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閔珊
結合目前應用型大學的發展及模擬仿真在物流行業的廣泛應用,主要針對物流工程專業學生對模擬仿真了解性不夠,應用型不強,無法匹配物流企業對仿真人才的需求等問題,在分析培養目標基礎之上,提出針對專業設計軟件與應用(flexsim)的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從教學模式、課程內容和考核方式入手,對該課程進行初步的探索改革,旨在提升學生仿真建模的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職業發展。隨著虛擬仿真技術的快速革新,物流行業的蓬勃發展,國內外企業為了提高作業效率,找出作業瓶頸,提升企業競爭力,對仿真建模人才的需求大范圍擴大,仿真不僅可以在真實數據的基礎之上,構建模型,還可以從運行結果的數據分析方案的可行性,是一種高性價比的方案預測方式,可以為企業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在物流領域,flexsim是一款相對成熟且使用率較高的軟件,該軟件可以仿真模擬物流環節中的情境,模擬物流運行流程,是物流專業學生有必要掌握的一項技能。尤其是面對應用型大學的學生,該軟件的掌握更是必不可少。但是就目前,在高校非軟件專業或者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外,學生對于軟件的掌握僅僅是流行于表面,無法讓學生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在本校專業設計軟件與應用課程是物流專業學生的方向課——學生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會把一個專業的學生基于物流行業的需求,分為不同的研究著重方向,從而讓學生在不同的方向中各展所長。通過幾年的授課經驗發現,教師講授過程中過于機械式填鴨教育,練習題探索性有限,同時學生興趣性不強,種種原因導致最后學生的畢業設計輸出成果不夠理想。在相關教改資料支持下和實踐授課經驗的積累下,提出本門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從學生輸出出口端為依托,反向思維,逆推行動措施,從多種方面強化學生的軟件操作和實踐建模能力。
1.學生對課程認知和重視程度不高。隨著前兩大利潤來源的枯竭,物流作為第三利潤源泉,對企業有著莫大的吸引力,為了能夠高性價比地提升物流運作效率,各大企業引入現代計算機仿真技術,對無法實際計算的問題,進行建模仿真,從而預估結果,或者針對現有問題,通過計算機建模,進行效率優化。作為高性價比的仿真技術被企業日益重視。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很多物流專業的同學認為該軟件課程對于日后的就業無用處,因此不需要掌握;也有一部分同學對于大學所有開設的軟件課程無興趣。同學們更多是在意能否拿到本門課程的學分,課程最后的考核方式,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在軟件使用和應用上并未得到提高。同時,銜接大學實踐環節,也只是單純地完成體力勞動,并未對物流的運作引發深入的思考,也沒想到運用軟件知識合理化改進。以上這些問題均反映出物流專業學生對flexsim的認識嚴重不足,重視程度較低。2.授課方式單一,教材單一。傳統的講授軟件課程中,教師單方面講授,前期學生只能夠在多媒體教師觀看教師在大屏幕上進行演示,后期在學時中引入上機學時,幫助學生加深軟件操作。但是這兩種方式相結合屬于操作與學習相互割裂,學生在理論學時部分對于教師課上講的操作無法記錄實時筆記,因為操作類的筆記步驟較多,學生可以記住重點步驟,但是無法做到實時記錄。與此同時,在后期上機實踐中,理論部分又與實踐時間相隔過大,很多操作步驟已經忘記,所以掌握的東西有限。教材上面的內容又無法全面覆蓋教師的授課內容,因此學生在上機部分容易摸不到頭腦,學生容易對該課程喪失信心。在這方面,教師為了學生可以完成學分任務,在上機過程中乃至考核過程中,會將部分的難度降低,學生可以完成操作,但是這樣的方式又將是以犧牲學生的學習內容和難度為代價,得不償失,有的時候滿足不了畢業設計的需要,學生在最后畢業設計的時候需要大量的時間補習軟件類內容,增加了學生畢業的難度。3.考核方式單一,內容簡單,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傳統的考核方式例如簽到,基本是教師點名,只要學生今天來上課就可以,至于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并不會計入考核范圍,這種單一簡單粗暴的方式,更加增長了學生只拿學分,不拿知識的狀態,學生在課堂上做什么的都有,至于是否在聽課,學生都可以拿到出勤學分。再例如,對于上機類的操作,教師可能給出的同一道題目,很多同學在課上不操作,當班級里學生成績好的同學做完后,直接進行拷貝,期間自己可以不做任何操作,同樣可以拿到該項考核的成績。至于最后的期末報告,很多同學會將學習好同學的模型復制過來后,進行布局的修改,看著像是一個新模型,或者將別人的模型簡化,增加一兩個模塊,這樣就變成自己的模型,最后打印上交報告。以上種種方式,都是在考核過程中,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導致學生可以鉆空子,從而無法達到培養目標。4.總結性與應用性不強,無法聯系實際生產生活。在軟件學習過程,學生跟著老師的步驟一步一步記錄筆記,告訴學生每一步的操作如何進行,這種方式在前期基礎模型理論講解中可以,但是如果在整體課程中都采取這種方式,學生將不知如何把抽象的模型與理論聯系實際,在面對實際生產生活問題中時,無從下手。另外,軟件的功能模塊繁瑣,教師一味地填鴨式講解,不對所有的功能區塊進行總結,為學生做梳理,學生分容易混亂,導致操作失當。5.探索性不強,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得不到鍛煉。本門課程的核心最后是希望學生可以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可以獨立思考流程或者效率的瓶頸,從而為企業提供有效的建議,但是在授課過程中,不加入探索式問題,不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很難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日后的實踐和畢業設計環節無法適應。6.互助性不夠,學生討論能力不足。學生在多媒體教室,各自學生只負責聽自己的課程,在過程中無同學之間的互動,無法彌補學生之間的不足,學生的討論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加強。
1.改變授課方式,以多種形式,提高學生對本課程的重視與興趣。在教學方式中,改變傳統單一的授課形式,從授課地點和教學模式進行雙重改革。首先,基于軟件學習邊講邊操作的特點,將授課地點由多媒體階梯教室改為可以分組討論的圓桌實驗室,這種教室既可以讓學生聽老師講授理論知識,同時也便于學生攜帶電腦,進行實時操作;同時實驗室的課桌椅是圓周形式,可以自然而然將同學進行分組,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可以進行討論,互相取長補短,進行交流。并且同學們攜帶電腦后,教師無須讓學生課后提交作業,可以根據課堂上學生掌握的知識點進行隨機測試出題,例如根據今天講授的知識點或者功能模塊,讓學生探究如何將知識點融入軟件,從而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就此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其次,在軟件學習后期,教師可以多引入案例,從實際案例或者往屆學生畢業設計中,逐漸地滲透學生如何在實際問題中,構建出抽象模型,從而用模型對實際問題進行仿真分析,該項也是本門課程學生最需要掌握的技能,因此,在本環節中,教師需要多準備授課案例和練習案例,授課案例主要負責講授實際問題與模型的對應關系,練習案例主要負責學生的探索思考能力,同時,練習案例需要循序漸進,從完整的案例分析,到最后的自我模型搭建,讓學生完成一系列的畢業設計拆解過程。最后,在練習案例中,引入部分課堂教師未講授的功能模塊,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強化學生的軟件模塊功能,增強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2.有效式考核方式。傳統考核方式只重視學生結果,至于效果反而不是重點,但是在本次教學改革中,將用“有效式”這個詞代替傳統考核,例如出勤考核項,作為學生認為平時成績中最容易的得分項,以往出勤教師只是上課點名,學生只要來課堂就可以,以致于課堂的學習效果并不會關注,但是現在可以采取教師根據上次講授的重難點進行規定時間的模型搭建,然后將運行搭建結果上傳學習通,通過模型搭建情況來考核學生的出勤,這樣不僅可以督促學生在課堂上聽課,也需要學生在課后進行復習,拿起課本,多次練習,不然學生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答;再例如期末報告,以往期末報告,教師會下發要求學生課后自己完成,這樣做有很多弊端,比如會出現雷同的報告概率增加,學生偷用其他同學模型等,所以為了督促學生可以有效掌握軟件,熟練操作,最后的期末報告,將采取課堂現場撰寫的模式,下課后進行提交,所有的模型運行文件上傳學習通,教師現場考核學生的操作和一個學期的學習成果,因此,學生就需要一個學期都進行長時間的訓練,對于特殊的功能模塊,學生要保留好筆記,以便隨時參考。3.實訓輔助,助力畢設。為了能夠更加強化學生的軟件操作和實際應用能力,該課程在學期末會搭配一周的集中實踐環節,在該環節中,老師將畢業設計核心部分進行分解,給出報告的邏輯模塊,學生根據具體需要分析的案例,進行案例探究,模型構建,從而給出相應的建議。采取這種方式,讓學生逐步了解畢業設計的核心流程和軟件實際應用的方式,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該項技能
本次專業設計軟件與應用的教學改革旨在讓學生能夠在大學期間掌握軟件的理論知識,增強軟件實際操作與應用能力,以適應日后企業需要,增強學生就業的職場競爭力,為物流專業培養后續人才。
引用出處
[1]基于Flexism的生產物流系統仿真[J].戴晨.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07)
[2]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模式研究[J].劉彥軍.中國高教研究.2015(10)
[3]加快發展和建設新工科主動適應和引領新經濟[J].吳愛華,侯永峰,楊秋波,郝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