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昊 高霄航
(1.濟南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有限公司)
隨著我國電力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電力工業掀起一場改革浪潮,進行包含放松管制、私有化改造、企業重組等措施在內的一系列改革。拆分電力工業垂直的產業鏈,推動上述一系列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將競爭引入到電力工業中,加強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最終形成充分競爭的電力市場。電力工業的市場化在以美國、德國及英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成果顯著。因此,世界上有不少發展中國家按照其商業模式或改革路徑對本國電力工業進行改革,但收效甚微,根本原因在于并未建立起完全的市場競爭機制,僅僅是在形式上進行改革。
輸配電價形成機制是反映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指標之一。因為輸配電價的形式首先可以反映對電力壟斷企業的管制效率,另外更重要的是,合理的輸配電價形成機制可以直接對發售電環境的市場競爭效率產生影響。現代電力工業中存在大量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電力壟斷行業極有可能通過謊報成本(刻意提升成本),從而獲取不合理的企業營收。因此合理的輸配電價機制更加應該引入到激勵監管機制中。
綜合以上情況,由于電力產業管制政策和市場機制設計的焦點都集中在輸配電價模型上,但是我國現行的輸配電價定價機制還是停留在投資回報率管制、價格上限管制等傳統管制方法的階段,制定“獨立輸配電價”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現在也缺乏足夠的研究與解決方案。隨著我國電力工業改革的不斷發展,合理的獨立輸配電價定價機制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十分有必要構建基于激勵相容與收益保障相適應的輸配電定價模型,研究有關輸配電定價中的激勵機制與收益保障機制,在較好地權衡各方利益的同時,誘導輸配電企業真實地申報輸配電成本的輸配電價模型。
目前,國內外已針對輸配電價格管制或定價策略方面開展許多研究。制定輸配電價的基本模式是成本+定價機制或者投資回報率,這是站在電力工業政策制定的角度來看。這種模式的關鍵在于如何確定合理的回報率水平,即在保障電力企業合理回報的同時,能夠覆蓋其運營成本。
投資回報率管制是指政府監管機構不直接制定產品的最終價格,而是通過制定企業的投資回報率來控制價格構成中的利潤大小,從而實現對輸配電價格水平的間接控制。它能使企業得到合理的回報,有利于吸引投資。美國等國家和地區采用該方式管制電力等產業的價格,中國實行的個別成本加成定價模式屬費率管制的范疇。該模式實質是政府、企業及消費者就企業投資回報率達成共識而簽訂的一種合約。上述模式容易導致我國電力企業工作效率低下,容易產生過度的資本投入,提高了生產成本,形成所謂的A-J效應。
文獻[1]通過資金加權平均成本法對輸配電企業的投資回報率水平進行研究;文獻[2]根據我國現行的電價改革方案,對成本加收益管理模式下如何計算電網企業準許收益率進行研究。上述兩篇文獻均指出此項被長期應用的電網計價方式存在某些問題:一方面是無論成本投入多少,輸配電企業都會獲得同樣的補償,從而導致缺乏激勵因素,不會引導企業自主降低自身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因此輸配電企業會謊報成本,從而獲取“信息租金”。
輸配電價引入激勵性管制方法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積極性、自主性,同時可以兼顧各方利益。文獻[3]對輸配電價格管制模型進行改進,綜合計及了模型在促進電力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效激勵企業自覺提高效率,切實保護電力消費者的利益的積極作用,考慮了電能質量和環境因子;文獻[4]提出一種經過優化組合的新的輸配電價格管制模型,模型既體現對壟斷的輸配電企業的價格約束,對新投資者也有一定的投資激勵;在價格管制的同時,通過引入質量系數對電力的質量進行約束,并考慮電力需求量的變化對電價的影響;文獻[5]在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及目前國際上的電力市場價格管制方法,提出同時考慮環境因子和電能質量系數的改進價格上限監管模型,并重點討論改進后的價格上限監管模型中電能質量系數的確定問題;文獻[6]通過引入價格、輸電量和轉移支付三個政策工具,政府可以設計一套激勵相容機制以誘使企業誠實申報成本。既能維護消費者的利益,還能確保輸配電企業不虧損。
在電力市場中,政府與輸配電企業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通過一定的方法,使得在企業與政府、社會之間實現共贏的最終目標下保障各自的利益,解決供電企業與社會福利之間的矛盾沖突,使供電企業的行為方式符合集體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即企業利益同社會福利這兩個目標函數實現一致化。
首先研究基于激勵機制的輸配電定價管制模型構建。基于電力市場交易與電力系統運行各自的經濟與物理規律,分析電力運行穩定與電力市場穩定的相互作用關系,管理者制定的激勵措施將鼓勵企業自主性;考慮將電力企業生產效率增長率作為其獲取利潤的手段,構建基于激勵機制的輸配電定價管制模型,使企業優化資源結構,降低自身運營成本。隨后,分析電力需求率指標的確定方法為反映我國電力供需平衡關系,表征電力需求對輸配電定價的影響,擬量化電力需求率指標,用國民生產總值變化率和電力需求彈性系數來推導電力需求變化率指標,將其納入構建的管制指導的當期價格水平與下期價格水平關系式中,綜合體現電力需求變化。最后,構建發電企業價格綜合管制模型綜合考慮提高供電企業電能質量及環保因素,將其作為影響輸配電價格制定的影響因素,激勵企業更好提升服務質量,擬將其作為常數變量,構建發電企業價格綜合管制模型。綜合評估管制模式是否能有效激勵電力企業合理補償成本,獲取正常利潤,并增加消費者剩余,提高用戶滿意度。
政府管制定價的目標是制定可以為社會大眾所接受的合理電價,而輸配電企業定價的目標是使企業利潤最大化,這本身是矛盾的。且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輸配電企業極有可能出現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通過謊報成本以獲取自身利潤的最大化。本文提出電力市場環境下基于激勵相容與收益保障的輸配電網定價機制,鼓勵合理交易降低相關輸配電成本,同時避免交易失序造成電網損失,為電力市場監管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