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
2023年9月3日,澳大利亞就業及勞資關系部部長托尼·伯克在議會中提出一項立法動議,將雇主故意少支付員工工資的行為確定為刑事犯罪,違法雇主將最高被判處10年監禁和最高780萬澳元(約合3643萬元人民幣)的罰款。該立法動議有望進一步推動澳大利亞勞資關系改革。
此次立法動議絕非一時興起,澳大利亞的薪酬剝削和壓榨可謂久禁不絕。2021年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該國有13%的人曾遭遇薪酬剝削。據《時代報》《悉尼先驅晨報》以及其他澳大利亞媒體的報道,“欠薪不僅是一種邊緣活動,更已成為一種常態化商業模式”。
澳大利亞的欠薪問題主要集中在物流、餐飲、服務等零工經濟領域。據澳聯社報道,餐飲等特許經營行業克扣工資的問題比較嚴重。部分行業負責人在被采訪時表示,“當前零售銷售業面臨下行壓力,經營成本不斷增長,如果不擠壓邊際利潤則隨時可能陷入虧損”。經濟學家巴斯安尼斯認為,“社會通貨膨脹的上升會加劇企業非工資成本開支,企業將在不過度壓低利潤率的情況下轉嫁這些成本”。在澳大利亞整體經濟下滑、通貨膨脹背景下,欠薪成了雇主的無奈之舉。據澳大利亞統計局于2022年2月24日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澳大利亞的住宿、餐飲和零售貿易行業人均收入最低,而礦業、信息媒體和電信行業的人均收入較高。即便如此,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必和必拓(BHP)在2023年6月1日公開承認他們也存在欠薪問題,并表示:“在過去近13年的時間里,有近3萬名員工受到了‘薪資支付失誤的影響,而他們也將獲得總計約4.3億澳元的薪資補償。”
澳大利亞就業及勞資關系部部長托尼·伯克表示:“數十起廣受關注的欠薪丑聞已經清楚地表明,現行規則和處罰措施并不能保護工人。”他還認為,“一個人從收銀機里偷東西是刑事犯罪,理應被罰;但在澳大利亞的許多地方,雇主從工人的工資袋里偷錢卻不是犯罪;這一法律漏洞的存在導致雇主隨意降低員工的薪資和工作條件;政府下一輪勞資關系改革將以這一問題為核心”。政府服務部長比爾·蕭藤對新法案的立法目的做出進一步解釋:“事實上,我們并不希望出現像美國和其他地方那樣的兩層經濟,人們只能靠小費生活。我們要確保零工經濟繼續存在且工人不被剝削。”
實際上,這并不是澳大利亞政府第一次通過立法來規制雇主的欠薪行為。早在2020年6月16日,維多利亞州議會就通過了澳大利亞的第一部《工資盜竊法》,規定故意少付工人工資、不誠實地克扣工資的雇主將面臨刑事處罰。在2020年,昆士蘭州也通過立法將欠薪行為歸為盜竊犯罪,規定故意少付工人工資的雇主可能被判處監禁10年或罰款近100萬澳元。在之后幾年里,澳大利亞有不少雇主因支付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薪資而被起訴;但由于處罰較輕,不少雇主依舊選擇鋌而走險。
“新立法將擴大欠薪入刑的覆蓋面和懲罰力度,進一步推動勞資關系改革。”澳大利亞政府表示希望在2024年年中通過新法案。托尼·伯克在接受澳大利亞廣播公司采訪時表示,新法案一方面沿襲《工資盜竊法》,將雇主“蓄意”欠薪行為視為盜竊犯罪;另一方面將擴大法律適用范圍,加大懲罰力度,對雇主的最高罰款可達780萬澳元,如果所欠薪資超過這一數額,雇主將面臨所欠薪資3倍的罰款,最高可達2340萬澳元。同時,新法案制定了對“零工經濟”工人的保障措施以及對勞務雇傭工人的“同工同酬”保護措施,并允許臨時工轉為長期工。

澳大利亞就業及勞資關系部部長托尼·伯克
澳大利亞政府擬通過立法加大對欠薪雇主的處罰力度,給國際社會帶來了一定的借鑒意義。
新法案的提出引發了澳大利亞聯合政府和雇主團體的批評浪潮,人們擔心該立法將推高消費者的消費及其他服務成本,抑制社會生產力增長并引發失業問題。據澳大利亞議會官方文件顯示,新法案的支持者為自由職業者、昆士蘭自由國民黨派及澳大利亞自由黨派等,澳大利亞工黨和綠黨對新法案持否定態度。“新法案將對澳大利亞企業嚴重不利,對服務型行業的打擊最大。”澳大利亞就業部部長邁克爾·卡什表示:“提高工人工資不能以犧牲企業為代價,也不能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澳大利亞礦產委員會首席執行官塔妮婭·康斯特布爾甚至譴責該法案是“國家自殘行為”,并聲稱它不會增加競爭或創新,也不會降低通貨膨脹。她認為,新法案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澳大利亞企業的用工成本,使澳大利亞勞動力市場持續陷入緊張狀態,失去對投資和創業者的吸引力,催生更多經濟不確定性。
澳大利亞商會和澳大利亞工業集團認為將雇主欠薪行為納入刑事司法領域會對工人不利,在刑事訴訟期間會延遲對欠薪的民事追償。澳大利亞工商會首席執行官安德魯·麥凱勒指出:“新法案并沒有明確將如何提高生產力、提高工資或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部分企業管理人士在采訪中還表示:“政府應該解決的是民眾對澳大利亞的低薪工作的不滿情緒,這項立法企圖彌補同工同酬的漏洞是不現實的。”托尼·伯克對此作出回應:“我很驚訝這件事竟然引起了爭議,我們的目的并不是把人送進監獄,而是確保人們能拿到應有的工資。我們所做的改變將使極少數有不良企圖的人變得更加敏感。”
2022年11月16日,據美通社發布的首份《澳大利亞員工金融福祉狀況報告》顯示,澳大利亞工人生活成本和壓力仍在飆升,近30%的員工缺乏食物和常規開支,不到50%的員工能保證定期儲蓄,近40%的員工難以支付日常生活。同時,澳大利亞全社會正面臨著嚴峻的住房危機,民眾住房擁有率下降,房價和租金飆升。2022年3月,澳大利亞參議院的一份報告指出,“欠薪的惡性循環”正在產生全面的經濟影響,并將導致工資大范圍下降。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2022年3月31日報道,新南威爾士州護士和助產士協會舉行了24小時罷工活動,成員們認為他們在工資和工作條件上的要求被該州政府無視。同一時期,其周邊多個地區也出現了類似的抗議活動。
澳大利亞商業委員會表示,“如果繼續沿著低洼的道路前進,澳大利亞人將坐在工資和失業的定時炸彈上”。此前,澳大利亞政府嘗試從多方面保障勞工權益。2022年維多利亞州設立工資監察局,政府授權該局調查《工資盜竊法》規定的犯罪行為并提起訴訟。澳大利亞聯邦政府于2022年通過新的《勞資關系法案》,建立薪資“防火墻”,禁止招聘廣告提供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職位。澳大利亞政府聯邦參議院還成立了工資盜竊專門調查組,在全國范圍內遏制工資盜竊行為。上述種種行動跡象表明,澳大利亞對勞工權益保障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
可以預見,勞動權益保障問題在未來一段時期仍屬于重要話題。此次澳大利亞政府擬通過立法加大對欠薪雇主的處罰力度,給國際社會帶來了一定的借鑒意義;但法案是否能切實推進,后續發展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