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業,張文元,高生嵐
(中車大同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山西 大同 037038)
2020 年12 月,中車大同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研發的700 kW 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機車成功下線,機車采用“動力蓄電池+氫燃料電池系統”混合動力供電方式,最高運行速度為80 km/h,主要適用于機務段、礦山、港口等場所的調車、轉運等任務。氫燃料機車設計中涉及眾多關鍵技術,針對牽引電機設計小型化、寬速度范圍運行、具備良好散熱能力等需求,需要開展一系列研究和分析驗證。
氫燃料機車采用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供電方式,變流器對牽引電機采用架控方式,直流母線電壓范圍在DC640 V~DC832 V,主電路拓撲結構如圖1 所示。氫燃料電池根據動力蓄電池電壓等級進行充電,蓄電池直接給牽引逆變器供電,直流電源波動范圍較寬。

圖1 氫燃料機車主電路拓撲結構
機車恒功運行速度范圍在11.8~80 km/h,起動牽引力250 kN,最大再生制動力160 kN。機車常用牽引速度一般都處于較低轉速區間,牽引電機和變流器負荷較大,牽引特性控制為恒牽引力模式,司控器手柄為9 級,可平滑調節;牽引特性控制曲線如圖2所示。

圖2 機車牽引特性曲線
牽引電機采用6 極鼠籠式三相感應電機,以滾抱方式安裝在轉向架上,主動齒輪安裝在電機傳動端軸承內側;非傳動端為非絕緣圓柱滾子軸承+角圈帶電刷,采用脂潤滑;傳動端為非絕緣圓柱滾子軸承,采用油潤滑。定子鐵心由低損耗厚0.5 mm 的冷軋硅鋼片疊壓而成,全疊片焊接結構,定子線圈采用薄膜電磁線繞制而成,定子嵌線后整體浸漆,然后進行沒水試驗。定子外部裝有接線盒,并引出三相引出線。轉子鐵心由低損耗厚0.5 mm 冷軋硅鋼片疊壓而成。轉子鼠籠為池槽式對接結構,由高強度純銅導條與鉻鋯銅端環通過感應釬焊而成。導條打入槽后,用專用工裝將導條漲緊。傳動端套裝齒輪。電機定子鐵心安裝一個溫度傳感器(PT100),用于監控定子的溫度,保證電機的安全運行。非傳動端安裝速度傳感器。電機傳動端與非傳動端預留軸承溫度和振動傳感器安裝接口,用于安裝6 A 系統實時監控電機軸承溫度和振動狀態。
電機采用軸向強迫通風方式進行冷卻,進風口設置在傳動端,定子拉板與定子鐵心間設計有風道,為改善轉子的散熱,轉子上開有軸向通風孔,冷卻風通過轉子通風孔和定轉子間的氣隙從非傳動端端蓋軸向排出。
電機三維模型如下頁圖3 所示。

圖3 牽引電機三維模型
電機的基本參數如下:額定功率179 kW;額定電壓為300 V;額定電流為495 A;恒功轉速范圍為289.6~1 970 r/min;啟動轉矩為6 880 N·m;額定效率為88%;冷卻風壓為650 Pa;冷卻風量為0.5 m3/s;絕緣等級為200 級;質量為1 650 kg。
電機的牽引特性曲線見圖4。

圖4 牽引特性曲線
相對普通機車,氫燃料機車要求牽引電機轉速不高、恒功點速度低,考慮調車機車限界空間限制,四極電機無法實現,因此選擇6 極感應電機。繞組匝數多,電機電壓高,電流小,電機發熱少,電壓調制比高,諧波抑制能力好。在可選情況一般以多匝為好,但由于機車恒功倍數高,同時電壓較低,增加匝數會降低恒功速度。斟酌考慮電機匝數選擇3 匝。
氫燃料混合動力機車在滿足最大啟動牽引力條件下,合理匹配電機的起動轉矩和齒輪傳動比,在保證齒輪強度的前提下,盡量選擇大傳動比,可以減小電機起動轉矩,降低電機的磁場飽和度,電機控制精確穩定,同時降低了成本。綜合考慮確定齒輪傳動比為103/22,牽引電機最大啟動扭矩為6 880 N·m。
針對氫燃料機車牽引電機,主要技術問題在保證電機良好的散熱性能。從電機設計角度,電機定子采用全疊片無機殼結構,以減輕重量和改善散熱;在保證過載能力的同時,盡可能提高繞組匝數,以提高電機額定電壓,降低變流器供電諧波,從而減少發熱量;電機的繞組、導條、端環選用低電阻率材料,優化定、轉子槽型和導條規格;同時增加定、轉子槽口深度,提高散熱面積;在定子和轉子設計中考慮了通風路徑,加強冷卻風對定子繞組端部的冷卻,提高冷卻風的利用率。同時,為防止出風端軸承溫升高,在出風端軸承室設計隔熱層,有效隔開熱源與端蓋軸承室熱量的傳遞,降低出風端軸承的溫度。
采用fluent 流體分析軟件建立電機模型,對電機在額定工況下的流場和溫度場進行仿真分析,設定通風量為0.5 m3/s,環境溫度為20 ℃。仿真結果如圖5所示,最高溫度出現在電機定子線圈上,最高溫度為155.55 ℃,最高點溫升為135.55 K,滿足電機200 級絕緣等級設計要求。電機各部件溫度分布如表1 所示。

圖5 電機各部件溫度(℃)分布圖

表1 電機各部件溫度分布
同時,開展了電機溫升試驗研究,試驗條件與仿真中電機運行工況、通風條件設定相同,環境溫度為29.5 ℃。溫升試驗電機在額定工況運行3 h,電機各部件溫度達到穩態,電機定子線圈上出現最高溫度為140.3 ℃,最高點溫升為110.8 K。對比電機試驗結果和仿真結果,電機散熱分析結果一致,仿真數據留有較大余量。同時,觀測電機出風端軸承溫升試驗數據為47 K,滿足脂潤滑軸承要求[1-3]。
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機車成功下線標志著氫能進入機車牽引領域。設計過程中涉及眾多關鍵技術,需牽引電機適應寬范圍直流供電,滿足電機小型化、寬速度范圍運行條件。電機的設計依據、散熱設計等關鍵問題經過了深入研究,并通過仿真驗證和試驗驗證對比證明設計的正確性,為類似電機設計積累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