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賢寧
在新時期下,中學體育教師發揮體育課程的育人功效,將愛國主義滲透到日常教學中,重視思想教育,發揮愛國主義教育的優勢,為學生素養的提升提供助力。中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信息化背景下,學生能夠借助互聯網接觸到不同的意識形態,思想觀念也會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發生思想的偏差,對其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而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能夠糾正學生錯誤的思想觀念,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形成愛國思想。中學體育教師要為愛國主義的滲透創設有利的條件,優化體育教學,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幫助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產生文化自豪感,認識到祖國的繁榮昌盛需要人民協同努力。因此,教師要結合體育課程的特點,尋找其與愛國主義教育融合的策略,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在不斷地探索中積累經驗,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助力。
1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
在當前階段,圍繞實際情況,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幫助學生的學習實現更好的發展。聯系新課改背景,中學體育教學的質量,受到整個社會的廣泛關注,在這種情況下要在中學教育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這樣才能提升教學的質量。另外體育教師要借助課余時間不斷的學習,提升自身的素養,拓展知識面,這樣可以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效助力,幫助中學體育教學達到突出成效。
首先,在新課改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學的質量得到提升,體育教師在向學生傳授體育技巧的同時,重視德育工作的開展,加強思想教育,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牢記教學目標,發揮體育課程的優勢,提高學生身體素養的同時,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助力。愛國主義教育與中學體育教學的融合,能夠為體育教師指明方向,教師可以結合新課內容,為學生補充相關的知識,如名人事跡,為學生樹立學習榜樣;組織趣味游戲,陶冶學生的情操。而德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能夠豐富教學內容,為體育教學增添一抹色彩,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吸引力。而部門體育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陳舊,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講授,使得愛國主義教育的滲透過程困難重重,無法發揮出應用的效果。基于此,體育教師要及時地反思回顧,找出問題出現原因,革新教學模式,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創設良好的條件,發揮體育課程的優勢。
其次,體育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不斷地學習提升自身的素養,搜集愛國事跡拓展知識面,積累愛國人士的名言名句,梳理我國革命歷史發展歷程,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創設良好的條件,教師有著豐厚的知識儲備,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夠游刃有余,用淺顯易懂、身體力行的方式向學生傳達偉大的愛國精神,啟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中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能夠推動學生的發展和進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自居的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蝕。體育教師要承擔起思想教育的重擔,在課堂中加強愛國教育滲透,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培養愛國情懷,并將德育融入體育日常教學中,豐富課堂內容,提高體育教學的教育意義,推動意志品質的形成,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奮斗精神,提高學生的行動力,對自身的形成清晰的認知,對今后會的發展形成清晰的規劃。在此模式下,中學體育課程能夠發揮出真正的價值,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提供助力。
2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策略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對學生而言有著突出的意義,這就需要老師做好有效的引導。要培養集體意識,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通過創設相關的游戲情景,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在借助名人效應不斷激發學生的思維,圍繞突發事件進行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在這種情況下,才能幫助愛國教育發揮突出成效。
2.1 培養集體意識,增強愛國情感
體育課程的開展,能夠為學生實踐鍛煉的機會,體育教師要結合新課的內容,組織多種趣味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在此基礎上形成愛國情感。體育課堂活動多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如開展拔河比賽前,學生會在集體中展開討論,制定比賽計劃,協同合作,協同合作鍛煉,為集體付出貢獻力量。體育教師要抓住教學契機,讓學生理清個體與集體之間的關系,在多種活動中得到鍛煉,激活學生的集體意識,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做好充足的準備。
以“跳繩”為例,跳繩是我國民間的一項體育項目,深受青少年兒童的喜愛,具有較大的鍛煉價值,且跳繩的花樣眾多,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如單人跳繩、跑步跳繩、雙人跳繩,跳繩可以促進身體發育,在跳繩練習中,學生的速度、力量、靈敏、彈跳力、耐力等素質都能夠得到發展,體育教師還可以借助跳繩培養學生的合作、創新意識,組織開展雙人跳繩、跳長繩,促進同伴間密切協作,培養學生勇于克服困難、積極進取、拼搏向上的精神,同時良好的、和諧的人際關系,為終身體育打基礎。而愛國主義教育與在體育活動中的滲透,可以以跳繩為媒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合作互動中進行各種活動,在練習中體會到互相配合的重要性,成功與失敗都是收獲,教師要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形成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而在學習“團前身翻滾”時,體育教師要創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滲透創設良好的條件,從“團前身翻滾”的動作技巧入手站展開講解,讓學生兩兩為一組,指導學生開展練習,發展學生的靈敏性和協調能力,培養學生勇敢果斷的意志品質。隨著跳繩學習的逐漸深入,老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團體性的綜合跳繩活動。在這樣的綜合跳繩活動中,幫助學生通過小組對抗,對集體活動有個全面的了解。
2.2 創設游戲情境,培養愛國思想
游戲與中學體育課程的結合,能夠為體育課程注入生機與活力,學生對游戲比較感興趣,借助游戲滲透愛國主義思想,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是學生。教師在設計游戲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選取學生樂于接受、情節跌宕起伏、具有對抗性的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對于學生而言,參與游戲的過程中能夠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情感遷移。情感遷移需要老師引導,在相關的游戲活動中,老師就可以依托紅軍戰士們長征時艱難險阻向學生進行訴說,幫助學生對紅軍戰士的相關活動產生進一步的理解和認知。
以“沖過火力網”為例,這一游戲與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相契合,教師在開展游戲之前先向學生講授短跑的技巧,在學生掌握之后,組織開展趣味游戲,讓學生站在起跑線上,做好準備,當教師發布命令之后全力沖刺,想象自己正處于戰場上,扮演解放軍的角色與敵人作戰,教師可以播放槍炮聲來營造游戲氛圍,只有在規定時間沖出敵人“火力網”的同學,才能夠完成任務,獲取最終的勝利。教師創設的游戲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的熱情,在槍炮聲中全力奔跑,激發自己的潛力,對完成任務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其獎勵,并向學生講解戰爭時期的故事,了解人物的真實事跡,借此來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明白和平來之不易,是前輩用鮮血染就,借此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能夠從中受到啟發,形成愛國思想。在開展體能組合訓練時,教師要明確體能包含的各個板塊,組織開展“穿越沼澤”“跨越橋梁”的趣味游戲,讓學生認識到鍛煉的重要性,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對體育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在組織“穿越沼澤”“跨越橋梁”的游戲過后,體育教師可以引出紅軍長征的故事,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學生在游戲中能夠獲得真切的感受,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會全神貫注地聽講,感受紅軍長征的不易,與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對紅軍戰士產生崇敬之意,學習其吃苦耐勞的精神,形成愛國主義思想。
2.3 發揮名人效應,激活學生思維
體育教師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時,可以借助在體育領域發光發熱的運動員,在課下搜集體育名人的事跡,在課堂中作為補充內容呈現出來,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引導學生學習體育名人身上的優秀品質。體育教師要多與學生互動溝通,了解學生熟悉的體育名人,并未學生布置小任務,搜集先相關的資料,在體育課堂中與其他同學分享,在班級中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發揮名人效應,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能夠利用課余時間查閱相關的資料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
以“排球”為例,在課前為學生布置一項作業,利用課余時間觀看電影《中國女排》,并在班級中分享自己的看法,部分學生在觀看過電影之后,能夠主動地查閱郎平的相關資料,在體育課堂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觀看排球比賽的視頻,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結合比賽分享自己的觀點,在學生討論過后,教師引出郎平教練,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中國女排的了解,講述中國女排的起起伏伏,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榜樣。在學習“乒乓球”之前,讓學生分享其對乒乓球的了解,分享自己最喜歡的乒乓球運動員,講述自己印象深刻的比賽片段,學生能夠結合自己查閱的資料事無巨細地講述,分享自己從運動員身上學習到的內容。體育教師可以借助PPT展示精彩的比賽片段,讓學生從中感受到運動員的奮力拼搏,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將為國爭光的種子深埋學生的內心,待時機成熟破土而出長成參天大樹。在信息化背景下,人們能夠借助互聯網規收集到更多有用的信息,中學體育教師可以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在課堂中播放體育視頻,學生會被精彩的比賽所吸引,而當選手贏得比賽時,學生會情不自禁地發出高呼,當國旗冉冉升起、國歌響徹在比賽場時,矚目凝神齊聲唱國歌,愛國思想也會在此過程中萌芽。除了排球電影之外,中學生所喜歡的體育運動不同,那么相關的體育名人也不同,學生以籃球為例可以通過對姚明、易建聯的故事進行深度了解,還有喜歡花樣滑冰的學生們,他們都能夠在體育賽場上看到運動員們矯健的身影、精彩的瞬間。然而不知道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正是運動員們在臺下兢兢業業的練習,才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所以。老師就可以像運動員日常比賽下訓練的相關視頻給學生播放,然后引導學生學習運動員們為國家爭光的精神。
2.4 結合突發事件,開展德育教育
體育教學以戶外活動為主,而在戶外活動中存在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會影響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事發突然無法避免,體育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若體育教師并未處理課堂中的突發事件,學生會受其影響,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也無法提升,會對學生的發展造成阻礙,因此,體育教師要重視課堂中的突發事件,并采取應對措施高效的解決,化解學生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轉移學生的注意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例如在接力跑過程中,學生和學生之間需要配合,不僅講究跑的速度快,還需要隊員們之間的配合,如果沒有配合好,也無法取得最終的勝利。在這種情況下,結合這些突發事件,老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教育,學生在進行接力跑的時候,接力棒掉到了地上,這時候應該怎樣進行處理?以及有一對學生沒有被全班同學所看好,因為他們整體跑步速度相對較慢,通過他們之間的配合最終取得勝利,這些都能成為良好的德育素材。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突發的課堂事件,這些都可以作為德育教育的材料,幫助老師們對學生進行有效教導。
以“足球”為例,在足球運用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摩擦,體育教師在時刻關注學生的狀態,在發生沖突的第一時間進行調節,解決矛盾緩和學生的關系,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部分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并未接觸過足球,對于足球比較陌生,體育教師要關注學生這一情況,在講解足球技巧之前,先向學生介紹足球的起源和發展歷程,在宋朝是時期足球運動風靡一時,但是當時的足球還被稱作蹴鞠,蹴鞠比賽在皇室和王公貴族的宴會上屢見不鮮,而在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也提高過蹴鞠,詳細地講解了蹴鞠的規則,借高衙內之口能夠了解到蹴鞠的規則,與現在足球比賽的規則相比較而言,兩者大致相同,只有細枝末節之處有出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到足球運動的起源。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專心致志地聽講,對足球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形成民族自信心。體育教師在課前要認真備課,搜集與新課內容相關的學習資料,豐富自身知識儲備的同時,為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耳濡目染與愛國事件接軌,在感悟中潤物無聲體味愛國情懷,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愛國主義教育。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學生處于發展的黃金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能夠推動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體育課程在中學階段占據重要的地位,愛國主義教育與體育教學的結合,能夠極大程度上豐富體育課堂教學,發揮體育課程的優勢。中學生對于體育課程比較感興趣,在體育課程中學生能夠走出教室,參與到戶外活動中,鍛煉身體提高自身素養,而愛國主義與體育課程的融合,能夠帶給學生新穎的學習體驗,在體育活動中鍛煉身體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形成愛國思想,能夠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中學體育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加強思想教育,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保障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組織開展體育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良好的品質。
本文系“福州市中小學2022年度德育研究課題“在中小學體育、美術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策略研究”(立項批準號FZD2022065)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