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錚
四川省達州市渠縣豐樂鎮第一學校(四川省達州市 635200)
在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學之中,開展群文閱讀非常重要,因為要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語文的基礎性教學地位,對閱讀教育的重視程度必不可少,對閱讀的形式和方法指導也需要教師鉆研和費心。而傳統的閱讀形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也不能真正拓展學生的學習和閱讀生活。因此,要想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核心發展,就要利用現代群文閱讀模式,以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形式,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并且讓學生在復雜的社會條件中,獲得更多基礎性的能力,形成更廣泛的學習實力,真正發展語文課堂教育,讓小學語文課堂更加高效發展,也能幫助學生們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獲得相應的動力[1]。
首先,教師需要明確的是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是依賴于當前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發展所展開的,也是保證線上教育正常運行的重要前提。因此,在當前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線上教學是學生可以利用手機、平板或者電腦等形式,通過教師傳輸的一系列教學資源,進行群文閱讀的模式[2]。這些資源可以使教師通過網絡上尋找的內容進行整合的整合體,同時,也可以是教師自己制作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在線上和線下都能有一定的步驟,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深刻的了解。因此,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不僅是讓小學語文課程更加高效率的模式,同時,也能利用學生課下活動的時間進行閱讀,真正體現了現代教育的發展技術。尤其是在現代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開展閱讀訓練,同時,也能通過線上模式在平臺之上傳播學習資源,不僅利用了不同的時間空間,還解放了學生的思維。現階段在線上教育的環節中,線上學習和做作業的平臺很多,比如有釘釘、作業盒子、一起作業、班班通、校訊通、人人通、班級優化大師等,都能進行群文閱讀,輔助線下教學的發展[3]。
在新時代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確立時,就要求要通過閱讀的形式,提升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讓學生在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化之中,獲得基礎性的能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和閱讀意識,真正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在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之中,教師要通過現象看本質,真正通過群文閱讀的形式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能快速閱讀,并且準確抓住閱讀的重點。而這種模式需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配合,才能更好的發展新時代小學生隨時隨地進行群文閱讀的目標,真正實現小學語文與群文閱讀的教育發展意義。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在對知識的認知程度和學習過程中還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教師在學生打基礎的階段,一定要讓學生將根基打牢,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現代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就是運用最先進的模式,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過程[4]。同時,也能通過線上線下互補的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之中進行群文閱讀訓練之后,在課下也可以進行相應的訓練,查漏補缺,獲得知識面的提升。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提升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同時,對閱讀也產生了相應的興趣,真正幫助小學生集中注意力,抓住文章的核心,形成對群文閱讀的認識,獲得最基礎的感悟。
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之中,往往學生都是利用傳統的教育形式和閱讀形式,對閱讀內容進行鉆研,而小學生一般閱讀都是針對單篇開展閱讀,很少進行群文閱讀的形式。因此,在現代先進工作的指導之下,教師要改變傳統語文教學的觀念,真正融合群文閱讀的模式,將多篇閱讀整合在線上和線下教學之中,真正提升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5]。在閱讀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得到了提升,同時,還能通過群文閱讀的形式,抓住閱讀的目標,提升閱讀速度,展示閱讀能力,更快地通過文字學習的形式,提升自身的綜合閱讀基礎能力。
在當前的小學生教育之中學生的拓展能力發展非常重要,因為學生處于好奇心強,且記憶力好的時間段,因此,在這一階段,如果學生能增加閱讀的篇目和篇幅,真正通過群文閱讀的形式來理解語文知識,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同時,也能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6]。在傳統的閱讀之中,教師往往針對教材進行閱讀指導,而現階段利用群文閱讀的形式,不僅學生可以閱讀到更多的篇目,同時,也能快速閱讀尋找自己感興趣的的點,這都是拓展學生文化視野的重要模式。
在當前小學階段,學生針對教材內容的閱讀已經逐漸喪失了興趣,因為教材閱讀的內容比較少,同時,也僅僅是紙質版閱讀的形式,無法與線上線下多媒體的形式進行融合。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之中,教師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僅能通過紙質版的閱讀拓展自身的視野,同時,還能利用線上閱讀的模式,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品味,隨時隨地開展閱讀,這都是提升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模式,也是培育學生閱讀目標的重要內涵[7]。
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主要以講授知識為主,因此課堂總是被安排得滿滿當當,教師以課堂為中心,學生只能做被動的接受者,這種教學模式有一定的弊端,一方面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無法得到即使的滿足,另一方面時也違背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因此,可以通過線上的教學模式提供更多能讓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同時線上教學能夠將靜態內容動態化,這樣,學生學習起來積極性也會更高。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找到更多的相關內容配合課堂教學,將課堂打造成更具個性化的語文教學課堂,從而真正地構建生本課堂。而線上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課堂機械化學習會減少,學生之間有更多的時間進行交流和討論,這對孩子自主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8]。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閱讀材料便顯得十分關鍵,因為教師只有選擇好的閱讀材料,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把握良好的學習內容,并且快速地將閱讀技巧展示出來。通過教師所確定的范圍,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之中,獲得群文閱讀的技巧,同時,在進行文章的選擇中,也能相互補充,提升學生閱讀文章的水平,真正促進學生在閱讀之中獲得更多的學習素材。因此,教師開展群文閱讀之中,一定要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真正觀察學生在線下學習的情況,在利用補充閱讀的形式,給學生們布置線上閱讀的任務,真正做到相互補充,相互發展的模式,促進學生對閱讀內容細嚼慢咽,真正將知識融合在一起,將閱讀內容整合在一起。
例如,在小學人教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中,主要是以詩歌為載體,在教材中的詩歌是《短詩三首》,因此,教師就要把握好詩歌這個題材,讓學生進行詩歌群文閱讀。教師可以尋找一些相同類型的詩歌,可以是簡短、比較好理解的,也可以是同類型的詩歌,在課堂之中進行展現。學生們在課堂中可以開展群文閱讀,并且將自己的收獲說給教師,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對課堂中教師所提供的詩歌比較感興趣,或者是對課堂中開展的群文閱讀還未理解透徹,想要課下繼續要就的。教師可以將課堂中的詩歌素材傳送到相應的平臺之上,學生可以在課下進行線上學習。同時,教師還可以從網絡上搜集一些其他群文閱讀的詩歌題材,在教師進行檢驗后,一并推送給學生,學生在感興趣的情況下,會在線上逐步閱讀教師提供的詩歌,并且寫下自身的感悟。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發展,教師不僅讓詩歌這個題材的群文閱讀模式得到了貫徹,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群文閱讀能力,做到了線上線下共同補充、共同發展的局面,真正培養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
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不僅能讓學生形成學習互補的風氣,同時,在長遠的發展之中,學生也能培育相應的習慣。利用新時代的信息技術發展培養自己從信息技術之中獲取有用素材的能力,因此,教師在這一階段一定要對學生的習慣進行良好培養,真正通過混合教學模式,凸顯學生的學習能力,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真正將閱讀好的內容、好的文章等習慣帶入到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之中,受益終身。因此,教師可以在群文閱讀的設計之中,選擇同類型的文章在線上和線下分別進行群文閱讀,真正凸顯學生在尋找閱讀興趣的同時,展示閱讀的價值和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春天里這一單元的教學中,都是圍繞議題“春天”展開的。在《找春天》這篇文章的群文閱讀指導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首先引入一定的情境,問一問學生春天的表現究竟是怎樣的?而你是怎樣發現春天悄悄來臨了的?通過學生的討論和自己的思考,學生將春天的影子和春天到來的表現栩栩如生的在課堂之中回答出來。在這一環節之中,教師通過對文章內容的閱讀以及學生對春天的理解,讓春天的影子也越來越清晰,在這時,教師可以在課堂線下教育之中利用古詩兩首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來加深學生對春天這一季節的感悟。在課堂之中,對比故事和文章的內容,學生們能看到古代人們描述春天和現代人們描述春天的差別,但是,對春天都有一種喜愛和向往之情。通過課堂上的引入學生對春天已經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同時,也對春天更加向往,學生們更加期盼春天的到來,也更加希望看到栩栩如生的動物、植物煥發活力的生機。因此,教師在這時就要利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線上推送相應的群文閱讀內容,可以將《筍芽兒》、《小鹿的玫瑰花》這兩片文章對比本文《找春天》這篇文章,共同開展群文閱讀,針對春天這個現象,讓學生在線上群文閱讀的過程中,聯系生活的實際,用自己最貼切的感悟進行閱讀,真正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春天種的新鮮事物,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們的線上閱讀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這時,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線上學習的任務,讓學生對三篇群文閱讀內容進行閱讀之后,也用自己的話表述一下自己對春天的熱愛之情。可以鼓勵學生寫一篇小日記或小文章的形式,幫助學生表達自己對春天的向往。這是當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帶來的新升級,也是語文閱讀課堂發展的新活力。
基于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大單元整體教學任務特點,教師可以從課本出發,通過忘了有效融入一些課外閱讀資源供學生展開群文閱讀活動,從而實現教學資源的有效補充和拓展。這不僅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能力,同時還能讓學生以整體思維為核心進行一些課堂學習的互動活動,真正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收獲,并從中獲得豐富的成功喜悅,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線下以教材中的單篇課文教學為主,然后線上再以這篇課文的主題出發作為議題讓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活動,尤其對于小學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本身的識字量就有限,主動閱讀文本的積極性并不高,此時,教師便可以為他們準備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繪本供其閱讀。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中的《樹之歌》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線下教學結束之后,從網絡上搜集一些與教學主題“樹”相關的,描述有關各種不同類型的樹的繪本,并指導學生有效閱讀的方法,通過這種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使其真正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最終達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感受美的目的。
在新時代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之中,教師如果能利用好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模式,就能真正把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展示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的學習與時代更好的相接軌,幫助學生能更加具有發展性。因此,教師一定要自身融合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真正提升自身的能力,在線下教學時,努力付出,而利用線上補充教學,更好地促進學生在閱讀方向和閱讀能力上的發展,展示學生的綜合素養。由此看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中,要想真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融合群文閱讀的形式,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真正凸顯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知識面,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為語文課程的前進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