正效果,同樣關系著學生能否實現終身學習目標。這就需要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對智力與德育、素質與知識能力、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等多方面的關系進行協調處理,尤其要高度重視指導大學生形成自主創新的學習觀念,強化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有效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可以學會自主學習、自主分析及解決問題,最終助力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此外,要注意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這是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自學能力的重要保障。基于積極心理學可知,為了更好地提高心理干預的有效性,必須指導他們形成明確的學習目標,讓他們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切實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對他們自學能力的提高有積極意義。
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下,為了使大學生從“消極學”向“積極學”轉變,就必須增強他們自主學習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源于他們自身擁有過硬的學習能力,如果他們自身學習實力不足,無法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那么最終必然無法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自然也就無法糾正及克服自身伴有的學習心理問題。這就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將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及時傳授給他們,使他們可以借助這些有效的學習方法與工具來開展高效的學習活動,避免因為自身學習能力不足而直接影響學習心理問題的糾正效果。在傳授大學生學習方法的過程中,要立足于指導學生“會學”這一視角,要使大學生搞清楚“怎么學”和“學什么”等問題,同時還要注意對學習內容與方式進行有效的確定,保證可以借助這些有效的學習方法來促使學生開展深度學習,最大程度地提高大學生學習心理問題的干預效果。比如,在日常學習中常用的學習方法包括間隔學習法、隨手筆記法、特殊標記法、錯題整理與回憶法等,這些都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雖然學習方法眾多,但并非適合每一名大學生,因為這些學習方法本身的時代性、多樣性等特征比較突出,學生的學習也具有個性化特征,為了保證最終的學習效果,就必須結合大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以及個性化學習特征等,指導他們掌握符合自己學習特征與規律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夠使他們在日常學習中做到事倍功半,有效克服伴有的學習心理問題。此外,在指導伴有學習心理問題的學生開展日常學習活動時,要注意以動態的眼光看待問題,不能夠局限于當下某個視角而影響了對問題的全局分析,否則會對最終的學習效果造成不利影響。
基于積極心理學可知,心理干預的一個非常關鍵的“積極領域”就是積極的機構,即要充分發揮社會、社區、機構、學校以及家庭等這些可能會對大學生學習心理問題產生影響的相關方的共同指導與干預作用,更好地提高積極心理干預的有效性。因此,在有效應對當下大學生伴有的學習心理問題時,可以抓住學校、家庭與社會三個關鍵方面來構建一套多元化的學習心理干預體系,發揮多方的積極作用,這樣就可以借助積極心理干預體系的構建及實施來促使全體大學生更好地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首先,從學校方面出發,要抓住教學時機、校園文化建設、心理健康咨詢機構建立等多方面的教學時機,將糾正大學生伴有的學習心理問題貫穿于辦學始終。比如,高校要抓住思政課程教學時機,向學生滲透一些積極心理學方面的知識與思想。其次,從家庭方面出發,對大學生進行干預主要是要求學生家長平時多與學生溝通和交流,不能夠給他們施加過大的學習壓力,并且要抓住時機帶他們外出游玩,放松身心,一旦發現孩子存在學習心理問題需要協同教師及時進行干預。最后,從社會層面出發干預大學生伴有的學習心理問題時,可以發揮心理咨詢機構與媒體的作用,凈化網絡環境,使大學生切實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最終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積極的學習心理。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自卑問題、自負問題與“佛系”問題等,會對學生學業成績的提升以及身心健康發展帶來不利影響。通過有效地融合積極心理學方面的理論與思想,可以為學習心理問題的干預提供可靠的理論指導,助力構建多元化的學習心理問題應對體系。基于積極心理學應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可以從明確學習心理問題應對原則出發,注重指導學生養成積極的心態,傳授學生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及有效構建多元學習心理干預體系,確保不斷提升大學生學習心理問題干預效果。
【相關鏈接】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Guangdong Industry Polytechnic)是經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全日制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雙高計劃)B類、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廣東省示范性高職院校、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建設單位,為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教育部“1+X”證書試點單位、職業院校本科層次人才培養試點單位,獲準設立廣東省博士工作站,入選全國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示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