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許 然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信息化背景下開發與設計的游戲,應由易到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實際需求,能夠吸引幼兒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同時,信息化背景下的幼兒游戲內容必須健康向上,有正確的價值導向,能夠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性,決定了他們的游戲水平有所不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應設計符合不同幼兒需求的游戲,讓每個層次的幼兒都能在游戲中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例如,在數學游戲“數積木”中,教師可以先設計平面的積木,用積木搭出房屋,讓幼兒數一數用了多少積木。如果幼兒答對了,系統就會給出相應的聲音,如“恭喜您答對了”“哇,您答對了,真棒”等。這些激勵性的話語,能夠有效調動幼兒繼續參與游戲的積極性。隨著幼兒數學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逐漸建構立體積木,讓幼兒數一數立體積木搭建的房屋由多少塊積木組成。如果幼兒答錯了,系統就會用語言提醒游戲的關鍵點,如“被立體積木遮擋住的積木也要數出來”等。這樣能夠幫助幼兒學會數積木的正確方法,提升觀察、分析和判斷等能力。
剪紙是幼兒喜愛的一項美術游戲活動。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設計美術游戲時,要將抽象的道理融于形象的畫面中。教師可以通過符號、箭頭和語言提示,讓幼兒自主參與美術游戲中,獲得一定的美術創作技能,激發幼兒的審美情趣。例如,在“蝴蝶”剪紙游戲中,教師設計形象的剪蝴蝶的畫面,將剪蝴蝶的步驟用數字做標記,引導幼兒一步步探索蝴蝶的正確折疊與剪法,用畫外音的方式提醒幼兒注意蝴蝶的左右對稱美。幼兒掌握簡單的蝴蝶剪紙方法后,可以用關卡形式讓幼兒通關。第二道關卡可以是復雜一些的蝴蝶剪紙方法,將鏤空剪蘊含其中。當幼兒完成第二道關卡后,教師繼續設計第三道難度更大的關卡游戲。這樣,通過一道道關卡游戲調動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讓幼兒在游戲中不斷豐富知識,掌握技能,提高能力。
在游戲設計與開發時,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融入游戲中,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大班幼兒已經有前書寫、前閱讀的需要,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的閱讀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漢字的正確發音。例如,在“象形文字魚的演變”設計游戲中,教師插入象形文字的由來,將象形文字“魚”的演變史用具體形象的畫面展示出來,讓幼兒對文字的由來與建構有所感受,提高幼兒學習漢字的興趣。

在民歌欣賞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音樂游戲的方式,將文化背景滲透進音樂游戲之中,讓幼兒在音樂欣賞中感受燦爛的文化,萌發幼兒的自豪感與榮譽感。例如,在欣賞音樂《茉莉花》時,教師將江南的美景用形象的畫面展示;在欣賞環節,可以設計分段式的欣賞,將音樂中婉約柔美的意境與游戲融合在一起,給幼兒美的享受;在最終環節,教師用語音“聽音樂一起舞蹈”,讓幼兒在音樂聲中放松身心。
有的幼兒園沒有室內運動場地,幼兒在下雨天無法正常運動。教師可以設計體育游戲,引導幼兒自主運動。例如,設計與開發“賽龍舟”電子游戲運動,鍛煉幼兒的雙腿肌肉,增強身體協調能力。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還可以設計一款便于幼兒自我學習的游戲。在“賽龍舟”游戲活動中,隨著節奏的加快,幼兒可以根據畫面中的節奏進行雙手雙腿的協調運動。
美術游戲設計要注重互動性。教師可以先設計“涂鴉”環節,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接著,幼兒根據美術游戲的要求與內容,進行美術創作活動。幼兒既可以點擊插圖,將事物的卡通形象呈現于畫紙上,也可以在空白的地方任意繪畫,再點擊填色。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取適宜的畫面背景,以襯托主題繪畫內容。信息化背景下的游戲,應是幼兒可以操作的,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情緒的游戲。
幼兒是可塑的,他們的價值觀正在形成。因此,教師開發與設計的游戲內容應確保健康,積極向上,具有正確的價值導向,以幫助幼兒明辨是非,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信息化背景下,幼兒在游戲中的合作機會增多。幼兒可以通過實際操作,實現人機互動。例如,在益智游戲“走迷宮”中,每當幼兒闖過一道關卡,機器就會發出贊揚聲,調動幼兒的游戲積極性。
總之,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設計與開發的游戲內容要健康向上,具有可操作性、互動性,能適合不同年齡特點的幼兒發展,有助于幼兒在游戲中增長見識,提升素養,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