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丹
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在實施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應關注未成年人的心理發展狀況,與孩子平等交流,在充分尊重、理解和鼓勵孩子的基礎上,促進其健康發展。正念教養(mindful parenting)作為一種有效的教養理念,自國外引入本土后,在醫學、神經心理學等領域頗受關注。近年來,隨著我國家庭教育法的頒布與實施,正念教養在家庭教育領域也逐漸受到重視。該理念能夠為父母的教養行為保駕護航,促進兒童早期生理、心理以及能力的發展,同時為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更多有益參考。
當前,筆者觀察我國家庭教育的實際情況發現,一些家長常常身陷經濟與社交壓力的漩渦之中,也許會在不知不覺間把不良的情緒或狀態帶入了與子女的溝通中,其中一些不當的言語或行為方式則會引起親子沖突、關系緊張等問題。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家長常以自上而下、訓導式的姿態對孩子的各方面提出嚴格要求,忽視了孩子的內在情感需要。因此,如何實施適宜的家庭教育成了家長們所關注的重點問題。實用性質較強的正念教養,在一定程度上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可行路徑。正向、有效的教養方式會幫助家長及時察覺到自身教養風格的不足之處,從而更好地開展家庭教育,幫助幼兒在人生初期的發展階段獲得安全感與幸福體驗。
正念(mindfulness),是指對當下經驗的意識與注意,更側重于關注個人內心過程。它是以一種特定的方式來覺察自身和周圍的環境,有意識地覺察,但不作判斷的思維過程。正念引入我國后,強調通過“注意自我調控”和“對個體經驗的導向”兩個核心思想,以達到自我覺知能力提升、身心狀態發生轉變的目的。近年來,有學者逐漸將“正念”這個理念融入教育與家庭等方面,他們為豐富正念的理論和實踐應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正念教養(mindful parenting)是心理學中的正念療法和正念理論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與擴展,它被描述為一種基本的教養能力或實踐。作為家庭教養中一種重要的教養方式和行為,它是指父母對孩子和教養行為有目的、不帶評判的注意和覺知。
1.正念教養與家庭教育。相比于幼兒園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是可持續的,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是占據幼兒生活時間最長的教育形式。有學者認為,原生家庭會對幼兒早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且親子關系與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等短期關系有本質區別。因此,家庭的獨特功能是不可替代的,和睦、融洽的親子關系會使幼兒表現出更多的親社會傾向,有利于促進幼兒在各個發展階段關鍵期的發展。
家長和幼兒間良好的親子關系可輔助家長自然地對幼兒進行引導,這種良好的親子關系能使正念教養對幼兒產生有益效用。已有的研究結果表明,正念教養不僅有助于提高家長的教養能力,還能增進親子情感,并幫助幼兒順利度過每一個發展關鍵期。
2.安全依戀與親子關系。根據依戀理論可知,依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環境和家庭關系。最初的依戀概念,是指孩子與父母之間形成特殊的、親密而持久的情感聯結,這種情感聯結能夠為孩子提供積極的信念、強大的自信心和靈活處事的能力。親子依戀同時作用于親子結構中的雙方。
對于父母來說,正念教養的作用是在減少代際溝通障礙、緩解養育壓力、提升自我感悟的同時,傳遞出更多對自己和對孩子的愛。正念教養能緩和父母與幼兒間低效、低頻、低情商的溝通關系,從而幫助父母與幼兒達成良性溝通,建立平等、友善、融洽的親子關系。
對于幼兒來說,正念教養是促進幼兒早期能力良好發展的積極因素。家庭是幼兒獲得安全感的重要來源,家庭中的正念教養強調家長對幼兒情緒的接納,這有助于幼兒獲得安全感、歸屬感與幸福的情緒體驗,而幼兒時期積極、正向的情緒體驗可促進幼兒個性和能力的良性發展,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正念養育(mindful parenting)是正念理論在家庭教育中的一個分支,體現在父母知與行的過程中正面的教養方式,指父母對孩子有意識、非批判的關注。正念養育中融入了父母對子女的養育、與子女的關系以及對自身的審視。隨著正念理念在我國各個領域中的拓展分化,挖掘具有領域個性化與獨特性的正念教養的作用已經成為當前深入研究的焦點。
卡巴金等人提出正念教養包含三個要素:自主權(sovereignty)、同理心(empathy)以及接納(acceptance)。有關正念教養的要素,不同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論。Duncan等人在卡巴金等人提出的理論基礎上,提出正念教養包括5個關鍵維度模型:充分傾聽、對自己和孩子的不評判接納、對自己和孩子情緒的覺察、養育關系中的自我調控、對自己和孩子的同情。
正念養育量表是專門指向正念教養中家庭領域的量表,國內學者對Duncan的正念養育量表進行了本土化改良,結合我國當前家庭教育內部的性別角色分工的現狀,選取母親群體作為檢驗樣本。該量表獲得了較高信效度水準,可以作為評估家庭教育干預方案有效性的重要衡量指標,也將是促進國內家庭教育正念養育本土化課程設計的重要起點。該量表共由6個因素構成,中英正念養育量表對照圖如圖1。

圖1 中英正念養育量表對照圖
1.家庭系統。家庭生態環境是正念教養的基礎。首先,父母的個性特征決定了正念教養的層次。性格沉穩、遇事冷靜的父母有較強的組織性和原則性。其次,父母教育水平的高低對正念教養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說,具有較高文化程度的父母具有更多的教育知識,能夠準確識別幼兒的情緒,了解幼兒的內心感受,且能很好地學習和接受正念教養觀。最后,幼兒的性格對父母發揮正念教養作用具有直接影響。對于外向型兒童,父母一般以正念教養為主;內向、躁動期兒童則傾向于專制教育。
2.學校系統。為推動家庭中的正念教養深入發展,學校環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不同等級的幼兒園對父母的正念教養存在一定的影響。優質示范園重視家庭教育,會經常給家長灌輸好的教育理念,因而父母在教育子女上的正念教養傾向性較強,在教育上很少表現出專制或溺愛。另一方面,教師的能力水平、教育觀念對父母的正念教養同樣有著重要作用。教育與心理學訓練、教養經驗豐富的教師,能夠從端正、客觀的態度看待幼兒的教育問題,并對其進行正確的教養。此外,有正念意識的教師會更傾向于將正念教養觀念傳授給父母。

3.社會系統。在社會系統中,有兩方面因素會影響家庭中正念教養的發展。一方面是大眾傳播媒介。大眾傳播媒介對家庭中正念教養的影響有利有弊。從正面來說,大眾傳播媒介能為家長獲得正念教養的方法提供方便;從反面來說,過度利用傳播媒介可能會占用親子溝通時間,還可能造成幼兒視力下降。另一方面是中西融合。“慈母嚴父”的教育模式對青少年教育有著深刻的影響,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豐富了家庭教育的內涵,促進了家庭教育的深入發展。
家長的正念教養水平將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在教育幼兒時,家長要懂得換位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責罰,要多給幼兒溫暖和堅定的支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
首先,家長要花更多的時間和幼兒相處,關注幼兒內心的感受;其次,家長要多以認可和尊重的態度對待幼兒,即使幼兒的舉動或言語有時不合理,家長也要仔細聆聽幼兒的想法,與幼兒慢慢溝通,再提出建議;最后,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好榜樣,防止孩子模仿不良的行為和態度。
幼兒園要以家庭為單位,以科學的方式將正念教養的觀念和技能融入每個家庭,讓正念教養理念走進每個家庭。幼兒園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促進家庭教育與正念教養相融合。第一,幼兒園可以對家長進行正面教育和引導,通過家長委員會,向家長傳授正念教養的基本理論與操作技巧,使家長了解正念教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幼兒園可以組織正念教養教研會,讓家長和教師參與實踐和討論,以增進家長和教師對正念教養的了解。
正念教養的實施離不開大環境的支持。第一,政府要為正念教養在家庭中的實施提供系列保障,善用媒體的力量,為推進正念教養提供支持與指導;第二,社會機構要積極創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場所,合理安排職工的工作時間,幫助職工平衡工作和家庭責任,為家庭教育開辟空間。
在家庭中實施正念教養,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同時也能改善親子關系。通過提高家長正念教養水平、給家長樹立正確的正念教養觀念等方式,可以幫助幼兒緩解各個發展階段所面臨的焦慮與壓力,對幼兒的全面發展裨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