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聶財軒,徐瑞芳,馮 瑞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0)
綠色化學又稱“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綠色化學是設計沒有或只有盡可能小的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的,并在技術上、經濟上可行的化學品和化學過程的科學[1-2]。它涉及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等學科,包含合成、催化工藝,檢測分離等技術,內容豐富,涵蓋廣泛。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我們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這門學科。然而,化學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眾多問題,尤其是生態環境問題。全球的各類環境問題,大多數都與化學物質的污染有直接關系,另外小部分是化學污染間接造成的。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產生的有害固液等廢物高達3~4億噸/年,嚴重污染了我們賴以生存的水源、空氣,造成了一系列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全球變暖、生物多樣性銳減、能源枯竭、臭氧層破壞、熱帶雨林消失、酸雨這些生態災難正在一步步威脅著人類的生存。面對日漸嚴峻的環境現實,眾多國家不得不開始尋找一條對環境友好、不破壞生態環境、不危害人類生存的可持續發展的新道路。而綠色化學在始端預防污染,終端追求零污染、零排放,因此成為了適應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新道路。高校化學專業培養的人才,將來多數可能會在化學相關的崗位工作。我們需要在教學、實驗指導過程中滲透綠色化學理念,在課堂中普及綠色化學知識,讓學生認識如何利用科學技術減少資源消耗、實現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了解綠色化學的重要性,形成正確的生態價值觀,并將之貫穿于今后的生活實踐之中;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自身修養,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在灌輸課本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注意及時補充綠色化學知識。在講課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各種行為進行分析,了解哪些行為是綠色化學理念所倡導的,哪些行為是與綠色化學理念背道而馳的。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以著綠色化學的基本準則進行指導,有意識地強調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實驗課前提問本節課“三廢”的處理與回收,讓學生靈活運用理論知識,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思考。在講解實驗過程時,清楚地講解注意事項,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方法,在保障實驗安全性的同時也保障了實驗的綠色性。這樣不僅鞏固了理論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讓綠色化學理念深入學生腦海,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綠色化學體系,全面踐行綠色化學理念。
根據綠色化學十二準則第一條,“防止污染優于污染之后再處理,防止廢物的產生而不是產生后再處理”表明:從源頭上預防污染十分重要。因此,選擇實驗項目時,盡量選擇對環境友好、反映物和產物均無毒無害的實驗[3-5]。如有機合成實驗選擇上,乙酰苯胺的制備實驗相對毒性更低,用以替換由苯硝化還原制備苯胺的實驗。實驗試劑選擇更綠色的,乙醚萃取有機物的時候的選擇相對更安全的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基叔丁基醚等;HSO4、HNO3、HF等傳統液體催化劑毒性大、腐蝕性強、不易分離,操作不當甚至引發危險,使用更加安全的固體催化劑,分子篩、固體酸催化劑,雜質酸等。開發新型綠色化學實驗,用各類化學實驗交叉融合來創新,例如用生化中常用的生物酶來催化有機合成,催化效率不僅更高,還可以達到減少有害副產物的目的。另外,相應的減少傳統的為獲取實驗數據結果而進行重復性操作的實驗,尤其是那些產物難處理,危害大的實驗項目,相對的增加設計探究型的綜合實驗。不僅踐行了綠色化學理念,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不影響實驗現象和結果的前提下,試劑按照“常量-半微量-微量”的模式來減少用量[6]。常用的酸堿指示劑酚酞、甲基橙、石蕊濃度可以改進減少到1%,NaOH的配制與標定實驗中,NaOH濃度可以由0.1 mol/L調整到0.05 mol/L。尤其注意部分實驗試劑用量多甚至直接影響實驗效果,像制備乙酸乙酯時,如果冰醋酸用量過多,混合氣中含有大量的乙酸蒸氣,碳酸鈉大量被消耗,分層效果不明顯,不僅導致產率降低,還造成了醋酸的大量浪費,實際操作中不可取。目前常規的化學實驗儀器體積都較大,導致試劑用量加大,并不利于環保,所以引入引用微型氣體發生器、熔點測定儀等新型微型實驗儀器就顯得非常必要。對實驗裝置進行改良,敞開式實驗裝置改良為封閉式,整個反映在密閉容器中進行,使得那些有害的副產物可以及時回收處理。多媒體實驗演示授課化學實驗相對來說耗時較長,有些需要高溫條件(明火加熱),還有冰水浴(需要制冰)等復雜條件的,可以選擇播放課件來代替。
實驗項目順序上,可以根據綠色實驗循環原則,合理調整實驗項目順序,設計串聯實驗,把各個實驗串聯起來,注意上個實驗產物的再回收利用,達到提高試劑利用率的目的。例如“乙醇的蒸餾和沸點的測定”產生的乙醇,可以作為“溴乙烷制備”中的反應物。
規范學生實驗操作步驟,結合線上教學,實驗課前播放錄制好的微視頻,重點講解本節課涉及的項目的正確操作方法,例如抽濾裝置使用時,開關泵和撤管的先后操作順序,操作不當引起實際浪費甚至損害儀器。酸堿滴定管、分液漏斗的使用等基本操作前,必須進行撿漏,檢查活塞能否轉動,涂抹凡士林等,避免倒入試劑后才發現問題。熟練掌握區分吸量管和移液管的使用方法。玻璃器皿使用前要注意清洗,防止污染實驗試劑造成二次浪費。
緊跟時代的潮流,設備及時更新,選擇各方面性能更好的新型儀器,替換那些操作不方便,試劑用量大的老舊設備。對實驗室技術人員進行培訓跟進,不斷提高發展其掌握的技術,及時引進像微波技術、“互聯網+”實驗等[7]。其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技術是近年來新興的技術。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教育部提出利用網絡技術,“停課不停學”,充分證明了建設虛擬仿真實驗平臺的重要性。通過有效的融合真實實驗和虛擬仿真實驗,建設模塊化的虛擬仿真實驗,把那些“高危、高壓、易制爆、易制毒、高造價”不宜進行實驗的項目,通過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向學生展示模擬真實的操作過程。那些由于操作錯誤造成的實驗失敗甚至危害性都可以模擬出來,讓學生在熟練掌握實驗操作技術的同時,清晰地意識到實驗要求的安全性和綠色性。課程結束后線下開設討論性實驗課,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仿真實驗平臺的建設,不但補充了傳統教學的不足,使本科實驗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而且教學過程安全無害,充分踐行了綠色化學理念。
連貫課前課后,結合線上線下。課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除了實驗原理等基本理論知識外,另外的“本節課實驗操作有哪些注意事項?”“本節課的三廢有哪些?怎么處理?”等與綠色化學息息相關的知識。把此類問題作為相關的預習報告納入最終考核內容。熟練應用線上教學平臺,讓學生對本節課內容及時進行反饋,反映一下本節課有哪些操作沒有掌握,下節課可以作為難點講述。實驗操作結束時,引導學生正確回收藥品試劑,做到不亂傾倒。三廢如何合理地進行回收再利用也可以作為一項課后思考題。以上這些內容都可以納入學期末考核內容,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善于發現的能力,另一方面潛移默化中養成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現階段隨著科技經濟的進步,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日漸滲透到高校的教學之中。高校只有在實驗教學之中,從微小入手,不斷研究,不斷改革創新,才能一步步推動綠色化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