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三峽集團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三峽集團要發揮好應有作用,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建設”。作為三峽集團長江大保護實施主體,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環保集團)深刻認識、準確把握這一歷史使命和任務,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堅持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共抓長江大保護高質量發展,積極助力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發生轉折性變化。
長江環保集團將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公司的立身之本、發展之基、成事之要,用政治方位引領發展方向,強化勇當骨干主力的使命。

▲ 安徽六安蘇大堰濕地公園
在思想認識上,長江環保集團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來。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等內容匯編成冊,建立辦公例會及時跟進學、黨委會部署推動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深入研討學、基層黨組織緊跟步伐結合學的“第一議題”長效學習機制。同時,長江環保集團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完成政治使命中主動擔當作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搶抓轉型發展機遇,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發展方向上,長江環保集團聚焦“三峽怎么干、干什么”這個問題,深入理解“骨干主力作用”應有之義,貫徹落實三峽集團黨組“兩翼齊飛”發展要求,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從實際出發,堅定不移堅持長江大保護的政治屬性和經濟屬性,堅持“可持續、系統性、高質量”發展思路,堅持政企協同、優勢互補、保本微利、改革創新、共抓共建的發展原則,引領長江大保護發展始終沿正確方向前進,實現從開發長江到保護長江,從水資源利用、水災害治理到統籌推進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三水共治”。
在業務布局上,長江環保集團聚焦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緊密結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進行資源整合和業務布局,面向沿線省份的實際需求,在上游緊跟成渝雙城經濟圈戰略,聚焦赤水河流域治理;在中游助力中部地區綠色崛起,積極參與洞庭湖、鄱陽湖、三峽水庫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作;在下游積極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依托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開發者聯盟,融入示范區綠色發展。在長江流域全面融入地方綠色發展,筑牢沿江生態屏障。
長江環保集團不斷強化黨的創新理論對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的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切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一是圍繞模式機制創新,深刻領會“運用中醫整體觀”重要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系統觀念,不斷深化全域系統治理。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有機聯系,推進區域、流域協同治理,統籌城市原水、供水、排水,形成資源持續投入、成效穩步提升的良性循環機制,實現政府更有為、市場更有效。在安徽蕪湖、江西九江、湖北宜昌、湖南岳陽四個首批試點城市堅持實施“廠網一體”治水模式,持續推進污水處理廠建設和提標改造,積極推動管網覆蓋,出水COD濃度顯著提升。創新提出以管網為重點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以下簡稱:水管家),按照“試點一批、謀劃一批、全江推廣”的總體思路推進相關工作。注冊成立6家水管家公司,扎實推進“水管家”標桿打造工作。重點深化城市智慧“水管家”實踐探索,進一步在安徽省六安市打造政企全面合作標桿、市場機制創新標桿、城市智慧管理平臺標桿、城鎮污水治理“三全”標桿、城市“五水共治”標桿,形成引領行業健康發展的案例經驗,并加快復制推廣,助力沿江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二是圍繞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深刻領會“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重要要求,助力區域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建設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為三峽集團首個自主建設的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加強科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結合區域特點,開展污泥、廚余垃圾、大型城市內湖系統治理等課題研究,形成污水污染物核算、污泥處置及資源化利用等一批成果。在宜興合作建設我國首座城市污水資源概念廠,打造生態生活生產融合一體、開放共享的綠色低碳環境基礎設施和新型城市空間;策劃復制推廣建設一批新概念廠,其中六安鳳凰橋概念廠已投入試運行,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比傳統污水處理廠降低20%。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形成強大技術支撐,努力成為技術策源地和產業鏈鏈長。在六安自主研發國內首個水務業態全覆蓋、數據全監視、操作全遠控水管家智慧調度系統,對城市所有涉水設施全監全控、聯調聯動,實現精準治水,引領水務行業工業數字化轉型。
三是圍繞共抓格局持續鞏固,深刻領會“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等關系”重要要求,團結各方力量奮斗作為。先后在九江、蕪湖、鎮江、岳陽、六安召開現場會,建立“周協調、月調度”工作機制,推動形成“長江辦統籌領導、相關部委專業指導、地方政府主導、三峽集團牽頭組織實施、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主動加強與沿江省市各級政府溝通對接,累計簽署共抓長江大保護戰略合作協議130份,形成企業和地方政府優勢互補、各負其責、協同治理的企地共抓格局。充分發揮長江生態環保產業聯盟平臺作用,吸納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領軍企業和知名院校、金融機構等成員單位超110家,帶動2.5萬多人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有力促進全產業鏈協同治理、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結合長江大保護工作點多線長面廣的實際,長江環保集團依托各區域大保護項目開展大黨建,多維度、全方面整合資源、統籌發力,發揮黨建“最大同心圓”的作用,推動長江大保護工作取得突破進展,為區域協調發展聚力賦能。
一是以組織共建引導“凝心聚力”。研究出臺《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大黨建(聯創聯建)工作方案》,按照“統一領導、分區域開展、分項目實施,分年度表彰”的“一統三分”工作體系,“長江環保集團黨委-區域公司黨組織-區域內項目公司(項目部、組)黨組織”三級管理架構開展大黨建(聯創聯建)活動。在上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長三角六個區域,組織區域范圍內的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等超80個黨組織開展共建。從“單點”到“扇面”,黨建工作內涵進一步豐富;從“單打”到“組團”,區域協同發展進一步推動。在湖南區域通過“治水樂湘”特色黨建品牌創建,聯合湖南區域長江大保護項目各地方政府及參建單位,形成三湘四水共抓長江大保護黨建聯盟,不斷提升項目建設成效。長江大保護各區域組織開展聯合黨建活動超過100次,相關參與單位在活動中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凝聚發展共識,較好地實現資源信息共享,推動區域大保護業務高質量發展。
二是以勞動競賽引導“齊心協力”。在長江大保護項目中深入持久開展以“勇當主力軍 建功大保護”為主題的勞動和技能競賽,形成了“三統四分”競賽體系。以勞動競賽為載體,促進勞動競賽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團結動員廣大建設者立足崗位,提高生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自2020年起,持續組織開展區域性勞動和技能競賽,通過競賽為完成年度項目推進和工程建設目標任務賦能。長江環保集團積極申報湖北省重點企業勞動競賽,湖南區域公司勞動競賽納入岳陽市2022年“三個十”勞動競賽暨長江大保護專項行動。2022年,各區域聚焦污水管網和工程建設,組織開展砌體工程、有限空間作業等13個工種技能競賽,共計65個參建單位2 252人次參加,促進廣大建設者在競賽中提高技能、提升水平。

▲ 建設中的淠河六安市城南水利樞紐
三是以黨員先鋒引導“協同發力”。黨建做實就是生產力,做強就是競爭力,做細就是凝聚力。在長江大保護的實踐中,長江環保集團同步推進黨的建設與大保護中心工作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黨建引領的示范集群。在重大項目建設、重大事件應對等工作中,更加注重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與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黨建為紐帶,團結引領各方力量,為工作“鋪得開、跟得上、干得好、穩得住”提供堅強政治保障。在各區域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長江大保護各區域組織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助力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持久戰。長江中下游汛期嚴重的時候,安徽區域聯合參建單位組建了多支黨員先鋒隊、突擊隊,堅守在抗洪一線,助力地方政府筑起抗洪搶險最堅實的防線……在長江大保護的各區域,還結合實際組織開展環境保護、捐資助學、應急救援等社會公益與志愿服務,受到了各方的廣泛贊譽。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以來,各區域已收到各類錦旗超100面,飽含著地方政府、社區街道、居民百姓等對三峽集團治水成效的表彰肯定,對大保護工作切實解決難題、造福一方百姓的感激點贊。
截至目前,長江環保集團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以來,完成投資近千億元,新增管網長度約1.8萬公里,為區域協調發展貢獻了三峽力量,共同護佑一江清水浩蕩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