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斌
經濟結構和各項技術不斷提升,為我國農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利用自動化進行農業種植、養殖,為我國農村提供了多元的發展模式。利用信息化管理,能夠實現多元整合,比如開發旅游資源、開發養殖經濟等,全面發展,最終實現農業經濟管理效益最大化。
一、信息化水平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農產品實現產業化經營
信息化水平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它有利于農產品實現產業化經營。對于農產品而言,僅僅是單一力量去融入市場,不僅缺乏競爭力,而且其產業鏈條十分脆弱。而應用信息化管理,建立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能夠使得相關農產品形成產業發展鏈條,既提高了農產品的競爭力,也實現了農產品產業化經營,大大降低了銷售難度。進而為當地農民帶來更大的經濟收入。除此之外,產業化也能夠使農產品跟上互聯網的步伐,讓電商深深切入農產品銷售模式中,為農產品銷售帶來新的機遇。
(二)有利于農業轉型
農業發展受阻,迫使著農業生產急需轉型,改變以往的單一模式,變為更為多元的農業方式,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農業轉變的方向。通過農業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實現從傳統農業管理向知識型農業管理轉變,這并不是對傳統農業管理的否定,而是在傳統農業管理的基礎上,更新農業管理的內涵,讓知識融入農產品管理過程中。只有通過從傳統農業管理向知識型農業管理轉變,賦予轉型新內涵才能夠使農業有新的發展。
(三)有利于提高農民的收入
對于農業來說,其根本在于農民,只有讓農民的收入提高,他們才更愿意投入到農業建設中,才能夠使得農業穩定發展,為農業長久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農產品價格再也不是模糊的因素,以往農產品在銷售的整個鏈條中,由于環節比較多,所以在價格上難以統一,存在模糊的現象,這對于農民來說是不公平的,而利用互聯網能夠將價格信息不斷透明化,給農民帶來更多的保障。在信息化管理過程中,價格的透明能夠促進市場朝著更穩定的方向發展。只有價格更透明,市場更為穩定,才能夠保證農民經濟收入不斷提升。
二、當前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信息化技術人才不足
很多年輕人往往更喜歡到大城市去闖蕩,很少有年輕人愿意扎根于農村,根植于農業,這也就造成了我國當下農業發展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的困境。此外,很多農民或者農業相關人員,對于農業技術還不夠了解,這是導致我國農業信息化技術人才不足的原因。
(二)農業經濟信息和用戶需求差異比較大
農業經濟信息的主體包括農民農業和相關企業等。由于不同的服務對象有不同的信息化需求,導致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業經濟信息和用戶需求差異比較大。對于農民來說,他們需求更多的是利用農業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提高收入,而對于相關企業來說,想要利用農業促進自身發展。目標不同導致在需求上存在差異性,所以,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多方面的需求因素,使其平衡發展。
(三)農業信息化成本比較高
當下還存在一個短板,就是農業信息化成本較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需要建立全面性的信息化平臺,而對于農村來說,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資金引進,都是當前面臨的難題。信息化平臺更需要專業的軟硬件設備,農村很難將更多的資金提供到專業設備的引進上來。這些設備的成本比較高,農民一般無法支撐起這樣的成本支出。除了資金上存在短板,農民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農民文化水平不高,使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存在很多困難。所以即使當地政府支持投入資金來建設統一的信息化平臺,由于農民的理念跟不上,也會導致資源的浪費,不利于農業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農業信息化意識不足
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農業信息化需要與現代化相結合,更需要與互聯網相結合,而大部分農民的文化素養普遍不高,理念跟不上,難以接受新鮮事物。換句話說,對于農業信息化還缺乏一定重視,所以很難將信息化技術利用到農業生產過程中。
(五)農業信息化管理不平衡
我國國土面積巨大,人口眾多,各地區發展不均衡,一方面人口數量不均衡,另一方面南北差距比較大,同時城市和農村也存在信息鴻溝。所以信息化在一些經濟發展較好地區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但是在一些落后的鄉村,還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六) 我國農業信息發展處于初級階段
雖然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已經在我國歷經了幾千年的歷史。但是信息化是近幾年才提出的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我國農業信息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當前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人才的缺失以及技術上還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有關部門對于農業信息系統建設的數據庫,還沒有有效整合,各地區農業信息化數據共享還不到位,導致我國農業信息化管理不能大面積推廣。因此要不斷引進人才,為農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利用技術水平的提升,才能促進當前農業管理信息化的發展。
三、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一) 加強對農業人才和設施的資金投入力度
制約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因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人才匱乏,另一方面是資金不足。所以應該優先解決這兩個問題,首先要加強對于農業人才的培養,可以利用政策支持來提升人才引進的力度,吸引廣大青年積極投入到農村,積極扎根到基層。通過培訓提升當地農民的發展意識,培養更多的技術型人才。其次要不斷加大資金投入,讓農民能夠擁有足夠的生產和信息化設備,切實提高農業生產的規范化。
(二) 對農業信息資源進行整合管理
我們需要不斷收集農業發展的各類信息和數據,將其進行整合并且分類分析,完善相關平臺建設,通過信息共享,讓農業信息和農業農村發展的新模式得到推廣。通過建立信息化平臺提高農業信息管理的水平,以制度化的方式來對農業提供引導作用。整合信息是農業發展的需求,更是時代發展的需要。通過對信息資源的整合管理,提高農業生產人員學習信息化技術的積極性,讓其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而不斷提高對于信息化的利用程度。
(三) 加強對農業生產人員個人能力的提升
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可以通過培訓,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讓農民綜合能力快速提升,理論方面更多的要圍繞農業的發展模式來進行培訓,同時以實踐來進行引導,可以將信息基礎知識利用到試驗區,引導農民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來。
(四)加強對供給創新機制的信息化建設
在農業信息化發展過程中,不僅要以農民為中心,更需要政府部門發揮主動的引導作用,政府在管理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到科學有效,將主動權交給農民,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推動農業發展。對于政府部門來說,需要多去實地考察,對于一些發展比較落后的農村地區給予一些政策支持,利用政策手段來幫助落后地區發展,同時也可以適當地給予農業資金支持,來減少農民對于農業信息化的投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推動落后地區的穩定發展。
結語:
在提升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過程中,要不斷通過農業技術的發展,來促進農業經濟整體性改革,促進農業實現轉型,同時,不斷提高農民的積極性,讓他們將技術牢牢地掌握在手中,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促進我國經濟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