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蓮
在當今創新驅動發展的社會大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都在積極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改革,以期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國家也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的文件著力推動產教融合,鼓勵高校與企業合作,統籌資源,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改革等。但是就當前階段的發展狀況來看,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產教融合工作開展并不是很順暢。基于此,文章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產教融合發展的實踐路徑。
產教融合是基于社會發展、高等教育發展背景下出現的一種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為一體的創新型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有著較大的區別。它是基于教學和人才培養需要,匹配與其相符的產業知識,并將兩者進行有機融合,在潛移默化中潤物無聲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水平,增強其社會適應力和競爭力。這種高校和企業深度聯動的教育模式是應用型人才培育的有效策略,它有效地整合了產業和教學資源,為市場和各行各業培養新型高素質人才。該模式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已經受到了廣泛認可和推行,并在持續發展中不斷進行探索創新。
產教融合理念的出現將高等教育教學工作與社會活動、實踐教學進行了有機融合,打破了原來教育教學單打獨斗的局面,破解了人才培養單一、實踐動手能力差、創新創業能力差等問題。這種教育模式有效帶動了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素養的綜合提升。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當前高校的產教融合教育改革工作的推進受到了較多影響。
教育者思想是影響教育工作改革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教育者思想能夠與時代發展同步,才能夠保障教育事業的順利改革與發展,才能夠為人才培養工作的落地提供有效的支撐。但是通過對當前應用型本科高校產教融合改革創新情況分析得知,我國教育轉型工作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使得教育者的思想受到傳統理念的束縛,很多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在教育教學思想觀念中還存在于傳統教育視角下。教師的個人教育思想觀念在潛在認知上有一定誤區,這些傳統、錯誤的教育觀念和思想根植于他們的認知,難以轉變,所以在進行高校產教融合改革發展時形成了較大的阻礙。
高校的辦學定位決定了學校的辦學體制、發展機制等,是維護學校發展、保障辦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產教融合背景下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效果將與學校的辦學定位、特色形成直接的關系。產教融合的目的,是將專業知識和能力跟社會產業建立鏈接點,進行有機融合,開展理論+實踐教學,所以推進專業與產業的融合是關鍵,而鮮明的辦學特色和明確的辦學定位更有利于給產教融合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并能保障校企合作深入開展。但是現階段產教融合改革創新的內容多是基于國家層面設定的,這種設定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可追尋依附的“章”跡——學校辦學特色和定位,勢必會影響產教融合的質量與效果。我國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高校在辦校定位上出現的問題,嚴重阻礙了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健康發展,影響了應用型人才培養進程。
對于應用型本科高校來講,在改革事業中推進產教融合辦學模式遇到的問題非常多,比如產教融合過程中如何進行技術研發、產教融合體制機制如何構建、產業內容和教學內容如何有機融合、與產教融合匹配的人才培養模式如何構建、教師理念如何轉變和實踐能力如何提升等多種情況。其中,三重三輕情況尤為普遍,也是當前應用型本科高校在建設發展過程中的一大弊端。三重三輕即: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輕視實踐教育工作的開展;重視教育面向群體數量的多少、輕視教育活動開展質量的把控;重視校內教育活動的開展、輕視校外實踐活動的開展與落地。三重三輕導致產教融合教育模式改革難以向前推進,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沒有形成良性的推動產教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以致全校內部沒有形成自上而下的合力。
應用型本科高校推進產教融合是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在整個產教融合模式推進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明確產教融合的主體是各大高校的專業與其對應的社會產業,這種模式的核心是建設資金和專業技術的支撐。產教融合最終的目的是為新時代社會培育更多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所以,在當前社會發展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想要有效實現產教融合的教育模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自身定位在于培養更多的實踐型應用人才,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綜合素養、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對于學校來講,如何培養新時代應用型人才,拓展更多的教育方式和渠道是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產教融合平臺就是將教育內容和現代化產業內容進行有機融合,為學生構建出多樣化的學習探索途徑,給學生多層次的發展空間,學生再依照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興趣、未來志向選擇學習環境和方式,以更好適應未來社會競爭。基于產教融合背景,有很多學校構建了跨界融合式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將教學專業與實踐活動進行了有機結合。例如在當前階段,很多本科應用型高校在改革發展過程中增設了定制班、訂單班、合約班、簽約班等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就是依據企業對于人才的根本需求設計的企業型班級,按照企業對于人才的實際需求確定學習的課程、內容以及教育方式等。在這種背景下,學生在進行完校園教育之后,可以直接進入對應的企業崗位,這也屬于一種定向式的培養途徑,主要是借助校企合作的平臺,對學生自身的發展規劃和企業需求的不同設定專項的培養方案及教育計劃,這樣既能夠解決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又能夠有效培育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素養,此外還能夠滿足現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可謂是一舉多得的優質教育改革方案。在定制班等的基礎之上,教育改革領域中還出現了“冠名班”的升級化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方式是根據冠名企業崗位對人才素養和能力的需求來制訂教育教學方案,依照企業實際發展和生產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更新和優化,設定明確的教育目標和內容,企業力量切實融入人才的培養工作中,對于校內教育工作的開展形成有效的校外支撐,促進校內外各種資源的相互配合,合力培養出符合要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應用型本科高校在長期的發展中遵循服務社會發展設定學科專業、開展專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原則;秉持強化基礎教育、發展技能應用、完善課程結構、展現教育優勢、協調資源整合、凸顯教育特色的教育建設思想。各高校結合所在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確立服務地方乃至全國的人才培養模式。例如,當前我國經濟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所以很多應用型本科高校開設了面向技術領域的互聯網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技術等相關的學科專業,培養高技術應用型人才。再比如,當前國家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所以各高校不斷加強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不斷通過產教融合讓學生了解市場、研究市場、開發市場,提升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和標準越來越高,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已經成為各大高校的必然發展趨勢,國家也針對此發展做出了一系列政策性的回應。2019 年11 月,我國教育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相關部門共同發布了《關于推進1+x 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中指出在高校中實施學歷證書加職業技能證書的雙向制度試點方案。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要跟隨教育改革的腳步,完善當前的教育體制機制,依照當前國家對于人才發展的需求,鼓勵學生參與更多的專業技能大賽。一是讓學生獲取更多權威性的專業證書,提升社會競爭力;二是拉近學生與社會產業的距離,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創造力,為學生后期職業生涯的發展形成良好鋪墊。改革課程體系和課堂教學內容,使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等有效相結合,將各級各類學科專業競賽內容融入課堂教學,將企業的需求和社會發展作為契合點,在實踐教學中,給學生創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和模式,驅動學生主動參賽、積極訓練。通過產教融合平臺和實際教學的結合,為學生創造出多型融合學習課堂。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教師各司其職,在實踐教學中合作共贏,共同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
產教融合模式的構建應該基于產業以及實際情況與教育教學有機融合。但是鑒于我國領土龐大,不同的地區所發展的社會產業不同,所以在實際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大有區別,如何平衡人才培養工作和產業發展需求是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在實際借助產教融合平臺構建教育模型的時候,高校相關管理層人員應該結合學校所在區域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區域性文化的發展需求進行頂層設計。為此,學校應先深度了解地方性的產業特色,然后分析專業教育的主要內容,找到二者的融合點,將教育工作和社會產業的發展建設在同一平臺,同時在其中融入一些地方性的產業特色,以推進地方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順利開展與落地。
由于我國地域的寬廣,所以社會產業的發展涉及面也比較廣泛,不同的區域各個行業都有著不同的優勢。考慮到高校學生在未來發展時會考慮回家鄉發展,所以在建設特色本科高校教育教學模式的時候,應該結合自身區域的產業優勢開創多樣化的產教融合模式,已適用多種多樣學生不同的發展需求。例如,在信息產業發展較好的區域,就可以與當地的優秀信息化產業進行合作,共同打造社會所需的多樣化專業課程。再如,在文化產業發展較好的區域,在實際的產教融合課程設置中,應該借助優秀文化企業優勢,進行課程體系改革,開展校企合作,培養能面向多個文化領域、多個區域的綜合性應用型人才。這樣特色化的課程設置能夠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且在對本地化優質資源的整合中,還能夠有效優化教育產業的環境和課程體系構建,使學生在實際的產業背景下,其專業技能和素養能達到綜合發展,還能有效推動產業發展,維護經濟穩固。
人才培養是當前高校的重要任務,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關于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改革事業,國家相關部門也推行了系列文件內容,指明了要以應用型人才培育為指導,開設產教融合的新教育形式。當前階段,應用型本科學校建設改革歷程還不算久,產教融合發展必然存在部分問題。學校舉辦者、管理者和教育管理部門應該深入了解當前改革建設遇到的問題,并在后期的發展中做出對應的發展對策,給應用型本科高校創建特色發展的土壤,促成應用型人才高質量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