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如濱

目前,中考、高考都有體育考試而且考試成績已經計入總成績當中。如此,學生及家長對體育學習的重視程度有了明顯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體育教師課堂管理當中需要在管理理念、組織學習、教學方法、交互形式、課堂紀律、學生評價和考核等方面有所創新。為了提升體育教師課堂管理能力,還需要積極融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便于體育教師打破“教”與“學”交互屏障,便于形成全面的教學方案,提升課堂管理水平。
五育并舉、立德樹人,這是新時代背景下教育方式和教育根本任務,這也讓中學體育教學承擔著新的使命,即:培養出健康意識全面、體能良好、愛好廣泛的新時代青少年。中學體育教師要積極地提升課堂管理能力,力求快速適應體育教學的新變化,能夠與時俱進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這其中順應時代新要求,積極適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成為了重中之重。
1 確定中學體育教師課堂管理能力的陣列
傳統中學體育課堂當中,教師主要是將體能教學、技能教學、體育訓練、紀律管理、學生測試等作為主要內容。后來隨著家長普遍反映體育教學風險性較高,體育教師又將體育課堂安全管理納入進來。而今五育并舉、體教融合成為中學體育教學的新要求,需要體育教師在課堂管理當中創新形式,能夠積極改變管理理念,以更新的手法來組織學生進行體育學習,讓師生擁有更好的交互途徑,確保體育課堂具有趣味性、紀律性、知識性、教育性。因此,新形勢下中學體育教師在課堂管理能力上需要形成以下陣列:
1.1 教學計劃方面
根據新課標、教學大綱、學生實際情況擬定具體教學計劃,能夠保證在相應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學生的體能、技能、體質、思想、體育精神、體育規則、團隊意識等方面也都有所提升。例如在《田徑類運動》這一章教學當中,體育教師就需要面對學生進行摸底,才能找到學生和這些能力標準之間的差距,然后做到科學的分組教學。最終目的也是希望學生通過走、跑、跳躍、投擲等活動提升這些方面的水平。很顯然體育教師的教學計劃能力可以進一步分解為學情分析能力、師生交互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信息技術素養。
1.2 體育教學過程管理方面
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面對的是體育委員、小組組長、普通同學三個主體,需要分配好責任,能夠讓體育委員提前下達學習任務,傳達體育教師要求,落實教師有關于場地、秩序等具體要求;小組組長則是負責分組教學和練習的主體,需要體育委員按照體育教師要求來將小組組長培養出來,讓他們發揮出帶頭作用,能夠帶領本組學生做好隊列練習、體育項目練習。在教學中還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行為、思想道德等進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導。從課程環節來看,主要有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體育教師必須要形成良好的教學計劃,讓三個環節緊密相關。所以,綜合以上內容,可以看到中學體育教師教學過程管理能力能夠進一步細分為:科學用人的能力、體育項目示范能力、科學激勵能力、課堂教學策劃能力、師生科學交互能力、思想教育能力、信息技術能力。總而言之,通過體育教師的教學過程管理,能夠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而不是作為課堂客體出現,凸顯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1.3 體育教學質量評估方面
體育教師將中學教學管理部門制定的教學指標;體育教學大綱提出的教學要求;新課標要求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心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力等作為評估指標,對自身教學進行全面評估。由此可見,體育教學質量評估能力可以分解為:學情分析能力、評價指標理解能力、自我學習能力、自我總結能力等。
從表1可以看到:學情分析能力、師生交互能力、信息技術能力是教學計劃、教學過程、教學評價中都離不開的能力,故而三者是核心能力。這其中需要將思想教育能力提出來作為重點,這是源于在五育并舉、體回歸教之下,這一能力在未來必然成為核心能力之一。
2 創新當先讓體育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我們知道教學模式是在某個教育理念下形成的比較穩定的教學框架和教學程序,具有穩定性、程式性。所以教學模式對教師能力有著不同的影響,或者說教師只有達成了某些能力才能適應某種教學模式。這也意味著新時期中學體育教學管理當中,想要提升體育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必須要創新一種教學模式,讓教師在相應的理念指導下,積極地突破傳統思維,在組織學習、教學方法、交互形式、課堂記錄管理、學生評價以及自我教學總結上都有所突破。很顯然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完全可以代替傳統教學模式,成為培養體育教師課堂管理能力的新的一種培養平臺。
總體而言,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要求體育教師做出以下改變:
2.1 管理理念改變
體育教師需要改變過去教學理念,需要積極確立起“以人為本”現代教育理念,不再用傳統眼光去看待初中生、高中生一些行為,而是深入思考學生出現一些違反紀律等不良行為的背后原因,這樣才能在教學當中因勢利導,讓學生發現自我閃光點,讓他們的自覺意識得以蘇醒,使他們形成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在《球類運動》這一章,筆者發現男生總喜歡在女生在場的時候表現出較高的表現欲望,會炫技或者高聲說話,有的還會通過其他行為來吸引女生注意。這是中學生青春期的明顯表現之一。對于這一點筆者沒有感覺到反感,而是思考如何利用這一點來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經過思考后,筆者將男女生打散分組,在球類學習中讓他們彼此幫助。結果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成果都是非常顯著的。女生不再害怕籃球、足球砸到自己,也不再因為不懂規則而顯得拘謹。男生在給女生講解規則、示范動作,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熟練理論和技能,提高了自身的學習效率。由此可見,體育教師的教育理念轉變是非常必要的。
2.2 教學方法改變
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下,教師要積極熟悉信息技術,要通過它來保證自己和學生動態溝通,并在過程中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心理乃至于生理對體育學習的影響。體育教師要積極掌握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方法,因為它切實地實現了線上線下混合、師生動態交互,也鍛煉了教師課件制作、微視頻制作能力。在《體操類運動》這一章學習當中,筆者便是采用了翻轉課堂。將我國體操隊比賽花絮整合到視頻中,讓學生們感受到了我國體操健兒的體育精神,更是被他們精湛的技藝而折服,提高了學生體操學習興趣。筆者在課堂上通過小組學習方式來進一步提高學習氛圍,學生在前滾翻學習中充分掌握技術要點,然后彼此評價,力求讓自己的動作更加規范。當然,為了讓那些調皮的男生能夠認真學習,筆者先讓他們去準備器材、處理現場,維護現場秩序,這樣他們有了具體責任要承擔,再也沒有之前體育課上嬉笑打鬧的現象發生。當然,這樣的教學方案也都是在縝密的課前學情分析基礎上形成的。如今中學生都是08后,他們擁有很明顯個體差異,需要教師深入掌握這些差異。主要是將學生體能、體質、性格、愛好、思想狀態摸清楚,這樣才能形成科學的課堂設計,保證每一位學生都不被邊緣化。教學方法創新當中,體育教師積極地實現校外拓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也可以在校外拓展當中融入紅色體育項目,發揮出體育教學的思想教育功能。
2.3 交互形式改變
傳統教學模式下師生交互少,體育教師只是通過現場示范、動作說明等來推進課程。當學生出現違反課堂紀律行為時,體育教師會生硬制止,進行一般的思想教育之外,基本上沒有太多互動。因為互動少而且質量低,體育教師沒有辦法去獲得詳細的學情,自然無法做到分組教學。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下,體育教師能夠通過自媒體、智慧課堂等形式和學生互動。這種交互形式打破了時間、空間限制,隨著交互的增多,學生和教師的關系也會更加親近,體育教師能夠了解到中學生生理變化、心理變化,能夠圍繞學生的喜好而安排課程,讓學生成為體育學習主體,這樣也更容易讓師生關系得到重新塑造。在中學《各種方式運球、傳球》教學當中,筆者就是提前和學生們交流籃球經驗,討論籃球規則,談論籃球明星,拉近了師生關系。在課后讓學生錄制小視頻展示個人運球、傳球狀態,而教師通過觀察視頻掌握學生動作的不足,并提出指導意見。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高,學習群也越來越熱鬧。通過學生在線聊天,筆者也能夠獲得更多有效信息,為接下來的課程設計提供了很好的參考。當然,交互時要注意男女生的差別。中學男生喜歡籃球、足球,女生對乒乓球、保健操、啦啦操等比較感興趣。在交互當中分別針對男女生的關注熱點。在獲得具體信息之后認真分析,能夠將男女生都喜歡的體育項目融入到課堂里,這樣可以讓男女生交互,利于形成更好的學習氛圍。
2.4 課堂思政改變
體育課堂同樣可以進行思想教育,但是體育教師要明確體育課堂思想教育并非是點名批評,而是要在教學過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前文所述融入國家體操隊訓練和比賽花絮,能夠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在課堂當中認真示范每一個動作,耐心解答學生問題,能夠培養出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融入知名體育運動員故事,能夠培養學生家國精神。在傳統教學當中,受一堂課45分鐘時間限制,教師很難將這些思政元素融進來。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下,教師在線講座、微信交流當中可以隨時隨地融入思政元素,而不必受時間約束。當然,在思政教育當中也包括對學生的課堂紀律進行點評。在點評當中要因人而異:對于那些擾亂課堂秩序,而且屢教不改的,體育教師需要想方設法了解他們出現擾亂課堂行為的原因,能夠做到深入交流,務必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行為的不當,讓他們主動改正錯誤。在一些時候,體育教師也需要樹立權威,這樣才能保證思想教育的嚴肅性。現階段在中學生眼里,體育教師分不茍言笑十分嚴厲的教師和老好人式教師,二者屬于兩個極端,都不太利于體育課堂質量的提升。筆者認為體育教師有必要恩威并施,對表現好的獎勵,對表現不好的批評,要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公正、公平,進而會對教師產生敬愛心理。
2.5 教學評價改變
傳統教學模式下,體育教師很少做到每一堂課都有總結,即便有周總結、月總結,也是簡單回顧過去教學情況,融入一些數據形成的應付式總結。這種總結并不利于教師課堂管理能力的提升,反而會讓教師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理。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當中,教師有了教學視頻等記錄,可以隨時隨地觀察自己的講座,去總結自己的不足。同時,在和學生交互的過程里,也能夠通過學生的討論、評價對自己教學情況有所了解,利于教師找到不足之處并有效改善。當然,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也讓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更加客觀、及時,能夠幫助學生找到他們自身存在的問題,讓他們的體質、體能、技能、體育精神、思想水平都有相應的改善。
3 提供體育教師再學習平臺實現共同提升
中學體育教師需要形成再學習意識,能夠和其他教師展開教學交流,在這樣的交流學習當中,體育教師會學到一些課堂管理的好方法。中學可以建立教師學習交流群,為體育教師的再學習提供良好的平臺。中學更可以發起體育教學課堂管理方面的培訓課程,在課程中設定交流環節,讓教師彼此學習剔除糟粕,不斷地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對于年輕教師,學校要積極鼓勵,發揮出他們的創造力、想象力,不斷地更新體育課堂教學方法。如果條件允許,學校可以組織校間討論,實現體育教師跨校教學和學習,能夠將其他學校先進的教學方法融入到本校體育課堂,提高教師的課堂管理效果。中學也可以采用“少年說”的方式,歡迎學生吐槽體育教學,這種形式讓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利于體育教師發現自身問題,而其他教師也能夠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4 總結
提升中學體育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首先需要確認教師需要哪些能力,然后再通過創新的教學模式來逐漸地扭轉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讓他們肯創新教學方法,改變過去交互方式,能夠和學生真正地打成一片。這其中教師也需要充分認識到中學體育改革的必然趨勢,積極配合學校完成體教融合、體回歸教的改革,抓住五育并舉這一抓手,在體育課當中落實思想教育、體育精神培養等任務。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方法創新、交互形式的更新,是新時代體育教學向體育教師提出的要求,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體育教師能夠很好地提升自我能力,使自己滿足新時代體育教學要求,不斷提升課堂管理效果,為培養出新時代青少年而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安市榕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