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在龍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體育教學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理念的關鍵方式之一,要求體育教師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和理念,在教學活動階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大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強化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主動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如此一來,不僅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而且也有利于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1 優化初中體育教學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初中生的全方位發展
體育教學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點科目之一,只有學生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才會有充足的精力學習其他課程。另外,高效的體育教學,也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并且在學習與生活階段也能堅持自律,提升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積極性,在發生問題時也能做到妥善解決,并自主思考與總結,為學生全方位發展奠定了基礎。從當前的初中體育教學來看,學生普遍在學習主動性方面存在欠缺,這會直接影響上述教育目標的實現。所以,教師必須要通過改變自己的教育策略,創新課堂教育模式,來完成對學生主動參與熱情的調動,促使初中體育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更好的予以實現。
1.2 有利于初中體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具體來講,初中生在課堂上能否實現主動參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體育教學水平,若想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自主開展實踐鍛煉,則一定要注重學生積極性的提升,引導他們全身心投入到體育課程中,強化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也能為初中體育教學效率和質量提供保障,妥善解決了以往初中體育教學中的不良因素。從學科教育角度來看,學生作為知識接受者,當他們在課堂上擁有一定學習主動性時,對于知識的理解、學習效果會有所提升,這可以讓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獲得正向的增長,所以做好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調動很有必要。
1.3 有利于構建輕松愉悅的體育訓練氛圍
在體育課程中構建輕松愉悅的訓練氛圍,能使得學生自主訓練各種體育技能,對各種技巧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實現學生身心素養的大幅度提升。當學生主動參加到體育課程時,教師應根據學生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開展體育訓練,這可以構建起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進步。除此之外,也可在休息期間讓學生講出對體育技巧的看法,引導學生進行模仿訓練。
1.4 有利于彰顯初中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在以往傳統體育教學階段,教師普遍是對理論知識等方面進行指導,在要求學生按照規范開展體育訓練,這種教學模式下,難以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大部分學生都是被動接受訓練,未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在當下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綜合考慮學生們的興趣愛好,積極實施各式各樣的體育訓練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課程中,并自主進行體育技巧的訓練,彰顯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1.5 有利于初中生身心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若想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課程中,則應摒棄過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彰顯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加強創新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策略,使得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體育運動中,認真、高效完成體育任務,培養學生的體能素質,磨練其個性意志,促使學生能夠在高強度的壓力下學會如何調整情緒。除此之外,也能使得學生充分掌握體育技巧,強化其身心素養的同時,也能在未來生活中保持自律、熱愛運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升。
2 初中體育教學現狀
2.1 學生主體地位缺失,個性得不到發展
當前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依然遵循傳統觀念,即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按中學生體育運動課標進行課堂內容設計,且在需要進行一些體育鍛煉時,不會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而是以要求的形式讓學生完成課堂任務。如雖然有的學生體能素質比較差,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會根據學生實際身體素質進行多方案設計,而是要求所有的學生根據一樣的標準進行課堂運動,這就導致很多學生非常害怕上體育課。另外,很多體育教師在課上給學生講解完運動知識后就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自己則是在旁邊看著甚至直接走開讓體育委員進行監督,導致學生在體育課堂的主體地位嚴重缺失。
2.2 教學內容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強烈
在初中體育課堂中,很多學生覺得無聊,這是因為教學內容非常單一,尤其是在體育被納入中考的考試科目以后,教師上課的內容就更加單一了,只是根據中考要考的內容讓學生在體育課上進行鍛煉。如八百米和立定跳遠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很多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會讓學生進行簡單熱身之后就直接開始進行這兩項訓練,這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在課堂中的態度就會比較消極。體育課堂本身是非常具有開放性和充滿趣味性的,很多項目對于學生的體能訓練都有非常好的幫助,故教師可以增加課堂訓練項目的種類,以活躍課堂氛圍。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思想懈怠,對體育教學認識不深,主要關注學生的中考成績,這對于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是一個很大的阻礙。
2.3 課程設置不科學,課堂上師生互動性差
在初中體育課程設置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注重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使相關設置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只有體育課程內容貼合學生心理,才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的參與度,同時對課堂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現實中,很多學校在進行體育課程設置的過程中對初中生的心理狀態研究較少,所以課程內容的說教成分過多,教師和學生的課堂互動交流非常少,體育課堂進行得不夠順利。體育課和其他的學科內容不一樣,相比其他學科來說課時本來就少,學生平時與教師的溝通交流機會也比較少,因此如果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再達不到一定標準,那么課堂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3 初中體育教學的優化路徑
3.1 營造和諧氛圍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身心發育的關鍵階段,而且這個階段的學生也比較活潑好動,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想在體育教學中充分激發出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就要在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體育學習活動。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提升自己的參與興趣,還會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例如,在教授學生“籃球”項目知識時,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年齡特點和愛好,把學生合理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并為學生進行合理分工,讓學生能夠在小組范圍內相互指導、糾正動作,這樣能夠有效達到學生共同進步的教學目的。
3.2 突出主體地位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予以重視,改革和創新體育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明確自身學習職責,幫助學生擺脫被動學習困境,進而讓學生獲得學習主動權。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鍛煉意識,發揮學生自身的優勢,全面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
以足球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足球競賽,比賽形式主要包括常規模式和趣味模式,其中趣味模式規則需要學生自主制訂,并在賽前由學生投票選擇比賽形式,參賽人員的具體分工以及職責也由學生自行統籌安排,而教師全程只以顧問的身份參與其中,真正做到將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若學生在實施活動中遇到阻礙,教師還需充分發揮其教育引導作用,為學生提供指導,在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的同時,還應充分體現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興趣教學作為一種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型教育模式,不但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助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學生對體育的認知,活躍體育教學氣氛。
3.3 創設相應情境
激發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興趣是開展快樂體育教學活動的初始和重要環節。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學生構建相應的運動情境,一方面可以使運動項目更加鮮活、生動,從而調動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和實踐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有別于傳統形式的體育項目,提高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體驗。同時,為了全面提升初中體育游戲教學方案設計效果,幫助學生在體育游戲參與過程中實現綜合素養發展目標,教師可以將合作化教育元素合理滲透其中,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及互動的方式積極參與游戲過程,這樣不僅可以提升教學效率,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全面感受合作學習及互動溝通的重要意義,進一步發展學生積極合作態度和社會交往能力。在合作化體育游戲方案設計期間,教師可以分別結合學生之間的互動及師生之間的互動兩種模式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在多元互動交流體驗中全面掌握學習重點,提升學習效果。
例如,體育教師可以對“接力跑”體育項目的開展形式進行適當調整,并構建相應的體育情境。在體育活動開始前,首先體育教師需根據學生的運動能力將學生合理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其次為學生講解活動情境及活動規則:“今天的活動項目其核心主題是‘情報傳遞,需要同學們以‘接力跑的方式傳遞‘情報,也就是同學們在‘接力環節傳遞的不是接力棒而是‘情報,最后綜合‘情報傳遞的準確性以及完成時間給各小組評分。”最后,體育教師還可以在師生互動環節鼓勵學生對各自的活動感悟及活動中存在的不足進行闡述,并根據學生在活動中的實際表現給予肯定和針對性指導,以此保持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
3.4 引入多元項目
在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中,教師除了要以活動的形式呈現體育教學內容外,還應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為前提,借助多樣化的體育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選擇。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從多角度認知體育,而且可以有效解決現階段體育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內容匱乏以及教學方式過于簡單的問題。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體育教學往往以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為核心目標,而在此過程中通常需要大量的運動作為教學基礎,致使部分學生因身體因素以及學習層面的問題,體育活動參與意愿降低,對體育教學漸漸不再抱以期待。基于此,為了提高體育教學效果,教師應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選取多樣化的活動項目,基于趣味教學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在幫助學生提升身體素質的同時,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
以女生為例,教師可以根據其身體特點,在教學項目中添加符合女生身心發展需求的體育項目,如啦啦操、女子武術等。首先,教師應結合傳統體育教學內容以及當地發展特色,面向學生開展科學性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全力深入落實體育教育理念。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合理規劃教學內容,比如,根據學生興趣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全校女子進行籃球比賽,使學生在競賽期間最大限度地激發內在潛能,調動學生體育活動積極性,進而增強學生集體責任感。該趣味活動的實施,不但能引導學生深入感悟體育內涵,而且能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最后,教師還可以基于學生體育優勢,開展趣味性教學,增加學生在活動參與中的榮譽感,進而幫助學生建立體育信心,如針對擅長跳舞的女生,組織健美操比賽等。
3.5 引入趣味游戲
游戲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加入游戲的元素,學生通過玩游戲的形式,以輕松愉悅、緊張激烈的心情學習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簡單而言,游戲教學法就是將“游戲”與“教學”有機整合,從而調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熱情,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致力于最大限度地提升課程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游戲教學法具有目的性、啟發性、多樣化、靈活性等基本原則,即基于重難點,圍繞教學目的設計能夠培養學生素養、能力的多樣化游戲,且游戲開展過程中能夠適時適宜地處理課程內容與游戲設計元素的關系。游戲教學法可分為操練游戲法、激趣性游戲、合作性游戲、拓展性游戲、綜合性游戲。
在中學體育多樣化教學中,游戲元素是體育課程及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中學生而言,體育課堂本身就是一門旨在讓學生身心愉悅、體能訓練的課堂。同時,在做游戲的過程中,能夠訓練學生團隊協作、良性競爭的良好品質和心理素質,有利于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的達標。
例如,游戲教學法在足球課程中的運用。首先,游戲教學法在足球運動準備活動中的應用。足球運動的準備活動一般包括慢跑熱身、行進操、定位操。反復進行這些活動,學生們會感到無聊甚至厭煩,導致課堂氛圍低沉、枯燥無味。因此,可以加入一些游戲的元素,例如螺旋形跑、蛇形走位跑、聽口號做動作、拉網捕魚法、取球法、猴子搶球等運動提高學生上課的興趣。其次,游戲教學法在足球技術技能技巧活動中的運用。在足球技術技能技巧教學中,游戲元素的加入可以改變單一枯燥的、效果不佳的理論講解形式,通過游戲法,強調足球運球過程中的技能、技巧、技術,使學生更直觀、簡潔地理解動作細節,從而提高足球內容教學效果。最后,游戲教學法在身心培育教學中的運用。在足球教學中,游戲元素的加入可以改變身體素質練習過程中負荷大、難度小的局限性,增加練習過程的趣味性。例如,訓練腿部力量時可采用“立定跳遠法”“小組蛙跳接力法”“雙人蛙跳比賽法”等游戲;訓練雙臂力量時可采用“推小車游戲法”“推人出圈游戲法”等;可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開展不同的游戲教學,從而豐富課堂教學過程,提升教學效果。
4 結語
總之,隨著新時代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改進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進而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激發,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是初中體育教學改革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初中生體育核心素養發展的前提,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作為初中體育教師需要正確看待此問題的價值,然后做好合理的布局和優化,確保體育教學內容和方式可以得以不斷優化,引導體育教學質量得以不斷提升。
(作者單位:三明市建寧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