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希泓 唐立成 單大坤 徐文



摘 要:本文比較了我國與日本、新加坡在室內空氣質量要求方面的差異。室內空氣質量與碳排放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其中建材和裝飾裝修材料的選擇對兩者都具有重要影響。低碳材料的選擇可以減少碳排放并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此外,室內空氣質量的控制還與能源利用有關,選擇高效節能的空調和通風系統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同時改善室內空氣質量。低碳材料的選擇、控制污染物釋放和采用高效節能的能源利用方式,可以實現室內空氣質量的改善和碳減排的雙重目標。
關鍵詞:室內空氣質量,差異分析,材料選擇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9.025
基金項目:本文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科技項目“家具綠色標準體系和低碳評估體系研究與構建”(項目編號:2022MK058)、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揭榜掛帥項目“家具綠色標準體系和低碳評估體系研究與構建”(項目編號:CY2023003)以及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科研項目“家具產品碳足跡評價體系培育”(項目編號:ZC2021A004)資助。
Differences in Indoor Air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China, Japan, and Singapore from a Carbon Emission Perspective
CHE Xi-hong TANG Li-cheng SHAN Da-kun XU Wen
(Zhejiang Light Industrial Products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indoor air quality requirements among China, Japan, and Singapore.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oor air quality and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 selec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decoration materials has signifi cant impacts on both aspects. Selecting low-carbon materials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nd improve indoor air quality. Additionally, the control of indoor air quality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energy utilization. Choosing energy-effi cient air conditioning and ventilation systems can lower energy consumptio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nd simultaneously improve indoor air quality. The selection of low-carbon materials, control of pollutant emissions, and adoption of effi cient energy utilization methods can achieve the two objectives of improving indoor air quality and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Keywords: indoor air quality, differential analysis, material choice
0 引 言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碳排放問題日益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室內空氣質量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與碳排放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中國、日本和新加坡作為亞洲地區的重要國家,在室內空氣質量管理方面都制定了相應的標準和要求,以確保居民在室內環境中的健康和舒適。
本文旨在從碳排放的角度,對中國、日本和新加坡在室內空氣質量要求方面的差異進行比較和分析。施工的方式與物料的選擇對室內空氣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同時也決定了碳排放[1],通過對中國、日本和新加坡的室內空氣質量要求之間的差異進行深入研究和比較,對各國在室內環境產生的污染因素和碳減排方面產生的影響進行討論,這對于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建設更健康、更環保的室內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1 我國與日本、新加坡室內空氣質量要求
1.1 我國室內空氣質量標準
我國現行的室內空氣質量相關的標準主要有兩個,GB 50325-2020《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標準》與GB/T 18883-2022《室內空氣質量標準》。
GB 50325-2020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要起草,代替原GB 50325-2010,主要用于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內裝飾裝修工程室內環境質量驗收。該標準根據人群在其中停留時間長短及人群健康程度的因素,將民用建筑工程分為兩類。I類包括住宅、居住功能公寓、醫院病房、老年人照料用房屋設施、幼兒園、學校教室、學生宿舍等;II類包括辦公樓、商店、旅館、文化娛樂場所、書店、圖書館、展覽館、體育館、公共交通等候室、餐廳等。主要關注的污染物有氡、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以下簡稱TVOC)[2]。
GB/T 18883-2022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主要起草,代替原GB/T 18883-2002,主要用于住宅和辦公建筑物等室內環境,包括已經投入使用的場所。該標準將室內空氣質量要求分為五類,分別是物理性(溫度、相對濕度、風速、新風量)、化學性(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甲醛、苯、甲苯、二甲苯、TVOC、三氯乙烯、四氯乙烯、苯并[a]芘、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生物性(細菌總數)、放射性(氡)[3]。
1.2 日本室內空氣質量指導值
日本厚生勞動省就室內空氣污染問題于2019年(平成31年)更新了室內空氣中化學物質的濃度指導值。該指導值主要適用于建筑衛生和其他生活環境中對人造成危害的常見化學污染物,主要關注的污染物有甲醛、乙醛、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對二氯苯、十四烷、毒死蜱、仲丁威、二嗪磷、鄰苯二甲酸二丁酯(以下簡稱DB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以下簡稱DEHP)和TVOC[4]。
1.3 新加坡室內空氣質量準則
新加坡于2016年發布了SS 554:2016《空調建筑室內空氣質量行業準則》,代替了原SS 554-2009,并于2021年進行了一號修正案,對該準則進行了補充更新。該準則將室內空氣質量參數分為四類,分別為熱舒適參數(溫度、相對濕度、風速)、化學參數(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TVOC)、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生物參數(活菌指數),當有明確污染源時將對二氧化氮、臭氧、氡、石棉、尼古丁和半揮發性有機物(以下簡稱SVOCs)進行限制[5]。
2 我國與日本、新加坡室內空氣質量主要參數及限量值比較
通過我國與日本、新加坡加坡室內空氣質量及限量值的比較,我國與日本、新加坡室內空氣質量所關注參數的限量值均存在差異,嚴格程度各有不同,以下按主要來源分別討論。
2.1 建材、裝飾裝修材料、家具造成的污染
室內空氣的污染,很多是由建筑工程、裝飾裝修、家具選擇等環節引入的,主要的參數及限量值見表1。
該類污染物存在疊加效應,盡管造成污染的材料中有害物質相關的指標控制在了限量值允許范圍內,但是在室內中隨著使用量的增加,污染物很難控制在室內空氣質量要求允許的范圍內。可以看出,建筑材料、裝飾裝修材料等存在于多種污染物[6],我國與日本、新加坡都根據本國建筑的主要特點對種類及限量值進行了設定。我國的主要參數要求更偏向于污染來自室內環境存在大量使用的石材、人造板、壁紙、膠水、涂料等;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的主參數要求考慮到塑料、電纜防護層等對室內空氣產生的污染[7];新加坡更是考慮到石棉對人體產生的危害性,石棉主要來源絕熱材料、隔音材料[8]。從使用的建材、裝飾裝修材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角度看,吊頂和墻面類的施工過程占了絕大部分比例,而單位面積上不同的材料選擇對二氧化碳的排放有著少則幾倍的差距[9]。
2.2 工作、生活活動中造成的污染
工作、生活活動也會造成室內空氣的污染,主要的參數及限量值見表2。
該類污染物受人們工作、生活活動的影響較大,主要存在于室外的大氣環境中,從而間接影響室內空氣的質量。可以看出日本因其國土資源、氣候環境、地質條件的原因,存在大量木制結構的建筑[10]。更多殺蟲劑、驅蟲劑的使用會造成室內空氣的污染。新加坡因控煙措施嚴格,在室內空氣質量里也限制尼古丁的含量[11]。
2.3 其他參數
除主要污染物參數外,還有其他影響舒適性的參數,見表3。
溫度、相對濕度、風速在室內環境中給人的感官較為直接,皮膚溫度變化直接影響熱感覺,影響人的皮膚溫度及熱舒適性[12]。我國國土面積較大,產生了四個主要氣候區域(嚴寒地區、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夏熱冬暖地區)。四個主要區域的建筑二氧化碳排放數值大小依次為:嚴寒地區>寒冷地區>夏熱冬暖地區>夏熱冬冷地區[13]。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城市化率差異巨大,故在溫度、相對濕度的設定上,給了較為寬的要求。可以看出,新加坡作為發達國家,氣候類型是一個典型的熱帶國家,國土面積較小,氣候類型單一,更接近我國夏熱冬暖地區,考慮到炎熱潮濕地區的熱舒適性[14],對于空調控制的室內環境要求較高。我國GB/T 18883-2022更考慮到新風量對室內環境舒適性的影響,并考慮了房間里人的數量。
2.4 小結
我國與日本、新加坡對于室內空氣相關要求的文件中側重點各有不同。從控制環節角度,其中GB 50325-2020在條文說明中介紹污染物的來源,以及施工階段對裝飾裝修材料的控制,更多地考慮到了污染源的把控。日本厚生勞動省室內空氣中化學物質的濃度指導值在附錄中說明了每種污染物的風險,更多地考慮到了對人產生的危害。新加坡SS 554:2016+A1:2021在附錄里介紹了每種污染源的主要來源及控制方法,更多地加入了凈化系統,防止病毒傳播的內容。
3 討 論
建材和裝飾裝修材料的選擇對室內空氣質量和碳排放都有影響。在建材和裝修過程中,選擇使用低碳材料可以降低碳排放。例如,采用可持續材料、環保建材和綠色裝修產品,如使用具有較低碳排放的木材替代傳統的水泥和鋼材,可以減少碳排放并改善室內空氣質量。

某些建材和裝飾裝修材料可能釋放有害污染物,如甲醛、苯系物、TVOC等。這些污染物的釋放會對室內空氣質量造成負面影響,并且其制造和釋放過程中也會伴隨著一定的碳排放。因此,選擇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和低甲醛釋放的材料可以減少對室內空氣質量的影響,同時也能間接減少相關的碳排放。
室內空氣質量的控制還與能源利用有關,而能源的生產和消耗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例如,空調和新風系統在調節室內空氣質量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采用高效節能的空調和通風系統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從而減少碳排放,同時對室內空氣質量具有良好的改善。
因此,通過在建材和裝飾裝修材料選擇方面注重低碳材料的使用、控制有害污染物的釋放,以及采用高效節能的能源利用方式,可以在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的同時降低碳排放。這種綜合的考慮和控制可以實現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和碳減排的雙重目標。同時,這也強調了在建筑設計和室內環境管理中綜合考慮環境和健康的重要性,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熊輝,林萬宏.建筑物裝修期內碳排放的評估模型[J].江西建材,2018(2):209-210.
[2]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標準:GB 50325-2020[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20.
[3]衛生健康委員會.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 18883-2022[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2.
[4]厚生労働省.室內空気中化學物質の室內濃度指針値について[S/OL].(2019-01-17)[2023-05-06].https://www.mhlw. go.jp/web/t_doc?dataId=00tc3866&dataType=1&pageNo=1.
[5]Singapore Standard.Code of practice for indoor air quality for airconditioned buildings:SS 554:2016+A1:2021[S]. Singapore.Enterprise Singapore,2021.
[6]趙飛凡,陳明雄,耿景振.室內裝修污染源的控制分析[J].中國住宅設施,2023(3):55-57.
[7]喬雅綺.住宅室內環境中鄰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特征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21.
[8]室內空氣中有毒有害物質淺述(三)[J].建筑裝飾材料世界,2003(3):22-24.
[9]魏力.建筑室內裝修施工中建材選擇的低碳理念應用[J].福建建材,2010(5):52-54.
[10]葉妙婷.日本傳統建筑文化探析[J].才智,2011(29):232-233.
[11]王飛.新加坡的控煙“硬核”措施[ J ] .法律與生活,2020(23):58-59.
[12]張宇峰,張軍,陳慧梅,等.溫濕度突變對人體熱反應的影響[J].暖通空調,2014(7):93-100.
[13]叢錫龍.基于氣候因素我國區域建筑二氧化碳排放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4.
[14]郝佳玥.基于氣候響應的新加坡建筑設計策略演變[J].室內設計與裝修,2022(12):122-123.
作者簡介
車希泓,本科,工程師,項目主管,研究方向為家具家裝產品、室內環境有害物質分析。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