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培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語言領域的要求為“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提出,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教師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書寫能力是幼兒學習與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能力,在學前教育階段開展前書寫活動,可以強化幼兒的書寫意識,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在“讓孩子們成長得更好”名校長公益大講堂上,宋慶齡幼兒園園長朱素靜說:“幼小銜接是3~6歲整個幼兒園階段該做的工作,而不是在幼兒園大班才思考的問題。”基于此,筆者所在幼兒園圍繞“幼兒園如何做好前書寫教育工作”展開研究,以總結前期經驗、反思創新調節、收集學習理論、實踐教育教學、觀察記錄調整為研究路徑,以期激發幼兒對書寫活動的興趣,豐富幼兒的前書寫經驗,為幼兒進入小學做好準備。
良好的書寫習慣離不開手指肌肉的協調練習,教師應引導幼兒在握筆書寫之前進行肌肉協調性的練習,使幼兒學會靈活地控制手指和運用手指。我園大班教研組通過總結、反思、討論,制定了一套鍛煉幼兒精細動作的特色游戲方案。教師可充分利用餐后活動時間,讓幼兒自主選擇豐富的游戲材料,在獨立、放松的環境中鍛煉肌肉協調能力。教師應通過定期觀察、對比記錄等方式,結合幼兒對游戲材料的使用情況以及幼兒的發展情況調整、更換游戲材料。以我園大班幼兒為例,年級組教師每月開展一次“幼兒前書寫準備環境”探討會。教師通過觀察幼兒,提出了以下問題(見表1)。

表1 發現問題
基于上述問題,我園教師通過調整材料,開展“兩指”搓圓、繪畫、拓印等游戲活動,以鍛煉幼兒“兩指”的靈活度,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握筆方法。同時,各班教師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及時調整游戲內容,對其進行了更加細致的劃分(如表2,見下頁)。比如,小班幼兒可選擇串珠子、兩指捏氣泡膜等游戲;在前期肌肉協調能力發展的基礎上,中班幼兒可選擇兩指穿吸管、畫線團等游戲;隨著年齡的增長,大班幼兒更加注重手腕力度與協調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可引導大班幼兒進行“描畫游戲”“連接游戲”等。趣味性的游戲方式不僅可以發展幼兒的創造力,還能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性。

表2 游戲內容調整

前書寫活動可以是幼兒自主進行的游戲活動,也可以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的學習活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5~6歲幼兒對圖書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愿意用圖畫和符號表現事物或故事。因此,教師應為幼兒創設豐富的、具有操作性的前書寫感知環境,激發幼兒對標志、文字、符號的興趣。
例如:在創設班級環境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繪制“一日生活流程表”“班級公約”“自主游戲規則”“戶外活動須知”“活動區標識”“自主游戲計劃”等。這種活動能引導幼兒關注生活中的文字、符號、圖畫以及它們所代表的含義,幫助他們了解書面語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情況,為幼兒進行前書寫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良好的前書寫環境,引導幼兒進行自主記錄,掌握多種書寫方法。我園教師將前書寫學習融入主題活動,幫助幼兒積累足夠的素材,進而豐富幼兒的表達內容,增強幼兒的前書寫能力。比如,在種植活動中,幼兒嘗試用寫畫結合的方式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見圖1)。

圖1 植物觀察表
再如,我園大班開展主題活動“我要上小學啦”,教師引導幼兒將關于小學的問題記錄在采訪單上,再帶領幼兒參觀小學校園,并采訪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鼓勵幼兒在采訪單上運用多種形式表達自己的疑惑,指導幼兒梳理、記錄自己的問題,使幼兒進一步理解圖畫、文字、符號之間的聯系。
在幼兒園階段,教師和家長指導幼兒進行前書寫的目標主要是掌握正確的執筆方式及書寫姿勢,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首先,教師應圍繞“坐姿”“握筆姿勢”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可采取示范法,通過實物教學,示范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坐姿。其次,教師可運用兒歌法,將枯燥的執筆方式總結成趣味兒歌,如“老大老二對對齊,手指中間留空隙,老三下面來幫忙,老四老五往里藏,筆桿離開虎口處,拳心要空腕用力”,以幫助幼兒記憶。最后,教師可運用提示法,引導幼兒進行手指伸縮練習,為幼兒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奠定基礎。除此之外,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可延續幼兒園游戲化教學方式,在家中設置“集贊墻”,鼓勵幼兒堅持正確握筆姿勢及坐姿。當幼兒累積的“贊”達到一定數量時,家長可以獎勵幼兒小禮物,讓幼兒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進一步增強幼兒的書寫信心,從而促使幼兒更加積極地進行書寫活動。
家園共育是構建教育合力的有效策略,我園通過家訪、專題講座等途徑,向家長傳遞關于前書寫的科學知識,與家長合作激發幼兒書寫表達的欲望。例如,在親子閱讀中,當閱讀完故事后,除了讓幼兒講述自身對故事的理解,家長還可引導幼兒運用文字、符號、圖畫等形式對該故事進行創編、續編,以加強幼兒對故事的理解與掌握,幫助幼兒理解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區別。同時,家長可以給予幼兒書寫超市購物清單、周末出游計劃的機會,激發幼兒自主書寫的興趣。家長也可在家中設立“前書寫”區域,并為幼兒準備油畫棒、水彩筆、鉛筆、橡皮、紙張等材料,為幼兒創設“前書寫”的機會,讓幼兒借助這些工具進行創意表達,描述自己的一日生活(見圖2)。在幼兒完成記錄后,家長還可引導幼兒用語言解讀自己的繪畫,以豐富幼兒的前書寫經驗,促進幼兒前書寫能力的發展。

圖2 幼兒所繪的一日生活
幼兒良好前書寫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和教師要注重幼兒平常的書寫習慣,多引導、多啟發、多鼓勵幼兒,以增強幼兒的前書寫能力,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前書寫習慣。
幼兒園的前書寫活動是幼兒進行書寫活動的重要基礎。幼兒在進行前書寫時,可以用文字、符號、圖畫等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想法,同時也可以了解書面語言的功能和特點,掌握基本的讀寫規則。教師應善于觀察幼兒在前書寫活動中呈現出的不同特點,靈活運用多種方式方法,重視激發幼兒的前書寫興趣,促進幼兒前書寫經驗的形成,為幼兒向小學過渡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