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紅梅,繆亞秀,馮小飛
近年,腦梗死發病率逐年上升。急性腦梗死預后較差,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1]。中醫認為腦梗死屬“中風”范疇,其中元氣虧虛,氣虛血停,瘀阻腦絡為中風常見的病因病機,辨證為氣虛血瘀者,當以補氣活血和化瘀通絡為基本治療原則[2]。溶栓膠囊源自古方“補陽還五湯”,由黃芪和當歸等藥物組成,是我院臨床驗方。以往研究報道中藥可改善腦梗死后神經功能,有助于降低致殘率[3]。基于此,本研究觀察溶栓膠囊對中醫辨證為氣虛血瘀型腦梗死患者腦血流動力學、神經及氧化應激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海安市中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氣虛血瘀型腦梗死104例。納入標準:①以《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為診斷標準[4],并經頭顱MRI或CT檢查確診腦梗死;②參照《中國腦梗死中西醫結合診治指南(2017)》[5],中醫辨證為氣虛血瘀型;③臨床資料完整;④患者和(或)其家屬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腦出血、腦腫瘤和腦血管畸形等患者;②有顱腦手術史、肝腎功能不全及嚴重不良反應致終止治療患者;③有精神障礙等難以配合完成本次研究患者。按治療方法不同將氣虛血瘀型腦梗死104例分為試驗組(52例)和對照組(52例)2組。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執行。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參照腦梗死相關診治指南[4-5]進行西醫康復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和營養神經藥物治療;同時實施早期康復措施[6],包括肢位擺放、體位轉換及關節活動度訓練等,遵守循序漸進原則。
1.2.2試驗組:在對照組常規康復治療基礎上給予溶栓膠囊(蘇藥制字Z04000123)治療,將當歸66 g、桃仁66 g、紅花66 g、丹參198 g、黃芪198 g、地龍66 g、川芎66 g、生山楂198 g、全蟲39.6 g、白芍 99 g制成1000粒(海安市中醫院制劑室制成),每日3次,每次3粒,飯后溫開水送服,連續治療4周。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2組治療4周后臨床效果,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腦血流動力學指標、神經功能、生活活動能力及氧自由基。
參照《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7]結合患者中醫癥狀和體征改善情況進行臨床效果評定,患者中醫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在95%及以上,功能殘缺評分減少在91%及以上且殘缺程度為0級,為痊愈;中醫癥狀和體征顯著改善,證候積分減少在70%~95%,功能殘缺評分減少在46%~91%且殘缺程度為1~3級,為顯效;中醫癥狀和體征有所好轉,證候積分減少在30%~70%,功能殘缺評分減少在18%~46%,為有效;不符合上述標準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采用經顱多普勒超聲(江蘇億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測定大腦平均血流速度(Vm)、搏動指數(PI)及阻力指數(RI),以評估患者腦血流動力學變化,探頭頻率2 MHz;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8]評估患者神經功能;采用Barthel指數[9]評估患者生活活動能力;采用自由基測試盒檢測過氧化脂質(PLO)及一氧化氮(NO),采用黃嘌呤氧化酶法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檢測丙二醛(MDA)。

2.1臨床效果比較 治療4周后,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2組氣虛血瘀型腦梗死一般資料比較

表2 2組氣虛血瘀型腦梗死治療4周后臨床效果比較[例(%)]
2.2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2組Vm均快于治療前,PI和RI均低于治療前;試驗組Vm快于對照組,PI和RI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神經功能及生活活動能力比較 治療前,2組NIHSS和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2組NIHSS評分低于治療前,Barthel指數評分高于治療前;試驗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Barthe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4氧自由基比較 治療前,2組氧自由基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2組PLO、NO及MDA低于治療前,SOD高于治療前;試驗組PLO、NO及MDA低于對照組,SOD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急性腦梗死是多種原因導致的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繼而出現神經功能缺損的綜合征,臨床上發病率和致死、致殘率均較高[10-13]。中醫辨證認為該病屬“中風”范疇,而氣虛血瘀則為臨床常見證型。氣虛血瘀型腦梗死多因先天稟賦不足、飲食不節、過度勞役、氣候突變和情志過激等引起氣血生化不足或運行受阻導致痰、瘀、毒邪等痹阻腦絡而發病。中風多為本虛標實之證,以“正虛積損”為本,以內生“風、火、痰、瘀”等邪實為標,血瘀脈絡,筋脈失養,故可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口角流涎、言語蹇澀,故應以補氣、活血、通絡為治療原則[14-15]。

表3 2組氣虛血瘀型腦梗死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表4 2組氣虛血瘀型腦梗死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神經功能及生活活動能力比較分)

表5 2組氣虛血瘀型腦梗死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氧自由基比較
目前,臨床上西醫治療腦梗死主要包括超早期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腦部微循環和神經保護等[16-19]。然而,由于溶栓時間窗及年齡的限制,西醫治療腦梗死的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若治療不及時,極易出現后遺癥或并發癥[20]。中醫治療腦梗死多為益氣活血,益氣以助血行,活血以暢通氣,從而促進神經功能恢復[21]。徐煥杰等[6]通過加味補中益氣湯和針灸等中醫手段對氣虛血瘀型腦梗死進行治療,有效改善了患者神經功能,使患者恢復了日常生活能力。
溶栓膠囊是我院臨床使用多年的院內制劑,源自古方“補陽還五湯”[22],由補陽還五湯(赤芍、川芎、當歸、地龍、黃芪、桃仁、紅花)去赤芍加白芍、丹參、生山楂、全蟲而成,具有益氣、活血和化瘀之功效[23]。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周后,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改善更為明顯。提示溶栓膠囊治療氣虛血瘀型腦梗死效果顯著,且可改善腦血流動力學指標。分析其治療機制,溶栓膠囊重用生黃芪為君藥,大補元氣,可以使氣旺血行,祛瘀通絡,再配以當歸作為臣藥活血和血,有化瘀而不傷血的妙處,川芎、桃仁、紅花、丹參等可以幫助當歸活血祛瘀,地龍、全蟲可通經活絡,為佐藥、使藥,白芍、生山楂健脾和胃、行氣散瘀,諸藥協同作用,使氣血暢通,祛瘀通絡。
值得注意的是,神經功能恢復是腦梗死治療中的難點[24]。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周后,2組NIHSS評分低于治療前,Barthel指數評分高于治療前;試驗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Barthel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溶栓膠囊治療氣虛血瘀型腦梗死能升騰氣機,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活動能力。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4周后,2組PLO、NO及MDA低于治療前,SOD高于治療前;試驗組PLO、NO及MDA低于對照組,SOD高于對照組。說明溶栓膠囊治療氣虛血瘀型腦梗死可減輕氧化應激損傷。腦缺血再灌注損傷造成的氧自由基大量產生及導致的氧化應激損傷是急性腦梗死患者的重要特征,減輕氧化應激損傷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治療非常重要。NO和PLO等活性氧自由基的過多釋放會加重機體損傷,MDA等脂質過氧化物會進一步對細胞組織造成損傷,而SOD抗氧化酶可反映機體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25]。因此,對腦梗死患者來說引導機體總體耗氧量減少,使腦組織耗氧量降低,增強機體耐受缺氧能力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溶栓膠囊治療氣虛血瘀型腦梗死患者臨床效果顯著,可改善腦血流動力學指標、神經功能及生活活動能力,并能夠清除氧自由基,減輕氧化應激損傷。然而,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和患者機體存在差異等可能對研究結果的準確性造成一定的影響,后期研究需進一步驗證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