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促進國內國際大市場建設的戰略價值與路徑研究

2023-01-29 13:03:18姚樹潔

姚樹潔,房 景

(1.遼寧大學 李安民經濟研究院,遼寧 沈陽 110036;2.杭州師范大學 經濟學院,浙江 杭州 311121)

一、引 言

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地緣政治沖突升級,逆全球化思潮興起,部分發達國家主導的“與中國脫鉤”趨勢威脅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挑戰全球價值鏈、產業鏈分工合作體系。在此背景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應運而生(1)姚樹潔、房景:《“雙循環”發展戰略的內在邏輯和理論機制研究》,《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26卷第6期。姚樹潔、房景:《科技創新推動“雙循環”新格局發展的理論及戰略對策》,《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3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涵包括“國內大循環主體”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內外兩個方面的目標要求,這使得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構成了新發展格局的一體兩面:實現“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必然要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為暢通國內大循環創造基本條件;而要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必然要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一方面利用龐大國內市場作為對國際市場的緩沖和補充,另一方面通過擴大內需增加進口需求,為擴大出口創造條件(2)錢學鋒、裴婷:《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理論邏輯與內生動力》,《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1期。,為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創造共贏平臺。因此,全國統一大市場與高水平對外開放共同構成了“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一體兩面,是暢通國內、國際兩大市場的基礎支撐(3)劉江寧:《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光明日報》,https://news.gmw.cn/2022-07/12/content_35876610.htm,2022年7月12日。。

作為新發展格局的主體,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備基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競爭有序、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這只“無形之手”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條件;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建設和公平競爭的各項規定和各種做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建立并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市場準入管理從以正面清單為主向以負面清單為主全面轉型,破除各種形式的不合理限制以及隱性壁壘;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健全市場體系基礎制度,堅持平等準入、公正監管、開放有序、誠信守法,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4)安蓓、潘潔:《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筑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中國產經》2022年第8期。。

2021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時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造,關鍵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職能;構建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5)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xinwen/2021-12/17/content_5661684.htm。。

2022年4月,黨中央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明確提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要以高質量供給創造并引領需求,暢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堅持問題導向、市場導向,推進統一市場建設,破除各種自我小循環、封閉小市場,讓需求引領優化供給,讓供給服務擴大需求,同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政府監管效能,堅持放管結合、放管并重(6)中央政府網,http://www.gov.cn/zhengce/2022-04/10/content_5684385.htm。。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習近平還著重強調,“我們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7)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xinwen/2022-10/16/content_5718812.htm。。

在構建龐大國內市場的同時,要贏得發展優勢,還應當順應經濟全球化,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是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推動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8)資料來源:《人民日報》,http://www.gov.cn/xinwen/2021-12/23/content_5664620.htm。。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堅定不移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承擔大國責任,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積極構建高標準自由貿易區,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 正式生效實施,我國國際經貿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得到全面拓展,正在形成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局面(9)資料來源:人民網,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1/0722/c1002-32165524.html。。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開放、不搞封閉”,“堅持合作、不搞對抗”,“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展現了我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的信心和決心(10)資料來源:人民網,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1/0722/c1002-32165524.html。。2022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上指出,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發展環境,中國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將繼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強經貿合作,共享發展機遇(11)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xinwen/2022-06/22/content_5697153.htm。。

因此,連接暢通國內、國際兩大市場,對內需要以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為抓手,對外則要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為牽引,減輕區域間、城鄉間商品和要素市場分割,加強擴展全球經貿合作伙伴關系,這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優勢互補、資源融合、協同發展的必要條件。

本文接下來的內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解析當前時代背景下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發展基礎和必由之路;第三部分探討面對外部環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分析高水平對外開放面臨的現實挑戰,闡釋為什么要以自主創新為抓手,切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質量;第四部分論述國內大市場是推進國際大循環發展的重要基礎,高水平對外開放是促進更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國內、國際兩大市場相得益彰的內在邏輯;第五部分總結并提出政策建議。

二、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發展基礎與制約因素

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指中國國內市場形成規則統一、競爭充分、運行有序、高度開放的基本格局,具有規模巨大、結構完整、機制靈活、功能強大和環境優化等內在性質,可以依托其順利開展國內、國際經濟循環和擴大再生產(12)劉志彪、孔令池:《從分割走向整合:推進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阻力與對策》,《中國工業經濟》2021年第8期。。全國統一大市場理念在20世紀90年代已經形成并提出(13)張皓若:《建設大市場 發展大流通》,《中國物資經濟》1993年第5期。,是指要在全國范圍內,按照統一的市場規則、高標準聯通的市場設施,實現市場主體平等準入,要素與資源、商品與服務自由流通的市場建設。

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不斷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等制度,推進價格改革和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知識、數據等重要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14)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xinwen/2021-12/17/content_5661684.htm。。

(一)我國消費結構變遷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經濟發展,我國已經取得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15)資料來源:新華社,http://www.gov.cn/zhengce/2021-09/28/content_5639778.htm。。2021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與國際環境百年變局,我國GDP總量達到114.37萬億元,同比增長8.1%,人均GDP達到8.1萬元,首次達到全球人均水平,實現新的歷史性突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增強了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16)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

加入WTO之初,對外貿易極大推動我國經濟發展,進出口總額占我國GDP的比重長期保持在60%以上;然而,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世界經濟遭遇重創,進出口貿易對我國GDP的貢獻持續下降,到2014年已經降至40%左右,2015年至2021年基本維持在30%—35%之間。這一時期,隨著我國人均GDP持續增長,國內市場日益擴大,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在2008—2010年期間保持在50%左右,到2021年已經提高至近55%(如圖1)。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17)資料來源:人民網,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1/0722/c1002-32165524.html。,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擁有廣闊空間和巨大潛力,新發展格局有必要也有條件“向內看”,這也是開放型大國的基本發展規律,包括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在內的發達經濟體對外貿易占GDP比重基本在20%—40%之間。

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國內大循環暢通,需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18)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xinwen/2018-07/12/content_5306121.htm。。內需包括國內消費需求與國內投資需求兩大方面,其中擴大居民消費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基礎,投資是產生持續發展動力的根本保證,人力資本積累和技術創新是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的根本支撐(19)李克強:《關于調整經濟結構促進持續發展的幾個問題》,《求是》2010年第11期。。經濟騰飛歷程中,我國人均收入持續增加,21世紀初居民人均名義消費僅有3000元左右,2021年已經提高至24100元(如圖2)。剔除物價上漲因素,按照2000年不變價格計算,2020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2000年增長3.3倍。我國具有14億規模的龐大人口基數,結合持續增長的人均消費水平,可以推算我國居民消費市場是一個超過40萬億元規模的龐大市場,對于國內、國際兩大市場而言,都是開展經濟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

圖1 我國最終消費、凈出口、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

在居民消費保持增長的同時,我國城鄉二元結構致使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在消費方面長期存在一定的結構性差異。從人均消費數值來看,城鎮居民消費水平顯著高于農村居民。在21世紀初,城鎮居民人均消費已經超過5000元,而農村居民僅有不到2000元;經過20年的快速增長,城鎮居民2021年人均消費突破了3萬元,達到30 307元,而農村居民也超過了1.5萬元,達到15 916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與農村居民人均消費之比從2000年的接近3倍下降至2021年的1.9倍,城鄉消費差距明顯縮小,農村居民人均消費呈現向城鎮居民收斂的趨勢。而從人均消費增長速度來看,剔除物價因素,以2000年為基期,在2000—2010年期間,城鎮與農村居民的消費增長保持一致趨勢,2011年之后,城鎮居民消費水平基本保持與前一時期(2000—2010年)相同的增長速度和趨勢,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加速增長,增速顯著超過城鎮居民。這與我國一系列惠農政策,特別是精準脫貧的時間窗口相一致,充分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后我國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戰略的重大成效。

圖2 我國居民人均消費(2000—2021)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負面沖擊,2020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消費同比增速首次出現下降,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較好抵御住疫情沖擊,繼續保持增長。因此,我國的居民消費市場,尤其是農村居民消費市場,仍然有廣闊的增長空間。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障體系,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減輕居民教育負擔,提高鄉村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向農村地區延伸,充分利用數字經濟技術制定更為精準的補貼政策,我國居民消費市場可以迸發出更高的消費意愿,可以為國內、國際兩大市場提供增長空間,同時也可以增強我國龐大國內市場優勢對于跨國公司的吸引力,以市場資源交換技術、研發資源,抵御貿易和科技保護主義對我國的不利影響。

(二)我國與主要經濟體的市場規模比較

市場資源是大國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資源,可以為本國國內經濟大循環提供商品和要素流動的市場基礎,同時可以為開展國際大循環提供多層次的需求側資源。我國國內龐大市場業已初具規模,從總量指標來看,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在21世紀初不足8萬億元,2021年達到74.8萬億元,按照平均匯率計算約為11.6萬億美元(圖3),持續逼近美國的最終消費水平(17萬億美元).我國市場規模是日本的2倍、印度的5倍,超過德國、英國和韓國的市場規模之和。

從結構性指標來看(圖3),美國和英國的最終消費支出占GDP比重長期保持在80%以上,日本和德國的結構相似,最終消費支出占GDP比重保持在70%—75%之間,韓國保持在65%左右。觀察各發達經濟體的結構性指標,最終消費支出占GDP比重總體趨勢平穩,保持在一個穩定值附近波動。我國尚處于發展階段,國內市場總量和結構性占比持續增加。2021年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時,我國的最終消費支出占比低于美國、英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但已經超過了韓國。可以預測,二十大之后的新發展時期,隨著經濟總量持續增長,我國國內最終消費規模仍然具有較大增長潛力。

圖3 中、美、日、德四國最終消費支出(萬億美元)及其占GDP的比重

(三)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制約因素

盡管我國已經形成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市場化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但是我國市場體系仍然存在地方保護主義、市場分割、要素資源流動不暢、制度規則不夠統一等突出問題(20)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xinwen/2021-12/17/content_5661684.htm。。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和區位條件各不相同,在改革開放40多年快速發展歷程中形成了俱樂部收斂趨勢(21)Yao S. and Zhang Z.,“On regional inequality and diverging clubs:A case study of contemporary China”,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Vol.29,2001.。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形成區域間市場分割,而在各個大區域內部形成了不同的次級區域間市場分割,使得我國統一市場建設在基礎制度、要素市場、流通體系、經濟政策、市場監管等多個方面存在多重障礙(22)劉志成:《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基本思路與重點舉措》,《改革》2022年第9期。。

在市場化改革初期,地方保護主義產生了市場進入壁壘、隱形交易成本、價格保護等多種影響自由貿易的保護措施,使得各地發展形成了區域性、次級區域性小市場,國內貿易格局呈現“以鄰為壑”特征。隨著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目前省內商品市場交易限制已經得到明顯改善,而在跨越省際的省界分界線兩側,仍然存在偏離“一價定律”的商品市場分割現象(23)馬草原、李廷瑞、孫思洋:《中國地區之間的市場分割——基于“自然實驗”的實證研究》,《經濟學(季刊)》2021年第3期。。隨著市場化改革各項措施持續推進,商品市場分割在波動中趨于收斂,制度性約束造成的省際貿易壁壘趨于弱化,當前造成市場分割的主要原因來自基礎設施、運輸條件以及信息障礙等摩擦性因素。

為擴大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必須逐步消除各級各類商品和要素市場分割,實現五個“統一”,即商品和服務市場統一、要素及資源市場統一、市場基礎設施聯通統一、市場制度規則統一和市場監管公平統一(24)余淼杰、季煜:《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價值意蘊及路徑探析》,《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10期。。改善市場分割必須從硬件基礎和軟性基礎兩個方向發力:一方面,建設“新基建”,著力解決交通基礎設施、運輸條件、市場信息不對稱等摩擦性壁壘,提供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硬件基礎;另一方面,優化市場規則與制度透明度,提升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軟性基礎。在此基礎上,加快建設新型城鎮化,減輕城鄉市場分割,降低跨區域貿易壁壘,消除“以鄰為壑”。

三、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現實挑戰與戰略路徑

改革開放40多年我國創造的增長奇跡與建立的超大規模國內市場離不開與世界市場的融合發展,尤其是21世紀初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彌補了我國經濟起步階段資本和外匯“兩缺口”。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技術鏈,是我國取得發展成就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我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對外貿易質量持續上升,商品出口占國際市場的份額由不到1%上升到15%左右,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得以確立和鞏固。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不斷推進,我國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持續增強。2021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額達到1734.8億美元(如圖4),同比增長20.2%,已經連續四年穩居世界第二大外資吸引東道國。在持續吸引外資的同時,我國也在不斷擴展對外投資(25)姚樹潔、韋開蕾:《中國經濟增長、外商直接投資和出口貿易的互動實證分析》,《經濟學(季刊)》2007年第1期。(26)姚樹潔、馮根福、王攀、歐璄華:《中國是否擠占了OECD成員國的對外投資?》,《經濟研究》2014年第11期。。2017—2021年,我國對外投資流量位居全球前三位,尤其是在2020年我國對外投資規模達到1537.1億美元,首次躍居全球第一位(27)資料來源:商務部,http://newyork.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111/20211103213572.shtml。。

圖4 我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與對外直接投資流量(2007—2021)

盡管我國持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積極融入全球化維護國際經貿合作,但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尚未完全實現復蘇。近年國際市場黑天鵝事件頻發,我國遭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于我國新時代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出全新挑戰。

(一)新冠肺炎疫情、中美摩擦與俄烏沖突沖擊下的國際市場百年變局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初在全世界暴發以來,已經造成6.2億人感染,超過656萬人死亡,使原本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艱難復蘇的全球經濟再度遭受重創,對于國際貿易與投資造成嚴峻的負面沖擊(28)Fang J.,Collins A. and Yao S.,“On the global COVID-19 pandemic and China’s FDI”,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Vol.74,2021.(29)Fang J.,Ou J. and Yao S.,“On COVID-19 pandemic and China’s foreign trade”,World Economy,Vol.45,2022,pp.3507-3533.。在疫情大流行之中,美國等發達國家持續升級與我國的貿易摩擦,并將保護主義措施向多領域擴張,意圖對我國進行覆蓋貿易、市場、科技創新等全方位的“脫鉤”封鎖。

美國等發達國家主導的貿易保護主義與逆全球化思潮不斷沖擊國際經貿分工合作體系,而2022年爆發的俄烏沖突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世界地緣政治動蕩。美國、日本、英國和歐盟等主要經濟體相繼對俄實施一系列貿易制裁措施,俄羅斯采取“盧布結算令”、能源限制令等反制措施,此后俄羅斯向歐洲輸氣的主要管道北溪管道遭遇爆炸泄漏,國際恐怖主義籠罩歐洲地區,波及全球。

穩定、和平、開放、有序、寬松的國際經貿環境是世界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基礎。貿易保護主義、“脫鉤”摩擦升級、地緣政治動蕩、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等國際大市場新變化,對于我國繼續深化改革開放造成多方面挑戰。在全新歷史時期,應當以擴展多邊經貿合作為基礎,以技術創新與自主研發為抓手,引領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

(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貿易自由化提質升級

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的多重壓力之下,“一帶一路”是推動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倡議、新理念、新方案,也是深化我國與沿線國家經濟、貿易、投資持續穩定合作發展的通道紐帶。“一帶一路”倡議于2013年提出。次年,“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目標成為建設“一帶一路”的主要內容(30)呂越、陸毅、吳嵩博、王勇:《“一帶一路”倡議的對外投資促進效應——基于2005—2016年中國企業綠地投資的雙重差分檢驗》,《經濟研究》2019年第9期。。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強調,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31)資料來源:《習近平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強調堅持以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將“一帶一路”走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黨建研究》2017年第6期。。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上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可以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對疫情沖擊和恢復經貿合作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提出要進一步將“一帶一路”打造為“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復蘇之路、增長之路”(32)資料來源:中國一帶一路網,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132811.htm。。

經過九年時間的建設發展,“一帶一路”倡議促進國際多邊經貿合作成效顯著。2021年,面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的疊加挑戰,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達到11.6萬億元,同比增長23.6%,占我國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29.7%,我國已成為2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與13個沿線國家簽署7個自貿協定(33)資料來源:海關總署,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xwfb34/mtjj35/4199416/index.html。。在雙邊投資方面,2021年我國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額達到1384.5億元,同比增長7.9%,占我國對外投資總額比重達到14.8%,2013—2021年間我國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累計值達到1613億美元;2021年沿線國家對我國直接投資額首次超過百億美元水平,達到112.5億美元(34)資料來源:中國一帶一路網,http://www.stats.gov.cn/xxgk/jd/sjjd2020/202210/t20221009_1889044.html。。

作為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的重要運輸載體,中歐班列2021年開行1.5萬列,同比增長22%;全年運送146萬標箱,同比增長29%(35)資料來源:中國一帶一路網,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225070.htm。。截至2022年1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過5萬列,通達歐洲23個國家、180個城市,累計運送貨物超過455萬標箱,總貨值達2400億美元(36)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xxgk/jd/sjjd2020/202210/t20221009_1889044.html。,為加強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往來和提升我國對外開放水平做出巨大貢獻。2022年前三季度,中歐班列開行1.2萬列,綏芬河、滿洲里、二連浩特、阿拉山口、赫爾果斯等鐵路主要口岸交接車輛數量多次刷新歷史紀錄,日均交接量穩定在440車以上。西部陸海新通道于2017年開通,2022年前三季度,貨物發送55.5萬標箱,同比增長22%,中越貨物列車、中老鐵路運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持續高速發展。在世紀疫情持續蔓延情況下,“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一帶一路”成為我國穩外貿外資的熱點關鍵詞,對促進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增強我國內外兩大市場的發展能力及韌勁,均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持續提升“一帶一路”倡議發展水平的同時,我國與東盟10國及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15個國家于2020年11月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標志著當今世界人口規模最大、經貿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37)王雅莉、王妍:《RCEP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雙重影響及對策分析》,《理論探討》2021年第2期。。RCEP的簽署有助于形成開放統一的亞洲市場,整合區域多重制度框架,為國際多邊貿易體系和經貿合作注入新動能,同時還可以大幅改善我國的外貿環境,推動我國與RCEP成員國形成更為緊密的國際產業分工關系、貿易往來與投資合作關系,為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和可持續增長提供新動能(38)袁波、王蕊、潘怡辰、趙晶:《RCEP正式實施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國際經濟合作》2022年第1期。。

RCEP的重要成員東盟10國,自2020年起已經連續兩年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而我國也已經連續12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我國與東盟的貿易互補性、產業關聯性持續增強。隨著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市場增長空間逐漸收縮,東盟國家市場在我國進出口貿易中的份額和地位仍有較大上升空間。RCEP主張的貨物貿易自由化與便利化、服務貿易漸進式開放、投資營商環境實質性改善、貿易新議題規范等一系列發展方向,為我國提升對外開放質量與水平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新時代推動我國加強與東盟全面戰略合作、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的一大重要潛力樞紐在于海南自貿港建設。自貿港建設采取分階段漸進式路徑,在“十四五”時期適時啟動全島封關運作,到2035年全面實現貿易、投資、資金跨境流動,人員進出自由便利,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實行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海南自貿港與東南亞國家地緣毗鄰,建設自由貿易港可以使海南成為我國與東盟國家貿易投資往來的重要樞紐,為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區域合作新門戶。

(三)加強技術創新與自主研發,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核心動能

建設新發展格局,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第一要務是提高技術創新,提高出口產品技術水平,利用勞動力技術水平總體較高的比較優勢,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伴隨的挑戰。本節從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出口價值指數和高技術產品出口三個維度觀察我國進入21世紀以來的對外經濟發展水平演變,為新時代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提供諫言依據。

1.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

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是促進市場規模持續擴張的必要條件,技術進步是引領經濟增長的重中之重。要促進國際大市場與我國國內大市場的融合發展,就需要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提供新動能,在國際分工體系和全球價值鏈體系中建立和鞏固我國的比較優勢。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情況可以反映技術創新在跨國之間“引進來”與“走出去”的現實情況,其中知識產權使用費收入代表了知識產權出口情況。

從知識產權使用費收入總額來看,美國長期處于全球知識產權出口引領地位,近十年每年知識產權使用費收入均超過1000億美元,2021年達到1248.27億美元,相當于大連市2021年GDP總量(1213億美元,按照平均匯率計算)。日本、荷蘭和德國緊隨其后,同樣是知識產權出口大國,每年的知識產權使用費收入在400億—500億美元水平。

在21世紀初,我國知識產權使用費出口收入僅有不到1億美元,美國這一數字是我國的數百倍;隨著我國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申請專利數量持續增長,知識產權出口能力持續增強,2017年我國知識產權使用費收入首次超過40億美元,近五年這一數字持續增長,直至2021年首次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達到117億美元,從不到美國的2‰逐步提高至近美國的10%,超過了韓國的知識產權出口收入(圖5)。

圖5 部分國家知識產權使用費收入(億美元)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經濟起步較晚,我國知識產權使用費收入在近五年的持續增長(如圖5),為我國創新研發能力提高、在世界經貿體系和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提升,提供了積極證據。與此同時也應當看到,與美國、日本、德國和荷蘭等傳統技術出口強國相比,盡管差距有所減少,但我國仍然處于技術后發地位,尚有較大追趕空間,全球核心技術、高精尖技術仍然被技術領先國家所壟斷。因此,即使我國具備超大規模國內市場,仍然需要進一步開展高水平對外開放。一方面可以將我國的新技術、新知識出口到世界市場,創造知識產權出口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持與領先國家的技術學習與合作交流。這是我國作為后發國家追趕領先國家、縮小核心技術差距、實現高新技術突破的必要條件。

從知識產權使用費差額(即收入減去支出)來看(如圖6),我國的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逆差持續增加。結合我國知識產權出口在近五年不斷增長的趨勢,逆差擴大一方面表明我國知識產權使用費的收入和支出兩個端口均有較大流量,我國在各個產業門類存在較大程度的技術進口依賴,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國勞動力素質和產品技術復雜度持續上升,能夠引入并使用更多門類的進口技術,產品附加值也會相應提高。

圖6 部分國家知識產權使用費差額(億美元)

通過對比全球主要知識產權出口國家的表現,可以觀察到知識產權表征的技術創新進出口方面更多的典型特征。首先,荷蘭作為知識產權出口強國,其知識產權支付的使用費高于收入,從而形成長時期的知識產權使用費逆差。這意味著荷蘭的知識產權較集中于某一部分產業領域,例如半導體、汽車制造、電子和材料領域,荷蘭掌握這些領域的高精尖技術,但其技術領先覆蓋面并不廣,在其領先領域之外的其他產業知識產權仍然依賴進口。我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應當學習荷蘭的發展經驗,在某幾個關鍵領域形成我國獨有的技術優勢,力爭進入全球引領行列;與此同時,還要在其他領域繼續保持技術學習、追趕和突破,縮小與技術引領國家之間的發展差距,降低對技術進口的依賴,具備極端情況下自給自足的能力。

其次,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經濟全球化趨勢下一部分產業和外商投資遷出我國,部分發達國家主導的“與華脫鉤”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這一問題。這是我國開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必須面對和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文將印度作為觀察對象來考察這一問題。印度的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兩個端口均顯著低于我國,相應地,其知識產權使用費逆差也顯著低于我國,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印度雖然具備充足的勞動力,但由于體制機制、制度因素制約勞動力技能水平發展,雖然可以承擔產業分工體系低端低技術環節,但在短期內難以向全球技術鏈中上游攀升。我國具備勞動力技能總體水平較高的優勢,面對勞動力成本上漲壓力,更需要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主動向全球產業分工與技術鏈體系的中上游環節攀升,通過建立專業技工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專業技術人才技能培訓、提升技術人才收入水平與社會認可度等一系列措施,承擔技術復雜度更高、附加值更大的生產環節。

此外,日本和德國在21世紀初也存在一定的知識產權使用費逆差。從2003年開始,日本知識產權進出口實現由逆差到順差的轉變,此后順差不斷增大;德國則是在2010年之后實現知識產權進出口差額逆轉,并且其知識產權進出口順差在2019年超過了日本。德國和日本在其發展歷程中都曾經在國際分工體系中成為“世界工廠”,通過不斷提升制造業出口技術水平,深耕一部分高精尖制造業,最終成為部分領域的技術引領者。由此可見,技術進步引領拉動高質量出口的進程并非一蹴而就。與技術引領國家相比,我國拉動技術貿易出口還有相當空間,具備較大潛力。新時代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必須穩定中國制造業大國地位,大力開展技術創新與自主研發,挖掘并深耕優勢產業,提高制造業產品附加值,漸進式實現高端制造業國產化。

2.出口產品價值指數

以2000年為基期觀察我國的出口產品價值,可以看到我國在全球價值鏈體系中的攀升進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初,對外開放為我國帶來跨國資本、先進技術和世界市場,我國出口產品價值呈現指數型爆發式增長,到2008年已經接近6倍于21世紀之初的水平。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世界各國市場均受到一定程度的負面沖擊,我國出口產品價值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出現短期下降,此后繼續恢復價值增長趨勢,增長速度低于前一時期(2000—2008年);進入經濟新常態后,我國出口產品價值在2014—2016年連續三年持續下降,這一階段我國出現商品貿易增速持續低于GDP增速的貿易失速問題;直至2018年,我國出口產品價值重新超過2014年的水平,并繼續保持價值增長趨勢(如圖7)。這一階段我國出口產品價值的增長趨勢與前述分析的知識產權使用費收入增長趨勢相吻合,進一步表明對于我國這樣一個體量龐大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必須要加強自主創新,攻克關鍵技術瓶頸,擺脫“低技術陷阱”,這是實現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的必要條件。

作為產業外遷的重要東道國之一,印度出口產品價值鏈攀升趨勢在2017年之前與我國的發展路徑較為一致(如圖7),但是在2018年之后,我國繼續向全球價值鏈更高環節攀升,而印度的出口產品價值指數則持續下降。這一現象可以進一步支持依靠引進低端技術生產低附加值產品的傳統加工貿易模式不能為新時代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提供持續增長動力,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必須要在兼顧低附加值產業的同時大力開展自主創新,主動擠入高附加值環節,主動向全球價值鏈中游和上游環節攀升。

圖7 出口價值指數 (2000年=100)

3.高新技術產品出口

我國已經建立起完善的全門類工業體系,具備工業化、全面化、現代化的生產制造能力,在制造業出口和高技術產品出口方面都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國。2021年,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值達到9423億美元,主要出口的產品門類包括計算機及零部件、手機、集成電路等,高技術產品出口在我國制造業出口中所占比重超過30%,美國、英國、日本和荷蘭這一比重在20%左右,德國在15%左右(如圖8)。2022年上半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達到30 232.8億元,同比增長6.5%(39)資料來源:中國海關,https://www.ndrc.gov.cn/fggz/jjmy/dwjmjzcfx/202206/t20220624_1331524.html?code=&state=123。。

圖8 高技術產品出口(億美元)與占制造業出口的比重(%)

然而,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主要以來料加工為主,受到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較大,這是由于我國制造業知識產權進口依賴度高,核心技術創新嚴重依賴國際供應鏈,自主創新能力仍然與技術領先國家存在顯著差距。與此同時,過去重視經濟總量而忽略綠色生產造成的制造業資源消耗、能源消耗、空氣污染、水土資源污染等問題,也會制約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增長潛力。

新時代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首要條件是增強自主研發能力,以數字經濟賦能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代表的制造業價值鏈水平,推動全產業鏈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以更新的技術、更高的效率、更優的質量,實現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開拓更高水平、更現代化、更富韌性的對外開放新局面。

四、國內大市場是推進國際大循環發展的重要基礎,兩者相得益彰

國內大市場是實現國內經濟增長、產品交換、收入提升和創新研發的基礎和保證,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占據主體地位。我國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是國際大循環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龐大的國內市場規模由眾多行為各有差異、偏好各有不同的消費者組成,可以為全球新技術、新產品、新理念提供大規模需求側應用場景,為技術創新提供廣闊的迭代機會,加速技術革新與產品升級。對于各類跨國企業而言,中國市場都是值得其重視挖掘的重要市場。

我國國內市場穩定繁榮發展,也是國際大循環暢通運行的必要條件。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規模,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已經取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為維持國際社會秩序穩定做出巨大努力,為國際大市場、大循環平穩運行提供重要保障。與此同時,我國國內產業體系已經深度嵌入全球分工體系,業已成為亞洲價值鏈、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集成中心與核心節點。國內大市場循環流動過程中,各個生產環節實現價值創造,為我國同時也為國際大循環創造大量勞動就業機會。可以說,我國國內大市場是推進國際大循環發展的重要基礎。

在此基礎上,國際大循環暢通運行也可以進一步促進我國國內大市場發展。市場改革與對外開放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習近平強調:“要堅定不移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堅定不移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堅定不移引進外資和外來技術,堅定不移完善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40)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xinwen/2021-12/26/content_5664619.htm。國際大循環可以與我國國內大市場優勢互補,為我國帶來更新的技術突破,提供廣闊的技術科技合作平臺,創造更大商品交換市場,為國內大市場提供更多樣化的商品和服務,促進我國產業體系與世界各國產業鏈分工協作,通過良性競爭促進技術升級和產品價格下降,使國內大市場消費者更大獲利。因此,國際大循環是推動國內大市場發展的必要條件,兩者相得益彰。

五、政策建議

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實現新發展格局“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內外兩個方面目標的重要基礎,也是抵御全球疫情沖擊、世界地緣政治沖突與逆全球化思潮的必要條件。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減輕市場分割與市場壁壘以及暢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協同發展方面取得積極突破。十九大以來,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實施,各類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得以廢止,為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做出積極努力。然而,推動國內國際大市場建設并非一蹴而就,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二十大召開的全新歷史時期,我們仍需在以下七個方面著力:

一是建設各類新型基礎設施,打造暢通國內大市場的硬件基礎。連通龐大國內市場,需要建設現代高效的新型基礎設施,減輕摩擦性約束,提供暢通商品流動、人員流動、信息流動、數據要素流動的硬件基礎。

二是加強市場制度與透明度建設,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軟性設施。推動全國大市場統一有序、暢通發展,需要通過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準入規則體系,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大力推動政府管理理念、工作方式和體制機制的切實轉變,打造服務型、監管型政府。

三是打破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分割,調動激發國內大市場增長潛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點工作在于促進流通、循環,全國統一大市場需要破除地方保護主義,打破區域內、次級區域內部“小市場”,打破國內商品貿易市場分割,通過提高市場準入透明度減少尋租行為,便利數字要素流動、消除數據孤島,推進戶籍改革,削弱勞動力市場分割。

四是重視技術創新,充分利用數據要素作用,加強數字技能培訓。連通國內、國際兩大市場,需要重視技術創新,扭轉技術發展瓶頸和封鎖的被動局面,促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要素的賦能及催化作用,加速制造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移,實現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推動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高度重視數字基礎設施在各區域間布局的效率與公平權衡,加強數字化轉型生產技能培訓,逐步普及數字化勞動力。

五是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步伐,釋放國內消費需求增長潛力。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在消費理念和消費習慣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應當通過加強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彌合城鄉差距,促進城鄉消費收斂,制定切實有效的消費補貼政策,有效減輕居民養老、教育、房價負擔,逐步放開城鄉戶籍制度,破除區域及行政藩籬,實現城鄉就業、養老保險、醫療、教育區域同質化高水平發展,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及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著力提高各級政府行政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為釋放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消費潛力創造更多更好的條件。

六是促進國內高鐵、常規鐵路、公路、航空、水運與中歐班列的銜接聯通,打造并暢通國內國際大市場連通的陸上大通道,提高“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長江黃金水道與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互聯互通,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國內、國際兩大市場銜接融合的橋梁通道。

七是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和RCEP的積極作用,積極參與國際治理,提高規則制定話語權,把規則標準“軟聯通”作為國內、國際兩大市場互利共贏的基礎支撐。鞏固擴展國際經貿合作伙伴關系,挖掘國內、國際兩大市場增長潛力,以超大規模國內市場融入并牽引國際大循環,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和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構建更具彈性韌性、更有潛力活力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三区视频|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91精品人妻互换|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91美女在线|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网站免费看| 日韩中文欧美| 99在线免费播放| 日本影院一区|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色综合国产|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综合成人国产|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在线91| 成人在线欧美| 97se亚洲综合| 91亚洲免费|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亚洲激情99| 亚洲免费播放| 久久网欧美|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999精品免费视频| 毛片最新网址| 亚洲成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一本综合久久| a级毛片免费看|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亚洲天堂.com|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一级毛片| 亚洲欧美天堂网| 亚洲综合在线最大成人| a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日韩黄色在线|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国产91在线|日本|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三级|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色国产视频|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jizz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天天色综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