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有一種恐怖的疾病,發病24小時內病死率每小時增加1%~2%,發病一周,超過70%的人失去生命。即使及時手術,圍手術期死亡率也相當高,是目前已知人類最危險的疾病之一。
主動脈夾層的年發病率約為2.8~6.0/100000。國際主動脈夾層注冊研究(IRAD)結果顯示,主動脈夾層患病的平均年齡為63歲,患者65%為男性。中國主動脈夾層注冊研究(Sino RAD)結果顯示,中國患者的平均年齡約51歲,比歐美國家患者平均年輕10歲以上。近年來,我國主動脈夾層的患病率有上升趨勢。
主動脈是人體內最粗大的一支動脈血管。由心臟泵出的血液均經由主動脈的各個分支供往全身不同器官。主動脈壁由外、中、內三層膜結構組成,當主動脈的內膜強度不足以承擔高壓血流的沖擊時,就會被血液沖出一個破口;血液經破口灌入主動脈壁中層,將主動脈撕裂成真假兩腔結構形成夾層,繼而產生破裂出血或重要臟器缺血等災難性后果。
形成主動脈夾層的病因有內因和外因之分。各種原因如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瘤、馬凡綜合征、主動脈瓣二瓣化畸形等導致的主動脈壁退變,或中層彈力纖維和平滑肌病變,是主動脈夾層形成的內因;主動脈腔內血液動力學變化(如高血壓),是主動脈夾層形成的外因。顯而易見,控制外因即控制高血壓是人們最容易做到的,并且能夠有效預防急性主動脈夾層的發生。
北京阜外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邱俊濤博士等回顧分析了他們收治的北京市345例主動脈夾層患者的發病時間,發現主動脈夾層發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冬季是發病高峰,夏季發病例數最少。具體到月份,7月份發病例數最少,12月份發病例數最多。主動脈夾層發病的季節波動性在其他多個國家的相關研究中也得到了證實。Mehta等分析了國際主動脈注冊登記研究數據,發現北半球寒帶和溫帶的冬季是主動脈夾層發病的高峰期,認為相對溫度可能是影響主動脈夾層發病的因素。
既往研究結果已經證實,冬季人體血壓高于夏季,且這一趨勢與冬季氣溫下降有關。低溫可使交感腎上腺素能神經興奮,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多數心血管系統疾病,如室上性心動過速、心肌梗死、腹主動脈瘤破裂、蛛網膜下腔出血等,也有與主動脈夾層類似的發病季節性,其原因可能與低溫導致原發病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惡化有關,也可能與低溫造成機體的應激反應打破了內環境穩定,造成血流動力學的改變有關。因此,存在主動脈夾層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寒冷的冬季尤其應注意保暖,以降低發病風險,同時還應重視以下幾點。
1.確診高血壓病及早正規治療一旦診斷明確則需擺正心態,應將高血壓病視為長期病,按慢性病對待。降壓治療延緩高血壓所致心血管疾病進程,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改善生活質量,延長壽命。
2.規律監測血壓高血壓人群要進行長期、規律、嚴格的血壓監測。長期是指持續測量血壓,避免一段時間監測后不再監測;規律是指定時定點測量,每天的監測時間要相對固定,測量血壓的部位也要相對一致。
3.避免突然的血壓波動瞬時血壓劇烈波動是造成主動脈夾層的一大誘因,高血壓人群應避免可能導致血壓瞬時波動的行為,比如激烈的情緒變化、體位的改變,以及具有沖撞性的運動,等。
4.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是降壓治療的基本措施,無論是否選擇藥物治療,都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煙限酒、保持理想體質量、改善睡眠等。
5.藥物治療藥物治療的原則,一是一般患者采用常規劑量,老年人初始治療通常采用較小有效劑量;二是優選長效降壓藥物,聯合用藥;三是個體化治療。此外,高血壓是終生治療,還要考慮成本/效益。常用五大類降壓藥物有:鈣通道阻滯劑(CC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RB)、利尿劑及β一受體阻滯劑。建議根據特殊人群類型、合并癥,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針對性藥物個體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