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溯歷史發展,從遠古時代的鉆木取火、神農氏教民稼穡到現代文明的云數據、人工智能,都是人類勞動的智慧結晶。人類勞動始終貫穿于社會生產的發展和實踐之中,勞動創造了歷史,勞動改變了世界。本篇以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為出發點,收集整理了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關于勞動的至理箴言,其中闡釋了勞動和勞動教育的意義。
勞動乃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勞動者乃是文明的創造者。
——《劉少奇選集》
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勞動者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勞動者通過勞動供給全世界衣食等社會物質生活資料,創造了人類的物質文明。勞動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勞動者不僅以其實踐活動為創造精神財富提供取之不盡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萬創造者的偉大力量和智慧,為人類社會提供不可勝計的精神財富。早在五千年前,中華民族的先人們就在黃河、長江流域開始了與自然環境的艱苦斗爭,開啟了締造中華文明的偉大實踐。勞動是人的本質活動,作為“人借以實現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人類一般的生產活動”,早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道德認知,成為公序良俗的重要內容,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內容。追溯歷史的發展,正是源于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社會文明才能不斷進步和發展,人間美好夢想才得以實現,人類歷史才得以不斷鑄就輝煌。

廣大的青年群眾也都懂得,祖國的美好將來和人民幸福的生活,只能靠艱苦的勞動來創造,他們生氣勃勃地為新社會的建設而努力勞動。
——《朱德選集》
勞動是財富和幸福的源泉,也是推動人類進步的階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少年培養深厚的勞動情懷抱有殷切期待,2015 年4 月28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教育孩子們從小熱愛勞動、熱愛創造,通過勞動和創造播種希望、收獲果實,也通過勞動和創造磨煉意志、提高自己。”2018 年9 月10 日,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青少年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著為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的重要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通過各種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牢固樹立熱愛勞動的思想、牢固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為祖國培養一代又一代勤于勞動、善于勞動的高素質勞動者。”
加強新時代青少年的勞動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勞動觀念,進而在勞動中深化認識,從勞動中獲取知識,培養吃苦耐勞、堅毅果敢的優良品質。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提升勞動教育在青少年中的實際效果,不僅是當前教育工作迫在眉睫的任務,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
從事腦力勞動的青年,也應該經過一段時間的體力勞動,這對于他們的德育、智育、體育的全面發展是必要的。
——《鄧小平文選》
人類最初的勞動都是腦力和體力的結合,只是發展到一定的歷史階段,二者才相對分開,有些人專門從事腦力勞動,有些人專門從事體力勞動。但從某一項目的整個生產過程來看,二者又是緊密結合的。
體力勞動是人改造自然世界、升級精神世界的主要方式,是勞動者身份認同、階級意識確立的重要途徑,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有著十分重要的育人價值。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我國教育的重要原則,也是體力勞動的教育內核。社會主義高校要發揮體力勞動價值論的指導作用,拓展體力勞動實踐平臺,構建“五育協同”育人體系,發揮體力勞動基礎性育人作用,培育“學校——家庭——社會”體力勞動教育協同機制,使體力勞動教育成為社會主義高校培養時代新人的重要實踐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