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京市玄武高級中學 張軍

在餐館享用三文魚、貝類或者龍蝦,有時剛端上來的菜盤周圍會云霧繚繞,搭配上美食,視覺沖擊力很強。往菜盤里看,除了食物,你還會看到一種白色的固體,這就是干冰。干冰其實不是“冰”,而是固態的二氧化碳,它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如果身邊有干冰,我們可以用它做很多實驗。
干冰的溫度本身就很低,它還很容易升華為二氧化碳氣體,這個過程會吸收大量的熱。因此,干冰可以用來降溫,或者急速冷凍物體。肢體直接與干冰接觸超過1秒鐘,就可能被凍傷。如果不慎吞食,會有性命之憂。事實上,醫院就常用干冰來冷凍治療病毒疣,通過低溫使組織壞死。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取用干冰呢?取用干冰時,可以用木筷子夾,或者用勺子舀,一定不要用手直接去拿(圖1)。

圖1
干冰周圍總是霧氣騰騰的,這些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干冰的迅速升華會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導致周圍溫度下降;空氣中的水蒸氣放熱,發生液化,形成霧。夏天,清晨草葉上的露珠,也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冬天,房間窗戶玻璃內表面會出現水霧,或者我們從戶外走進屋里,眼鏡片上會出現一層水霧,都是液化現象。淋浴時,鏡面上會出現水霧;寒冷天氣里跑步,鼻子、嘴巴、頭頂會冒“白氣”,這些也都是液化現象。
舞臺上,有時需要霧的效果來渲染氣氛,就可以在舞臺上放置一些干冰。溫度差大一些,水蒸氣含量多一些,液化現象會更明顯。將干冰投入熱水中,會發現霧量明顯增多(圖2)。

圖2
干冰還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撒播在云層中的干冰升華吸熱,導致水蒸氣過飽和,在云層中形成大量小冰晶、小水滴。隨著小冰晶的增多、小水滴的增大,空氣浮力無法再“承受重托”,冰晶和水滴就會向下掉落,形成雨。小冰晶在下落過程中會變成水,增加雨量。
利用干冰和簡單的材料,我們就可以動手制造一場“小雨”。將水燒開,在鍋口上方放一個金屬盒,上升的水蒸氣遇到冷的金屬盒底部,會放熱液化,產生小水滴。在金屬盒里放一些干冰,液化更容易發生。金屬盒底部的水滴越聚越多,就會滴落下來,下一場“小雨”(圖3)。

圖3
將干冰放入金屬容器中,隨著金屬溫度的下降,容器壁上會出現水珠,這是空氣中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容器壁上還會出現霜,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圖4)。當容器中的干冰升華完,金屬溫度會上升,霜就慢慢消失了。溫度低于0℃時,霜直接升華為水蒸氣;溫度達到0℃后,繼續吸熱,霜就會熔化為水(圖5)。如果干冰量足夠,容器壁上的水珠溫度降低到0℃后還能放熱,就會凝固為冰。當然,水珠還會通過蒸發的方式變成水蒸氣擴散到空氣中,實現汽化。這樣,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凝華和升華等6種物態變化就都出現了。

圖4

圖5
找幾根長度相同的木棒、金屬棒、塑料棒、玻璃棒等,把它們的一端插入干冰中的相同深度(圖6)。用手不時觸碰棒的另一端,感受它們的溫度下降。相同時間內,溫度降得最多的棒,導熱性能最好;當然,溫度降得最少的棒,隔熱性能最好。

圖6
隔熱材料和導熱材料在生產、生活中各有所用。棉花、羊毛、羽絨等都是好的隔熱材料,冬天我們穿上棉襖、羊毛衫、羽絨服來保暖,就是因為身體的熱不容易通過它們散失到空氣中。泡沫也是良好的隔熱材料,所以運裝干冰時往往用泡沫箱。
二氧化碳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可以像水一樣從一個容器倒入另一個容器。將干冰放入飲料瓶中,不長時間就會收集到一瓶二氧化碳氣體。將劃著的火柴插入瓶口,如果火焰立刻熄滅,說明二氧化碳氣體收集滿了。將瓶口傾斜向下,往蠟燭火焰上傾倒二氧化碳氣體,蠟燭火焰立馬熄滅(圖7)。低溫冷卻燃料、隔絕氧氣也是森林滅火的常用方法。
如果將蠟燭固定在金屬容器中點燃,在周圍放上干冰,也能將火焰熄滅。由干冰升華而來的二氧化碳氣體在容器里慢慢上升,會將燭芯淹沒。
黃毛鼠等害鼠會危害水稻、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的整個生長過程,人們常用布置鼠夾、投放毒餌等方法來消滅它們。其實,人們也可以利用干冰來達到同樣目的。如果發現了鼠洞,可以往洞里投放干冰,然后立刻封住出口。干冰升華,導致洞內二氧化碳氣體的濃度逐漸增大,害鼠會迅速失去意識,在低痛苦狀態下實現“安樂死”。

圖7
干冰升華為二氧化碳氣體后,體積會擴大近千倍,產生高壓。如果將干冰密封在玻璃瓶中,高壓會讓玻璃瓶爆炸,四散的玻璃碎片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即便是裝在密閉的塑料瓶內,爆炸也會產生巨大響聲和沖擊波。
2020年8月11日上午,一位乘客攜帶干冰乘坐上海地鐵,泡沫箱碎裂發出異樣響聲,幸好未造成人員受傷。事后,警方對該乘客進行了教育。南京也曾發生過市民將冰淇淋月餅與裝干冰的塑料瓶放入冰箱,導致冰箱被炸的事件。2013年,美國洛杉磯機場還發生過干冰爆炸事件。
生活中,冷藏保存食品時常會用到干冰,同學們千萬不可因好奇、感覺好玩而把它當玩具,更不可將它裝入密閉容器中,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