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晉川
劉亭
曹正漢
劉培林
王自亮
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有了疫苗普及和藥物研發的推進,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和沖擊預計會收斂。但疫情開始消退后所面臨的經濟增長環境,可能會比疫情發生的時候更加復雜,一些原來潛在問題,像中美政經關系、供應鏈問題等,反而會進一步凸顯出來。
如果說現在是在打疫情遭遇戰,等到疫情開始消退之后,所面臨的經濟增長環境,就是打陣地戰,那個時候的形勢更嚴峻,影響肯定會更大。所以,對增長中的困難,要有更充足的思想準備。中國是一個超大規模市場,如果中國市場跟世界主要國家開始脫鉤的話,世界范圍內高科技產業領域的收益會下降,研發投入也會受影響。以蘋果手機為例,如果中國老百姓手機換的頻率降低,蘋果公司的收益和研發肯定會受到影響。但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利用超大規模市場來加快形成一個自主創新體系時,也必須要把握好節奏,盡量使得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部分脫鉤有所放緩。
短期來看,對于2022年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是必須要把穩定民營企業發展的預期放在首位。過去兩年,除了疫情的重大沖擊,民營企業在傳統制造業和先進制造業領域,發展步伐放緩,同時在新進去的一些現代服務業領域,像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都受到嚴重挫折。所以,要全面準確地把握好對資本開設紅綠燈的政策:第一,民營資本新進入的領域,已經有些不合規行為的,及時設紅燈;第二,民營企業在運用新技術時,可能對原來體制形成沖擊,這種沖擊有雙重性,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地方亮紅燈,合理的地方把原來設置的紅燈轉成綠燈,而不是一味地設紅燈;第三,如果原來是紅燈現在看來是設錯的,就要改成綠燈。
至于穩定2022年經濟增長的宏觀政策,一是貨幣政策要保持適度的寬松;二是財政政策繼續寬松,加大給企業減稅補貼的力度;三是在政府對市場和產業的準入方面,要拿出一些實實在在的動作出來,讓民營企業家恢復預期,提振信心,增加活力。
長期來看,中國經濟處于一個向創新驅動發展模式大轉型的關口。傳統動能的“老本”還可以吃一陣,但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則風險不小、難度極大。在此大背景下,對2022年經濟謹慎樂觀。
第一,回望黨史百年,我們黨走到今天主要靠的是什么?是求真務實、實事求是。什么時候我們能夠做到實事求是,我們的發展就比較順利,形勢就比較好,老百姓的心氣也就會比較順,反之亦然。如何做到實事求是?要靠民主集中。鄧小平作為“實事求是派”,他主導作出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進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反映了時代的潮流、發展的趨勢,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普遍心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既是一個民主集中的大會,更是一個實事求是的大會。
第二,所有的發展,都要守住一些最基本的底線。譬如人性,2000多年前的司馬遷就講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物質利益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之一。政策的激勵約束,要和人心的趨利避害相銜接,順著人性事半功倍而且可持續。又譬如常識,我們現在犯的不少錯誤都是在常識性問題上。理論研究要講創新,政策制訂還要重常識,有時候回歸常識比攀附“高大上”還要難。一個養豬、一個發電,常識足夠用了,怎么會搞得這么大起大落、雞飛狗跳的?
第三,遵循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價值觀。社會的發展進步,還是要符合代表人類社會進步方向的共同價值觀。像“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我們核心價值觀當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包括市場化、全球化等,都是符合共同價值觀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除了互利共贏之外,還需要有共同價值觀的引領和維系??v觀中國發展史和世界發展史,你會發現中國的發展進步,都與吸收近現代以來工業文明的先進科學知識有關。
第四,民營經濟是浙江經濟的基本盤,是國民經濟中最有動力和活力的一部分。穩經濟首先是穩預期,其中特別是民營企業家的預期。怎么穩?一是理論上撥亂反正、正本清源,搞明白為什么要力挺民營經濟;二是說實話、辦實事,徙木立信、收拾人心。或如馬克思所言:“一步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p>
一些經濟學家依據中國經驗,提出一種頗具影響力的理論,名為“有為政府,有效市場”,簡稱“有為之手”的理論。我認為,“有為之手”理論,如果用來描述中國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之特點,有一定的現實性,也有它的可取之處;但是,如果把它作為一種理想化的模式,用來指導政府與市場關系,則有很大問題。其原因是,“有為之手”理論有一個缺陷,它忽略了政府的有為之手不止一個,而是同時存在著多個。有多少個呢?可以說,各級政府和各個政府部門的有為之手,數以千計,數以萬計。在中央政府層面,每一個中央部委就是一個有為之手;地方政府的有為之手就更多了,省、市、縣、鄉鎮等各級政府都是有為之手,市級政府有300個左右,縣級政府有2800多個,鄉鎮(街道)政府則有近4萬個。這么多“有為之手”,都要求到市場里發揮“有為”作用,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有什么特點?
我看有三個特點。第一,每一個“有為之手”都有自己的目標和利益。當然,中央政府制定統一目標,要求各級政府服從統一目標,但是,這個統一目標常常成為各級政府方便借用的名義,用來實現各自的“有為”目標。第二,每一個“有為之手”在其管轄范圍內,都有權向市場下指令,有時是用中央政府的名義下指令,有時是以地方經濟發展、或疫情防控等名義下指令。第三,雖然有這么多“有為之手”進入市場,但是,市場規則約束不了掌握公權力的“有為之手”的行為。
因此,“有為之手”理論遇到的一大問題,就是如何約束這么多“有為之手”?如何協調數以萬計的“有為之手”的行動?若要回答這兩個問題,“有為之手”理論就需要作出重大修正。對此,我提出兩個觀點:
第一,“有為之手”只宜在地方層面講,不宜在中央層面講。地方政府發揮“有為之手”的作用,在一定條件下能夠促進地區經濟發展,這是中國經驗中非常重要的一條經驗。但是,中央政府,包括中央部委,只應發揮監督作用,以及維護全國統一的市場規則、提供全國性公共產品的作用,而不應在市場上發揮“有為之手”的作用,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
第二,地方政府發揮“有為之手”的作用,應受三種約束。第一是中央政府的約束,即受中央政府監督。第二是應受市場競爭的約束,包括地區競爭的約束。第三是應受地方人民的約束,即地方政府的經濟政策和重大決策,應受地方人大和地方人民的監督。
我國經濟目前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間是相互關聯的,預期轉弱也是造成前兩者的重要原因,如預期持續轉弱,則還會和前兩者形成正反饋。
預期包括投資預期和消費預期兩個方面。居民消費預期轉弱背后是收入增速不高甚至收入絕對水平下降。投資預期轉弱受到四方面因素影響,即新冠肺炎疫情;國際格局變化;整體偏擴張的宏觀政策下有些方面的緊縮信號,如一些財政開支項目收縮;人們對政治經濟學底層邏輯的認識變化。其中最后一個因素影響最大,持續時間可能也會比較長。
許多人指出了預期的重要性,指出“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凱恩斯理論強調投資者的動物精神/氣血沖動的重要性,熊彼特強調企業家精神的重要性。美國前財長薩默斯也曾說,信心是最便宜的刺激方式。預期在很大程度上會自我實現,可以設想,倘若市場主體因為預期悲觀而“躺平”,政府僅憑擴張性政策加以刺激,將會“一個巴掌拍不響”。2008年世界銀行組織的高級別專家委員會對全球高增長案例研究得出的五個條件中,有一個是“下定決心搞增長”。
樂觀而平穩的預期,動搖起來容易,呵護起來難。當前穩預期要從兩方面著力,引導市場主體對政治經濟學底層邏輯形成正確認識。第一,做好理論引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指出,仍然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需要進一步闡明的是,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并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第二,政府也要以切實的政策給投資者和消費者吃下定心丸,保障投資收益的可預期性。投資預期穩定后,經濟活躍起來,人們的收入增加,消費預期也會回升。
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在全省民營經濟大會上的講話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大預期”。他所概括的民營經濟“一金四最”,既是回歸,又是拓展。所謂“回歸”,就是回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義和出發點,歸結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上,我們特別要重溫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我們需要對政府、企業和市場的關系,對民營經濟的性質和企業家精神進行一次再思考與再把握。說是一種“拓展”,是袁家軍同志在新形勢下對民營經濟的作用、地位和動力作了充分而精確的概括,這種肯定是為了推動發展,為了民營經濟的“再出發”。
在“雙循環”和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如何讓民營企業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是一個新的課題。要從法治、要素和供給側改革諸多方面,為民營經濟的新發展打造良好的環境,提供政策供給的良好氛圍。企業家是最可寶貴資源,也是一種“稀缺”資源,是推動改革開放的重要力量。他們拿身家性命來做企業,太不容易了。李書福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企業家,我在《吉利傳》中多有描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了今天,不能停頓不前,應該大膽往前走,要讓廣大民營企業家有好的預期、有更大的信心,更好的發展環境與動力,在供應鏈與產業鏈問題上,找到解決之道。預期就是定心丸,預期就是環境的回暖、政策的穩定、要素的匹配,預期更是信心的高揚。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也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階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具體表現。這是最大的“預期”,也是全國人民的“共同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