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凱
“村里的每一件事、每一筆支出都不藏著掖著,公開透明,讓我們心里覺得亮亮堂堂的……”這是沈陽市渾南區王濱街道漁樵村村民在參加村里組織的面對面問廉會后發自內心的話。
為進一步把群眾問題解決在基層、將社會矛盾化解在基層,切實管住基層“微權力”、治理基層“微腐敗”,持續提升群眾滿意度、獲得感、幸福指數,渾南區紀委監委探索打造“紀律監督+監察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相結合的日常監督新模式,創新開展村級“面對面問答、實打實整改、心貼心服務”的問廉活動,通過發動群眾參與監督、引導群眾參與評判,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推動渾南區基層黨風廉政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下面由我來把這幾個月的財務賬目、收支情況向各位村民公布一下……”東湖街道養竹村黨支部書記在面對面問廉會上一五一十地將財務賬目向村民公布。
面對面問廉活動在街道紀工委領導監督下,由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或村(居)委會主任主持開展。村(社區)書記或主任就當期公開的黨務、村務、財務進行解釋說明,村(居)民群眾對公開內容或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提問、質詢,村(社區)“兩委”成員對群眾提出的問題進行應答。問廉活動由村(居)民自愿報名參加。
渾南區紀委監委通過開展面對面問廉活動,將“線上”監督和“見面”問廉有機結合,實現靜態平行監督向動態交互監督的升級,努力開創“解疑交心、合力共贏”的群眾監督新局面。
養竹村是渾南區第一個召開面對面問廉會的村子。在村民得知村里要舉辦問廉會的時候,很多村民都有顧慮:村里怎么花錢本來就是敏感話題,能不能問、該不該問?問廉會是不是只擺擺樣子、走走過場?有異議可不可以提出來?……這些想法都被村支書看在眼里。會前他挨家挨戶走訪,通過村里的大喇叭和村民微信群動員,用十足的誠意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
問廉會是當面鑼對面鼓,村民的提問有問必答。針對村民提出的“3 月份村里為什么只用鐘某的車”這一問題,李相街道施家寨村干部的回答是“村里因為疫情實行管控,街道只給各村發一個通行證,要求專車跑街道運送防疫物資。另外鐘某之前一直參與村里的防疫工作,對防疫工作比其他人更熟悉,所以3 月份用的是鐘某的車”。
李相街道施家寨村村民林淑菊表示:“我提出的‘禁燒秸稈的錢從哪里來,為什么總用那么幾個人’的問題得到了滿意的答復,既解除了我心中的疑慮,又解決了我的難題。”王濱街道漁樵村村民電線桿占地補償款也于問廉會后3 天到賬。
“以前不知道社區的錢是怎么花的,我們有時候也會亂合計、瞎猜測,現在親耳聽到了社區干部的解釋,心里的石頭放下了,也就更加支持社區工作了。”白塔街道全運村社區居民曹艷君說。
現場問廉就是讓村務公開更加公開透明,切實讓基層公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同時督促村(社區)黨組織和村(社區)干部主動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倒逼黨員干部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上級紀檢部門的監督檢查和跟蹤問效,讓問廉活動不走形式、不走過場。面對面問廉活動開展以來,渾南區紀委監委領導多次下沉“一線”深入村(社區)督導問廉活動,各街道紀工委書記更是全程參加所屬村(社區)開展的問廉活動。會議形成問廉意見清單,聚焦村(居)民關心的疑點和熱點問題,村(社區)“兩委”將嚴格按照承諾要求明確完成時限和落實具體責任人,確保及時回應村民關切。
面對面問廉活動作為渾南區“一村一品一特色”基層黨建廉政品牌,區紀委監委做好頂層設計,制訂科學的問廉活動方案,各村(社區)在方案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創新,并融入當地廉政內容,從而形成本村(社區)黨風廉政品牌。
王濱街道漁樵村充分利用村內特色資源,打造“漁樵清風·蓮廉傳承”問廉會,村民在“蓮廉”主題氛圍中開展問廉活動,直觀感受廉潔文化的宣傳氛圍,讓監督更具文化特色。白塔街道全運村社區將問廉活動進行拓展,通過社區干部匯報、“曬賬”、居民質詢與社區干部答疑的互動方式搭建“廉勤質詢”對話平臺,居民只要對社區事務有疑問,就可以隨時反映、隨時與社區干部溝通。
廣大群眾紛紛表示,這種面對面問廉活動形式新穎,效果非常好。問廉活動有效保障了村(居)民的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有效化解了一些長期困擾農村社區穩定和經濟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
“開展面對面問廉活動,把監督的話筒遞給群眾,讓村民把看到的、聽到的、想說的直接反映到村干部面前。村干部傾聽群眾心聲,才能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王濱街道紀工委書記說。
問廉活動是渾南區紀委監委打造“三無信訪區”,化解基層矛盾的重要抓手,也是社會治理現代化和創建信訪工作“三無”村(社區)的有利契機。開啟面對面問廉,是渾南區開展村級“陽光三務”的延伸,確保村務公開形成閉環。只要是村民關心的問題都能隨便提、隨時問,把問題曬在陽光下,把質詢放在臺面上,讓批評直言不諱、建議開門見山、解難扎實有效、監督無處不在。
高坎街道葫蘆村有村民問:“村里有秸稈碎末堆放在果園停車場路邊,有安全防火隱患,村里會不會管?”村干部表示:“將雇車把秸稈碎末拉走及時處理。”王濱街道魏家溝村村民路秀芝代表養殖戶提問:“搞養殖是否有政策補貼?”李相街道施家寨村有村民問:“疫情防控期間的人工費誰出?”各村村干部對這些問題都一一進行了解答。
問廉活動就是要讓群眾問到底,在離群眾最近的地方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只要群眾的嘴里說到,“兩委”班子的腳步就跟到,上級部門就了解到,最終想辦法解決掉,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難事不出區”,讓信訪問題減存量、遏增量。開展問廉活動以來,渾南區已有13個試點村在4 月底前召開了問廉會,現場提出62 個問題,現場解答了54 個問題,下次問廉會之前預計整改8 個問題。
查底賬、知家底、看公示,對于村民而言,只要是村里的事能清清楚楚地公示出來,他們的心就敞亮了,就對村“兩委”班子更有信心。問廉會對村干部來說也是一種廉政教育,既是壓力更是警醒,以這種方式鼓勵引導村干部工作規范有序、清白干事,讓村民滿意、群眾放心。
“區紀委監委組織全區各村(社區)開展問廉活動,就是要把群眾關心的問題擺在面上、說到點子上,解群眾心疑,把群眾訴求落到實處,有效化解基層矛盾。”渾南區紀委監委負責同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