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藝瑄
北侖中小企業既依托港口條件形成了對外開放優勢,又面向國內市場形成了系統循環,是中小企業“有靈氣、有活力”的成功典范
2020年3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寧波考察期間,專門走訪北侖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給予了中小企業“有靈氣、有活力”的高度肯定。在嚴峻的外部形勢下,北侖中小企業表現出強大的活力和韌性,支撐北侖規上工業總產值規模、增加值總量多年位居全省縣市區第一。探尋北侖中小企業“有靈氣、有活力”的內在機理,對推進廣大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萌芽起步階段(上世紀80年初至90年代初)。得益于國家對寧波的總體定位,北侖布局了一批以能源、原材料為重點的臨港產業,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產業生態。國家賦予寧波的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計劃單列市、小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等改革開放先行重任,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了靈活的環境。北侖區抓住綜合體制改革機遇,適時申請行政區劃調整。在改革開放的動力激發下,一批批鄉鎮企業紛紛設立,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快速發展階段(上世紀90年代初至世紀之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確立,為民營經濟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經濟技術開發區擴容、保稅區和大榭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成立,讓北侖中小企業登上更高發展平臺。民營經濟異軍突起,集中在紡織服裝、文體用品等勞動密集型行業領域,塑機、模具、電線電纜等區域特色鮮明、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行業總體上處于初步擴張階段,帶動北侖工業經濟快速發展。
全面提升階段(2001年至2012年)。中國入世為北侖外貿發展、產業鏈升級創造有利條件,申洲、海天等企業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以雪龍、微科光電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逐步發展。同時,在“招大、選強、擇優”戰略指導下,北侖適時引進了臺塑臺化、寧波鋼鐵等一批臨港重大工業項目,帶動形成了石化、鋼鐵等臨港產業和汽配、模具等優勢產業協調發展的產業體系,產業結構逐步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追趕跨越階段(2012年至今)。在中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北侖作為制造業強區,適時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專項扶持政策,鼓勵中小企業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一批在全球價值鏈占據高端環節的頭部企業、“單打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不斷涌現。
北侖中小企業發展具有獨特的演進路徑和鮮明的階段性特征,其發展路徑可以總結為:以港口區位條件和對外開放平臺為依托,以市場化改革、高水平開放、集成化創新為根本動力,以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創新鏈“四鏈”協同聯動和優化提升為重點,以追求卓越勇創一流的企業家精神為引領,以一流的營商環境為保障,走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征、富有區域特色的中小企業發展道路。
以港口區位條件為依托。率先與國家宏觀戰略導向相對接,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和市場競爭的重點區域,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優越的宏觀政策供給和多元的市場機遇,推動實現了中小企業數量從少到多、實力從弱到強、市場布局從國內到全球的成長過程,走出了港產城深度融合的“北侖路徑”。
以“四鏈”協同提升為重點。立足自身產業基礎,在開放創新中推動產業鏈集群化、價值鏈高端化、供應鏈完整化、創新鏈集成化發展,以“四化”整體提升、筑牢、夯實“四鏈”基礎能力、現代化水平和融合深度,實現由鏈條“參與者”向鏈條“運營者”的轉變,走出了順應產業趨勢、立足自身優勢、形成競爭勝勢的“北侖路徑”。
以企業家精神為引領。追求卓越、勇創一流的企業家群體,以專注實體、專注主業的工匠精神和率先實現國產替代、勇攀全球價值鏈高端、推動實現民族復興的責任擔當,創造了多個行業第一,走出了企業家精神和國家使命同心同向的“北侖路徑”。
以一流的營商環境為保障。務實、高效、創新、有為的北侖地方政府,依托適時的行政區劃調整、專業化產業園區建設和因地制宜的招商策略,為產業轉型升級創造條件,為市場主體釋放“人才紅利”“創新紅利”提供優質土壤,服務中小企業走出了一條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相輔相成的“北侖路徑”。
在開放創新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一是精準嵌入世界頂級品牌產業鏈。與世界頂級企業共成長是北侖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鮮明特征。例如,申洲綁定全球體育巨頭品牌耐克、阿迪達斯等,深度融入全球服裝產業鏈;旭升汽車專注于精密鋁合金汽車零部件和工業鋁合金零件制造,成為特斯拉“杰出合作伙伴”。二是強化自主品牌塑造。以海倫鋼琴為例,在初創階段就聚焦世界一流技術,持續強化研發投入,成為國內少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進行規模化生產的品牌鋼琴生產商之一。
注重保持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完整性。一是龍頭企業引領形成產業鏈企業集群。以申洲為例,從代工開始布局一體化針織服裝業務模式,在寧波、衢州、安慶等地和海外都布局了配套供應商,穩定頂級品牌代工需求。二是構建專業化的產業園區平臺。堅持以工業園區的創建、升級、改造為抓手,推動區域內中小企業長足發展。以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為例,作為全國最大的壓鑄模及壓鑄產品生產集聚地,集聚了78家壓鑄模及其上下游配套企業,形成了配套完整、協作緊密的模具產業鏈。
堅持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一是專注于細分領域的原始創新。發揮中小企業的特色優勢,圍繞產業鏈的細分領域布局創新鏈,深耕細分領域的核心關鍵技術和話語權,“單打冠軍”企業數量在全市、全省名列前茅。二是產學研協同創新。借助“外腦”,走協同創新之路。以貝發為例,聯合中科院沈陽研究所和太鋼集團等協同創新,在國內率先突破了多項行業技術瓶頸。三是強化引才引智。北侖在國內首創并長期實施“海外工程師”計劃,獲得國家外專局首個“國家引進國外智力示范區”稱號。四是推進創新鏈的全產業鏈管理。隨著企業發展壯大,逐步將原料采購到現代物流、制造環節的科技創新、銷售環節的信息網絡應用、品牌營造的文化創新貫穿產業鏈始終。
準確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趨勢。一是以工業互聯網助推產業轉型。以模具產業為例,率先構建集線上交易、云端設計、一站采購、智能制造、網絡化協同于一體的模具“產業大腦”,推進模具企業向智能制造和網絡化協作轉型。二是與時俱進推進企業平臺化發展。以貝發集團為例,率先在國內提出文具供應鏈的概念,創建“科創、文創、云創”等文創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搭建精準對接需求與全球設計創新資源的信息系統平臺“文器云”,成為國內首家擺脫傳統制造模式的文具制造商。
大力激發和弘揚企業家精神。一是用硬實力為國挺身而出。掌握細分領域核心技術的北侖中小企業在全球舞臺上彰顯技術的力量,也在關鍵時刻成為“大國擔當”的代言。以東方電纜為例,2020年11月,圭亞那唯一的海底電纜斷裂,進入國家緊急狀況,東方電纜迅速組建特別技術組,第一時間奔赴圭亞那搶修受損電纜,成為中圭合作的典型案例和傳統友誼的最新范例。二是搭建中外合作重要橋梁。以菲仕機電為例,作為與意大利方面合作淵源深厚的企業,在引進意大利優質產業項目、先進技術及研發團隊(機構)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了寧波深化與意大利合作、服務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