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葵


中文是柬埔寨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會中皮”成為就業敲門磚。大學畢業生索卡就職于中資公司,他說:“中文使我得到更多工作機會,收入也比同齡人更高……”2022年,當地工人工資在300-500美元間,如熟練掌握中文,工資能翻兩到三倍。疫情暴發后,柬支柱產業制衣業和旅游業受到巨大沖擊,但懂中文的青年就業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去年11月,中國和柬埔寨簽署18項惠皮中柬兩國民生的雙邊合作協議,為落實協議,需要大量中文人才,中文被正式納入柬埔寨國民教育體系,國立初中(7年級至9年級)和高中(10年級至12年級)增設中文科目,將中文定為外語學習科目選項之一,這極大助推了柬埔寨中文教育,使當地“中文熱”再升溫。
孔子學院教學點已遍布6省市
2009年12月22日,首家柬埔寨孔子學院在柬王家研究院揭牌。2022年11月9日,李克強總理訪問柬埔寨并與柬首相洪森共同出席見證柬埔寨柬華理工大學孔子學院揭牌儀式。經過13年的發展,現在孔子學院的教學點已遍布柬埔寨6個省市,設有2個孔子課堂、19個漢語中心和兩個大學中文系。此外,柬當地華校亦辦得有聲有色,目前,僅柬華理事總會在全國的下屬華校就有60余所,在校學生5萬余人。其中,著名的金邊端華學校擁有學生1.5萬余名,教職員工近300名,規模和影響力在柬埔寨乃至東南亞都是首屈一指的。在柬埔寨華校教育內容中,柬當地文化教育占40%,中華文化教育約占50%,世界文化教育約占10%。華人學校中,華裔約占80%,其余是當地高棉人,有的華校華人學生與高棉學生甚至各占50%。
私立中文培訓機構迅速增加
除了華人學校、孔子學院和皇家大學漢語中心這些知名的中文教學點,近年來,很多以英語、法語為主打的國際學校也紛紛開設中文選修課程,一些由中國人創辦的大大小小私立中文培訓機構更是如雨后春筍般開始興起,不過一般個體規模不大,學員幾十到上百人不等,課時費約15美元/課時左右,頗受想學中文的上班族歡迎。
疫情肆虐全球以來,中國經濟率先贏取發展主動,實現經濟的預期增長,并向周邊國家乃至全世界經濟復蘇貢獻了“中國力量”,中國的發展也實實在在惠及柬埔寨百姓。隨著中柬各領域務實合作的不斷深化和疫情的緩解,各行各業的投資者陸續赴柬投資興業。一些中文專業學生大三就被預訂,等不及畢業就已經被“搶光”。每年,大型中資企業都會到大學招聘,選拔中文系學生做管理者、翻譯或者導游。
不僅會說中文的大學生搶手,普通的柬埔寨老百姓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中文的好處。會說“你好”“謝謝”的嘟嘟車司機生意都要更好些。幾年前筆者去菜市場買菜一般用英語,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再到菜場用英語詢價時,回答我的都是清晰的中文,甚至我都還沒開口,賣蔬菜水果的阿姨們就熱情地搶先說“這個新鮮”“今天的芒果很甜”“我便宜點賣給你”……鮮活的市井人生里,中文搭起的不僅僅是中柬的友誼,更承載了普通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中文教育發端于私塾
大約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柬埔寨華人社團逐步開始形成,“著眼后代前途”,華人在完成修建“會館、祠堂、廟表”的基礎上,開辦了“私塾、義學或學堂”等傳統教學機構,以傳承延續中華文化,教育本族子弟,這也成為柬埔寨華文教育的發切與濫觴。當時主要使用的教材為《三字經》《千家詩》《幼學瓊林》等傳統蒙學讀物,并輔以珠算、書信等實用課目。柬埔寨各私塾學堂開設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出洋子弟不忘“民族傳統文化”,此初衷一直延續至今,凝聚著柬埔寨華人華僑熱愛中華故土的赤子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