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佩
體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育的發展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體素質,而體育興趣是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重要前提,學生只有對體育產生強烈的興趣,才會對體育活動樂此不疲。對于中小學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說,此階段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刻,對任何事物都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敢于嘗試新鮮事物,也是最容易對體育活動產生濃厚興趣的階段。可是調查結果卻顯示,大多數中小學學生缺乏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他們并不喜歡上體育課,甚至有部分學生厭惡體育課,而這最終導致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中小學學生的身體素質會逐年下降。經調查發現,造成中小學學生厭學體育活動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從傳統因素、社會、學校、家庭、學生本身四個方面分析中小學學生厭學體育的成因,并針對以上原因提出相應的措施,從而提高中小學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 前言
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中小學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少,這并不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在這一問題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國家也開始越來越重視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黨中央,國務院對學校體育教育工作也高度重視起來,逐漸開始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學校在體育課程改革方面不斷發展完善。在《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行動這行計劃》中更是提出了“學生人人享受和健康教育”的目標,中小學學生的素質教育是教育的基礎,而體育課程更是素質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雖然從總體上來說,我國中小學學校在體育教學活動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比如中小學學生可選擇的體育項目比以前多了許多,教學方式也逐漸趨向多樣化,但由于教學條件有所限制,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學校,以及教學理論中存在的某些偏差,比如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一些教學內容反復出現,導致一部分學生存在偏項的現象,這就會導致很多學生逐漸對體育課失去了應有的興趣。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中小學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呢?又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呢?在全面推廣《全民健身計劃》的今天,如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如何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體育教學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而體育興趣是中小學學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教學活動的動力,學生只有對體育存在極高的興趣,才會積極參加體育活動,身體素質才會逐漸提高,因此學生對體育活動興趣的強弱關系到中小學生身體素質的好壞,而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2 結果與分析
2.1 中小學學生厭學體育的成因分析
2.1.1 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悠久歷史的傳統文化國家,尤其在2000年的封建社會時期,更是盛行“獨尊儒術,重文輕武”的觀念,而這個觀念也根深蒂固的影響著現代人們的思想。
2.1.2 社會方面的影響
我國現有的體育場館,場所都比較少,可供人們參加體育活動的場地更少,即便有的學校,學生在課外體育活動時間想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學校也沒有相應的場地可供學生使用,中小學學校這一情況更為嚴重。而長此以往,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也逐漸下降,最終造成厭學體育的現象。
2.1.3 學校方面的影響
學校對于中小學學生體育興趣的影響極為重要,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第一,體育場地短缺,體育器材不足,這是許多中小學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造成中小學學生厭學體育最大的成因。除此之外,對器材的保護力度不到位,導致器材壽命過短;對于器材的利用率太低,自制器材開發欠缺等也是需要解決的重中之重。在訪談時發現許多中小學學校沒有標準正規的塑膠跑道,有的學校是剛翻修成水泥板的硬操場,而在偏遠地區,許多農村中小學學校甚至是土操場,安全顧慮比較嚴重。第二,體育課教學形式較單一,這是影響中小學學生體育興趣的另一個重大因素,對于中小學學生來說,學校所開設的體育課內容未必是學生所感興趣的。許多中小學學校存在體育課內容單一,枯燥無味的問題。對于中小學學生來講,這個階段正是活潑好動,好奇心比較重的年齡,而且許多學生并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上,而體育課如果生搬硬套,沒有特色的話就很容易導致學生枯燥乏味。對于中小學學生來說,他們不僅要學到體育技能,更要用他們自己喜歡的方式,并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跑跳上,單一的教學內容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第三,教學內容的影響,教學內容更是存在較偏、較難等現象,過度追求技術動作,與日常生活脫軌,體育課多是按照教學大綱進行的,過于古板,中小學學生作為比較活躍的一個團體,更喜歡一些開放型的體育活動。第四,師資力量原因,采訪時發現中小學學校的體育老師數量并不是很多,基本都是兩到三名體育老師。有的甚至只有一名體育老師,質量參差不齊。而班級數量較多,平均十幾個,學校所擁有的體育教師數量與班級數量嚴重不匹配,所以說體育教師短缺是許多中小學學校面臨的問題,更甚者許多中小學學校并沒有專職的體育教師,他們多是兼職體育教師,會帶其他主課,有時候一個體育老師會同時帶兩個班,這極大降低了體育課的上課效率。
因此能看出,體育場地、體育器材、教學內容、師資力量等都是影響中小學學生對體育課喜歡與否的重要因素。場地是上好一節體育課的必不可少的條件,而體育器材更是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尤其對喜歡球類的學生來說,若器材短缺,會嚴重影響他們對體育課的興趣。而從調查中明顯能發現很多中小學學校體運動地嚴重不足,沒有專業的室內體育場地,一旦刮風下雨就沒辦辦法參加體育課,而上課能提供給學生的器材更是少之又少,購買器材的資金渠道比較單一,就導致許多學生逐漸喪失對體育的興趣。
2.1.4 家庭方面的影響
許多中小學學生家長對體育活動有著誤解,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參加體育活動,怕影響學生的學習,而長此以往就導致學生認為體育課可有可無,這對學生產生了極大的誤導,尤其對于初三年級學生的家長來說,他們甚至會強烈阻止孩子參加體育活動,覺得只是浪費時間,他們更傾向于自己孩子在文化課上多下功夫,更注重他們的文化成績,都希望自己孩子考上好高中,所以就有一種體育課會浪費學生時間的想法。
而還有一部分家長則是擔心孩子在體育課上會受傷,隨著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長對學生的過度保護,會讓許多家長都避免讓自己孩子參加可能會受傷的活動,主要以一二年級的學生家長為主,究其原因,主要因為一二年級這個團體的學生年齡較小,家長擔心他們的安全問題,所以就不太支持他們上體育課。
2.1.5 學生自身方面影響
我分別抽取了各個年齡段的50名學生進行訪談,訪談發現中小學學生厭學體育方面,男女存在明顯不同,女生明顯高于男生,所以這個階段要更多關注女孩的體育上課情況。
首先是場地衛生問題,學生不愿意進行某些體育活動,擔心弄臟自己的衣服。其次許多學生的心理素質較差,會顧慮自身的安全問題,比如許多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受過傷,從此就會拒絕再參加相同項目的體育活動,更有一大部分學生在面臨體育道具時有畏懼心理,膽小、害怕自己會受傷,等擔心自己會出丑,也因此而不喜歡上體育課。一、二年級反而在這一方面影響不太大,主要是因為一二年級對這方面意識不是很強烈,對他們來說體育課就是玩游戲,而三到六年級心理因素影響比較大,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對安全問題有了認知,他們在磕過一次后就有意識,會擔心第二次受傷。最后中小學學生由于先天缺乏體育鍛煉,導致一部分學生自身身體素質較差,運動能力較弱,在體育課上經常會因為所做的動作不標準而產生有強烈的自卑感,害怕做動作時在同學面前丟丑,負面情緒越來越嚴重,覺得自己學習能力差,上課時也會常出現緊張、焦躁不安的情緒,就會越來越逃避體育活動,對體育課的厭學自然就難以避免。
2.2 提高中小學學生體育興趣的對策
2.2.1 轉變社會觀念
要改變傳統觀念,改變社會“重文輕武”的思想,從社會、學校、家長、到學生,每個人都要認識到體育活動對學生的重要性,學校要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真正落實到實際教學工作中。
2.2.2 加大對器材的投入、維修
各中小學學校要加大對體育教育活動的投入,購買體育課上必用的體育器材,設施,設備,更要加大對體育器材的維護,維修,要建立一個體育器材的使用和保養的管理制度。
2.2.3 開展課余體育活動、成立體育代表隊
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根據自己擁有的場地、器材、設施充分開展各類課余體育活動,比如田徑、跳遠、球類、杠鈴等,學生可根據自身的身體素質和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除此之外,可以組織體育代表隊,既能提高學生的體育水平,也可以選拔出體育天賦較好的學生,打破年齡限制,根據項目成立組織專門的校園體育隊,再由專門的體育老師進行日常訓練,這樣會逐漸帶動整個學校的學生都逐漸參與到體育活動中。
2.2.4 提高體育教師的自身素養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作為主導,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應該加大對體育教師的培養力度,引進專業的體育教師,要積極引導體育教師,請模范體育老師作報告,不斷提高體育教師的理論知識、技術能力以及思想道德修養。
2.2.5 改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體育教師要不斷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勇于創新,通過一些具體的手段,改變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比如在跑步這個活動,如果每節課都采用同樣的方式跑步,然后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喪失對體育的興趣,而如果轉變一下教學方式,比如進行接力跑,在互相追逐的過程中,課堂氛圍會達到空前絕后的效果。又或者在進行教學之前可以先組織一些小游戲,比如貼膏藥等,創新的教學活動會使一節體育課充滿活力,也會對學生充滿吸引力。
2.2.6 對學生要因材施教,區別對待
在體育教學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采用區別對待的原則,因為每個學生因為性別、家庭、成長環境、身體素質等方面原因會存在差異性,會呈現出不同的接受能力,體育教師應該因人而異,科學的安排教學內容和練習強度。比如在跳遠的運動項目中,身體素質好,技術比較好的學生跳的會比較好,而有些體質較差的學生害怕跳不遠,被嘲笑,總是躲在后面看、這個時候體育教師就要因人而異,制定不同的跳遠距離(標準距離以內),對這些體質不太好的學生多進行輔助練習,對于這些學生,不諷刺嘲笑,多鼓勵,盡管只是微小的進步,也要及時公開的進行表揚,這樣會逐漸消除學生對體育課的厭學情緒,不斷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2.2.7 轉變家長對體育的態度
家長要給與孩子肯定與支持,中小學生生這個年齡段,對體育課的積極與否有很大一部分因素來自家庭,所以可以開展家長交流會,宣揚體育鍛煉對學生的益處,讓家長幫忙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并給與孩子一定的資金支持,這對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有著很大的幫助。
2.2.8 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關于體育的座談會、論壇會等,從思想上端正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正確面對體育課上的磕磕絆絆,克服心理障礙,堅持參加體育鍛煉,不斷提高身體素質。
2.3 體育鍛煉對中小學學生的意義
2.3.1 體育鍛煉對中小學學生的身體影響
體育鍛煉對于人體的發育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良好的體育鍛煉可以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身體姿勢,可以提高學生運動體統的功能,促進中小學學學生身體的生長發育;此外,中小學學生堅持上好體育課可以增強骨質,有利于骨骼,肌肉的發展;加大關節的活動范圍;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鍛煉血管的彈性,改善血液循環系統功能;加強呼吸器官的工作;減緩中小學學生的身體疲勞;提高中小學學生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這對中小學學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2.3.2 體育鍛煉對中小學學生的心理影響
體育鍛煉有助于促進中小學生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其觀察能力,記憶能力;體育鍛煉有助于促進中小學學生情緒情感的發展,有利于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中和、抵消消極情緒;有助于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并增強中小學學生克服困難的決心。
2.3.3 體育鍛煉對中小學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
體育鍛煉有利于幫助中小學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鞏固友誼;有助于培養中小學學生的團隊合作與良性競爭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自我約束、管控的能力。
3 結論
所以造成中小學生體育厭學情緒的原因主要有:中國傳統“重文輕武”的觀念嚴重影響了人們對體育的認知;體育場地不足,設施短缺是造成中小學學生不愿意參加體育活動的最主要的因素,且厭學因素呈明顯的年齡特征;師資力量薄弱,體育教師數量不足,教學內容單一是影響中小學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積極性的第二大因素;家長對文化課過多重視而忽視學生的體育鍛煉也使學生逐漸喪失對體育課的興趣;中小學學生的心理素質普遍較差,害怕在體育課上受傷。
教育一直以來就是重中之重,而學校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才的歷史使命。所以,我們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改善體育教師的質量,不斷對體育教學方法、內容進行改革創新,根據學生的各自不同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區別對待。長此以往,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一定會有極大的提高。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