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維勇 王舒凡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鐵路紅色基因記載著革命先輩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充分彰顯出強烈的革命犧牲精神、愛國情懷。回望鐵路發展歷程中,無論是人民革命斗爭過程、社會主義建設,還是在改革開放的實踐浪潮中,鐵路人都用其堅定的革命意志、愛國奉獻的價值追求、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嚴謹認真的職業精神和人民至上的奉獻精神,積淀豐富而深厚的鐵路紅色基因。鐵路紅色基因是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關鍵紐帶,對立德樹人工作的開展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好地理解與傳承鐵路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與特質。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缺乏理想信念教育,青少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就會“缺鈣”,會得“軟骨病”。傳承和發揚好紅色基因,不斷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是新時代賦予高職院校思政課的重要使命。高職院校應當充分挖掘鐵路紅色基因,切實利用好、發揮好鐵路紅色基因的育人作用,不斷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與感染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青年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鐵路紅色基因作為紅色基因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鐵路紅色基因折射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理想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深入挖掘和弘揚鐵路紅色基因并融入思政課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堅定理想信念。隨著我國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享樂主義、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也逐步發酵,同時隨著網絡自媒體的發展,網絡空間紛繁復雜的文化思潮也在快速蔓延,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正因如此,將鐵路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有助于幫助當代大學生優化精神結構,為學生終身學習以及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有助于其確立人生目標,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進而不斷加快思政課立德樹人目標的完成度,為教書育人提供深厚的思想基礎。
高校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陣地,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為了能夠全方位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感與積極性,就要找到不斷提升思政課參與度的方式方法,使得思政課更加生動,讓教材中的道理講述得更加通俗易懂,凸顯出思政課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充分利用鐵路紅色基因承載的紅色資源,利用鐵路紅色文化,將其中蘊含的豐富的革命史、英雄史,將不同時期鐵路人的偉大精神與思政課融合,將鐵路紅色基融入思政課教學,避免傳統“灌輸式”教學手段的枯燥與單一,豐富課堂教學模式,使得授課內容更加富有活力,讓學生對紅色基因喜聞樂見,不斷增強思政課程的感染力與吸引力。
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學不僅需要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同時更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品德修養。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大學作為學生個人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通過思政課堂對鐵路紅色基因的弘揚,用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陶冶學生情操,不斷增強愛國主義情懷,對自身的道德認知和道德境界都具有極為重要的牽引與示范作用。當代大學生容易受到多元化思潮的沖擊,因此需要高職院校深刻挖掘鐵路紅色基因,深刻掌握其內涵與特質,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解決當代大學生在精神上“缺鈣”的關鍵問題,更好地完成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
打造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有利于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不斷提高鐵路紅色基因的影響力。一方面,教師作為學生發展的關鍵因素,高職院校應當從實際出發,高度重視對教師隊伍的教育培訓,構建專業化的教師隊伍,以挖掘、整合鐵路紅色基因為契機,組建專業教師團隊,建立鐵路紅色基因研究基地,并依托教師團隊逐步構建鐵路紅色文化體系,以專業知識助力鐵路紅色基因融入思政課建設,為提高育人能力保駕護航。同時要求思政課教師不僅能夠整合資源,還應當將鐵路紅色基因研究透徹,有自身的理解,將鐵路紅色基因講解得更加生動、通俗易懂,更有助于其傳播發揚。鐵路紅色基因作為紅色文化的組成部分,是助力學生成長的活化石,應當引導教師進行充分、靈活地運用。教師應當依托基地建設,用好研究資源與成果,利用好文本、視頻以及實物等,將鐵路紅色基因融入思政課堂,幫助學生更直觀地接受鐵路紅色文化的陶冶。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教師要筑牢專業知識,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善于把握鐵路紅色基因的內涵,有意識地把鐵路紅色基因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在思政課堂中引導學生自覺學習、傳承、發揚鐵路紅色基因。總之,高職院校需要充分發揮鐵路紅色基因的優勢,利用不同的載體,使學生領悟鐵路紅色基因所蘊涵的精神特質,更積極主動地發揮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
同時,應當健全鐵路紅色基因融入思政課教學的考評機制。課堂教學的評價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成長與進步,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專業發展與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為了促使鐵路紅色基因更好地融入思政課教學全過程,應當設置考評機制,以此不斷促進鐵路紅色基因融入思政課程。一方面,通過常規的教學督導、教學檢查考察教師能否在教學設計、授課過程中融入鐵路紅色基因的內容,是否足夠重視對于鐵路紅色基因的融入。并將其納入教師年度績效考核,以此敦促教師重視對鐵路紅色基因的融入。不定期召開鐵路紅色基因融入思政課教學設計分享活動,不斷提高課程的實施效果。另一方面,也應當加強對教育對象學生的考評。部分學生對待思政課有厭學情緒,對于精心組織的實踐活動也經常有拒絕參加的情況,因此應當設計一定的考評機制,設立明確的學習目標,以此提升教育效果。譬如,引導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實踐性探索、研究,提交鐵路紅色基因的調查報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以鐵路紅色基因為主題的各項實踐活動等,并將其納入思政課考評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依靠學習和實踐走向未來。在課程內容、教學模式中都應當凸顯出課程的實踐性。因此,在積極探究促進鐵路紅色基因融入思政課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當地鐵路紅色資源,探尋鐵路紅色文化,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與本地鐵路紅色文化資源的緊密貼合度,凸顯課程的實踐性,有助于幫助大學生更直觀地得到精神激勵。
結合高職院校特色以及地區特點,聯合革命遺址、紀念場館等設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在紅色教育基地的選擇方面,也應當與紅色旅游區分開來,盡量遵照就近原則。同時,選取的紅色教育基地應當具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以及育人作用。紅色教育基地的設立有助于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歷史,從而堅定理想信念、磨煉意志品質。
重視紅色教育基地的使用情況,加強高職院校與紅色教育基地的聯系,避免教育基地閑置。結合思政課程教學計劃,分學院、分專業、分班級、分批次組織學生前往實踐基地實地探究鐵路紅色基因,增加教學實踐活動開展的次數,開展浸潤式、體驗式教學,開展“鐵路紅色研學”主題活動等。引導學生利用新媒體,制作鐵路紅色小故事、微黨課等,從“尋、訪、思、講”四種方式入手,讓學生置身其中,深刻感受黨的百年歷史,將鐵路紅色基因與思政課緊密結合,實現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進一步加深。在實踐教學中還原革命斗爭或改革建設的歷史場景,產生更為持久的教育教學成果。同時也應當出臺相應的測評機制,定期考核實踐教學開展情況,不斷推動實踐教學真正規范化進行,發揮鐵路紅色教育基地的作用,增強實踐育人的效果。
除了紅色教育基地建設工作,還應當開展豐富多樣的紅色主題活動。譬如,組織思政學習成果展示,組織高職院校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排演紅色話劇、歌舞節目,設立思政課教師大學生助教崗位,創新開展大學生講思政課、思政課學習成果展演等實踐教學活動,以舞臺劇、詩朗誦、情景劇、舞蹈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示思政課的學習成果,激發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也可組織鐵路紅色知識辯論賽,利用循環播放紅色歌曲等方式開展活動。
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是思政課教學真正入腦、入心的前提,因此需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學習實踐,幫助學生實現由被動聽課到主動參與的轉變,不斷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一方面,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育必須做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水平的學生要有不同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專業,更具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教師應當深入挖掘鐵路紅色基因,進行歸納整合,充分考慮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專業特征,積極區分學生的專業、學科背景、興趣點等,分層分類,在此基礎上分批次、分類別地進行引導,以此達到良好的效果。比如,高職院校的文科類學生一般都具有較好的思政課學習基礎,因此應發揮其優勢,積極引導學生課后開展自主學習,閱讀文獻史料,從中探究、挖掘并整理鐵路紅色文化基因,以此提高此類學生的思政課參與度,從而對鐵路紅色文化,對思政課教學有更深層次的認知和理解,使思政課教學真正入腦、入心。而針對理科類專業的學生,特別是鐵路專業的學生,其基礎略顯薄弱,但思政課教師可以盡可能地結合其專業特色,引導學生從專業知識出發,探究鐵路紅色基因與專業課的聯系,以達到調動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教學方法的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授課模式令學生較難接受,容易產生厭學與逆反心理。因此,過于單一化、教條化的授課模式不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與道德修養的提升,教師應當在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更加具體化、生活化的方面多下功夫,重視授課過程中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將和學生有一定距離的鐵路紅色基因用更加親切的方式處理,以更加通俗易懂的語言吸引學生、影響學生。
另一方面,應當充分發揮榜樣作用,將鐵路紅色基因融入思政課教育。鐵路紅色基因展示給學生的更多的是一種不畏艱難困苦的氣魄、勇往直前的勇氣,因而,除了日常課堂講授外,也需要依靠大學生對榜樣的學習。在思政課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最美奮斗者”李向前的鉆研精神來引導學生養成不畏艱難、攻堅克難的意志品質;通過“二七大罷工”凝重而悲壯的斗爭來展現工人階級無謂犧牲的革命精神,以此提升大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感、使命感等。
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要使學習的墻壁也說話”。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注重鐵路紅色文化氛圍的營造,有利于將思政課堂逐步從教室拓展到校園。將鐵路紅色基因融入校園文化,能夠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引導作用,更好地推動立德樹人工作的落實。強調鐵路紅色基因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要求校園景觀、文化長廊的打造都要緊緊圍繞鐵路紅色基因,以此實現對大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與鼓勵作用。
不斷推進鐵路紅色基因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一方面,需要緊密結合學校及地方特色,將鐵路紅色基因傳承納入校園規劃布局之中。譬如,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結合學校歷史與特色精心設計,無論是火車頭陳列所代表的火車頭精神,還是火車圖書館、歷史人物雕像、鐵路紅色文化長廊、文化窗等校園文化的呈現與展示,打造“校園鐵路紅色文化長廊”不僅僅是校史、黨史的展示,也是鐵路紅色基因的熏陶,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愛國心、報國情。另一方面,應當依托高職院校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積極傳播鐵路紅色基因內涵。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有助于高職院校實現可持續發展,因而,積極探究并將鐵路紅色基因與校園文化緊密融合,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不畏困苦、勇于創新的精神品格,從而有助于培養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與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
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勢依舊十分嚴峻,無論是信息流通日益便捷所帶來的文化多元化沖擊,還是資本主義思想意識的逐步滲透,都容易導致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需要高職院校積極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將鐵路紅色基因融入思政課教學,將結合了不畏犧牲的革命精神、敢于奉獻的改革精神的鐵路紅色基因植入思政課堂,讓鐵路紅色基因走入課堂、走入學生心中,才能更具有針對性地增強思想政治課的育人作用。
在思政課教學中,應當充分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及課程教學的需要,利用好鐵路紅色文化基因,譬如,將英勇、團結、犧牲、奉獻的“二七精神”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緊密結合,將敢于拼搏、奮勇爭先的火車頭精神與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相聯系,在有關改革開放史的教學中緊密聯系“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等。針對青年大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水平、思維方式等,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將鐵路紅色文化與歷史脈絡融會貫通,將鐵路先進模范和工程專家的精神事跡與革命原理相互融合,將鐵路基因深深融入思政課教學全過程,真正促使當代青年大學生把握歷史邏輯,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