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 燕
在幼兒階段,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少年的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并且表現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忠于崇高思想的人們的生活來衡量自己。”由此可見,閱讀對于幼兒的成長與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利用繪本開展各類教育活動時,教師要改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為幼兒活動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多為幼兒提供自主思考、自主成長和自主管理的機會,這可以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幫助幼兒理解繪本內容,建立正確的認知。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主動閱讀,讓幼兒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去閱讀,以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例如,筆者在開展“有趣的海洋世界”主題活動時,中班幼兒能說出一些海洋動物,但是對于海洋世界的“有趣”并不是很了解。于是,筆者發動家長收集關于海底世界的繪本,如《熱帶魚泰瑞》《海馬先生》《大海我最大》《窺探海底世界》等,幼兒通過閱讀繪本知道了海馬爸爸并不會生寶寶,而是海馬媽媽把魚卵放在海馬爸爸的育兒袋中,讓海馬爸爸照顧它們長大;了解到鯨魚是大海中最大的動物;等等。通過師生互動,幼兒的閱讀興趣不斷增強,他們會在晨間飯后、游戲時主動到閱讀區與同伴一起閱讀,還會在記錄本上記下自己的發現和暢想。漸漸地,一些不愛閱讀的幼兒也會加入其中,在一次次的主題活動中,幼兒逐漸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幼兒天生就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他們是天生的學習者、探索者。針對班級中一些幼兒浪費糧食、不講衛生的現象,筆者會選擇合適的繪本,引導幼兒閱讀優秀品德方面的繪本,讓幼兒學習繪本中的優秀品質,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例如,班級中有的幼兒不懂得珍惜糧食,還有個別幼兒特別不喜歡吃牛肉。于是,筆者選擇繪本《謝謝你,小米》,通過小忍與小牛“小米”,引發幼兒對生命的思考、對自然的尊重、對食物的珍惜。針對幼兒喜歡打鬧的現象,筆者選取《鱷魚萊萊》系列繪本,引導幼兒通過共讀了解萊萊的性格品質,讓幼兒聯系實際積極交流和討論,向萊萊學習,做一個樂于助人、不欺負別人的好孩子,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又如,《愛心小熊》系列繪本中出現了歡樂熊、分享熊、乖乖熊、好心熊、朋友熊等一系列可愛的小熊寶寶形象,繪本中所描述的角色有著不同的優秀品質,能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與發展。
在繪本閱讀活動中,圖冊文本本身不會說話,但是通過教師的層層引導、情景再現以及一些多媒體和電子設備的使用,借助相關的動畫片,幼兒能更直觀地理解繪本中的圖片和文字,有助于增強幼兒的想象力,提高幼兒閱讀的幸福感和效率。
例如,在引導幼兒閱讀繪本《五顆小豌豆》時,教師可以創設情景,對幼兒說:“有一個豆莢,里面有五顆豌豆,豆莢和豌豆都是綠的,豌豆就以為整個世界都是綠的,豆莢在生長,豌豆也在生長,豌豆按照它們在家里的地位坐成一排。太陽在外照著,把豆莢曬得暖洋洋的,這里既溫暖,又舒適;白天明亮,夜間黑暗。豌豆坐在那越長越大,它們想我們得做點事情啊。”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在腦海中想象繪本中所描述的畫面,從而更深層次地理解繪本內容,體驗閱讀的樂趣。
榜樣的作用在任何階段都是不可忽視的,教師可以認真觀察幼兒在繪本閱讀活動中的表現,對表現突出的幼兒加以表揚,借助榜樣的力量,對其他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1.我是打卡小明星。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一天就能養成的,而是需要長期的堅持。在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時,教師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并及時鼓勵和表揚在活動中積極參與的幼兒,在班級中樹立榜樣,充分發揮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
例如,教師可以發動家長與幼兒一起參與閱讀活動,將繪本素材發在家長群中,引導家長參與打卡,以此記錄幼兒的閱讀過程,讓幼兒體驗閱讀的樂趣和堅持的成就感,為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奠定堅實基礎。
2.我是小小記錄員。《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教師應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在開展繪本閱讀活動時,教師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繪本中的畫面,讓幼兒結合畫面討論故事內容,幫助幼兒建立畫面與故事內容的聯系,鼓勵幼兒與同伴討論在閱讀中的發現、體會和想法。
例如,在閱讀繪本《我是最棒的》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引導幼兒改編故事部分情節或續編故事結尾。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通過故事表演、繪畫等形式表達自己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引導幼兒在閱讀時創編故事,并為創編的故事配上圖畫,制成圖畫書。

3.我是故事小明星。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演講活動,讓幼兒自主報名,并在每周五下午進行“講故事小明星”評比活動。教師還可以為幼兒搭建一個小舞臺,讓幼兒自主創編故事內容和制作道具,在小舞臺進行故事表演,并錄制下來制作成故事小集錦,在班級群中分享,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
1.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宜的繪本。只有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繪本才能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選擇適宜的繪本,讓幼兒愿意主動去讀,并能讀懂、讀透,從而幫助幼兒深刻理解繪本中所蘊含的道理。
例如,小班幼兒剛進入幼兒園,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容易產生入園焦慮。教師要幫助小班幼兒愛上幼兒園,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師可以選擇《點點愛上幼兒園》《大衛上學去》《你好,小熊!》等內容淺顯易懂的繪本,以關注入學心理、自理能力、文明禮貌等內容的繪本為主。
2.結合幼兒的興趣選擇合適的繪本。興趣是幼兒學習的主要驅動力,有了興趣,幼兒才愿意閱讀繪本。在一日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捕捉幼兒的興趣點,積極與幼兒交流和溝通,站在幼兒的視角理解幼兒的想法,為幼兒提供他們感興趣的繪本,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
例如,在開展“我的姓名畫”美術活動時,大班幼兒對漢字的形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選擇《漢字的藝術魅力》這本繪本,其中列舉了我國古代漢字創立之初的真實圖片,并針對不同年代、不同字體進行了相應的介紹。教師可以先讓幼兒仔細觀察繪本中的漢字圖片,讓幼兒感受文字的魅力,同時讓幼兒根據圖片中漢字的造型特點畫漢字,加深幼兒對漢字的認識,提高幼兒對漢字的興趣。
3.根據主題選擇繪本,拓展幼兒的知識面。幼兒園的活動是按照園本、班本主題內容進行的,幼兒在主題活動中能獲得有益經驗,促進自身認知發展。因此,教師要根據主題內容挑選符合幼兒興趣特點和發展需求的繪本,以拓展幼兒的知識面。
例如,在“我的身體”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選擇許多與身體相關的繪本,帶領幼兒在晨間、集體教學、區域活動中閱讀繪本,加深幼兒對身體的了解。如通過閱讀繪本《肚子上面小洞洞》,讓幼兒了解有關肚臍的相關知識;通過閱讀繪本《牙齒大街》,讓幼兒了解牙齒對人體的重要性;通過閱讀繪本《屁股呀,屁股》,讓幼兒了解屁股的小秘密;通過閱讀繪本《心臟保衛戰》,讓幼兒了解心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要保護心臟;等等。
繪本閱讀活動是培養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基石,能豐富幼兒的知識儲備,增強幼兒的語言能力,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求挑選適合幼兒的繪本,開展豐富多樣的繪本閱讀活動,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提高幼兒參與閱讀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