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小敏
隨著課程游戲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教師開始立足于幼兒的發展深入開展自主性游戲,允許幼兒根據自身發展需求和游戲需求自主決定游戲主題和內容,自主選擇自己需要的游戲材料、喜歡的游戲玩伴等?;诖耍疚牧⒆阏n程游戲化的大背景,結合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以點帶面,聚焦典型案例,闡述了中班自主性游戲中“幼兒生成”的支持方式。
恐龍時代雖然離我們已經很遙遠了,但是幼兒在生活中經常會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談論恐龍,關于恐龍的話題幼兒一直非常感興趣。5月中旬,小赫帶來了繪本《我是霸王龍》,孩子們紛紛湊近,對霸王龍表現出了極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閱讀繪本《我是霸王龍》的過程中,幼兒紛紛討論起來。
思賢說:“霸王龍的爪子好鋒利啊,感覺它特別兇?!?/p>
秦羽說:“這只翼龍好小啊,霸王龍會吃掉它嗎?”
萍萍說:“不會的,它們都是恐龍,是好朋友,它們只是在一起玩?!?/p>
思賢說:“可是霸王龍喜歡吃肉,它會把翼龍抓走當作午餐。”
秦羽說:“沒事的,翼龍有翅膀,霸王龍想抓它的時候,翼龍可以趕緊飛走啊!”
小赫說:“不是這樣的。”他邊說邊打開繪本,認真地給其他幼兒講故事,孩子們聽得特別認真。
思賢說:“原來翼龍不是生下來就會飛的??!雖然有翅膀,也要從小學習飛翔的本領。”
萍萍說:“原來翼龍喜歡吃魚啊!”
秦羽說:“霸王龍真的會吃掉翼龍嗎?”
小赫說:“不會的,霸王龍拿著魚想送給翼龍吃呢,可是翼龍記住了爸爸的話,因為害怕就趕緊飛走了?!?/p>
萍萍說:“霸王龍是怎么抓到魚的?。克鼤斡締??”
秦羽說:“我見過三種恐龍,有飛龍,它也有翅膀;有三角龍,它頭上有三個尖尖的角;還有生活在水里的恐龍,它的脖子特別長,叫蛇頸龍。”
思賢說:“我還認識飛龍、梁龍、雷龍、劍龍……”
小赫說:“那恐龍都是吃肉的嗎?”
思賢說:“不是的,梁龍是吃草的?!?/p>
自主性游戲中主題的生成與幼兒的生活經驗息息相關,內容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建立在幼兒已有的認知水平之上,是幼兒自發生成的,視幼兒的游戲水平和興趣而定?;谟變旱挠懻撆c交流,筆者發現幼兒對恐龍的種類、生活習性、本領、外部特征等都有著極大的興趣。為了幫助幼兒更深入地了解恐龍,筆者在圖書區添置了《遇到你,真好》《最愛的是我》《我想養一只恐龍》《各具特色的防御手段》《恐龍王國》等一系列關于恐龍的繪本。
幼兒關于恐龍的討論話題有很多,其中“評比誰是大家心目中的明星恐龍”這一話題的呼聲最高。于是,孩子們決定進行“明星恐龍大比拼”。
小赫說:“飛龍可以在天上飛,我覺得它好厲害?!?/p>
睿睿說:“我從電視里看到三角龍,它是最強的草食恐龍之一,它身上尖尖的角可以保護自己,打敗對手。”
梓涵說:“霸王龍是恐龍中最厲害的,它特別強壯,牙齒也很厲害。”
思賢說:“三頭龍,它跟其他恐龍都不一樣,它有三個頭,好厲害啊?!?/p>
孩子們通過詢問家長、翻看繪本等多種途徑對自己感興趣的恐龍展開了一系列的調查,了解了恐龍的種類、習性、外部特征以及不同恐龍特有的本領。小小的恐龍分享會,孩子們在傾聽、交流、分享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恐龍的認識和了解。
孩子們從家中收集了各種各樣的恐龍玩具,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給同伴。于是,晨間活動時間就成了恐龍的專屬展覽會和比拼大會。
桐桐說:“我帶的是霸王龍,它的殼很硬,非常兇,是最厲害的恐龍?!?/p>
小瑞說:“我帶的是三頭龍,它跟其他的恐龍都不一樣,它有三個頭?!?/p>
浩旗說:“我帶的霸王龍是可以發光的,超厲害?!?/p>
鑫磊說:“這是飛龍,它飛得很高?!?/p>
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測量等方式展開了一番比拼,經過投票選出了本班的明星恐龍——霸王龍。
教師說:“那我們把帶過來的恐龍放在哪里好呢?”
浩浩說:“老師,我們來辦個恐龍展吧!”
教師說:“嗯,這是一個好主意,可是恐龍展放在哪里比較合適呢?”
忱洋說:“閱讀區,我們可以講恐龍故事?!?/p>
冉冉說:“建構區,我們可以給恐龍建個家?!?/p>
鑫鑫說:“可以放在科學區,我們可以比一比誰的恐龍更重,誰的大誰的小?!?/p>
孩子們通過交流與討論,按照肉食性恐龍和素食性恐龍進行了分類。本著尊重幼兒的原則,筆者讓幼兒自主將恐龍分類投放到各個區域,并按照恐龍的高矮、大小等特征進行擺放。
圍繞著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活動一步一步地推進,就這樣,一場“我與恐龍的跨世紀約會”主題展覽應運而生。《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在探索恐龍的過程中,孩子們除了測量恐龍的高度、給恐龍稱重、對比恐龍的大小,還對恐龍化石表現出了強烈的探索欲。
睿睿說:“為什么現在沒有恐龍了?恐龍到哪里去了?”
小赫說:“恐龍滅絕后,人們是怎樣發現恐龍的?”
浩旗說:“恐龍化石又是怎樣形成的?”
帶著一系列問題,筆者帶領幼兒開展了一場“考古”活動,讓幼兒與同伴合作完成探索古物的過程。
孩子們先帶著問題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資料,查找恐龍滅絕的原因。接著,孩子們化身”考古學家“,參與“考古”活動探尋恐龍的奧秘。孩子們通過查文獻、看視頻了解了考古學家是如何追尋恐龍的足跡進行考古活動的。于是,筆者在沙池埋了一些恐龍化石的模型,讓孩子們自選工具去沙池挖掘“恐龍化石”,當一回“小小考古學家”。
月月興奮地高喊:“老師,我挖到恐龍化石了。”
桐桐說:“我也挖到了,我挖到的是恐龍蛋?!?/p>
孩子們通過團結、協作,一起挖出了許多的“恐龍化石”,興致勃勃地帶回了教室,找出了工具,敲擊著“恐龍化石”,每一個孩子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一個個像極了考古學家。
生成活動是建立在“以人為本、尊重幼兒”這一教育觀、兒童觀的基礎上的。這些意想不到的自主性探究游戲,見證了孩子們在生活中積累的對恐龍的原有認識和巨大的探究欲望。
“我與恐龍的跨世紀約會”主題活動仍在繼續,孩子們對于恐龍的熱愛還在延續。除了科學區的探索,建構區的恐龍樂園、美工區的恐龍世界、益智區的恐龍拼拼樂也都成了孩子們進行區域游戲時的“新寵”。
從本次自主性游戲中可以看出,教師特別關注幼兒的興趣點,給予了幼兒充分的自主權,鼓勵幼兒從已有生活經驗出發,積極動腦思考問題,并嘗試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在實際的幼兒園課程實施中不難發現,幼兒在自主性游戲中仍然會受到教師的支配與干涉,自由空間受到限制。在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教師要與幼兒形成積極的師生互動,建立民主、平等的師幼關系,在實踐中真正落實“幼兒是游戲的主體”這一教育理念,將游戲的主動權充分地還給幼兒,讓幼兒的“哇”時刻能真正展現他們的創造力和學習能力。
以往的游戲或教學活動均以教師預設的活動為主,是教師單方面的行為,對教師“如何教”考慮得多,對幼兒“如何學”考慮得少,幼兒的活動都是圍繞著教師預設的一系列主題活動展開的。而現在的游戲強調自主性,生成活動是建立在“以幼兒為本”“尊重幼兒”的教育觀、兒童觀的基礎之上的,其內容、形式、方法都是由師幼一起在互動中共同生成的。在自主性游戲中,教師為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由、豐富的活動環境,讓幼兒擁有了自由選擇游戲的權利,可以隨時隨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游戲材料,為生成活動創造了可能條件。在生成活動中,教師要耐心地傾聽幼兒的想法,平等地與幼兒對話,嘗試理解幼兒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和行為方式,在關注幼兒興趣愛好的同時還要關注幼兒的原有知識、經驗和發展水平,以推動幼兒的深層次學習,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在自主性游戲中,幼兒可以自主選擇游戲玩伴、與同伴交流分享,學會了分工合作,在遇到困難、和同伴發生矛盾時,能自主通過協商解決問題,增強了社會交往能力;寬松、自由的游戲環境能讓幼兒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平等、和諧的師生互動為幼兒的生成活動創造了可能條件,教師支持的全過程真正成為促進幼兒主動學習、主動發展的過程,促進了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提升了游戲水平。
在自主性游戲中,教師應嘗試放手,將活動的主動權還給幼兒,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發展水平和興趣點進行自主游戲、自主學習。此外,教師要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活動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活動,站在幼兒的視角審視教育的價值,要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引導幼兒通過協商、合作解決問題,不斷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