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粉榮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行業的蓬勃發展,教育政策的不斷完善以及教育制度的深入貫徹落實,越來越多優質的民辦高等院校進入了大眾的視野,而不同于傳統教育模式結構下的公立大學,不論是在學校的性質還是主要的教學宗旨方面,民辦大學與公立大學皆存在有明顯的差異性,其中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育和輸送是民辦大學創設之初最基本的目的和主要方向。而民辦高校的輔導員職位作為教師和管理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可謂是指導大學生整個高校學習生涯中鍛煉專業理論知識、社會實踐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其身上所肩負的管理與維護職責對于民辦高校教學工作的良性循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民辦高校為更進一步地實現專業化教學機制的優化,堅持自身辦學初衷,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就必須在輔導員隊伍的建設環節上下足功夫,以求院校人才培養的優質性,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養,以此為現代社會的發展進步提供助力。
從現實的角度出發,我們不難發現不論是教育工作者還是社會大眾,往往都習慣于將民辦高校視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本營”。為此,民辦高校不應脫離這一大環境下自身定位的優勢,才能夠更深入地集中力量進行教學活動任務的執行與貫徹。首先,為實現教學效果的高質量化,民辦高校應當梳理清楚自身教學工作推進的重點并不在于死板的理論化教學,而應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進大學生專業技能的塑造,并以此為基點,秉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最終目的,實現實踐技能培育和人文素養教學的統一化。其次,民辦高校要明白自身教育層面所涉及內容的行業性、職業性和專業性特征,通過對于學生知識結構的強化,達到拓展大學生知識信息儲備的效果,使得大學生能夠具備立足于自身專業的強大思維能力和面對實際問題時動手實踐解決問題的精神,注重學生在職業發展道路方向上溝通能力的正確引導,使其能夠更加適應社會化的節奏,懂得融入團隊,具備高效的團隊協作能力。再者,正確的職業觀和價值觀是確保大學生未來人生發展能夠長遠的基本前提,這就需要民辦高校有必要重視大學生在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和個人思想道德品質等多個方面的有機結合,既保障了學生的職業技能水準,又保證了學生在面向社會時能夠更好地被他人接納。最后,民辦高校因為整體教學戰略方向的特殊性,勢必也需要在對于大學生的評價標準方面尋求創新,從多元化、多角度、多方位的層級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考評,既不一味強調專業技能的重要程度,也不輕視學生個人的職業實踐經歷,確保最終向社會輸送的應用型大學生是能夠勝任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解決的靈活化思維人才。
要想使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主旨得以有效推進,民辦高校就必須建立起完善的教育方針和具備可實施性的管理體系,用以確保整體教學工作能夠始終圍繞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而進行。為達成這一目的,首先,民辦高校應至上而下地將專業能力培養這一核心思維熟記于心,搭建好專業技能知識與基礎理論教學之間的聯系,從教師的層面作為載體引導學生注重自我對于專業技能提升的重視程度,使其看清當前社會局勢下的就業形勢,激勵學生勇敢投身于實踐,掌握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技巧的能力。其次,做好在理論與實踐并進的教學活動中進一步挖掘專業化特色的工作,構建起民辦高校自身所特有的教育文化或教育體系,使得整體的教學活動推進均能夠從院校自身的特點出發,為學生出謀劃策,輔助其制訂未來的職業規劃,不要局限化地將眼光總是聚焦在所謂的“當前熱門專業”,而是對于社會市場的變化和趨勢要有敏銳的嗅覺,從而完成教學資源的合理化調動,進一步優化民辦院校的教育配置。最后,民辦院校不能忘記自身教書育人和為學生提供幫助的根本,要充分考量學生在學習生涯期間的短期目標和未來人生發展的前景,不斷開拓、創新教學模式,以適應高節奏變化的市場需求,在推動教育改革目標的同時,給予學生群體在讀期間最有力的教學保障,賦予學生受益終身的思維、實踐能力成長。
輔導員作為在民辦高校中履行教育職責的第一線人員,其崗位職責應當肩負起必要的教學和管理任務。民辦院校需要基于輔導員這一身份所具備的靈活性和隨機性特征,制定好“因地制宜”的柔性化政策,以教育學生為主,配合、輔助學生自我提升為輔。第一,民辦高校輔導員肩負以學生黨團組織建設為重點,以學生成長需求為導向,對民辦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情感輔導宣傳、思想政治、法律道德等方面的輔導,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承擔者。第二,強調促進學生精準就業、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引導學生在當前環境下做好就業的各項準備等一系列與創業就業有關的指導工作也將陸續展開。第三,輔導員能夠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與憂患意識,通過不斷社會實踐經驗疊加,學生的自主精神會慢慢得到覺醒,輔導員以此為抓手,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創新思維的開發,最終實現學生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的目標。第四,輔導員應當將自身定位成和學生之間亦師亦友的關系,圍繞學生日常職業技能學習的需要,針對社會熱點事件和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學生日常生活管理工作,承擔學生管理工作、學生獎助貸工作、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心理輔導工作,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當前多數的民辦高校輔導員對于自身職業的認知往往還淺顯地停留于“這只是一份工作”的層面,并沒有有效地啟動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對于學生教育工作的管理態度相對消極,對于自身職責的履行相對被動,秉承著有問題解決問題、沒問題則不多加管理的心態。如此一來,輔導員在進行教學活動時的教學方法方式也就會慢慢落后,并不注重學生綜合性素養的育成,也和學生之間“筑起一道高墻”,師生關系相對淺薄,學生并沒有良好的溝通途徑,從而導致學生在面對問題時找不到求助的方向。久而久之,學生的自主學習意愿也就降低了,甚至直接影響了學生未來就業方向的選擇和投入社會實踐的熱情,最終并不具備優質的思維創新意識和刻苦鉆研精神,這都是輔導員教學理念落后所帶來的弊端,使得民辦高校的教學理念并不能夠全然地落實到位。
在當前的民辦高校中,輔導員對于自我提升的意識不足似乎逐漸成為一件常態化的事,究其根本,是在于民辦高校即便在新時代社會發展趨勢下意識到了自身教育觀念和方針急需轉變的情況,卻并不能夠很好地在短時間內完成傳統管理機制的革新。加之民辦高校中,輔導員的職位向來存在流動性較強的特點,長久以來對于輔導員職位晉升空間的考慮不足,經濟待遇相比專業課教師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自然也就降低了多數輔導員自我提升和堅持履行義務的決心,最終沒能完成一支師資力量雄厚、管理水平優質、體系完善的輔導員隊伍建設。
目前,民辦高校還缺乏一種全面有效衡量輔導員工作實績的機制,由于評價機制的不合理或是缺失,使輔導員的工作開展并不能夠得到有效公正的肯定。民辦高校輔導員在工作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饋和評價機制,未能有效反思工作中的得失,輔導員在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信心和熱情自然也就會受到打擊,久而久之,工作的積極性也就日漸降低了,不利于達到創新性工作的目標。
要想提高民辦高校中輔導員隊伍的整體質量,第一步就應當從根源抓起,即對于輔導員崗位選擇的人員機制優化。輔導員這一身份是直接決定民辦高校在實施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時最終所能到達高度的重要因素,通過引入更加優秀的輔導員職業人員,強化人才質量關,確保整個對于體系構成的整體質量,才能夠保障后期教育工作過程中系統化地有效調配和規劃教育資源。因此,進一步明確輔導員隊伍人員的選聘標準,優化隊伍配置的具體比例,才能從源頭上提高隊伍建設的成功率。一是以公開招聘的方式,打造一支政治原則性強、業務素質精、作風正派、紀律嚴明、德才兼備、樂于奉獻、熱愛學生的輔導員隊伍,建立合理化、靈活化考核的科學標準,切實把輔導員的選拔工作引向深入。二是完善輔導員的選拔機制,這一舉措可以參考或效仿優質的公辦高校,通過聘請外部人員加以指導或是對外的輔導培訓機構加以輔佐,敢于嘗試創新化的選拔方式,將視野從院校發散,廣納社會層面的優秀人員進行輔導員隊伍的擴充,從而吸取和借鑒到更加優質的人才和具體的管理辦法。最后,還要注重輔導員隊伍中優秀人員的選拔,給予輔導員更加豐富和全面化的提升路徑,不論是善于黨群工作的教師人員或是在同學生溝通方面有一技之長的人員等,都可以作為輔導員隊伍的后備人才,達到充實和優化輔導員隊伍整體配置結構的目的。
建立完善的民辦高校輔導員培訓機制,注重對現有輔導員進行全方位培訓,以提高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實效性。一是明確輔導員的職業發展前景,為其專門擬定成長規劃和成長路線,并設立專項經費用于輔導員的教育培訓工作。二是圍繞輔導員日常工作需要,以思想政治輔導、就業指導、學習輔導、學生生涯規劃等為重點,著力提高輔導員的業務素養,提升輔導員的業務水平。三是立足于輔導員個人的具體優勢,例如溝通能力、學生骨干隊伍培養、學風建設等方面開展專題培訓,同時鼓勵輔導員在就業、創業、心理輔導等方面主動參加專項技能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的培訓活動。四是組建一支專門負責科研型的輔導員隊伍分支,注重于輔導員隊伍之間的學習交流,打開通道與門檻,由民辦院校牽頭組織自身輔導員隊伍同外界師資力量的業務溝通和經驗交流活動,讓輔導員隊伍親身參與到教學工作調研中去,為輔導員同其他優質力量的接觸搭建實質化的平臺,通過經驗總結和提煉,實現工作能力的提升。
要想使民辦高校中輔導員能夠持續性保持高效的工作狀態和激昂的工作熱情,實施人性化的獎懲機制,在精神和物質兩個層面給予工作態度負責的輔導員鼓勵是一種必要且效果顯著的辦法。通過這樣的形式,也能更加有效地督促輔導員邁出自我提升的步伐,從源頭上改善輔導員群體的工作風氣和工作方式,借由輔導員專業程度的煥然一新,實現民辦高校整體教學質量的蛻變。一是要調整對于輔導員的考核標準,輔導員個人對于應用型人才培育理念的理解和貫徹程度將作為其績效考核的根本依據。二是以民辦高校輔導員日常工作內容為依據,著重關注輔導員管理工作的實際效果,調查并收集學生群體對于輔導員履行職責的滿意度,輔導員所管轄學生范圍內出現違規違紀問題的具體占比、輔導員自身的學術研究成果情況等。三是輔導員工作的成效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衡量,如學生競賽獲獎情況、學生實習管理活動的實訓情況、學生在實習中獲得的成長情況等,從而對輔導員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進行綜合衡量。四是健全獎勵機制,注重提高工作積極性,推動向能力目標升級,促進對新業務技能的不斷學習。
總而言之,在引進優質輔導員人才、運用科學手段評價輔導員、達到促進輔導員成長目標的基礎上,促進民辦高校輔導員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還應構建良好的輔導員成長機制,不斷深化輔導員培訓工作的開展,才可以確保民辦高校的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能夠真正切實有效地給予教學工作的開展以必要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