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亮,劉銀麗,楊貴芝
(貴州民族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苗族服飾承載著苗繡、織錦、蠟染、銀飾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自2008 年西江苗寨進行旅游開發以來,當地苗族服飾作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號,被充分運用在服飾展演、體驗和各類歌舞活動中。在開發初期,西江苗服旅拍業初具雛形,是當地老百姓把苗服以出租的形式租給前來旅游的游客拍照紀念。近幾年由于游客的體驗需求發生變化,苗服旅拍業無論從服裝、服務等內容上更能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從苗族服飾傳承和發展的維度看,苗服旅拍是傳承和發展苗族服飾等非遺的有效路徑之一。
西江千戶苗寨是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的著名自然人文景觀。西江苗寨由人們常說的平寨、南貴、東引、也通、羊排、也東、養蒿、歐嘎等多個自然寨組成。這里世代居住的都是雷公山地區的苗族人,村民們辛勤勞作,在2008 年當地政府以西江苗寨舉辦貴州省第三屆旅游發展大會為契機,依托苗寨特色文化進行合理開發,成為富有特色的少數民族旅游村寨,每年吸引國內外的游客前來參觀游玩。西江苗寨同時也是中國第一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和人文生態,西江苗寨所處的雷山縣,處于雷公山腹地,這里仍然保留著許多鄉村文化遺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較為富集的區域。雷山縣目前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有231 項,這些文化遺產在西江千戶苗寨都有豐富的體現和扎實的根基。如苗族刺繡、苗族蠟染、苗族銀飾鍛制技藝、苗族吊腳樓營造技藝、苗年、苗族鼓藏節等。其文化的完整性和獨特性都較為少見。
苗族服飾文化是山地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非遺文化在旅游場域下的重要表現形式,其文化內涵豐富多彩,反映了苗族所處的環境、生活水平和歷史條件。苗族服飾樣式繁多,色彩艷麗,服裝款式眾多,色彩絢麗斑斕。它就像是一部苗族的“無字史書”。
據傳西江這支苗族盛行鳥崇拜,因而這里的苗族自稱為“嘎鬧”。由于其服飾底色為黑色,人們習慣于把包括西江在內的雷公山苗族統稱為“黑苗”,這一帶的苗族也有諺語說:“吃就得一口香,會穿就得一身黑?!绷硗?,雷公山苗族還根據女性所穿裙子的長短,自我劃分為“長裙苗”、“中裙苗”和“短裙苗”。西江苗族就是“長裙苗”的典型代表。自此,西江苗族是哪一種“苗”不言而喻。是黑苗"也是“長裙苗”[1]。
西江苗族服飾按性別大致可劃分為男裝和女裝,各年齡階段衣著也有區別。日常男性穿的衣服通常上身為對襟便衣,下身為無直襠大褲腳桶褲,褲腳與褲腿一致。老年男性人過節時喜著花緞長衫。女性服裝分為便裝和盛裝。便裝則為日常生產勞作所穿的衣服。由頭飾、上衣、下裝和圍腰組成。上衣為右衽,沿托肩、袖口及右大襟邊緣繡有花鳥魚蟲、幾何紋樣等圖案。盛裝則分為上裝、裙裝和鞋裝。整個盛裝都繡有色彩斑斕的圖案,配有各 類銀飾。
在過去,西江苗寨的傳統服飾的穿戴場合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當地男性女性都以便裝為主。目前西江男性在日常生活中多穿著現代便裝,如襯衫、西服、和短袖等。而當地女性還是以穿著當地傳統便裝為主,相對于女性便裝,男性傳統便裝流失較快。2008 年旅游開發以后,西江千戶苗寨將當地苗族服飾作為民俗表演、文化展示的服裝,當地男性又穿上了傳統苗族服飾。另外一種是在重大節慶活動、婚喪嫁娶、儀式等場合,男性女性穿著當地傳統盛裝,在盛裝穿著方面,女性較為突出。女性盛裝是當地女性最為看重的服裝,從服裝上的苗繡圖案、繡法、飄帶、銀帽、銀飾的種類等等都別出心裁。在參與民俗表演和其他演藝人員的服裝上,又吸納了周邊區縣的女性盛裝如短裙苗服、白鳥衣等服裝。如今,西江苗族女性的便裝也有一些變化,便裝也成為重要節慶的裝束打扮。
苗族服飾色彩艷麗,是我國民族服飾的瑰寶。在西江千戶苗寨,穿著一身苗族服飾,對于游客來說,不僅呈現出與現代服飾完全不同的氣質,還能親身感受當地特有的文化。正是在這樣的需求下,苗服出租及旅拍業在西江苗寨開出了“花”。逐漸成為最具民族特色的“美麗產業”。
據某位在西江苗寨經營苗服出租多年的本地人透露,西江在2002 年左右就已經出現苗服出租店面,當時云南做民族服飾出租的西江人看到自己的故鄉開始發展旅游,就返回西江開始經營苗服出租,經過十來年的發展,西江苗服出租行業在市場的運作和政府的支持下現已形成一定的規模。
苗服出租作為最早的經營模式,數量遠超近幾年出現的苗服旅拍門店。近幾年苗服出租出現新的“轉型”,為了滿足游客新的需要,苗服旅拍店出現在西江苗寨的大街小巷。西江苗寨景區內的苗服出租產業門面主要分布在蘆笙場、世博林和觀景臺這三個區域,在古街、也東寨、嘎歌故巷內也有零星分布。苗服旅拍門店主要分布在古街和游方街,觀景臺和蘆笙場附近也有少量分布。在調查中發現,以觀景臺和世博林為例,商家主要通過手持游客穿著苗服的照片或盛裝圖片制作而成的廣告牌到游客密集區域進行攬客。觀景臺上作為西江標志性打卡點,因此這個區域每天都保持相對多的客流量,很多游客來到觀景臺都會選擇租上一套苗族服裝拍照留念。
西江作為國內外著名的民族旅游景區,近幾年更是吸引了一大批游客,游客來到西江不僅想感受獨特的苗族文化,更想實際體驗苗族文化,苗服出租旅拍應運而生。從事苗服出租商鋪經營位置分布在游客相對集中的區域,這些區域游客對租借服裝的需求較多。出租的租金大致相同,使用時間一個小時以內,如超過時間,按每30 分鐘內每套衣服價格加收費用。大多數商家都提供免費拍照服務,如果需要用數碼相機沖洗出來,則另外收取費用。
苗服旅拍店出現在西江苗寨的大街小巷。根據現場調查和訪談得知,在2018 年左右,先是由外地商戶在西江經營苗服旅拍,后來一些做苗服出租的商戶也看到了新的“商機”,開始轉型做苗服旅拍,有的商家在出租的基礎上也經營旅拍,這樣的店面在西江也很常見。值得一提的是,苗服旅拍店的價格都是以套餐的形式供顧客選擇,也有少部分旅拍店會出租服裝給游客。
西江苗服出租及旅拍店面內的苗族服裝基本大致相同,大致可分為男裝、女裝和童裝。同傳統的苗族女性服飾一樣。苗服出租業女裝無論在數量上還是類型上都比男裝和童裝豐富多彩。以蘆笙場某家苗服出租店面為例,該店就有上百套不同款式的女裝,從款式上,西江苗寨商家推出了“苗王服”“苗后服”等服裝類型,一些商家也迎合市場需求,改良了許多服裝款式,如“苗族服飾+婚紗”“苗族服飾+其它民族服飾”“秀禾服+苗族銀飾”等混搭風格等。而男裝和童裝的數相較女裝較少,由當地的傳統苗服、周邊苗寨的服飾如“百鳥衣”等,或是其他民族服飾。兒童服裝款式也較少,大致有二十套左右,而且款式除了配色不同,幾乎沒有太大差別??傮w來看,在苗服旅拍店面,精美的苗族女性盛裝和改良創新的盛裝款式繁多。
自2008 年正式進行旅游開發以來了,西江苗寨的農戶都因此收益。至此西江苗服出租如雨后春筍般增加。苗服出租的價格和服務內容大致相同,且經營苗服出租的大多是西江本地人。根據對2021 年“五一”假期期間西江苗服出租行業經營現狀觀察,以觀景臺和世博林這兩大苗服出租集中區域顧客人數來看,平均每家店面在五分鐘內都有近5 位顧客。以世博林一戶苗服出租店鋪為例,該戶在世博林經營苗服出租收入可觀,僅以2021年5 月份收入來進行大致測算,該戶在這個月的收入可達3 萬元。但由于經營能力、地段位置等原因,苗服出租的收入也極不相同,但大部分攤位根據測算年收入在4 萬~10 萬元。
西江的苗服旅拍店雖然才進入市場不久,但是深受前來旅游的游客喜愛。旅拍店內苗服服飾也很多樣,同時提供多種適合顧客的套餐,旅拍套餐有單人套餐、情侶套餐(雙人套餐)和親子套餐服務內容涵蓋服飾搭配、化妝、跟拍、提供午餐等服務。各類套餐的價格基本都在199~3000 元。2022 年“五一”期間,西江苗服旅拍店生意“火爆”。商家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預約,很多游客都提前進行了預約西江苗服旅拍的套餐價格遠遠高于普通的苗服出租的價格。
對比兩種苗服經營行業,西江苗服出租以相對親民的價格贏得了各年齡群體游客喜愛,西江苗服旅拍通過在原有苗服出租的基礎上,通過提升技術、服務等方面的能力,競爭優勢非常明顯,其經濟收益也是非常可觀。兩種經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處于一種相互競爭和相互補充的狀態。西江苗服出租旅拍業通過對民族服飾及文化的充分利用、擴大規模和不斷轉型升級,現已發展成西江旅游市場一支不可小覷的新興力量。
苗族風情的多維展現在西江千戶苗寨是其獨特的藝術特色,能夠引起游客對于原生態民族情感的共鳴[2]。西江苗寨可視化的物質文化中,苗族服飾是最具獨特性且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之一,當地村民充分利用這一民族文化資源,發展和壯大了苗服出租旅拍行業,為了滿足不同游客的審美需求,西江苗服出租業也發揮創新能力在保留傳統苗服元素的基礎上,經過改良、混搭和引進其他民族服飾的方式豐富了苗族服飾的數量及類別,深受游客青睞。游客們也因獵奇心理,在旅游過程中,苗服出租旅拍是最能直觀體驗苗族風情的方式之一。
相較于其他行業,如餐飲業、住宿業等,苗服出租業在投資成本上遠遠低于其他行業。據調查可知,西江苗服出租業主要的成本投入有店鋪租金、購買苗服費用、拍照沖洗照片、員工工資這幾類。且調查發現大部分從事苗服出租的商家幾乎都是全家出動,較少聘用其他員工,從苗服出租價格來看,出租價格都在30~100 元一個小時,加上游客需要沖印照片加收10 元一張的費用,由此測算一位顧客至少會消費30 元。苗服出租同時也進行服裝售賣,其價格在300~2000 元不等。由此看來其收益是非??捎^的,且不需要投入過多的勞力。苗服旅拍通過套餐來確定價格,其價格平均都在200~3000 元左右,通過苗服旅拍來體驗苗族服飾的游客大多是青年群體,除了基本投入以外,其收益也是非常明顯的。
創新是發展的驅動力,但是非遺的特性要求我們不能大刀闊斧地進行翻新,只能在保留非遺精髓的情況下進行融合再生、發展創造[3-4]。自2008 年起,在傳承、保護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西江苗寨通過創新、發展、融入等手段對之進行合理開發利用,促進旅游健康發展,進一步提升了民族文化的經濟價值。為合理利用非遺文化,西江苗寨先后打造了村寨夜景工程,設置近20 多個靜態、動態、互動的文化體驗點,讓游客參與其中,這不僅強化了旅游體驗,延長了游客逗留時間,西江苗寨還將苗族刺繡、銀飾鍛造、蠟染制作等苗族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審美樣式。西江苗服出租行業在此時分到了屬于自己的一杯“羹”。所以西江苗服出租旅拍業的發展得益于景區的品牌塑造,同時景區的體驗感提升也依賴于像苗服出租旅拍這樣富有非遺文化的產業。
綜上所述,西江苗寨苗服旅拍通過合理利用民族服飾文化得到了游客們的喜愛,以苗服出租旅拍等這樣創新的方式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同時激發了村民們對本土優秀文化的自覺和熱愛,增強了文化自信。民族旅游村寨高質量發展必須以文化產業業態創新為支撐[5]。文旅融合既是西江千戶苗寨苗服旅拍業發展有效路徑,也是苗族服飾能夠長足發揚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