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娟
門診上經常碰到很多家長因為孩子“皮膚發黃”找肝病專家就診,因為肝臟病人經常會有皮膚黃的表現。但皮膚發黃一定是肝臟疾病嗎,如何鑒別真假“黃疸”呢?
人體內的血紅蛋白在肝臟內轉換成膽紅素,然后經過膽道排出體外。當肝功能異常時,膽紅素的轉化和排泄發生障礙,從而導致血中的膽紅素升高,患兒就會表現為皮膚、鞏膜(白眼珠)的黃染。
除了肝臟疾病以外,還有很多原因可以引起皮膚發黃。(1)色素沉著:如長期吃橘子、胡蘿卜,可能導致皮膚發黃。(2)貧血:皮膚黏膜因血紅蛋白低會發白,加上我們中國人是黃種人,因此皮膚看起來呈“蒼黃”色。(3)溶血:膽紅素是人體內血紅蛋白的代謝產物,溶血時體內大量的血紅蛋白遭到破壞,生成大量膽紅素,超出了肝臟代謝的能力,也表現為皮膚發黃。
1。色素沉著。往往僅僅表現為皮膚發黃,鞏膜(白眼珠)一般不發黃,肝功能檢查膽紅素不高。
2.貧血。鞏膜(白眼珠)不發黃,同時伴有口唇、瞼結膜蒼白,肝功能檢查膽紅素不高,血常規檢查提示血紅蛋白下降。
3.溶血。溶血時因體內膽紅素升高,故除了皮膚黃染外,鞏膜(白眼珠)也發黃,多數伴有尿色加深。由于尿色可能因飲水的多少而有差異,最好觀察晨起第一泡尿的顏色。溶血時肝功能檢查膽紅素也升高,但同時會伴有貧血,血常規檢查提示血紅蛋白下降。
4.肝臟疾病。皮膚、鞏膜都會發黃,同時尿色加深,肝功能檢查提示膽紅素升高,但血常規檢查血紅蛋白是正常的。
最重要的是要確定病因,然后對因治療。可以通過化驗肝功能和血常規有一個初步的判斷,然后再通過一些檢查確診具體病因。
如果是色素沉著,可以少吃含色素的食物:如果是貧血和溶血,需要到血液科專科診治:如果是肝臟疾病,需要到消化科(肝病門診)進一步診治(確定引起肝臟病變的具體病因):如果是外科膽道梗阻造成的皮膚發黃,需要外科手術解除梗阻:如果是希特林蛋白缺乏(NICCD),主要是換用無乳糖+高中鏈甘油三酯奶粉喂養:如果是UGTIA1缺陷、Dubin-Johnson或Rotor綜合征,膽紅素不是很高的話,不需要治療:如果是乙肝和丙肝,主要是抗病毒治療:如果是甲肝、戊肝,主要是支持治療:如果是肝豆狀核變性,主要是祛銅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