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華,谷欣博,2,郭東梅,周廷揚
(1.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生產力促進中心,北京市朝陽區,100013;2.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市海淀區,100083;3.國家能源集團烏海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016099;4.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東城區,100011)
在全球能源逐步多元化、清潔化、低碳化發展的當下,煤炭作為能源安全的壓艙石,未來一段時期仍是我國的主要能源[1]。選煤作為煤炭清潔高效低碳利用的源頭,在節約運力、提高全社會能源效率方面具有積極作用[2]。
選煤是指利用煤與矸石的物理性質不同,在不同密度或不同特性的介質中使煤與矸石(雜質)分離的方法,是實現煤炭資源分質分級利用的必要環節。20世紀50年代,我國引入國外先進的選煤技術開始大力發展選煤加工,當時美國、歐洲多數產煤國的選煤占比已達50%。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煤炭開發利用技術的逐步規范和精細化,我國選煤技術也得到快速發展,截至2022年,我國煤炭入選占比達到69.7%[3]。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選煤技術起步較晚、設備比較落后,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歷了工藝、設備裝備的引進、研發、創新和工業規模化、現代化、智能化發展,目前我國投產使用和在建的不小于1 000萬t/a規模的特大型現代化選煤廠有40多座[4]。然而,與選煤企業及選煤技術快速發展和安全生產要求逐步提高相比,選煤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還需進一步加強。
選煤企業的安全生產是煤炭企業關注的重點之一,作為地面生產單位,選煤企業發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相對較低,但其安全情況仍不容忽視。2000年后隨著入選煤量的加大,選煤系統更加復雜,專業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對選煤企業的安全生產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鑒于選煤工作條件和作業流程,選煤企業事故呈現散發狀態,目前還存在機械設備較多、工作空間存在瓦斯和煤塵等易燃易爆物、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違規操作和指揮時有發生等多種危險因素,選煤企業事故時有發生。
據有關事故統計資料顯示,80%以上的事故屬于責任事故,人的不安全行為是導致事故高發的主要原因[5]。結合選煤企業現代化、機械化、專業化的實際情況,筆者及其研究團隊認為選煤企業的安全生產影響因素主要包括2個方面,即生產作業人員和選煤設備。選煤過程中常見的5類事故為機械傷害、觸電、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火災和爆炸。
而造成選煤企業安全生產事故的主要有3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隨著選煤技術的發展,選煤工序和復雜程度增加,選煤生產鏈延長,使得選煤生產管理不足,進而引發安全生產事故[6];二是選煤生產工人專業知識和培訓不足,員工難以熟練掌握選煤生產先進技術,嚴重制約企業安全發展[7];三是選煤企業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其管理機構存在缺陷[8],特別是礦井型選煤廠,其安全管理由煤礦負責,然而煤礦安全管理的人員對選煤專業知識了解不夠,極易造成安全隱患。
針對上述問題,為實現選煤企業的安全生產,通常會采取提升人員專業素質、加強調度管理、強化生產組織協調管理、強化煤質管控、加強選煤廠檢修管理確保檢修質量、加強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提升企業標準化管理水平、強化現場管理、完善基礎資料、加強信息技術升級改造、嚴肅考核問責等措施[9]。
推行標準化是實現選煤安全生產規范化、高效化管理管控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完善選煤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是選煤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頂層設計的重要手段。
作為煤炭生產的一部分,國外選煤安全立法和標準制定均與煤礦安全立法與標準化相一致。國外主要產煤國,如俄羅斯、印度等國家均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標準以確保工人的職業安全、福利等權益,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立法層次高、權威性強、法律體系嚴密、完整性好,并要求煤炭企業遵守強制性安全法規和標準[10]。隨著煤炭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的逐步推進,我國選煤企業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也經歷了安全質量標準化和安全生產標準化2個階段的過程。
(1)安全質量標準化階段。2004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2號),提出了在我國所有的工礦、商貿、交通、建筑施工等企業普遍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的要求;同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關于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的指導意見》,煤炭行業中各相關企業均開展了安全質量標準化的創建工作。隨后各地方煤礦相關管理部門下發了各地方煤礦和地面單位安全質量標準化相關文件,出臺了煤礦和地面單位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即考核評分辦法,指導選煤企業的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開展。
(2)安全生產標準化階段。2010年,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提出,全國安全生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了《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AQ/T 9006-2010),從而推進企業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2016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了全國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對各行業已開展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在形式要求、基本內容、考評辦法等方面作出了比較一致的規定;2016年,全國安全生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了《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GB/T 33000-2016),并于2017年4月1日起實施。煤炭行業為規范井工煤礦、露天煤礦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陸續下發了《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及評分方法》(2004版、2013版、2017版、2020版),有效提升了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水平。
隨著入選煤量的逐步加大,我國部分地方政府,特別是主要產煤省的地方政府也在積極同煤炭企業研究、開發選煤企業的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制定并實施適應本地區或本企業選煤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及評分辦法。因此研究制定選煤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制定、實施選煤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及評分方法對于促進選煤企業的安全生產非常必要。
當前選煤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存在問題如下所述。
(1)管理制度還有待完善,監管力度不足。當前選煤產業安全生產的標準僅有2023年度修訂的強制性國標《選煤廠安全規程》(GB 43203-2023),宣貫時間還較短,在選煤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方面的監督、考核、評價管理制度尚待進一步健全,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管理機制落實不到位。
(2)企業重視不夠,標準意識有待提高。目前,在整個煤炭行業中,選煤企業還是作為煤礦的一個地面單位來管理,而相對于煤炭開采,選煤企業的安全生產受到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在《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GB/T 33000-2016)實施以來,選煤企業對該標準的實施和落實還不到位。同時,還有些選煤企業管理者、工作人員安全生產意識淡薄,甚至部分人員認為安全生產標準化對于選煤具體工作可有可無,安全生產標準化對選煤企業的發展不會有影響,存在只重生產輕安全生產、標準化的思想。
(3)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結構還不統一和科學。山西省選煤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結構包括安全管理體系、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及隱患排查治理、安全培訓及特種作業人員管理、選煤工藝及機電設備管理、瓦斯煤塵管理、效防管理、放射源及危化品管理、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管理、儲裝運系統管理9個部分,在總則中有目標與計劃、組織機構與職責、技術保障、現場管理和過程控制、持續改善等工作要求;但是在具體的評分考核卻未將這些要求納入考核范圍,標準化體系不夠合理和完整。國家能源集團公司選煤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結構包括安全管理標準化和生產標準化2部分,其中安全管理標準化包括理念目標和安全承諾、組織機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及持續改進7個要素,生產標準化包括廠區和工作場所、原煤準備、選煤加工、煤泥處理、運輸與裝車、主要機電設備管理、特種設備輔助設備與計量器具、質量管理、危險化學品放射源與庫房管理、特種作業、承包商管理、消防安全管理、調度事故與應急管理、職業健康14個要素,雖然涵蓋內容較為全面,但還存在體系不夠完整的現象。因此,應在對全行業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選煤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實現管理高效化。
(4)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要求各不相同。安全風險管控是選煤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組分,但是選煤企業對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的理解和重視程度不同,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方式方法也存在較大差異,不利于選煤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的規范性、普適性、推廣性。
(5)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管理存在差異。由于各單位理解、做法、情況的不同,在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價考核中,達標標準也各異,不利于同行業對比,選煤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對標,乃至選煤企業安全生產水平都有待提高。
鑒于上述問題,選煤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建設應堅持以“立標、學標、對標、達標”為著力點,持續推動選煤管理標準化、作業標準化、環境標準化等系統建設,實現安全生產過程的全面標準規范化。圍繞選煤生產全流程,組建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專門辦公室、配備專人,做好安全生產標準化的總體管控,加強過程監督。同時結合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需求,全面組織實施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機構、計劃、方案、措施等,積極引導全體員工關注并參與安全生產。
因此,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對于推進選煤企業安全生產,規范選煤企業高效管理,全面提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具體措施及建議如下。
(1)選煤企業建立需要健全管理制度,持續強化監督管理。全面梳理國家和行業層面選煤企業安全生產相關標準,在選煤企業建立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提出安全生產相關機制、制度、計劃、要求級考核評價辦法,對于指導選煤企業安全生產、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強化考核力度、規范化生產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統一思想,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意識。當前,與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相比,選煤企業的安全生產標準化意識相對薄弱。通過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的建立,可以實現管理制度標準化、人員配備標準化、崗位操作標準化,實現選煤企業生產“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過程標準化管理,從根本上提高廣大職工對標準和標準化的認識,進而開展標準化達標活動;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和考核,認真落實國家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嚴格控制安全風險和事故隱患,實現安全生產。
(3)科學開展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全面厘清選煤企業安全生產全流程生產作業,并提出安全生產基本要求,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事故隱患排查提供了統一、規范的理論依據,從而規范選煤企業安全生產、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隱患排查與治理工作。
(4)持續加強選煤企業的技術創新。選煤企業通過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更加快速準確地了解生產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人為的不安全行為、設備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良狀況和管理不善等方面的問題,也便于企業以問題為導向,強化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與創新,進而不斷提升選煤企業的自動化、信息化與智能化水平。
(1)隨著選煤技術、選煤裝備的快速發展以及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要求的逐步提高,選煤的安全生產狀況亟需改善。為了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健全選煤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研究并制定選煤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成為必然。
(2)據調研,選煤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存在制度不夠健全、重視不夠、體系結構不統一、風險管控要求不統一、達標管理存在差異等問題,因此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是實現選煤企業規范化、標準化,安全高效生產的有效手段。
(3)建立健全選煤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不僅是選煤企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強化監督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且還是統一思想、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意識、實現煤炭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的重要途徑;還是科學開展安全風險分級管控以及選煤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保障和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