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朋
本文基于時代訴求的需求導向和職業精神培育與實踐的問題導向,遵循“三牛精神”的根本原則、理論邏輯和實踐要求,尊重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心理接受規律、內化外化規律,從高職大學生普遍缺乏職業精神的實際問題入手,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牛精神”重要論述視角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統籌各方教育要素,通過構建一系列主題課程體系,對大學生在職業精神的理論、情感認同上深入教育,系統構建基于“三牛精神”的職業精神培育與實踐路徑,推動職業精神在大學生中入腦入心,落地生根,使廣大青年大學生更好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服務。
在中華文化里,牛是勤勞、奉獻、奮進、力量的象征。2020 年12 月31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首次提出了“三牛精神”,其具體內涵是要大力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2021 年2月10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 年春節團拜會上再次提及“三牛精神”,他說:“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勁牛力,不用揚鞭自奮蹄,繼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時代創造新的歷史輝煌!”
國內大多數學者對于職業精神培育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大學生職業精神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方面,提出了職業精神教育要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如分層分段地按主體課程方式開設職業精神教育,打造校企合作品牌,構建基礎知識、職業素質、專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多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專業教師對職業精神解讀和教育的能力,探索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方式,加強對專業技能型社團的建設和管理等方面對策。在職業精神培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研究方面,論述了職業精神對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性,提出了以課程思政為載體,將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各門課程,以主題實踐為抓手,做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教師為引領,提高培育工匠精神的能力,以網絡為載體,拓展工匠精神培育的方法,探索工匠精神培育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融通路徑等。在職業精神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融通路徑研究方面,提出要加快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的轉變,就必須依靠大批具有“德技并修”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撐。而如何解決人才培養中長期存在的“三重三輕”問題,就要大力弘揚崇高職業精神,樹立“德技并修”的教育理念。構建“三堂融合、雙元雙導”的學生職業素質提升工程,以實現工匠精神培育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的融匯。在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價值內涵與大學生職業精神塑造的關系研究方面,提出要弘揚“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強國的文化氛圍,崇尚工匠精神,必須著力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精神。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包括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職業素養,開放協作、攜手共享的多贏意識,敬業樂業、用心專心的執著追求,敢于拼搏、勇于創新的進取精神。為加快實現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中國品牌”轉變,必須將新時代工匠精神融入大學生職業精神培育之中。
在極速變遷的社會中,面對迅猛發展的高等教育改革的猛烈沖擊和就業壓力的影響,缺乏職業精神會難以生存。只有具備良好的職業精神,才能實現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而對當代大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研究,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崇高職業精神的塑造,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根本任務和創新發展的必然要求。“職業精神”作為一種優秀的職業道德文化,它的傳承和發展契合了時代發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與廣泛的社會意義。
從黨和國家的大局來說,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孺子牛以“為民服務”、拓荒牛以“創新發展”、老黃牛以“艱苦奮斗”的深刻內涵,號召發揚孺子牛精神、拓荒牛精神、老黃牛精神,激揚風雨無阻向前進的豪情,凝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力量,在新的偉大征程上披荊斬棘、開拓創新、堅毅前行。而對于當代青年大學生而言,他們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更需發揚“三牛精神”。青年大學生不缺智慧,不缺思想,也不缺行動,他們最缺的是牛的堅韌,而這種韌勁就是基于“三牛精神”的職業精神。當今大學生,尤其是高職大學生職業精神缺乏,無法為企業乃至全社會提供持久的智力和技術支持。而職業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揮,在當前的高等教育發展中,學校應該著力培養學生職業精神,塑造素質全面的專業型人才,進而推動經濟與社會的轉型發展。我們應該從國家高質量發展大局出發,抓住大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把“三牛精神”融入職業精神培育與實踐的各個階段,將職業精神培育具體化、系統化,真正發揮出職業精神的內涵力量,讓職業精神在大學生心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進而推動各行各業高質量發展。
我國正處于從高速發展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轉型期,大學生只有真正具備了崇高的職業精神,大國制造2025 目標才能得以實現。只有重點培育大學生的敬業精神、學習能力、協作意識和創新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大學生職業精神,為全面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培養出千千萬萬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目前,對職業精神培育的具體實踐策略和可操作性路徑也是欠缺深層次的探討和研究,尤其是在此背景下關于“三牛精神”與大學生職業精神培育和實踐融合的研究甚少,只有理解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牛精神”的重要論述,通過對大學生職業精神培育和創新路徑探索,提出可行的策略和實踐辦法,才能找出職業精神培育與實踐過程中的規律。而輔導員是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輔導員的職業精神、工作方法、工作態度等都會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解決了輔導員工作中的困境就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輔導員的工作效率和熱情,勢必使學生職業精神培育工作成效錦上添花。
有些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成效不大,這與學生基礎素質有關,也與學生工作隊伍建設體制機制有關,而輔導員迫于壓力也只能被更多事務性工作纏繞,很少突破創新。確切地說:缺乏創新工作的土壤,也就缺乏了職業精神,久而久之,就會變得麻木,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乃至學校長久發展是極其不利的,這些不利因素在高職院校中表現更為突出。無論是本科院校還是高職院校,解決如何“疏”的問題才是學生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疏”好才是治本之策,也是最需要做的。
首先,按照工作性質合理設定職稱評審條件。依據教育部43 號令要求全面落實輔導員雙線晉升渠道,讓輔導員在工作中有更大的信心和底氣。定期邀請輔導員系列的專家,從輔導員九大工作職責方面為輔導員做培訓,讓輔導員更精準地把握自身應該謀的“政”,使輔導員成為行家里手。其次,加強學生職業精神培育力度。應該根據學生素質和層次的實際,適當刪減目前不符合學生能力水平的課程課時量,增加輔導員主題課程,并納入必修課程,讓其成為學生的主流課程之一,更多地對學生進行正向的思想引領。最后,培養選拔一批校內輔導員名師和輔導員骨干,赴業內龍頭高校和知名企業學習先進教育管理經驗,逐漸形成校內輔導員隊伍日常培訓體系。出臺相關政策鼓勵輔導員進行科學研究,設立各級各類輔導員專項課題,針對常見的學生教育管理問題進行系統化研究,找到切實可操作和可推廣的解決辦法,為學生工作團隊解決實際問題提供基本理論遵循。
探索“1+3+1+6”職業精神培育的課程教育模式:即一個引領,三類群體,一個依托,六大主題教育體系。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深入挖掘核心價值觀內涵,通過本科、專科、繼續教育等不同學生群體對核心價值觀認知程度和思想政治素質現狀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確定課程育人的要素,建立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主體的十二個引領課程,為職業精神的培育提供有效抓手。依托習近平總書記對“三牛精神”的重要論述,探索課程體系的有效實施途徑,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課程引領下,再建立五大課程教育體系,即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體系、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安全教育體系、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就業與創業教育體系,深入發掘出職業精神的內涵。
充分發揮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職業導師協同育人作用,健全符合職業精神培育的環境,探索基于“三牛精神”的大學生職業精神培育與職業技能提升融合途徑。充分挖掘網絡資源,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夯實“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筑牢思想基石。線上通過學習強國平臺、微信公眾號、學習通等多媒體開展與職業精神相匹配的主題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等內容,引領廣大學生深入感悟職業精神內涵。探索企業、學校、社會、學生多元協同參與途徑,借鑒“三全育人”成果和經驗,把職業精神的培育與理論學習結合起來,以敬業精神的培養為依托,通過工作坊、志愿服務等活動把職業精神培養與職業能力提高統一起來,將大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融入職業能力培養全過程,讓職業能力的培養插上職業精神的翅膀,使大學生的職業能力達到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宣講行業中優秀人物事跡及身邊典型案例和榜樣,激發大學生實踐職業精神的內生動力。通過樹立大學生踐行職業精神典型,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在廣大學生中開展與職業精神相匹配的主題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等內容。
把習近平總書記對“三牛精神”的論述融入大學生職業精神培育中,深刻理解“三牛文化”,深入發掘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道德文化和奮斗文化。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搜集和整理相關資料,對已有研究成果進行分析,并借鑒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展開對大學生職業精神培育與實踐的若干問題探討,形成可操作、可復制的主題教育課程,更好地發揮正向引領作用。應用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大學生對職業精神的內隱態度和外顯態度的一致性,通過其中的認知理論把大學生的知覺、思想、信念等與實踐活動統一起來,充分發掘符合自身專業實際、飽含崇高職業精神要素、在業內產生重要影響的典型人物事跡,在大學生內心構建出相互聯系、主動積極的正向精神圖譜,不斷激發大學生對職業精神認同的內隱態度,形成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的有機統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職業精神培育與實踐各環節,注重學生職業精神培育和價值觀教育的一致性。職業精神培育與實踐過程中不但要突出立德樹人、優化職業體驗和情感教育、注重學生優良職業行為習慣的培養,也要充分發揮輔導員在學生職業精神培育中的思想政治引領作用,保證職業精神培育的質量過硬。
總之,職業精神是職業技能提高和職業素養養成的基石,只有把職業精神培育好、實踐好,才能打造出技能強國的文化氛圍,進而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中國智造的偉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