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俊 (江西省南昌市灣里管理局第三小學)
“雙減”背景下,教師應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體育教師也不例外。在實踐當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完善教學內容,使得教學內容充滿趣味性和專業化,促使學生能夠獲得相對應的進步和成長。開展體育教學時,還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質量,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隨著“雙減”政策的提出,教師需要以先進性的教學理念指導當前的體育教學工作,為學生帶來更加豐富的體育教學內容,讓體育教學模式更加符合社會要求的人才培養計劃。教師的教學思想須不斷地推陳出新,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為學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學服務。
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應當保持積極學習的工作狀態,深入研究“雙減”政策的內容。只有對新的教育理念理解透徹,才能夠設計出相對應的教學計劃和實踐活動。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查閱學習相關優秀的教學論文,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地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獲得高效率的課堂體驗做好前提準備。另一方面,學校也可以組織體育教師進行教學培訓。參加教學培訓活動,讓體育教師聚到一起,分享彼此的教學經驗心得。讓教師在討論中,學習其他體育老師的教學優點,彌補教學不足。思維的碰撞能夠促使教師的教學理念得到更新。除此之外,在參加培訓活動時,教師能夠親自聆聽優秀教師講述“雙減”背景下的教學理念的講座,更好地促進教師獲得學習和教學上的成長。在收獲這些優秀的教學理念之后,教師要結合課程目標和實際情況進行消化和改善,為學生提供更具有針對性和專業化的教學服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參與體育學習的快樂,減少學生體育學習的負擔和心理壓力。
“雙減”政策的落地,教師能夠對課堂教學計劃和教學活動開展的方式進行更新和完善。引入信息化教學,提升教學的先進性、專業性、科學性和可視性,使學生獲得體育知識的方法更加多樣、生動和科學,讓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靈活,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首先,教師在教授學生籃球知識的時候,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這一教學輔助手段。在講解籃球某一方面知識時,僅依靠體育教師口頭講述的方式,學生可能會在某個細節上理解錯誤,導致學習出現困難。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的投影方式,選擇一些對籃球活動、籃球動作、籃球技術、籃球規則等細致化分析的視頻,通過視頻的播放和演繹,讓體育教學知識的呈現方式更加直觀,提高學生對體育知識的理解效率,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可以隨時暫停視頻,對一些細節化的技術進行放大和詳細解說,通過圖片結合解說的方式,一方面調動學生的聽覺和視覺等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讓學生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在良好學習狀態的學習下,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另一方面通過視頻的解說方式,學生能夠更快地理解、消化和記憶知識,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因細節或者是教師單純講授所無法講清楚的知識點,提高學生對體育知識理解的效率,幫助學生在實踐操作時更準確地輸出。教師也可以選擇為學生尋找一些趣味性的視頻。生動的動畫視頻能夠將枯燥的體育知識以更加形象的方式進行展現,這樣的方式更貼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這種學習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都能夠在信息化學習過程當中更加便捷地獲取知識。
其次,引入信息化教學,也可以體現在通過網絡搜尋多樣的教學資源。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在體育學習的質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尋海量的學習資源,并進行整合,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共享,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感受到體育知識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學生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進入到體育知識的學習中。因此,信息化教育下學生應緊跟時代發展,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也是提高體育課堂效率的關鍵一環。教師為學生開展趣味的體育教學,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壓力,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比如,在體育實踐活動中,傳統的熱身活動大多采取跑步的方式來進行,而從現實情況來看,學生往往比較排斥跑步熱身。為了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身體機能,減少學生在后續體育活動中造成肌肉拉傷等情況,教師可以開展趣味小比賽或趣味小活動。開展趣味小活動、小比賽不僅能起到熱身的作用,還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所熟悉的一些體育小活動,這樣可以有效地拉近學生與體育活動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能積極投入到熱身過程當中。又比如,教師可以編排一個熱身操。教師自編的熱身操,能夠使教學內容具有獨特性。教師將一些有助于肌肉拉伸、幫助學生熱身、調動心肺功能的動作編成體育熱身操,為體育熱身帶來快樂、帶來趣味性,讓學生在熱身的過程中,也可以保持愉悅的心情,使體育教學活動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為后續開展體育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開展趣味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有限的體育課堂時間中獲得良好的體育鍛煉效果,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消化能力和對運動鍛煉的耐力,讓學生的身體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更好地促進“雙減”背景下的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每個學生有不同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若進行統一的體育教學和體育測驗,不利于學生的體育學習。另一方面,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教師要針對差異進行教學。因此開展分層教學很有必要。
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階段,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成長速度和身體素質。因此,依據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進行分門別類的規劃,保護學生的健康,保障學生的安全。例如,在熱身環節降低那些身體素質比較差的學生的鍛煉強度,設置一些簡單的體育小游戲,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能夠有效地減少他們的心理壓力。另外,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布置不同的實踐作業,在課后作業以及作業檢驗方法方面形式可以多樣化。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每周完成一項運動的打卡,在家長的幫助下拍攝照片上傳到學習平臺上。這樣的作業形式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喜好或者是身體素質選擇自己熱愛的或感興趣的體育活動。在這些體育活動實踐的積累下,一步一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強化學生的體育技能。因此,“雙減”背景下開展體育教學活動,需要教師了解并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和成長,讓每個學生能夠獲得相對應的體育練習和體育活動鍛煉,在高質量的體育教學下,獲得高質量的體育成長。同時,教師也應努力激發學生的體育潛能,調動學生的體育意識,維持學生進行體育學習和鍛煉的信心,鼓勵每位學生選擇不同種類的體育項目,在運動當中愉悅心情,強健體魄。
總而言之,為實現“雙減”背景下的體育教學工作的教學質量、提高的教學目標,教師需要繼續保持研究的意識,結合教學實踐經驗,不斷完善教學方式。同時也需要教師能夠結合新課標,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獲得學生真實的學習效果反饋,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時遇到的困難,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質量,讓學生可以擁有一個無憂無慮且能夠獲得進步和成長的體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