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斯佳,田 蓉,周 薇
肺炎主要指由細菌等病原體引起的肺部感染,是患病人數較多的呼吸系統疾病[1]。肺炎可發生于各年齡段人群,但兒童及老年人群因免疫力低下等原因更易發病。肺炎典型癥狀包括發熱、呼吸困難等,有時可伴有腹瀉、昏迷等癥狀[2-3]。肺炎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可能會進展為重癥肺炎,造成其他器官功能障礙,甚至危及生命[4]。老年人群由于身體各項功能衰退,免疫力、恢復能力降低,更易受到肺炎影響進而發生各種并發癥[5]。而臨床對于肺炎的治療方式取決于其嚴重程度、感染類型等,因此治療前對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十分重要[6]。有研究報道,重癥肺炎患者會出現心力衰竭、心肌損傷等,對心功能造成影響[7]。目前對于老年肺炎嚴重程度多通過炎癥指標進行判斷,而對此類患者心功能指標的檢測較少,因此本研究觀察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腦鈉肽(BNP)等心功能指標,嘗試分析其與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關系,為此類患者的病情評估及預后預測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68例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臨床資料,其中男106例,女62例;年齡65~86(75.61±8.45)歲。納入標準:①參照《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8]中相關標準確診為社區獲得性肺炎;②年齡65~86歲;③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②合并免疫功能障礙;③合并肝、腎等器官疾病;④近3個月內使用過免疫抑制劑等藥物;⑤同時患有其他肺部疾病;⑥合并其他影響心功能檢測的疾病,如心肌病、心律失常等;⑦存在其他炎癥性疾病。根據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PIS)[9]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CPIS評分包括12 h體溫平均值、氣體交換指數等項目,總分12分,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嚴重。將CPIS<6分者88例納入輕度組,將CPIS≥6分者80例納入重度組。患者出院后通過復查、電話等形式隨訪1個月,根據患者存活情況將患者分為預后良好組(患者存活)134例和預后不良組(因肺炎死亡)34例。本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22SH043)。
1.2治療方法 患者均給予抗感染、抗炎等基礎治療,并根據患者情況給予相應祛痰、平喘等對癥治療。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治療前輕度組與重度組基線資料及同型半胱氨酸(Hcy)、BNP、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基線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病程、基礎疾病、感染病原菌、血紅蛋白水平、病灶側別。血清學指標檢測方法: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3000 r/min離心處理10 min后取上清液,應用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西門子ADVIA 2400型)采用循環酶法檢測Hcy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使用B型鈉尿肽檢測試劑盒(貝克曼UniCelDxI 800型)測定BNP水平,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西門子ADVIA 2400型)采用免疫熒光法檢測hs-CRP水平、采用酶動力學法測定CK-MB水平。②通過Spearman相關系數分析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與血清Hcy、BNP、hs-CRP、CK-MB水平的相關性。③比較不同預后患者基線資料及Hcy、BNP、hs-CRP、CK-MB水平,并通過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Hcy、BNP、hs-CRP、CK-MB及四者聯合預測患者預后不良的價值。

2.1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基線資料及Hcy、BNP、hs-CRP、CK-MB水平比較 輕度組與重度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糖尿病、高血壓病、感染病原菌、血紅蛋白水平、病灶側別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輕度組Hcy、BNP、hs-CRP、CK-MB水平低于重度組(P<0.01)。見表1。
2.2病情程度與血清Hcy、BNP、hs-CRP、CK-MB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Hcy、BNP、hs-CRP、CK-MB水平與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關(r=0.475、0.623、0.469、0.517,P<0.01)。
2.3不同預后患者基線資料及Hcy、BNP、hs-CRP、CK-MB水平比較 預后良好組與預后不良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糖尿病、高血壓病、感染病原菌、血紅蛋白水平、病灶側別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預后良好組Hcy、BNP、hs-CRP、CK-MB水平低于預后不良組(P<0.01)。見表2。
2.4Hcy、BNP、hs-CRP、CK-MB及四者聯合預測預后不良的ROC曲線分析 經ROC曲線分析證實,Hcy、BNP、hs-CRP、CK-MB及四者聯合預測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預后不良的曲線下面積為0.828、0.885、0.930、0.937、0.958,聯合預測的曲線下面積最大。見表3及圖1。
肺炎是指肺泡、遠端氣道和肺間質的感染性炎癥,可由細菌、病毒和其他病原體等感染引起,其中以細菌性和病毒性肺炎最為常見[10]。病原體入侵機體后,侵犯肺實質,當機體免疫力低下時,病原體會在肺實質中增殖生長,直至機體無法利用防御能力清除,造成肺泡腔內出現滲出物,引發肺炎。除了感染性因素外,嗆咳、誤吸異物等理化因素也可導致肺炎的發生。針對不同病因、不同嚴重程度的肺炎,臨床給予的治療方案也不同,對于重癥肺炎患者,應當給予鼻導管或面罩吸氧、引流、抗感染藥物治療等;病情穩定、較輕患者,通常給予抗感染、對癥治療等[11-12]。多數患者經過治療后,肺功能及結構能夠恢復正常,但部分高齡、有心肺基礎疾病的患者預后欠佳。

圖1 Hcy、BNP、hs-CRP、CK-MB及四者聯合預測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預后不良的ROC曲線Hcy為同型半胱氨酸,BNP為腦鈉肽,hs-CRP為超敏C反應蛋白,CK-MB為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ROC為受試者工作特征

表2 不同預后的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基線資料及Hcy、BNP、hs-CRP、CK-MB水平比較

表3 Hcy、BNP、hs-CRP、CK-MB及四者聯合預測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預后不良的價值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輕度組Hcy、hs-CRP水平低于重度組,提示重度患者炎癥水平較高。Hcy是一種人體內的含硫氨基酸,既往研究發現其含量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之一,當其水平達6.3 μmol/L時,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概率極高[13]。同時也有研究提出,Hcy是作為一種致炎因子參與到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的[14]。Hcy會對內皮細胞產生損傷,進而刺激內皮細胞趨化因子及黏附因子的表達,而趨化因子及黏附因子會募集T細胞與單核細胞進入病變位置,促進炎癥反應,最終導致炎癥的發生。此外,有研究還顯示,Hcy會刺激單核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8,進一步促進炎癥反應[15]。而hs-CRP是臨床常見炎性因子,當機體受到外界入侵發生炎癥反應時,其含量會在數小時內升高[16]。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輕度組BNP、CK-MB水平低于重度組,提示重度患者心功能受損較為嚴重。BNP是由32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多肽,主要由心室肌細胞合成及分泌,當心功能發生障礙、心臟負荷上升時其含量會大幅升高[17]。CK-MB大部分來自于心肌,對于心肌功能的診斷具有較高的特異度,當出現心肌損傷時其含量顯著升高[18]。有研究顯示,重癥肺炎時,肺間質受到損傷,可引起右心功能不全[19]。同時,重癥肺炎還會引起心肌細胞損傷,造成心臟功能障礙或心肌炎[20]。重癥肺炎時,會限制患者呼吸功能,造成缺氧,而當心臟缺氧時,心肌細胞則會受到損傷。此外,在缺氧時,機體會通過增加血流量來代償性提高輸氧量,進而緩解缺氧狀態。而機體要提高血流量就需要增強心肌收縮力或頻率,隨著病程延長,心臟在高負荷狀態下就會發生功能受損甚至衰竭。而肺炎病原體產生的毒素對心臟造成影響時,也會引起心力衰竭,造成BNP、CK-MB水平升高。
本研究經Spearman相關系數分析及ROC曲線證實Hcy、BNP、hs-CRP、CK-MB水平與病情程度呈正相關,且上述指標能夠用于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預后不良的預測,提示臨床可根據患者Hcy、BNP、hs-CRP、CK-MB水平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并對其預后進行密切關注。
綜上,Hcy、BNP、hs-CRP、CK-MB水平與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病情程度呈正相關,同時可以預測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預后,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