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默)
(江山)
(小默)
(江山)
(小默)
(江山)
(小默)
俄 羅 斯

11月7日,諾·格公司的“心宿二”230+型火箭從中大西洋區域航天港發射了一艘天鵝座貨運飛船,執行美國宇航局“商業補給服務”計劃下的國際空間站貨運補給任務。飛船載有3749千克補給物資。這是諾·格公司在該計劃下開展的第18次貨運補給任務。飛船入軌后,兩側的太陽能電池板只有一側正常展開,但仍在2天后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
“心宿二”230+型火箭的第一級采用俄制RD-181發動機。據悉,諾·格公司的下一次發射任務仍會使用該火箭,但接下來的3次任務將臨時改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火箭,之后會啟用不配備俄制發動機的“心宿二”330型火箭,第一級改用7臺米蘭達發動機。
(小默)
10月10日,俄羅斯聯盟2.1b火箭在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了第五顆格洛納斯-K導航衛星,代號“宇宙-2559”,又稱格洛納斯-K17L。格洛納斯-K衛星是格洛納斯導航系統的第三代衛星,分為K1型和K2型。K1型衛星發射質量從M型衛星的1415千克降至935千克,壽命從7年延長到10年,導航精度有所提高。除M型衛星的L1、L2頻段頻分多址信號外,K1型衛星還增設了L1、L2、L3頻段碼分多址信號,另配備了國際搜救系統的儀器設備。K1型衛星原本只打算發射2顆,后因K2型衛星研制嚴重拖延,故增加到13顆。
(江山)
10月12日,俄羅斯質子M火箭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了由俄羅斯企業為安哥拉政府制造的“安哥拉星2”通信衛星。這是質子系列火箭今年首次發射。“安哥拉星2”用于接替2017年由天頂3F火箭發射入軌后即報廢的“安哥拉星1”,配備6路C波段、24路Ku波段和1路Ka波段轉發器。
(小默)
10月16日,俄羅斯采用安加拉1.2型火箭,在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發射了編號為“宇宙-2560”的EMKA-3軍用保密衛星。EMKA系列衛星是小型光學偵察衛星,重約150千克,有可能受到美國商業遙感衛星啟發,配備了由白俄羅斯生產的相機,全色模式最優地面分辨率為0.9米。這是繼4月底首飛后安加拉1.2型火箭的第二次入軌發射,也是“安加拉”系列第六次發射,意在取代質子火箭。
(江山)

10月22日,俄羅斯聯盟2.1v火箭在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了俄軍方的2顆保密衛星,代號分別為“宇宙-2561”和“宇宙-2562”。這是聯盟2-1v火箭自2013年首飛以來的第九次發射,衛星被送入極近軌道。
(小默)

10月23日,俄 羅 斯 聯 盟2.1b火箭在東方發射場發射了“信使”M23~M25民用通信衛星,并搭載了球體星座項目的首顆試驗衛星“斯基泰人-D”。這是聯盟火箭第三次承擔“信使”M系列衛星發射任務,也是該系列衛星首次從東方發射場發射。本次發射的聯盟火箭首次全面改用萘基燃料來取代煤油,據稱環境安全性更好,并提升了火箭性能。
“信使”系統由12顆衛星組網(4個軌道面各3顆),用于俄羅斯北極等偏遠地區的通信和數據傳輸。“信使”M系列衛星重約280千克,采用1400×1414千米、傾角82.6度軌道,壽命5~7年。
2018年立項的“球體”項目擬由162顆衛星組網,包括“快訊”和“快訊”RV通信衛星、“斯基泰人”寬帶互聯網接入衛星、“馬拉松”物聯網衛星、“亞馬爾”通信衛星、“檢閱”遙感衛星和“金雕”觀測衛星等。本次發射的“斯基泰人-D”重160千克,被送入高約8070千米的軌道。
(江山)

10月26日,俄羅斯聯盟2.1a火箭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了進步MS-21貨運飛船。飛船載有約2.5噸食品、燃料和其他補給物資。2天后,飛船同國際空間站對接。
(小默)
11月2日,俄羅斯聯盟2-1b火箭在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了一個保密有效載荷,被認為是第六顆“凍土”系列新一代預警衛星“凍土”16L,代號“宇宙-2563”。這款預警衛星又名“統一空間系統”,用于取代“眼睛”系列預警衛星,采用周期為12個小時的莫爾尼亞大橢圓軌道,更適合監控高緯度地區。據悉,衛星還配備了高度保密的核戰爭背景下應急通信有效載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