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浩儀 ,鄧年勇 ,張軍朋*,曾永順,黃朝陽,張潤生
1.華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信工程學院,廣州 510006
2.重慶市大足田家炳中學校,重慶 402360
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與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教材的質量直接影響到人才的培養質量[1]。2019年秋季學期起,部分省份的高一年級開始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教師對新教材的適應性會影響到物理核心素養的落實。因此,進行教師對新教材的適應性研究變得尤為重要。教師對新教材的適應性是指教師在面對新教材的新內容時,適當調整自身的教材觀和教學觀,合理地使用新教材中的內容,更好地適應學生的需求并進行有效教學的程度。
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是全國范圍內使用面較廣的教材,很好地體現了課程標準的先進理念[2]。基于此,本研究以使用人教版教材的高中物理教師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追蹤了解教師對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以下簡稱為新教材)的適應情況及使用困難,提出改善的建議,以期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高中物理教師對新教材的適應現狀如何?
(2)高中物理教師在進行新教材教學的時候遇到了怎樣的困難?
(3)如何改善物理教師對新教材的適應性?
參考與教材適應性相關的文獻[3-5]后,同時結合課標和新教材的特點和新增內容,制訂了《高中物理教師對新教材的適應性研究——以2019年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為例》問卷,輔以專家審閱保證結構效度,然后進行初測和復測,對不恰當的題目進行修改,根據專家和被試教師的意見確定最終問卷。最后,將數據以Excel文檔錄入,并導入SPSS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結合訪談對數據進行解釋。
問卷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收集教師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學校、教齡、學歷、職稱和培訓次數,主要為選擇題和填空題。
第二部分的設置是為了了解高中物理教師對新教材的適應性,從新教材的認識層面、新教材的使用層面兩個方面入手。其中,新教材的認識層面包括教師對新教材設計意圖的適應性和各部分內容的適應情況兩個指標;新教材的使用層面包括備課和教學兩個指標。共25題,其中1題為多選題,用于了解教師對新教材內容的處理方式,其余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法,最高分5分,最低分1分,得分越高,教師對新教材的適應性越強。
第三部分的設置是為了了解高中物理教師在使用新教材時遇到的變化、困難、需求以及建議,主要為多選題和主觀題。
經檢驗,最終問卷的克隆巴赫α系數為0.969,說明問卷具有可靠性;KMO值為0.959,Bartlett值為 5343.571(p<0.05),說明問卷效度較好。
本次問卷在廣東、重慶一直使用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的學校中派發,在樣本選擇上注重了教師的學校、教齡、學歷等的分布,盡可能保證樣本的廣泛性與代表性。總共發放問卷269份,有效問卷240份,無效問卷29份,問卷有效率為89.22%。
如表1所示,研究對象涉及廣東、重慶各類學校的各級教師,被調查的高中物理教師大多數為男性,所屬學校類型分布較為均勻,教齡在11~20年的較多,占比為37.92%,學歷只有本科與碩士研究生及以上,職稱大部分為一級教師與高級教師。教師們參加縣級與市級的新課程培訓的每人平均次數約為1至2次,但國家級和省級新課程培訓的平均次數均不足1次。

表1 被調查教師的基本信息
高中物理教師對新教材適應性的總體表現如表2所示,各個二級指標的均值均在3.5以上,教師對新教材的適應較為良好,處于中上水平。

表2 高中物理教師對新教材適應性的總體表現
(1)教師對新教材的認識
高中物理教師對新教材設計意圖的適應性均值為3.93,對各部分內容的適應性均值為4.24。新教材在欄目設置上作了很大的改動,但是也有沿用舊教材中的部分經典內容[6],所以大部分教師(67.92%)對各部分內容呈現方式能夠較好地適應,對新教材設計意圖的適應性處于中上水平,仍有30.83%的教師對其是一般領會,3.33%的教師不領會新教材的編寫意圖或理念,還有待提高。
教師對新教材各部分內容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師對新教材的適應性[3],其結果如表3所示。從整體上看,除了部分欄目存在極少數的不贊同情況以外,教師對新教材的新知識生成過程的設計、內容、各類欄目的評價總體上趨于“比較贊同”和“非常贊同”。

表3 高中物理教師對新教材各部分內容的評價
(2)教師對新教材的使用
在開始使用新教材后,75%的高中物理教師每天的備課時間較之前相比增加很多,而且有86.25%的教師會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詳細情況如表4所示,82.92%的教師使用較多的新教材內容是“復習與提高”中A組和B組設計的習題,幫助不同層次學生掌握本節課所學知識;81.25%的教師會演示“演示”欄目的內容;80.83%的教師會讓學生對“實驗”“做一做”“思考與討論”欄目進行探究與討論,而利用“練習與應用”的習題進行教學的教師是比較少的。

表4 高中物理教師對新教材各部分內容的處理
教材內容眾多,教師如何組織教材內容是教材編者和教師共同關注的話題。圖1數據顯示74.58%的教師是對教材中的例題或習題進行補充或替換,69.58%的教師則是補充或延伸教材中的某一物理知識,這表明教材中的部分知識內容還未能滿足教師的教學需求。另外,54.58%的教師會改變教材某一節內容的順序,37.08%的教師會改變教材章節的順序。這表明,總體上大部分教師會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前提來使用教材。有16.25%的教師沒有改動,完全按照教材內容和順序進行教學,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這部分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

圖1 高中物理教師對新教材內容的處理方式
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高中物理教師對新教材的適應性比較好,但是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變化與問題。
如圖2所示,在遇到的變化方面,教師感受變化最大的是教學方式的變化,其次是教學評價方式的變化,這說明新教材在一定的程度上引導教學方式改革,讓教師開展探究式教學、情境式教學等,從而促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同時,教師開始關注教學評價方式的改變,通過進一步訪談發現,教師認為不能再“唯分數論”,而是要實現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設計,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圖2 高中物理教師使用新教材遇到的變化
如圖3所示,在遇到的問題方面,60.83%的教師所處的學校教學設備跟不上新教材的要求。經訪談,一些學校的實驗條件并沒有很好,部分實驗器材不具備讓所有學生都能動手完成的條件。44.58%的教師認為,新教材處于試驗期,還不完善,這說明新人教版教材還有改進的空間。39.17%的教師認為自己不能很好地理解新教材的編寫意圖,一方面是由于培訓的次數較少,另一方面是配套的資料較少,教師很難有參考與借鑒。

圖3 高中物理教師使用新教材遇到的問題
如圖4所示,關于新教材的培訓,72.92%的教師希望能了解教材中探究活動的教學方法,66.25%的教師希望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50.83%的教師希望了解教材中新增內容的教學,49.17%的教師希望了解教材開發的知識。在其他方面,教師希望可以多舉行相關的培訓活動,深入講解新教材和舊教材的不同。可見,教師對如何開展探究式教學的需求是比較大的。

圖4 高中物理教師希望在新教材的培訓中多了解的內容
問卷的最后設置了一道主觀題,目的是收集教師們使用教材后對教材的修訂建議。大部分教師對教材都持有肯定的態度,但同時也提出了個人建議,這些建議主要有四個方面,分別是習題、實驗、章節順序和教學資源的建議。
在習題方面,教師表示“希望降低習題難度,特別在計算方面”“增加一些基本的題目和模型來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思維建模”。
在實驗方面,教師希望“多一些常見的可實施性高的實驗,多提供一些實驗案例,特別是符合實驗條件學校的實驗案例”“希望省里面統籌提高一下各高中學校的硬件、實驗設施等”“實驗部分建議多展示實物圖,少畫示意圖,很多學生沒有見過實物,看示意圖很困難”“演示實驗多設計幾種方案,滿足不同層次的學校”。
在章節順序方面,教師看法比較不一致,部分教師認為新教材的順序比較合理,也有教師認為有些順序需要調整,方便教學。爭議比較多的是電磁感應、能量、動量三個部分,如動量調整為必修。
在教學資源方面,很多教師都提出了增加配套相應資源的建議,如“多提供實驗視頻資源和教學圖片資源”“多些配套的視頻或動畫資源”。
通過對高中物理教師對新教材的適應性研究的問卷調查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高中物理教師對新教材的適應性較好,處于中上水平。總體來看,教師對新教材的適應情況較好,其中對新教材的內容和備課層面的適應情況較好,對新教材的設計意圖、理念和教學方面的適應情況還需要繼續改善。
第二,教師在使用新教材時的困難主要是設備與資源問題。大部分教師所在學校的教學設備跟不上新教材的要求,不能滿足所有學生動手實驗。其次,教師可以參考的資源較少,如可以參加的新教材培訓渠道、配套的教學圖片資源等。
第三,新教材得到教師肯定,但仍有改進的空間。根據訪談和問卷中教師的反饋建議,可以看出新教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科技應用方面更貼合實際生活,讓學生更容易聯系生活,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但在習題、實驗的內容方面有待改進。
基于以上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相應建議:
(1)教師需要提升獲取與整合資源的能力。教師普遍反映可參考的資源較少,這就需要教師充分開發身邊的資源,了解多個版本教材、教師用書等資源,對適合自己教學的資源進行整合與完善,對教材進行多次開發與創造性使用。
(2)提供多種形式的新教材培訓渠道。學校領導、相關的教育管理部門可以提供豐富多樣的新教材培訓,讓專家分享經驗,同時提供培訓的回放,讓教師在空閑時間可以進行觀看。
(3)教材可以繼續充實教學輔助資源。新教材的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部分問題。教師們反映較多的是關于教材習題和實驗方面的設置,習題的設置還需要進一步進行分層和調整難度,實驗的設置可以提供多種方案和增加實物圖,以備教師備課和教學時進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