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恕
(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廣州 510000)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建筑空間需求也同樣需要更多的關注來滿足新需要。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聯系與區分尤為重要,這主要體現在人際關系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產生了比較大的改變,在閑暇時間,人們愿意在公共環境中尋找能夠滿足自身需求的私人空間,或者一個公共空間進行工作或者生活交流,這種需求也是在當今建筑設計思潮中被更多關注和處理的話題,本文內容也是建立在這個大背景之下所進行的在地鐵領域的相關思考。城市的擴張使地鐵車輛段與城市的關系更為密切,在這種情況下,綜合樓更多地與城市發生著密切關系,因此,對綜合樓的設計探討也非常重要。
本項目位于深圳市龍崗區坪地街道,建筑面積約為28 000 m2,主要功能為辦公及司機休息,場地東側為地鐵停車場及其功能用房,停車場上部為上蓋住宅建筑,南側為規劃白地,北側為規劃道路,西側為城市主干道教育路。根據深圳市城市規劃要求,場地出入口應距離城市主干道道路紅線交叉口100 m,根據100 m交叉點距離計算,本案場地出入口僅能設置在場地西南角,這也為下面的場地空間設計提供了依據。依據地鐵車輛段的常用功能(綜合維修、車輛段辦公、乘務員公寓、食堂),可綜合概括為辦公及休息功能為依據[1],為建筑空間設計提供了依據。
空間形態的概念可表述為:任何三維的形體自然會清晰地表達出其周圍空間的容積,并且產生一個受到影響范圍或能夠據為己有的領地[2]。在這次項目的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了3種空間形態布局(見圖1)。空間形態也是本文探討的重點,將空間形態拆分為場地空間形態與建筑空間形態是為了從不同尺度說明空間形態設計的邏輯原理,通過兩種尺度關系的遞進闡述方案設計中空間形態的考慮。

圖1 3種布局形式
一字形布局在總圖關系上體現為一種集中式布局,在與場地的圖底關系中,呈現一種涇渭分明的狀態,表現為場地包含建筑,在場地空間的變化上顯得較為單一。同時一字形布局也是場地空間利用效率最高的布局形態,建筑集中在某一處,其余均為場地使用空間。一字形布局方案如圖2所示。

圖2 一字形布局方案
3.1.1 場地空間形態
作為集中式場地布局形態,在設計中主要考慮整體建筑位置及其位置對場地完整性的影響,好的布局可以實現場地效率的最大化。本案中將建筑置于場地東側,將整個城市空間及入口廣場共同形成一處完整空間形態,建筑與場地分割清晰。一字形布局中,建筑的擺放位置尤為重要,決定著整個建筑的使用效率和場地利用率,也是3種布局中最為理性的一種。
3.1.2 建筑空間形態
在一字形布局中,建筑通常作為一個完整實體的存在,在豎向,可以做出相對豐富的空間變化,增加更多的公共活動空間。在本方案中,對裙房屋頂加以利用,形成了活動平臺,以及在標準層中內凹建筑輪廓,形成了室內與室外交替的活動空間。一字形布局在功能使用效率上比較高,平面布置較為緊湊。空間變化的處理在豎向上較多。在空間尺度層級上,主要以場地大尺度級空間形態為主,還包括部分小尺度級近人空間層級。本方案在立面設計上與集中式布局形態為依據,設計語言統一,以水平向語匯為主進行設計。
口字形布局在總圖關系上體現為一種包含關系,表現為建筑以一種線性實體包圍場地,最大化占據場地紅線邊界。口字形方案中形成了3種空間形態的聯系,即城市空間、入口空間,圍合空間。這三重空間以入口空間為樞紐串聯在一起,內向圍合空間及外向場地空間之間的聯系空間是場地空間設計中的重要部分。在場地空間形態中形成內含式庭院作為一種公共活動空間。與一字形不同的是,它形成的空間具有圍合性質,公共空間相對城市空間來說更加私密。同時可以起到遮風避雨的效果。
3.2.1 場地空間形態
本案中通過打通部分首層空間形成主要的入口空間及可以相互關聯的首層灰空間。在入口設置為尺度最大的3層挑空的灰空間,在首層其余位置設置尺度不一的聯絡灰空間,實現首層的互通互聯。這些空間的主要作用是在首層模糊內外空間之間的界限,口字形場地空間是介于其他兩種場地空間中的一種。在這種布局中還存在一個完整的場地空間,由外向轉為內向。
3.2.2 建筑空間形態
口字形布局中,由于建筑在場地中包含的范圍較大,因此,在水平向和豎向上均可以做出不同程度的空間變化處理。本案例中,在水平向上設計了1層以公共活動為主的活動平臺層,在水平向上連接了沿街的辦公區以及后面的休息區。
口字形布局形成的庭院及休閑空間提升了整個項目的空間使用品質,在功能使用效率上弱于一字形,因此,在功能排布設計時要更加注意功能用房之間的相互聯系。在立面設計上,引入的公共架空層成為立面形象上的一個重要元素,整個建筑在設計語言上主要以水平向表現為主。臨街的辦公區以玻璃幕墻及鋁板為主,退后的休息區以實墻及單元分割為主(見圖3)。

圖3 口字形布局方案
品字形布局在總圖關系上體現為一種場地與建筑之間的一種互為包含的關系,建筑整體呈分散式布局坐落在場地之中,場地公共空間被打碎重組,因此,形成了多種建筑與場地融合的次級空間(見圖4)。這些場地的子空間都一一對應著某一部分建筑,成為局部建筑的場地。

圖4 品字形布局方案
3.3.1 場地空間形態
品字形方案中,底層辦公建筑拆分為幾大體塊,體塊與體塊分散在場地中,在體塊之間形成若干場地次級空間,這些次級空間也具有形成不同功能空間的潛力,得以在今后的使用中被賦予不同的含義,形成不同的人為活動。通過次級空間的設置實現了場地空間的重新組合。
3.3.2 建筑空間形態
品字形建筑在空間的變化上最為豐富,從大尺度級別的場地空間開始,可設計出多種尺度層級的空間及組合。本案例中,首先將功能進行上下分區設計,上部為休息功能區,下部為辦公功能區。將辦公功能區進行重新組合,分割為幾大功能體塊。幾種功能體塊之間形成不同尺度灰空間,提升辦公使用體驗。在上下兩種功能交接的位置設置休閑平臺,可供兩種功能區共同使用體驗。上部功能區為休息生活區,在中心形成內向的中心空間。
品字形布局形成的多重空間關系:場地尺度、建筑尺度、使用尺度三者最為清晰,空間形態最為靈活,因此,在功能設計上要組合好各種功能用房之間的關系。在形象上通過下部玻璃幕墻,上部實體連廊的手法試圖實現一種下虛上實的形體感受。
本文從場地尺度到建筑尺度關系上的變化以及實際項目經驗總結出發,總結出一字形、口字形、品字形3種空間形態。其中的場地空間形態與建筑空間形態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物理界限,它們的組合與拆分共同形成了整個項目的空間形態變化。3種空間形態各有其優勢與不足,這3種空間形式也可以進行組合拆分,形成更多種的復合空間形式。這些空間形式的目的是更好地探究綜合樓給設計的可能性,從空間形態的角度出發提供一種設計思路。本文只列舉了坪地停車場項目中總結出的3種空間形式,在具體項目中更有多種多樣的空間形態值得思考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