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的特點、環境影響與對策

2023-01-11 05:08:34朱美羲羅屹黃漢權黃東武拉平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22年6期
關鍵詞:農村

朱美羲,羅屹,黃漢權,黃東,武拉平*

(1.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083;2.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成本調查中心,北京 100045;3.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003)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是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1]。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肉蛋奶等高質量食物消費增多,將拉動中國食物需求剛性增長[2],并增加因食物生產所造成的環境影響和資源消耗壓力。相對于日益增長的食物需求,水土等自然資源相對匱乏、要素投入的邊際效應下降,在農業科技尚未出現革命性變革情況下,中國糧食產量已經接近“天花板”,增產潛力和空間有限[3]。因此,減少食物浪費已經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推動環境保護的重要措施。2021年中辦、國辦印發《糧食節約行動方案》,中國節糧減損行動加速推進。但是,目前國家并未建立食物浪費調查系統,食物浪費的具體數據、演化特征尚不明晰,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節糧減損行動的開展工作。因此,準確評估中國糧食損失浪費的現狀,分析其具體特點,有助于針對性完善食物政策、找準節糧減損發力關鍵點,對于推動節糧減損行動落地見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食物浪費,指原本適合人類食用的食物被丟棄或排除在食物系統之外,如未過期的食品作為廢物或垃圾處理[4]。從產業鏈視角來看,發生在糧食供應鏈前端環節的損耗(收獲、儲藏和加工等)稱為“糧食損失”,發生在后端環節的損耗(銷售和消費)稱為“糧食浪費”或“食物浪費”,其中后端環節的食物浪費已經成為中國糧食產后損失的最主要原因[5]。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全球約有1/3的糧食被浪費,前端的損耗為14%,后端的浪費為17%[6],即每年全球損失浪費食物的一半以上來自消費端。全球每年浪費的食物超過9.3億t,占可供消費食物總量的17%[7]。

食物浪費與經濟發展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高度相關[8],隨著收入水平增長,人們對于食物質量和食物多樣化的追求將顯著增加食物浪費水平[9],如美國、歐盟等發達經濟體的食物浪費尤為嚴重[10]。美國超過1/3的食物未被人食用,每四口之家每年的食物浪費金額平均超過1 500美元[11]。歐盟每年的食物浪費達8 800萬t,相當于每人每年浪費食物173 kg[12]。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全社會食物浪費的形勢愈發嚴峻。根據2015年國家糧食行業公益性科研專項“糧食產后損失浪費調查及技術評估”課題測算結果,僅針對糧食作物,中國消費端浪費的糧食為3.2%,占全鏈條損失浪費的17%,如果考慮蔬菜、水果、肉類等浪費情況,實際占比還將上升[13]。王靈恩等[14]根據在中國典型地區(北京、上海、四川、山東、河南和西藏)的入戶調查數據,推算得出2018年中國居民消費端食物浪費共3 432萬t。并且隨著經濟發展、農村家庭收入水平提升,中國農村食物浪費情況問題將變得較為嚴重[15]。

為減少食物浪費,部分學者還就影響食物浪費的因素及減少浪費的措施進行了討論。通過揭示微觀主體食物浪費動機、評估現有節糧減損政策效果等,提出減少食物浪費的政策建議。有研究表明,與前端環節的糧食損失影響因素不同,食物浪費主要是受人類意識的影響[16]。而人的決策相對復雜,一方面受到個體的人口學特征、認知、習俗、習慣和偏好等內在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到家庭特征、就餐環境、飲食文化、信息干預等外在因素的影響[17],并且各種因素會在不同情景和不同人群下產生差異化的影響[18]。

食物從生產到消費環節,既使用土地、水、能源等資源,也排放溫室氣體,對環境資源產生重要影響。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顯示,2007—2011年全球因糧食損失和浪費的碳排放從33億t升至36億t,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6%~7%;無效消耗全球農業用水的24%和耕地面積的28%,約合2 500億m3水資源和14億hm2耕地[19]。成升魁等[20]發現我國每年餐飲業食物浪費的蛋白質和脂肪分別為800萬和300萬t,能夠滿足2億人一年的口糧消費。董戰峰等[21]采用生命周期法分析評估我國餐飲浪費導致的生態環境影響,發現中國城市居民餐飲浪費對生態環境影響巨大,每年浪費約440億m3水資源、460萬hm2土地資源,碳排放約550萬t,經濟損失約3 000億元。2015年糧食行業公益性科研專項的專題調查成果表明,我國水稻等糧食作物在收獲環節的減損潛力巨大,若全國水稻收獲環節的損失率降低到高標準農田的標準,可節約稻谷196萬t,相當于節約28.39萬hm2的耕地和9.46萬t的化肥[22]。

綜上所述,現有研究為本文的分析奠定了重要基礎,但關于中國食物浪費的研究還可從以下方面進行拓展。一是目前多數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城市和餐飲環節的食物浪費評估,關于中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較少。盡管部分研究對其進行統計,但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飲食習慣不同,需要進一步深入了解各地區農村浪費的具體情況。二是對食物浪費造成的環境影響估計不足,食物浪費不僅是食物供應量的浪費,也是食物生產過程中投入品的浪費。通過環境資源影響評估,可以更為準確地了解食物浪費對自然資源的影響。基于此,本文利用全國大范圍調查數據,從食物種類、時期等維度測度和評估浪費水平,從總體情況、分區域、分時期和分種類分析食物浪費特點,并利用各類食物的環境影響因子數據,探討我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對資源環境的影響,并提出對策建議。相對于以往研究,本文不僅詳細評估各地區農村家庭食物浪費水平及其特點,也測算農村家庭食物浪費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有利于針對性地完善減少食物浪費政策,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 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目前,多數國家并未建立針對食物浪費的官方統計。關于食物浪費的研究數據主要來自學者推斷、小范圍實地調查或案例實驗,這些數據的獲取方式可能會導致估計偏差。專家學者基于經驗的推斷可能與事實不符,準確性存疑。通過小范圍調查或案例實驗方式獲得的數據,一般只能代表當地當時的情況,若利用個體層面情況進行判斷則需進一步驗證[23]。并且隨著四季交替,農村家庭春夏秋冬不同時間段的消費行為和食物浪費特點往往存在差異。夏季多數地區高溫,食物浪費偏多;冬季氣溫偏低,食物浪費偏少。春夏交替的5月份或夏秋交替的10月份氣溫適宜,能夠較好地代表實際情況。為保證數據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可信度,本研究團隊與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合作,于2016年5月在28省(區、市)進行農村家庭食物浪費情況調查。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系統建設于1984年,是了解中國農村家庭生產決策、生活方式、家庭特征的權威數據庫。目前,該系統運用科學統計方法,持續跟蹤調查中國31個省(區、市)(未包括港澳臺地區)超過2.3萬戶農村家庭。

1.2 調查與取樣方法

本次調查的農村家庭均來自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系統,調查范圍覆蓋中國28個省(區、市)(未包括西藏、海南、上海、香港、澳門和臺灣)。樣本家庭選取方式為:1)根據地理位置、飲食習慣和經濟發展情況將中國劃分為6個區域;2)根據每個省份的人口數量在區域內分配調查樣本量,人口越多的省份樣本越多;3)每個省級行政區隨機抽取兩個縣級行政單位,在每個縣中隨機選擇兩個村莊,在每個村莊中隨機選擇調查的農村家庭。最終獲得28個省區市1 479戶有效樣本(表1)。

表1 樣本地理分布Table 1 Sample distribution

在實地調查中,被調查者通過稱重食物消費前后的重量測算浪費比例,未被丟棄的、保留至下一頓消費的食物不算作浪費。調查采用3天連續記賬式,該方式能有效避免1次性調查的偶然性,同時能避免長時間追蹤的高成本和對農村家庭日常生活的干擾,有利于信息收集的準確性,提升調查結論的可信度,能較好反映農村家庭食物消費和浪費情況。調查的食物消費項目包括面制品、米制品、薯類、豆類、豬肉、牛羊肉、禽肉、水產品和蛋類九大類。調查未統計蔬菜水果的浪費情況,主要原因有:相對于上述九大類食物類別,水果的消費具有隨機性,統計較為困難;蔬菜的損失浪費更多地發生在前端環節;水果與蔬菜的劃分,在不同地區存在交叉,如部分地區將西紅柿歸入水果類。

1.3 食物浪費比例與浪費量的計算方法

本部分將根據對一日三餐的浪費數據,通過三個維度進行匯總,測算全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比例和浪費總量。食物浪費比例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FWR為農村家庭的浪費比例,FWA為農村家庭的食物浪費總量,FTL為食物備餐總量。

在食物浪費比例數據匯總過程中,三個維度分別為:1)三天時間的簡單平均匯總;2)一日三餐的加權平均匯總,其中權重采取專家對早午晚三餐重要性的打分,權重分別為0.2、0.4和0.4;3)九類食物的加權平均匯總,其中權重采取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6年農村人均各類食物消費量占九類食物消費總量的比重。各類食物浪費量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NFWn為農村家庭各類食物的浪費量,SFWRn為各類食物全天平均浪費比例,CONS為中國農村該類食物的人均消費量,POP為全國農村人口數量。

1.4 食物浪費對資源環境影響的計算方法

本部分將基于各類食物的浪費量,按照對應的環境影響因子測算食物浪費所造成的資源損失量,即環境足跡,其中碳足跡、水足跡是指食物生產時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所需要的水資源。各類食物的碳影響因子數據來自Poore和Nemecek[24],水影響因子數據來自Mekonnen和Hoekstra[25]。食物浪費所造成的資源損失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RLn為農村家庭各類食物浪費所造成的資源損失量,γn為各類食物的環境影響因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中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總體分析

統計結果表明,中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比例為2.70%(表2),比例呈現從早到晚逐漸增加的趨勢,早餐、午餐與晚餐的食物浪費比例分別為2.36%、2.43%和3.15%,符合農村家庭將早餐或午餐未消費的食物保留到下一頓的生活習慣[26]。并且由于晚餐需要過夜,部分居民因健康等因素考慮,會選擇直接丟棄晚餐后所剩食品[27]。另外,對于農村家庭來說,早午餐相對簡單,晚餐相對豐富的飲食習慣,也是造成晚餐食物浪費較大的原因[28]。

各類食物在早午晚三餐飲食的浪費情況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三餐的飲食消費習慣存在較大差異。早餐肉類消費頻率較低,浪費水平也明顯低于午餐和晚餐。統計結果表明,早餐豬肉、牛羊肉、禽肉、水產的浪費比例分別為0.91%、0.50%、0.89%和1.00%(表2),明顯低于午餐和晚餐。

在農村家庭日常消費中,主食的浪費相對嚴重。中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以主食為主,面制品浪費比例為2.54%,米制品浪費比例為3.60%;肉類的浪費相對較低,豬肉的浪費比例為1.47%,牛羊肉的浪費比例僅為0.75%。其他類食物,豆類2.09%、禽類1.71%、水產2.09%、蛋類1.33%(表2)。造成此現象一部分原因是牛羊肉等食物相對于主食而言,消費頻率也更低[29]。另一原因可能是,中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水平與市場價格存在一定相關關系,主食的價格相對較低,而牛羊肉的價格遠高于其他食品價格,在價格信號刺激下,農村居民對昂貴食材的節約意識更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我國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費總量差距較小。中國農村家庭同城市、餐飲行業、高校等其他地區和群體相比,食物浪費水平明顯更低的原因可能是農村居民具有更強的節約意識[16]。

表2 中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總體情況(%)Table 2 Rural household’s food waste in China (%)

2.2 農村家庭食物浪費區域差異分析

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氣候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不同地區適合不同的食物生產,也由此導致各地區的飲食習慣千差萬別。從分區域統計數據看,中國各地區食物浪費呈現不同特點。

東南沿海和西南地區農村家庭食物浪費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地區,兩個地區的浪費比例分別為3.21%和3.18%(表3),高出全國平均水平0.51和0.48個百分點。華北地區的農村家庭食物浪費相對較低,為1.82%。總體而言,中國東南沿海和西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當地基礎設施條件和農村家庭收入也明顯高于其他地區[30]。中國正處于鄉村振興加速推動,邁向共同富裕階段,農村收入未來將會持續提升。需要提前干預,避免由經濟發展引發的食物浪費問題[31]。

各地區飲食習慣差異對地區食物浪費水平造成顯著影響,相比于消費頻率較低的食物,消費頻率較高的食物浪費水平明顯偏高。表3的數據表明,中國南方地區,如東南沿海等以大米為主食的地區,米制品的浪費情況更為嚴重;而中國北方地區,如西北等以面食為主的地區,面制品的浪費水平更高。另外,東部和南部地區由于沿海或水資源豐富,水產品消費頻率更高、消費數量更多,其水產品浪費比例明顯高于其他地區[32]。這意味著在推動節糧減損行動中,需根據地區不同的消費特點制定針對性的節糧減損方案。

表3 不同地區農村家庭食物浪費情況(%)Table 3 Rural household’s food waste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

2.3 中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對資源環境的影響

結合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6年農村人均食品消費量和農村人口數量,測算全國農村食物浪費總量。結果表明,每年中國農村家庭九大類食物浪費總量312.36萬t,其中原糧259.06萬t,薯類4.66萬t,豆制品8.74萬t,豬肉15.80萬t,牛羊肉0.86萬t,禽類7.74萬t,水產品9.00萬t,蛋類6.50萬t(表4)。按照市場價格計算,浪費所造成的現金損失合計為180.41億元,其中主食浪費金額為92.61億元,占總金額的51.34%。按照2016年農村人口(5.73億)計算,每年農村人均食物浪費金額為31.48元。

表4 全國農村家庭食品浪費總量Table 4 Total household’s food waste in rural China

按照全國人均食物消費量計算,中國農村每年浪費的食物分別能滿足2 123.44萬人的谷物消費,1 794.03萬人的薯類消費,1 052.81萬人的豆制品消費,806.18萬人的豬肉消費,261.62萬人的牛羊肉消費,850.05萬人的禽類消費,789.87萬人的水產品消費和669.59萬人的蛋類消費。這意味著,若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節約浪費,這些浪費的食物基本可以滿足一個特大城市(人口500萬~1 000萬)一年的日常食物消費。

同時,減少食物浪費不僅能增加食物供給,也能無形中減少食物生產中的投入品[33]。本研究也測算了中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對資源環境的影響。分析結果表明,中國因農村家庭食物浪費產生的碳足跡為975.17萬t CO2,水足跡為61.08億m3(表5)。其中,主食產生的碳足跡為699.46萬t CO2,水足跡為42.59億m3,分別占食物浪費總碳足跡和水足跡的71.73%和69.72%。因此,減少食物浪費不僅能為國家糧食安全做貢獻,也能減少碳排放、節約水資源,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34]。需要說明的是,環境影響因子參考的是各類食物尚未加工時的碳足跡和水足跡情況,而家庭烹飪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定的碳排放和水資源消耗,使用尚未加工的因子換算存在一定的偏誤,并且中國家庭食物偏好為熟食,將會導致烹飪加工過程中碳足跡和水資源消耗增加。因而,本次估計的是中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造成資源環境影響的下限,若考慮烹飪加工過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的碳足跡和水足跡將高于本研究所得結論。

表5 我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的碳足跡和水足跡Table 5 Carbon footprint and water footprint of rural household’s food waste in China

3 討論

3.1 減少食物浪費有利于國家糧食安全

目前國際環境紛繁復雜、局勢多變,國際政治經濟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是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底氣”。近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糧食節約行動方案》《反食品浪費工作方案》接連發布,采取切實行動降低食物浪費。但目前社會對食物浪費的認識多聚焦于城市和餐飲行業,對農村家庭食物浪費的關注不足,不利于全面掌握中國食物浪費的總體形勢。

本研究表明,中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比例為2.70%,盡管遠低于發達國家,但發現的一些現象值得警惕。中國人口眾多,2016年我國農村人口數5.73億,從總體而言,全國農村食物浪費總量可觀,達312.36萬t,造成的現金損失為180.41億元。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的農村家庭食物浪費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地區。當前,鄉村振興戰略加速推進,共同富裕穩步實施,中國農村地區的收入條件將明顯改善。這說明在無干預措施的情況下,收入增長將帶動農村家庭食物浪費水平的增長。所以,隨著鄉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提升,必須要關注農村家庭食物浪費問題,抓緊推進節糧減損政策研究,出臺針對性措施,避免重走發達國家“發展—浪費—治理”的老路,強化國家糧食安全保障。并且目前,中國糧食增產潛力和空間有限,在市場供需緊平衡情況下必須樹立“節約就是增產的理念”。需要注意的是,個人可能由于食物浪費占收入的比例較低而弱化意識、忽略行動。這就要求政府出臺相應方案,積極宣傳推廣,增強群眾節約意識。

中國各地區的地理資源、氣候環境特點存在較大差異,導致不同地區各類食物的浪費情況千差萬別。本研究表明,中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與食物消費偏好、食物消費頻率、食物價格等因素相關。如價格較低、消費頻率較高的主食類食物,浪費較嚴重;價格較高、消費頻率較低的肉類食品,浪費較少。如以大米為主食的南方地區,米制品浪費比例較高;水產資源較為貧乏的西北地區,水產品浪費比例較低。因此,需針對不同地區食物浪費的特點,制定相應食物浪費對策,并可試點價格政策或經濟懲罰措施。

3.2 減少食物浪費有助于資源環境保護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人們開始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生活享受的物質條件,氣候變暖、水資源短缺等生態環境危機日益凸顯,已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構成嚴峻威脅和挑戰。但減少食物浪費對減輕資源環境壓力的貢獻往往被人們忽視,當人們把食物倒進垃圾箱時,除了涉及經濟成本,同時也涉及食物生產的中間投入品的資源浪費,以及消費后端的環境污染,即餐廚垃圾處理中所造成的大量溫室氣體和垃圾的排放問題。可以說,減少食物浪費是避免生產不必要農產品所導致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減少碳排放、減緩生態環境壓力的重要途徑,是實現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要求。

本研究結果表明,第一,盡管從個體層面上看,中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水平較低,對單個農村家庭的影響較小。但從總體而言,中國因農村家庭食物浪費產生的浪費總量和損失金額可觀,所產生的碳足跡、水足跡龐大,分別為975.17萬t CO2和61.08億m3水資源,農村家庭食物浪費對我國資源環境的影響明顯。因此,政府應大力宣傳環保意識,倡導居民節約糧食,提高居民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意識,減少鋪張浪費。第二,從各類食物的環境足跡來看,動物性食物的生產比植物性食物消耗更多的能源,排放更多的溫室氣體。并且本研究在計算環境足跡時,未考慮食物烹飪加工環節。我國烹調加工技法繁多,居民更偏愛熟食,我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所造成的環境影響將大于本研究所得數值。所以政府應大力倡導健康飲食文化,推廣科學膳食平衡標準和食材簡單烹飪加工方式。第三,應建立完善的餐廚垃圾處理系統,對餐廚垃圾進行“前端分類+后期綜合利用”,倡導垃圾分類,對餐廚垃圾采取制肥等方式進行處理,充分利用食物垃圾含有的有機物質和能量,減少食物垃圾在處理中的碳排放,實現食物廢物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

本研究基于全國大范圍調查數據測算和評估中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水平及其對資源環境的影響,對國家糧食安全和環境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調查時未對農村家庭的蔬菜、水果浪費情況進行統計,蔬菜、水果消費已然是農村家庭的重要內容,需要高度關注。同時,本研究并未使用計量模型對影響農村家庭食物浪費的因素進行識別,人口、可支配收入、物價等重要因素對農村家庭食物浪費的影響值得后續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另外,各地區的食物浪費情況具有不同特點,食物浪費產生的資源環境影響可能存在較大的區域差異性,后續研究也可以深入分析不同地區糧食損失和食物浪費的資源環境影響,以便出臺更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本研究重點關注的是農村家庭食物浪費水平、特點及其對資源環境的影響。研究表明,中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比例為2.70%,浪費比例呈現從早到晚逐漸增加的趨勢。在各類食物中,主食浪費相對嚴重,面制品和米制品浪費比例分別為2.54%和3.60%。在中國六大區域中,各地區農村家庭食物浪費存在明顯差異,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農村家庭食物浪費情況相對嚴重,浪費比例為3.21%。地理環境和飲食習慣對農村家庭食物浪費的影響有明顯地區差異,各地區消費頻率高的食物浪費水平明顯偏高,如北部地區的面制品、南部地區的米制品和水產品。

我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對資源環境影響巨大,造成的食物浪費總量和現金損失分別為312.36萬t和180.41億元,所產生的碳足跡和水足跡分別為975.17萬t CO2和61.08億m3水資源。隨著中國政府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共同富裕,農村家庭收入將呈現長期增長的趨勢,在無干預措施情況下,收入增長將提升農村家庭食物浪費水平,不利于國家糧食安全和資源環境保護。節糧減損不僅有助于保障糧食安全,而且有利于減少因食物浪費產生的資源環境影響,是落實和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積極行動。

4.2 建議

本研究雖并未使用計量經濟模型對影響農村家庭食物浪費的因素進行識別,但基于目前使用同一數據庫的計量經濟分析發現,戶主性別、宗教信仰、家庭人口規模、家庭生命周期、食物儲藏條件、購買菜品便利程度對中國農村家庭主食浪費具有明影響[26]。另外,烹飪器具容量、糧食產量、糧食購買行為、家庭成員平均體重等因素對農村家庭食物浪費具有顯著影響[16]。因此,在影響農村居民食物浪費的諸多因素中,需要對各地區的具體情況出臺針對性措施。

第一,加快建立常態化官方食物浪費調查評估制度。目前,中國尚未建立官方食物浪費調查評估制度,現有數據均來自學者組織的調查和推算,導致食物浪費數據更新不及時、情況了解不充分,不利于全面、準確地掌握國家食物浪費總體信息,不利于對食物浪費問題展開科學研究,不利于出臺針對性政策。為加速推動節糧減損行動,必須抓緊構建全國食物浪費調查系統,持續跟蹤監測分析中國食物浪費新情況和新特點。食物浪費調查系統不僅要關注城市地區、餐飲行業的情況,還需將農村地區納入調查系統,形成全面、連續的國家食物浪費數據庫。并在此基礎上,健全食物浪費監管體系與標準,完善食物捐助流轉系統。基于出臺的《反食品浪費法》等法規條例,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監管體系,修訂食物浪費標準,明確主體責任,完善食物浪費監督檢查和違法懲罰機制,對違法行為堅決制止和打擊,引導社會形成文明、健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另外,加快完善食物捐助和流轉系統,實現食品捐助與社會保障系統銜接,鼓勵將臨近保質期的食品集中出售或向有關福利救助機構捐贈。

第二,改善家庭食物儲藏條件,推廣科學膳食標準,引導農村家庭形成健康的飲食文化。政府應繼續推動農村家庭采購冰箱等食物儲藏設施,讓農村家庭有能力儲備食物,減少因食物變質所產生的浪費。同時,積極向農村家庭推廣科學的膳食標準和指南,減少肉類和油炸食品的過量攝入,鼓勵農村家庭科學健康飲食,提倡按需備餐點餐,減少鋪張浪費,合理利用剩飯剩菜,不長期、盲目囤積食物,將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另外,應重視飲食文化對農村家庭食物浪費的重要影響。中國各地區之間的食物消費習慣存在較大差異,這種飲食文化差異對食物浪費的影響不可忽視。要重視健康飲食文化的引導,加強飲食文化對居民食物浪費影響的研究,探索可能的內在機制,及時干預。

第三,大力宣傳節糧減損的意義和作用,提高相關利益主體的意識。節糧減損一靠技術,二靠意識,食物浪費與個人行為習慣和消費觀念息息相關。建議多渠道強化“節糧愛糧”宣傳,通過電視、村內廣播、報紙、抖音、快手等宣傳渠道強化“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村居民節約糧食的意識。另外,通過媒體渠道播送世界糧食安全和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和危機,提高農村居民節糧愛糧“節約就是為國做貢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的氛圍。同時,開展節約方式培訓、傳遞節約小妙招,將節約糧食意識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行動。

第四,建立完善的餐廚垃圾處理系統。2021年國際環保綠色和平發布的《廚余垃圾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綜述》研究報告指出,減少食物損失與浪費和廚余垃圾等廢棄物的溫室排放是中國實現“雙碳”目標不可忽視的途徑之一。需妥善低碳處理我國日益加劇的餐廚垃圾,對餐廚垃圾進行“前端分類+后期綜合利用”,實現食物廢棄物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首先,需不斷完善食物廢物管理法律體系,制定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細則,加強對垃圾生產者的責任約束,建立良好的激勵懲罰措施。同時,應大力推廣低生物技術的餐廚垃圾處理技術,充分利用食物垃圾含有的有機物質和能量,并減少處理過程中的溫室氣體和垃圾排放。餐廚垃圾處理技術按處理媒介分為非生物處理和生物處理,其中,非生物處理包括機械破碎、衛生填埋、焚燒發電和氣化等,生物處理包括厭氧發酵、好氧發酵、制備生態飼料等。基于溫室氣體排放數據表明,厭氧消化和好氧堆肥處理可以實現餐廚垃圾資源化和溫室氣體減量化的目的。

猜你喜歡
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我們的新農村
我們的新農村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今日新農村
民族音樂(2018年6期)2019-01-21 09:30:04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中國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愿多出現這樣的農村好報道
湖南農業(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8
新天新地新農村
草原歌聲(2016年2期)2016-04-23 06:26:27
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初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精品成人|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第二页|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 日本色综合网|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色偷偷综合网| 日本免费a视频| 欧美区日韩区| 在线色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91国内在线观看| 性欧美精品xxxx| 国产最爽的乱婬视频国语对白| 97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91网红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婷五月综合|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a色毛片免费视频|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77美色|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老湿机| 久草性视频|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www|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亚洲成年人网|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在线免费观看AV| 亚洲欧洲综合|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a毛片在线播放|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国产导航在线| 成人精品区|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亚洲区欧美区|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草草线在成年免费视频2| 91 九色视频丝袜|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亚洲乱伦视频|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1网红精品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国产系列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