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娜
2022年改革將呈現四方面趨勢,需要把握五大改革主線,推動改革繼續走深走實
過去一年的改革總體上有“穩”有“進”,面上推進的同時也實現了諸多點上突破。2022年改革仍具有明顯的趨勢性特征,需要把握五大改革主線,建立高規格的改革頂層設計機制,完善跨周期、跨領域、跨區域的改革聯動機制,實施高質量的改革項目帶動機制,推動改革繼續走深走實。
2021年中央共召開6次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30余個重要改革文件。一方面,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全局性政策文件陸續出臺,如年初的《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年中的《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以及剛出臺的《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另一方面,支持區域和地方改革創新的重量級文件也較多,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關于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等。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整體實施以惠企紓困為基調的政策調整體系,年末,從需求端和供給端對全年惠企紓困政策落實情況作了全面的評估,并初步定制了2021年的政策調整及延續方案。因此,2021年是由短期政策調節向回歸長期深化改革軌道的重要過渡期,宏觀經濟政策延續和優化了前一年政策邏輯和著力點,繼續為市場主體紓困的同時,更加著眼于增強中長期內生動力和風險防范,重要改革部署按照既有程序陸續出臺實施,形成了平穩過渡。
2021年是由短期政策調節向回歸長期深化改革軌道的重要過渡期,宏觀經濟政策延續和優化了前一年政策邏輯和著力點。
改革總體上“以穩求進”“以進促穩”。一方面,特別注重重大改革的地方探索和先行先試,成熟之后穩步向全國復制推廣,比如在浙江先行探索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體制機制,在橫琴率先探索跨體制跨區域的合作建設新模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慶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等。另一方面,在一批重點領域改革上實現“點”的突破,出臺《關于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草案)》,北京證券交易所設立并開市,在海南自貿港推出跨境服務貿易領域的首張負面清單等等。
從資本和勞動關系來看,長期來由于資本要素稀缺性高于勞動要素,在地方形成了各類要素圍繞資本進行布局的格局,也形成了各種有利于資本的制度設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并提出政策發力適度靠前,仍然保持短期穩增長和長期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的總基調。從改革上看,促進中長期結構性轉型的頂層政策設計仍將持續出臺,如《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已通過深改委審議,一批激發要素活力、市場主體活力的改革舉措將持續發力,如全面實行股票注冊制等,以改革推動動能切換,從而促進“新穩態”形成。
從資本和勞動關系來看,長期來由于資本要素稀缺性高于勞動要素,在地方形成了各類要素圍繞資本進行布局的格局,也形成了各種有利于資本的制度設計。隨著當前勞動年齡人口持續下降,勞動變為相對稀缺要素,那么整個改革的邏輯將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同時管理、技術、數據等創新要素日益涌現,并在經濟增長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下一步改革或將更加聚焦關鍵要素的制度調整和優化,如深化相關稅收制度改革、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精準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穩步推進數據要素流動和交易等。
當前拉動經濟增長的動能逐步發生變化,傳統引擎正在向新引擎轉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等,對科技政策的表述更加具體務實、更加強調落地和緊迫性。同時提出要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因此,下一步改革對于進一步優化創新資源配置,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方面或有更多制度安排。
未來的改革更多是聯動性改革,無論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共同富裕,還是推動制度性開放等,均需要頂層統籌和多個環節協同推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下一階段改革更多依賴的是財政、貨幣、土地、社保、金融等聯合發力,才能集中突破各個環節的癥結。
從2020年的《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到2021年的《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再到《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多份頂層政策目標統一、一脈相承、相互切入。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十四五”時期我國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同時建設重點聚焦到“全國統一”這一標準上,著力破解規則不夠統一、要素資源流動不暢、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等突出問題。下一階段,這項重大改革或聚焦兩個層面,一是發揮好政府作用,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優化營商環境、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改革將持續深入,比如探索開展市場準入效能評估等。二是深化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在全國部分城市群、城市圈先行開展綜合試點,探索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和交易機制。
共同富裕是“十四五”時期的重大任務,中央支持浙江先行探索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在共同富裕建設中改革要持續發力,一是在區域、城鄉協調政策上,進一步健全支持欠發達地區跨越式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同時加快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鄉村集成改革等,探索完善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二是通過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要素價值充分實現,提高勞動者報酬比重,促進知識、管理、技術、數據等新型要素參與分配。三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創新民營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培育更加有活力的市場主體。與此同時,促進共同富裕的財稅、社保、轉移支付、金融、土地等領域改革和政策制定也將快步推進。
共同富裕是“十四五”時期的重大任務,中央支持浙江先行探索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在共同富裕建設中改革要持續發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制度型開放。首先,自貿區自貿港相關改革探索力度或將加大,涉及外資準入、服務業擴大開放等。從浙江來看,聚焦自貿區功能拓展,做好油品貿易、推進投資便利化試點等將迎來更好的機遇。其次,“一帶一路”合作機制將持續創新,包括境外投資場景打造、中外產業園區合作等等。三是在促進國內大循環和國際國內雙循環上形成制度銜接,比如深化內外貿一體化改革,在標準互認、供應鏈金融、國內貿易信保、知識產權保護、降低流通成本等領域不斷創新機制,一些新型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在國際貿易新規則、陸海聯通新通道、商貿發展新體系中將獲取更大探索空間。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后無論是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還是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均將治理現代化作為目標。治理的現代化不僅包含經濟治理、社會治理、空間治理等領域,更涉及到治理理念、治理架構、治理方式和治理技術的全方位轉型。下一階段,同治理相關的各領域改革也將深入推進,如繼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產業鏈創新鏈治理和要素協同、完善信用監管機制、推動基層治理創新、提升空間治理精細化科學化水平等。
2021年是我國數據立法的高峰期,《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以及各地方數據條例陸續出臺,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上海數據交易所相繼成立。下一階段,數據確權制度、數據開放共享機制、數據交易流通機制等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基礎性制度和機制將進一步破冰,基于大數據的市場主體會進一步發展,大數據全產業鏈條進一步完善。同時,數字化改革也會推動各類改革提質增效,例如在營商環境改革、社會民生小事改革、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數字化場景打造和應用。未來改革項目與多跨場景相嫁接,將進一步促進改革方式的轉換和改革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