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春浩
以月度例會、清單推進、試點“賽馬”、工作簡報、整體智治和大成集智六大機制,開創“大杭州、高質量、共富?!钡陌l展新局
高質量發展是推動共同富裕的前提。杭州市著力加快全球數字變革策源地建設,切實增強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和動能支撐。
2021年,浙江被賦予“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光榮使命。作為省會城市,杭州在爭當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城市范例中堅決扛起頭雁擔當,圍繞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區系統架構,構建目標體系、工作體系、評價體系和政策體系,以月度例會、清單推進、試點“賽馬”、工作簡報、整體智治和大成集智六大機制,不斷夯實共同富裕的“四梁八柱”,推進重大改革落地見效,奮力開創“大杭州、高質量、共富裕”的發展新局。
高質量發展是推動共同富裕的前提。只有通過共同奮斗,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把“蛋糕”做大,才能不斷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杭州市著力加快全球數字變革策源地建設,切實增強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和動能支撐。
不斷增強經濟發展活力。2021年,杭州市實現生產總值18109億元,同比增長8.5%,高于全國0.4個百分點,GDP排名位居全國城市第8。近年來,杭州市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產業發展,2021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4905億元,同比增長11.5%。聚焦“產業大腦+未來工廠”,全方位、系統化推進“未來工廠”體系建設,加快培育發展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
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杭州市構建“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聯動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加快創新鏈、資金鏈、產業鏈、政策鏈“四鏈融合”。2021年,新增上市企業5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5172家,新設市場主體超過27.7萬戶。在杭國家重點實驗室14家,累計建設市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442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48家、國家級眾創空間68家,組建了創新聯合體52家,市級研發中心391家。升級迭代“人才碼”,2021年,新建博士后工作站51家,24名頂尖專家入選“鯤鵬行動”,全球創新指數排名躍升至全球第21位。
努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杭州市成功入選國家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之一,發布了《杭州市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實施方案》,在高標準落實國務院明確的10方面101項改革任務基礎上,提出52項杭州特色改革事項,共推出153項509條改革舉措,暫時調整適用3部省級法規規章。打造“政府服務”模式,推進行政服務中心“去中心化”改革,迭代升級“親清在線”,推行“證照分離”“數字證照”。
推動共同富裕,重點在于“共同”。杭州市聚力縮小“三大差距”,促進全方位協調發展,織就共同富裕的美好圖景。
推動共同富裕,重點在于“共同”??s小收入、城鄉、區域之間的差距,是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點。杭州市聚力縮小“三大差距”,促進全方位協調發展,織就共同富裕的美好圖景。
推進“擴中”“提低”改革。整合構建“1+X”就業政策體系,2021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口92.79萬人。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畢業5年內全日制大學生創業企業8812家,帶動就業2萬余人。精準實施“弱有眾扶”,2021年實現低保標準、低邊認定標準和低邊價格補貼、生活補貼標準、特困標準市域統籌,統一后全市域最低生活保障年標準達13224元,爭取“共富路上一個都不少”。編制形成了《杭州市“擴中”“提低”行動方案(2021-2025年)》,全面落實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體雙倍增計劃,率先探索構建橄欖型社會結構。
開展強村富民專項行動。構建了以《杭州高質量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行動計劃(2021-2025年)》為核心的政策框架體系,明確了實施黨建領富、產業致富、城鎮聚富、數智創富、改革促富、民生惠富、美麗共富“七大行動”。2021年,全市92%的行政村達到“5030”目標,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62元,增長10.3%,高于城鎮居民1.5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1.75∶1,比上一年縮小0.02。推進“春雨計劃”和農民教育培訓提質增效“1256”行動,成立“鄉村振興人才銀行”,5年提供500億元信貸資金。
打造現代化基本單元。全面實施“百社示范、千社提升”工程,開展未來鄉村建設試點,率先出臺了《高質量推進杭州市未來社區試點建設的實施意見》《杭州市未來鄉村試點創建評價指標體系》,重點聚焦人本化、生態化、數智化、共享化、融合化的“五化”價值取向,打造鄰里、文化、健康、生態、創業、建筑、交通、數字、服務和治理“十大未來場景”。創建了122個市級未來社區,其中省級56個;啟動建設美麗鄉村特色村30個、未來鄉村38個、數字樣板鎮(村)110個、數字農業工廠14個,市級美麗鄉村風景帶10條,打造新時代美麗鄉村共同富裕示范帶。蕭山、余杭、桐廬、建德入圍第二批省級數字鄉村建設試點。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奔向共同富裕之路的落腳點。杭州市聚焦人民群眾所憂所急所盼,回應現實關切,迭代升級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全力打造充滿溫情的善城。
推進“一老一小”改革。編制形成了《杭州市“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推進“老年友好型城市”和“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型養老,加快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累計試點推廣家庭養老床位700余張,打造康養聯合體39家,率先開展失能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護理補貼改革。國內首創建立嬰幼兒成長驛站,穩妥推進產業園區嵌入式幼兒園、托育機構建設,全市共建成各類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833家,提供托位3.3萬個。
實現教育醫療資源優質共享。深入推進跨區域跨層級的新名校集團化戰略,制定了《杭州市高中學校建設攻堅行動工作方案(2022-2025年)》,通過市、區合作共建高中學校,推進雙向等額招生。科學布局高水平醫院,組建緊密型城市醫聯體,深化縣域醫共體內涵建設。確保每個區、縣(市)都有名校資源和三甲規模綜合性醫院覆蓋,并建立了優秀教師、醫務人員基層任職激勵機制。
建立健全大社保體系。建立了逐年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的機制,2021年將市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提高到310元/人/月,桐廬、淳安、建德提高到275元/人/月,調整后,淳安由全省最低躍升為山區26縣首位。出臺了《全面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實施方案》,真正實現了全市域范圍內的基本醫療保險“同城同待遇”。指導推動普惠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產品“西湖益聯保”健康發展,著力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總體賠付6.29萬人,47.19萬人次,賠付金額5.88億元。
完善城鄉住房保障體系。杭州市積極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率先出臺了《杭州市共有產權保障住房管理辦法》,并在臨平、蕭山兩區選擇合適地塊開展試點。出臺《杭州市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實施方案》,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0.7萬套(間)。積極探索老舊小區“拆改結合”試點,出臺了全國首部加梯的政府規章《杭州市老舊小區住宅加裝電梯管理辦法》,累計完工3219臺,惠及住戶約3.9萬戶。
杭州市積極探索構建整體智治、高效協同的工作體系,著力建設變革型組織,總結提煉出一系列具有杭州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
杭州市積極探索構建整體智治、高效協同的工作體系,著力建設變革型組織,提高塑造變革能力,總結提煉出一系列具有杭州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
創新開展試點“賽馬”機制。創新推出共同富裕試點創建“賽馬”機制,實行“揭榜掛帥”和“毛遂自薦”相結合方式,通過“培育—創建—驗收”的模式,發掘一批“小切口、大場景”的最佳實踐并定期推廣。
創新迭代數字化改革體系。杭州市全面落實“152”工作體系,做優做強城市大腦,健全數據整合共享機制。加快社會領域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等“12個有”的應用場景綜合集成,推動場景接口互聯。“E房通”等4個場景入選全省數字社會系統最佳應用,“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上升為“浙醫互認”省級重大應用。50項應用標準上升為全省標準,數字社會托育、醫療、養老等領域,已形成標準制度39條,實現“一地創新,全省共用”。
創新搭建共同富裕智治平臺。杭州市加強“數智杭州”共同富裕智治平臺建設,通過經濟高質量發展等8大模塊,展示市、區兩級共同富裕專題建設工作成果,并對“四張清單”的落實情況進行實時監測,探索形成“一鍵”直達基層、直通民生的共富監測和展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