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聰穎,喬金鳳,金 爽,陳 丹,劉寶娟
B族鏈球菌(GBS)是一種常寄生于人體下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的典型條件致病菌,具有較高的侵襲性[1]。孕晚期GBS感染風險較高,可導致宮內感染、早產、胎膜早破、產褥感染等不良妊娠結局,對圍生期母嬰健康危害極大,已成為臨床關注的焦點[2-3]。大量研究顯示,GBS感染可導致機體釋放大量炎性因子,如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可直接影響母嬰健康,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4-5]。IL-1β也是一種重要的炎性因子,其水平升高與妊娠期炎癥反應密切相關,可導致不良妊娠結局[6]。但IL-1β在孕晚期GBS感染中的變化及作用尚未明確。此外,筆者在前期工作中發現,GBS暴露后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增多,且與炎癥信號通路有關,尤其是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后會引起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基于此,本研究探究蛻膜間質細胞、炎癥信號通路相關因子在孕晚期GBS感染中的變化及對妊娠結局的預測價值,旨在為臨床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5例孕晚期GBS感染孕婦作為研究組,根據1∶1匹配(匹配指標包括年齡、經產情況、孕周)病例對照原則選取同期85例孕晚期無GBS感染孕婦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①研究組符合GBS感染診斷標準[7],對照組均無GBS感染;②孕周28~33周;③自然受孕、單胎妊娠;④已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妊娠期并發癥未得到有效控制;②伴有宮頸炎、輸卵管囊腫等其他生殖系統疾病;③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者,如乙型肝炎、肺炎等;④習慣性流產患者;⑤胎兒宮內發育遲緩者。
1.2觀察指標 ①比較2組一般資料(年齡、孕周、體質量指數、經產情況、流產史、孕期上呼吸道感染史、孕期吸煙史、文化水平、妊娠期合并癥),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血清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水平等,分析研究組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與血清炎性因子間的相關性。②統計研究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情況,比較不同妊娠結局患者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③分析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預測孕晚期GBS感染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的價值。
1.3檢測方法
1.3.1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檢測:入組當日采用陰道拭子收集孕婦陰道宮頸外口脫落細胞,將收集的細胞置于流式管中,加入Binding Buffer工作液500 μl重懸細胞,加入Annexin V-FITC 5 μl和PI 5 μl,混勻后室溫避光反應5~15 min,1 h內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
1.3.2血清炎性因子檢測:入組當日采集孕婦空腹靜脈血2 ml,于4 ℃條件下以3000 r/min離心處理15 min后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1一般資料、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2組年齡、孕周、體質量指數、經產情況、流產史、孕期上呼吸道感染史、孕期吸煙史、文化水平、妊娠期合并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及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較對照組高(P<0.01)。見表1。
2.2研究組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與血清炎性因子的相關性 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研究組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與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呈正相關(r=0.762、0.772、0.721,P<0.01)。見圖1。

表1 孕晚期有無B族鏈球菌感染孕婦一般資料及相關指標比較

圖1 孕晚期B族鏈球菌感染孕婦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與血清炎性因子的相關性IL-6為白細胞介素-6,IL-1β為白細胞介素-1β,TNF-α為腫瘤壞死因子-α
2.3不同妊娠結局孕婦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研究組發生早產6例,宮內感染5例,胎膜早破6例,產褥感染4例,總發生率為24.71%(21/85)。妊娠結局不良孕婦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及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較妊娠結局良好孕婦高(P<0.01)。見表2。

表2 不同妊娠結局孕婦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2.4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預測不良妊娠結局的價值 以研究組妊娠結局不良孕婦作為陽性樣本、妊娠結局良好孕婦作為陰性樣本,繪制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及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預測孕晚期GBS感染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的ROC曲線,結果顯示,各指標單獨預測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752、0.758、0.784、0.779,聯合預測的AUC最大,為0.903。見表3、圖2。

圖2 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預測孕晚期GBS感染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的ROC曲線GBS為B族鏈球菌,ROC為受試者工作特征,IL-6為白細胞介素-6,IL-1β為白細胞介素-1β,TNF-α為腫瘤壞死因子-α
GBS具有較強致病性和穿透力,孕晚期女性體內激素水平發生明顯變化,致陰道微生態失調,易造成GBS感染,是孕婦病死率較高的主要原因,且可導致不良妊娠結局[8-11]。因此,加強孕晚期GBS感染的防治,對改善妊娠結局、保障母嬰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顯示,孕晚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可預測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的危險性,且GBS感染孕婦IL-6、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異常升高[12]。本研究結果顯示,孕晚期GBS感染可導致孕婦血清IL-6、TNF-α水平明顯升高,與上述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提示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與孕晚期GBS感染有關。IL-6、TNF-α均為臨床常見促炎因子,妊娠期胎盤滋養層、子宮蛻膜細胞等均具有合成、分泌IL-6的能力,正常妊娠狀態下孕婦血清中IL-6水平很低,當發生GBS感染時可刺激胎盤滋養層、子宮蛻膜細胞大量合成IL-6,并釋放至羊水及母血中,引起血清IL-6水平升高[13-14]。TNF-α是一種小分子蛋白炎性因子,正常狀態下其表達水平較低,GBS感染時在GBS釋放內毒素的刺激下,TNF-α表達水平逐漸升高[15-16]。本研究還發現,孕晚期GBS感染孕婦血清IL-1β水平高于孕晚期無GBS感染孕婦,說明血清IL-1β水平升高也與孕晚期GBS感染有關。漆小霞等[17]研究顯示,GBS感染可促進胎膜組織IL-1β表達增加,從而加重炎癥反應,影響母嬰健康。國外相關研究顯示,GBS感染的人蛻膜基質細胞中IL-1β分泌量明顯增加,是促進炎癥反應的關鍵因子[18]。
此外,GBS感染后蛻膜間質細胞死亡是常見現象。本研究發現,孕晚期GBS感染孕婦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明顯增大,說明GBS感染可促進蛻膜間質細胞死亡。本研究還發現,孕晚期GBS感染孕婦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與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呈正相關,提示孕晚期GBS感染孕婦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和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存在一定相關性。分析其原因在于,孕晚期GBS感染可引起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升高,其中IL-1β具有調節Th17細胞早期分化的作用,同時能激活IL-6、TNF-α等炎性因子的表達增加,并與其他炎性因子協同調節Th17細胞的增殖,從而加重炎癥反應,促進蛻膜間質細胞死亡[19-20]。而即將死亡的蛻膜間質細胞會自發形成諸多生物分子,如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等及部分化學成分,諸多變化易引起炎癥反應加重,蛻膜間質細胞死亡與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形成惡性循環,共同影響母嬰健康。本研究結果顯示,孕晚期GBS感染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高于孕晚期無GBS感染孕婦,且妊娠結局不良孕婦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及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更高,進一步說明孕晚期上述指標異常升高可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風險。

表3 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預測孕晚期GBS感染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的價值
據此本研究推測孕晚期檢測GBS感染孕婦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及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有助于預測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風險。進一步通過ROC曲線分析發現,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及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單獨預測孕晚期GBS感染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的AUC均在0.7以上,說明各指標均具有一定預測價值;但聯合預測的AUC為0.903,預測價值更高,可為臨床預測孕晚期GBS感染孕婦妊娠結局提供更準確的參考依據,從而指導臨床采取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
綜上,孕晚期GBS感染可導致孕婦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及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升高,且蛻膜間質細胞死亡值與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存在正相關關系,檢測各指標水平有助于預測孕晚期GBS感染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