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雯
當前,隨著我國互聯網戰略的開始,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到新的時代。這大大拓展了農村發展的途徑。依托于互聯網平臺,越來越多的農產品交易開始以電商的形式進行,大大加大農產品貿易的同時,也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實現了我國商品貿易向農村發展的傾斜。
我國的電商物流配送正在迅猛發展。與傳統的物流模式相比,電商物流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可以拓寬流通渠道。為了實現工序雙方的信息可以及時對接,電商物流還會進行貨物定時定點定量的配送,這樣不僅能增加消費者的服務體驗滿足度,同時也能更好地實現農產品的運輸。目前,在我國的物流配送中,最成熟的物流體系是自建物流,物流聯盟,第三方物流。所謂自建物流,就是目前已經在市場中發展的自營企業集團,不僅已經普及到各個領域,同時依托自己的生產經營建立起自己的物流中心。第三方物流提供了電商企業和客戶之間的各項服務。相比起自建模式,第三方物流的服務項目更多,功能更齊全。物流聯盟實現的是互惠合作,根據自建配送和第三方配送之間的物流合作形式,物流聯盟體現的是電商企業之間的。這些物流配送都是我國電商物流運輸的主要途徑。
1.農產品市場狹窄,商品流通范圍有限。當前,我國農村農產品電商市場渠道非常有限,同時也因為各種原因難以得到拓展,雖然在政府的幫助下,也積極調整了一些產業機構。不僅實現了農村產品的種植經營模式的改進,也不斷豐富了各種農產品種類。然而,由于經營渠道和運輸渠道非常有限,農產品的經營還是沒有真正發揮出潛力。這造成了許多農產品無法賣出去而城市依舊呈現農產品緊缺的現狀。
2.城鄉雙向流通機制尚未健全,供銷矛盾依然突出。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依舊呈現不平衡的現象。甚至一些農村地區還沿用以前傳統的農產品經營模式,采用傳統的方式流通農產品。比如,在一些地區還存在農村集市貿易,甚至一些地區還存在農產品交易集散地。這種傳統的農產品經營模式,不僅經營范圍小,且因為項目單一,難以很快地促進當地經濟的多元發展。同時,因為人們生活需求的變化,這種傳統的農產品經營模式,勢必也會難以滿足人們對于農產品的需求。在當前農產品經營模式的構建中,傳統農產品流通的機制,也導致農產品進入城鄉的過程比較復雜,不僅農產品經營者難以實現經濟最大利益化,農產品消費者也難以很快地買到自己滿意的農產品。甚至商家也容易降低自己對于農產品的購買意愿。農產品的電商經營也因此受到客觀因素的限制,也不利于農產品在城市的市場拓展。另一方面,這樣的背景下,也容易導致城鄉居民無法滿足自己對于農產品的需求,相應地會提升與之相關的農產品價格。以上種種分析都切實表明了農產品交易在城市中的困難,嚴重影響到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建立完善。反過來,農產品物流體系的不完善情況,也容易引起一些生鮮農產品在城市的季節性缺失。這也會反過來影響到城市的市場經濟,也不利于市民的生活。
3.農產品經營組織化程度和信息管理水平都相對較低。在我國經營農產品電商的企業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一些新興的網絡企業,實營企業基本很少參與進來。由于這些企業的經營模式比較虛,很多時候都缺乏資本的不足。加上人力的不足,這導致了農產品的電商企業很多時候都是在依賴第三方物流企業。在有關農產品的流通區域,流通路線,項目以及服務質量等方面,都難以得到拓展提升的要求。這嚴重制約了農產品經營的發展,使農產品市場難以很好地朝向網絡化發展。同時,加上傳統的二元化管理,農產品在城鄉流通的過程中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困難,不僅延長了農產品的周轉時間,也增加了包裝運輸的成本。加上運營的路線有限,很多時候都降低了整個物流的效率。因此,在數字鄉村的視角下,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拉動電商的發展,就必須要積極拓展電商物流新路徑新模式。
4.農產品供銷不合理。相比起其他的貨物運輸,農產品的運輸會更加困難。比如一些蔬菜或者生鮮等,這些產品都具有保質期,且時間較短。加上一些農畜品具有易變質,易腐爛等特點,這也在無形中增加了物流運輸的難度。對于物流企業來講,要想更好地實現對于農產品的運輸,就必須要加大資金投入,同時也要積極培養一些電商人才,包括引進一些高層次的技術等。同時,也要積極建設一些現代化的管理團隊,盡量使用先進的冷鮮設備等。只有真正從供銷的角度去考慮,真正提高企業電商物流體系的各種能力,才能促進物流電商企業門檻的提升。另外,在選擇農產品的合作企業時,也因為各種問題耳朵原因而存在一定的難度。首先,運營的時候,經常只考慮到流通渠道等,在物流產業和農產品市場等花費了大量的力氣。然而,這些企業卻沒有嚴格把控好農產品的生產質量。尤其是在農村物流市場構建上,更是缺乏有力的措施。這大大限制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經營。
數字鄉村視角下,農村電子商務與物流配送都需要更好地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滿足農村的發展需要,符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從最近幾年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可以看出,很多電商物流都體現在自生自滅。基于此,一些關于農村電商物流運作機制的創新路徑開始出現。
1.強化政府職能,加強市場引導。為了促進當前電子商務模式的發展,各個地區和政府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重視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通過秉承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真正發揮出電子商務對于農村農產品經營的作用,同時也要積極支持相關電子商務經營形式。然而,政府也要積極采取實際行動,在稅收,融資,場地等方面去積極采取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這樣不僅能激勵相關企業的經營積極性,也能為農村農產品的經營路徑提供更多的可能。在采取措施時,政府還要關照人們的生活需求,積極改變當地的農作物種植結構,引進農業科技創新,幫助農民提升產品質量,保證農作物生產方式和農作物生產項目的高效性。同時,還需要注重農村電商產品的品牌培養,通過利用當地政府的資源去合理打造特色農產品的品牌效應。面對經營中的困難時,政府也應該積極結合具體情況從,采取措施去協助解決問題。比如,政府可以為農產品加大運輸能力,通過減少農產品進城的流通環節,幫助冷鮮產品開辟綠色通道,改善電商企業的運作環境,為農產品經營提供一些資金支持等,通過政府的助力,農產品電商企業才能得到更好地發展,從而走上健康的發展道路。
2.完善制度建設,優化城鄉流通機制。各級政府,包括各種職能機構在內,都要加強各種電商制度的健全建設。通過制度完善,保障各種電商行業的有效運作。同時也要積極制定一定的行業標準,讓電商企業更加規范化,標準化。除此之外,政府還可以根據一些地方性的法規,合理減少城鄉流通二元經濟結構形式對農產品電商經營的影響,達到農產品物流運輸的更快更好地效果。甚至還可以結合5G網絡,合理實現電商的發展進步,為農村農產品的經營提供更好的發展途徑。基于此,各個地區還應該認真執行國家和地區對于電商網絡企業的一些優惠政策,切實強化對于政策的落實力度,進一步地保證農產品經營的規范性。針對農產品電商服務的特征,還可以設立專門的有關農產品的電子商務專區。政府可以積極培育一些核心企業,并依靠此還做示范,從而帶動電商企業的工作運營。另外,還可以通過完善制度建設,去合理完備農產品冷冬庫等基礎設施。甚至政府也可以邀請一些電子商務專家,或者到高校內邀請教授學者去園區舉辦培訓班。通過免費培訓電商工作人員,促進農村小微電商綜合素質和技術水平的提升,從而更好地幫助電商企業進行改進和發展。
3.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農民電子商務意識。考慮到農村電商物流配送的對象是農村農民,基于對象的特殊性,就必須要學習一些制度規范老強化農民群體的電子商務意識。這樣才能讓農產品的商務運營更加健康有效。對于農村市場來講,電子商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可以延伸到很長的產業。這不僅為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礎,同時也是農村發展經濟的良好途徑。目前,第三方物流是農村電商運營的主要模式。為了第三方物流在農村的建設和發展,就必須要從農民的視角去分析其中的問題,切實維護農民的利益。
總而言之,農村農產品的電商網絡經營發展迅速。然而,在農村電商發展中依舊有問題。在農村,因為一些基礎的產業很是薄弱,農村的物流受到制約,加上農村對于電商的理念比較薄弱,這些都不利于電商在農村的發展。為了農村更好地發展,必須加大對于物流運輸的改進,加強政府助力電商企業的職能,同時也要從農民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幫助農民能更好地接受電商模式。
引用出處
[1]湖南省益陽市供銷合作社.關于打造惠農供銷探索農村電商物流新模式的思考[N].中華合作時報,2019-10-22(A06).
[2]蘇珍,孫國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農村電商物流服務體系建設[J].中國經貿導刊(中),2019(09):71-72.
[3]奉代敏.朱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09):149-150.
[4]費郁涵.農村電商物流服務質量提升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09):82-83.
[5]王傳雄.展農村電商推進鄉村振興的問題與對策建議[J].四川林勘設計,2019(03):58-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